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这种“糖”摄入多,心脑血管病风险高!戒掉10天身体有可喜变化
  • 来源:生命时报

图片


糖,是甜蜜的象征。同时,糖也给人们带来无限负担:肥胖、龋齿、皮肤变差、内分泌紊乱、血糖波动……


世界卫生组织调查23个国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后发现,长期高糖饮食者的平均寿命比正常饮食者短10~20年。


图片


“控糖”正成为时下最流行的养生方式,但你知道“控”的到底是什么糖吗?


《生命时报》(微信内搜索“LT0385”即可关注)采访专家,告诉你众多糖里最改控的是哪一种,教你在不牺牲美味的同时科学控糖。


受访专家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刘石平


众多糖里,最该控制“添加糖”


很多人把碳水化合物和糖画上等号,从而拒绝主食。


实际上,碳水化合物并不是单纯的“糖”,还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多糖,乳糖、麦芽糖等双糖,果糖、葡萄糖等单糖。碳水化合物又可分为天然糖和添加糖


图片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刘石平表示,在人体内,添加糖的代谢与天然糖没有差别,最终都会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

       

但添加糖的“罪行”在于“热量高、营养低”:


  • 蛋糕、饼干等食物中添加糖(白砂糖、红糖、玉米糖浆、蜂蜜和葡萄糖)含量高,但维生素、膳食纤维、蛋白质的含量低;

  • 同质量的粗粮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天然糖),还有膳食纤维以及钾、铁等微量元素。


添加糖多,心脑血管病风险高


如果保持每天的热量摄入不变,摄入过多添加糖势必会挤占其他营养物质的占比,导致蛋白质、脂肪摄入量不足。


正常人每100毫升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为80~120毫克。


糖分摄入过多时,血糖水平会过高,机体首先将其转变为肌糖原、肝糖原,储存在肌肉、肝脏中。


图片


但糖原的储存量也有上限,肌糖原约为120~400克,肝糖原约150克,多余的糖分会被机体转化为脂肪,囤积下来。


久而久之便会刺激血管,导致内皮受损,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病风险升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每天添加糖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


25 克大概多少呢?6 块方糖(一块方糖 4.5 克)。或许你觉得看起来还挺多的,但想吃过量真的非常容易。


图片


有实验检测显示,以一颗4.5克的方糖来计算:


  • 一瓶500毫升的某柠檬味碳酸饮料的含糖量相当于13块方糖;

  • 一瓶500毫升的某凉茶含糖量达10块方糖;

  • 一根50克的某花生夹心巧克力棒的含糖量为7块方糖。


戒糖10天,血压、胆固醇好转


糖摄入过多,会导致“坏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诱发心脏病,招来糖尿病,还会增加患脂肪肝、直肠癌、肝癌、乳腺癌等疾病风险。


图片


令人欣慰的是,美国医学专家曾发表在《肥胖》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只要10天不吃糖,人体就会发生可喜的变化。


10天的戒糖实验

美国加州大学儿童内分泌科教授罗伯特·拉斯汀博士选取了43名肥胖儿童,进行了一项持续10天的试验。


在这段时间里,研究者尽可能地去除了受试儿童饮食中添加的糖(包括有甜味的蔗糖和面食中的淀粉等多糖),比如用酸奶代替甜面包和点心、用水果代替薯条等。


试验结束后,孩子们的血压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坏胆固醇”,(LDL-C)水平降低了,糖耐量(人体分解糖的能力)则有所升高。这说明,糖对人体的害处是可以逆转的。


图片


不过,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儿童医院的一位专家也指出,减少糖摄入仅仅是改善健康的一部分,控制脂肪摄入、多吃植物性食物、坚持锻炼等同样重要。


日常做到5点才能有效控糖


控糖重要的是自觉限制饮食中的糖摄入,而不是盲目相信控糖保健品、抗糖食物等。

       

#01

粗粮替代细粮


尽量选升糖指数(GI)比较低的食物,限量选择升糖指数偏高的食物。GI越高,代表升血糖的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白米、稀饭等越容易吸收的食物,升糖指数越高,容易刺激胰岛素分泌。粗粮的升糖指数较低。


图片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一般人群每天应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也就是说,粗杂粮应占主食的1/3左右。


#02

用甜味代替添加糖和游离糖


生活中缺不了甜味,建议选择相对健康的“吃糖”方式:


吃点糖分较高的水果或果干来解馋,如榴莲、香蕉、桃子、苹果、梨等;一些蔬菜的甜味也很突出,如南瓜、胡萝卜、甜菜等;三氯蔗糖、木糖醇、阿斯巴甜、甜菊糖等代糖,几乎不含热量,非常适合替代白糖。


#03

多关注低糖或无糖食品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


  • 无糖或不含糖的食品,含糖量要小于0.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 低糖是小于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食品虽标注“无糖”,但仍含有麦芽糊精等物质,也不建议购买。


#04

看食品标签,警惕隐形糖


大家挑选零食时一定要仔细看食品配料表。


如果白糖、砂糖、蔗糖、果糖、葡萄糖、糊精、麦芽糊精、淀粉糖浆、果葡糖浆、结晶果糖、麦芽糖、玉米糖浆等字眼的位置很靠前,说明是隐形的含糖大户,尽量少买。


#05

遵循饮食能量的两个平衡


一般来说,饮食能量要保持两个平衡:


  • 能量营养素之间的比例适宜和平衡,即碳水化合物占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不要对某一种营养物质太专一。


  • “能量摄入=机体消耗”,能量供给过多,会导致肥胖、高血脂、心脑血管病,供给过少则会营养不良。


Tips

控糖在于长期自律,不必寸量铢称,如果偶尔多摄入了一些糖,就少吃点主食、少吃点肉,这样就能保证一天的总能量摄入不会太高。▲


本期编辑:刘云瑽 


等等,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吧👇

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图片

电话垂询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内容合作:010-65363786



喜欢,就点个“在看”

图片

健康

<< 6 7 8 9 10 >> 

公众号 • 生命时报

  • 生命时报微信号 : LT0385
  • ☆人民日报主管,环球时报主办,一家具有国际视野的大众健康媒体。 ☆每天教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点就通、一用就灵的科普知识,做你值得信赖的“家庭医生”。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