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欧洲近代文官考试,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吗?|短史记
  • 来源:短史记-腾讯新闻

图片

图片

作者丨隋风
编辑吴酉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发端于英国的欧洲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其实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在国人印象中,科举是种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作为批判对象而被加以介绍的。殊不知民国时期大力引进借鉴的西方文官制度,竟然是从中国的科举制渊源而来的——西方学者一致公认西方文官制度滥觞于古代中国的科举考试。”①


这种说法可信吗?它是怎么来的?


一、孙中山的说法


先说一下英国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


近代国家,一般将政府官员分为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大类。其中,政务官指由选举产生的国家元首、各级政府首脑,及被他们任命的内阁成员等,负责制定内外政策。事务官指的是通过考试被录用的公职人员,负责政策的具体执行,及日常行政事务的处理,不参与政党活动。文官制度,指的便是事务官选拔、任期、责任、考核、奖惩制度


英国文官制度的核心,确实是考试。它最早出现在东印度公司。当时,国王与贵族常向印度安插亲信谋求私利。为改变这种状况,英国国会1833年通过了一项法令,要求东印度公司在任命书记官时,必须有4名候选人参与竞争。


1837年,有人建议东印度公司进一步深化人事招聘改革,实行考核制。因既得利益者反对,该建议被搁置。1853年,议员麦考雷(T.B.Macaulay)等考察印度后撰写报告,再次建议实施竞争性考试。


图片

 英国东印度公司总部


1854年,英国财政大臣及其常务次官一同起草《关于重组英国文官的报告材料》,提议在英国本土通过考试选拔文官。同年,因克里米亚战争,腐败的官制成为众矢之的。经过多年国会争论,以考试录用为核心的英国近代文官制度,最终于1870年确立。


一般认为,最早将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古代科举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是孙中山。1921年,他在一次演讲中如此说道:


“考试制度,在英国实行最早。美国实行考试,不过是二三十年。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远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中最古、最好的制度。”③


就演讲原文而言,孙中山没有提到“科举”二字,他说的是“中国的考试制度”;但“中国的考试制度”,大体也可以等同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孙中山只是凭个人感觉,提出这样一种个人观点,并未进行论证。之后,便有不少中外学者撰文,试图证实或证伪他的这一观点。“英国文官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科举”的说法,也因此流传了开来。


图片

 孙中山的相关论述


二、丁韪良的证词


民国以来的学者们翻检17~19世纪的西方书刊,已发现超过120种提到过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这其中,既包括伏尔泰、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也包括《纽约时报》等著名媒体。


比如,1671年在英国出版、由荷兰人所写《第二、第三次出使大清(中华)帝国记》(The Second and Third Empire of Taysing or China),里面便有这样一段话:


“在中国社会有几种荣誉学位,每个人要通过写优美的文章才能获得这些学位,一旦获得后,他们在朝廷中便能升迁到很高的职位。”④


所谓“荣誉学位”,指的应该就是秀才、举人、进士等科举名目。


再如,《君子杂志》(Gentleman’s  Magazine)1755年曾刊文称:


“笔试为明理之士所愿参加的一种惟一的考试……所有的学者都认为中国在治国之道这方面,已超过所有其他的国家……中国人所获得的荣誉及职衔并不是世袭的……每年选拔‘大人’一次。”


这些论述能够证明当时的欧洲世界知道中国的科举制度,却不能证明后来出现的欧洲近代文官制度与中国科举制度有关。迄今所能找到的、可以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源于中国科举”的最直接证据,是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 Martin)1896年出版的著作《中国环行记》里的一段话


“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图片
 丁韪良和他为清廷翻译的《万国公法》


基于这些材料,一些中外学者选择认同孙中山的说法。


比如,1943年,中国学者邓嗣禹在美国发表论文称:“就所有同时期的证据来看,都证明中国文官考试制度传人欧洲国家以后,也使他们采行相同的制度,这是毫不足疑的。”⑤1972年,美国汉学家卜德(Bodde)也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中写道:“科举制无疑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图片

  维基百科关于英国文官考试制度起源于中国的说法,便是引自卜德(Bodde)著作


2001年,中国学者刘海峰发表论文,也对“科举西传说”持肯定立场。他的论证逻辑是:


“在包括丁韪良在内的一些人士,不断明确指出欧美文官考试制度,系从中国借鉴而来的情况下,当时欧美国家没有任何人否认过这一点或声称文官考试制度是其自身发明创立的,说明一般皆认可这一事实。如果这一说法站不住脚,当时必然会听到不同的声音。”⑥


图片

  科举放榜时的场景


三、质疑者的意见


但丁韪良的说法终究只是一个旁证,只能代表丁韪良个人的观感与看法。


所以,另外一些学者认为,要证明欧洲近代的文官考试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存在源流关系,须找到更直接的史料。这些史料必须能够证明英国政府创设文官考试制度前,受到过科举制度的启发——比如向东印度公司提建议的那些人中,是否有人读到过与科举制度有关的书籍(目前尚未发现这方面的材料)。至于说丁韪良的看法在当时没有激发出反对的声音,背后的原因更可能是丁韪良提供的个人观感不具备权威性,他的话不足以成为当时的新闻热点,于是也就没有引起学术界和舆论界的关注,没有关注便没有反驳。


关于欧洲文官考试制度的起源,除了“科举西传说”之外,还有如下两种学术意见:


(1)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是自学校考试制度借鉴而来。


此说的重要证据之一,是致力于推行文官制度者大多出身剑桥大学或牛津大学,他们熟知大学的考试规章。学者马桦在《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一书中写道:


“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改革深受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两所名校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三方面,两校的考试形式(分等级进行、设有口试和笔试部分、考试科目的选定等)是前者模仿的范本,它们所奉行的公平竞争的精神是前者改革的核心目标,而他们培养的优秀毕业生则是改革的中坚力量。”⑦


(2)欧洲的文官考试制度,其实始于德国,后来才影响至英国。


就时间上来看,威廉一世1713年便规定普鲁士的法官与律师等,必须通过国家统一考试才能获得任命。1737 年,考试的范围,又扩大到了所有司法行政人员。学者王敬松的看法是:


“毫无疑问,中国的科举考试制远早于英国。但是,除英国本身之外,在欧洲,德国也早于英国一个多世纪即实行考试制度。从地域和文化交往来说,德国对英国的影响理应强于中国,而且学术界一致认为德国是欧洲实行考试制度的始作俑者。因此,仅单线考虑中国,恐怕是片面的。”⑧


长期研究科举制度史的学者任爽与石庆怀,也认为欧洲最早实行考试制度的是普鲁士,且没有证据表明普鲁士受到过中国科举的启发。他们在《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一书中说:


“尽管中国最早发明了考试任职制度,这一制度又在16世纪后半叶通过种种渠道传播到了西方,而德国的考试任职制度恰巧是在这以后才逐步形成,并且人们也普遍认为西方国家的考试任职制度起源于中国。不过,我们没有确切的根据来论证德国的考试任职制度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因此,我们只能认为德国的考试任职制度是一种原生体系。”⑨


这些学者认为,在没有找到确切证据之前,对“欧洲近代文官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科举”的说法,应暂时存疑,而非视为定论。


四、文官考试与科举考试的区别


其实,对比早期的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和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很容易发现二者在内容与规则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英国文官考试科目众多,涵盖文、理。低级文官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为书法、拼写、算术三门;复试要考高等数学、打印手稿、速记、写作、记账、历史、地理等。高级文官考试更复杂,初试考书法、拼写、算术、英文四门;复试包括希腊语、德语、罗马语、意大利语、法语、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数学等13门。


下图便是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推行初期,高等文官考试的具体科目及分值。考生可以选考其中几门或全部,最后比较总分,择优录取。若发现有考生胡乱答题,会被取消全部分数。


图片

若考生报考的,是海军部、邮政总局、司法部门等专业机构,还要另考特殊科目。如竞聘海军部工程指挥部的工程绘图员,要参加有关几何、基建、木工等内容的19门考试。⑩


很显然,英国的文官考试内容很丰富,也很实用。由此选拔出来的公职人员,大多能够胜任自己的岗位。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宗旨,尤其是玩八股文章的清两代,可以参考朱元璋与慈禧的相关表述。


朱元璋的原话是:“柔天下”之法莫过于科举,“天下才智,无所试,久必愤盈。诸负血气者,遂凭之以起”⑪,科举的作用,便是以四书五经诗词经义这些无用之物,将“负血气”者困入科场。慈禧的原话是:“科举之设,无非为士子进身之阶”这句话的历史背景,是戊戌年后兵部尚书荣禄上奏请求改革武举,建议考试内容增入枪炮项目,结果被慈禧以懿旨否决。否决的理由,便是科举的核心目的不是选拔人才,而是给士子提供一个进入体制的路径。


朱元璋与慈禧对科举考试的这种定位,其实已足以说明科举制度为何无法转型为近代文官考试。科举在1905年的时代变局里被废止,实非偶然。图片



图片

①秦昊扬主编:《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912-1949》,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20页。

②⑦⑩马桦:《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研究》,四川大学出本社2013年,第32—40页、第99—117页。

③《孙中山先生演讲集》,民智书局1926年,第35页。

④⑥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⑤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西传考》,《二十世纪科举研究论文选编》,刘海峰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⑧王敬松:《也谈官吏制度与文官制度》,《政治-行政学:改革与研究》,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⑨任爽、石怀庆:《科举制度与公务员制度:中西官僚政治比较研究》,商务印书馆2001年,第35页。

⑪查继佐:《罪惟录》卷十八“科举志·总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817页。

⑫《刘坤一集》(第二册),岳麓书社2018年版,第602页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历史

  • “电台三烈士”李白在上海战斗的十二年!
    “电台三烈士”李白在上海战斗的十二年!
    制图:IT时报 徐建杰30秒快读1“电台三烈士”之一李白在上海战斗了12年,在上海解放前夕的1949年5月7日,39岁的李白倒在敌人枪口下,牺牲在黎明前的血泊中。红色电波永不消逝,李白的故事永远热泪盈眶。2《IT时...
    IT时报
  • 同样是割据江东的孙吴、吴越、西吴,为何只有西吴能统一天下
    同样是割据江东的孙吴、吴越、西吴,为何只有西吴能统一天下
    作者:Mengqi Ren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6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近日,一则“吴越国王钱镠墓被盗掘案”的新闻冲上热搜,引起了人们对钱镠及其所建立的吴越国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江东除吴越外,还出现...
    历史D学堂
  •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晚节不保”的放荡生活,源于此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晚节不保”的放荡生活,源于此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提起白居易,可谓是耳熟能详,他写的《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诗作,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然而,白居易却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白居易年轻时痴心绝对,却又在五十多岁之后,...
    诗经情话
  • [注意]连夜排查!潍坊某酒店入住一例可疑核酸弱阳性人员
    [注意]连夜排查!潍坊某酒店入住一例可疑核酸弱阳性人员
    阳光一生yangguangyisheng第十三讲 生产运动 渡过难关本期节目主要内容:1941年,在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下,解放区的财政经济面临极其严重的困难。大生产运动使陕甘宁边区和...
    阳光一生
  • 其实,古代根本就没有「六(lù)安」这个音|短史记
    其实,古代根本就没有「六(lù)安」这个音|短史记
    作者丨林汣琰编辑丨吴酉仁说一说“六安”的读音。近日,安徽省六安市因疫情广受舆论关注,六安的读音也再度引发争议。在央视播出的多档新闻节目中,主播皆将六安读作“liù ān”。这引起许多观众的质疑。一些安...
    短史记-腾讯新闻
  • 四川话为什么这么统一|大象公会
    四川话为什么这么统一|大象公会
    四川话为什么那么有特色?古代的四川人是如何说话的?现代四川人又是怎样来的?文|凉风但凡去过四川,都会对四川话的强势深有体会。不少方言在推广普通话影响下迅速从公共场所消退之时,四川仍然男女老少一口川...
    大象公会
  • 跳出历史周期律
    跳出历史周期律
    1945年6月,黄炎培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联名致电毛泽东、周恩来,表示希望访问延安,为两党谈判搭建桥梁。很快,中共中央回电表示欢迎。黄炎培等人在延安待了3天。他们在延安城内参观发现,街道上除了有琳琅满目的...
    半月谈
  • 欧洲近代文官考试,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吗?|短史记
    欧洲近代文官考试,源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吗?|短史记
    作者丨隋风编辑丨吴酉仁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发端于英国的欧洲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其实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在国人印象中,科举是种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作为批判对象而被加以介绍的。...
    短史记-腾讯新闻
  • 邓小平与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邓小平与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邓小平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君主统治,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软弱性,这次革命的果实——国家政权,却落入了北洋军阀的手中。中国的基本矛盾仍未解决,帝国主义列强及其扶植的各派军阀互相攘...
    团结报文史e家
  •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全力开发西南与越南、老挝,是否能得天下?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而是全力开发西南与越南、老挝,是否能得天下?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来源 朝文社(a...
    历史教师王汉周
  • 成语话金陵|饮醇自醉
    成语话金陵|饮醇自醉
    成语话金陵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是许多成语故事的发源地。据不完全统计,与南京相关的成语多达百余条。“学习强国”南京学习平台、南京报业传媒集...
    龙虎网
  • 中国最令人神往的英雄地,震撼1800年
    中国最令人神往的英雄地,震撼1800年
    汉灵帝在位的最后两年,有两个人改变了东汉王朝的命运。一是董卓,他被改封为并州牧,带领西北虎狼之师驻兵于河东。汉灵帝死后,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在洛阳火拼,董卓趁乱进京,废帝擅权,关东州郡起兵讨董,揭开...
    最爱历史
  • 初夏至,榴花燃
    初夏至,榴花燃
    作者:麦子谷雨过立夏至,夏天真的到来了!在酷暑来临之前,让我们好好享受初夏的美妙时光。初夏时节有柳荫初密,槐花飘香;有荷叶承露,榴花欲燃;有桑树碧绿,桑椹蜜甜。空气令人陶醉,色彩令人迷醉。我国自古...
    中国联通微学堂
  • 百年风华|《游击队歌》:“人民批准的作品”
    百年风华|《游击队歌》:“人民批准的作品”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中国艺术报
  • 子午镇运出的荔枝、神秘诞生的皇帝和隆隆的枪炮声
    子午镇运出的荔枝、神秘诞生的皇帝和隆隆的枪炮声
    长安的每一个小镇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传奇。 秦岭有七十二峪,我们长安区的子午镇就独享了三个峪。这三个峪分别是天子峪、抱龙峪和子午峪。而且这三个峪分别和唐朝的三位皇帝有关。今儿我们就说说子午镇。 子...
    额滴神
<< 6 7 8 9 10 >> 

公众号 • 短史记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