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王路:反油腻的道学家
  • 来源:王路在隐身

早上看到短史记陈慕谭的文章,《清代为何会流行增广贤文这种东西》。写得很好,主要说了两个观点:一,《增广贤文》非常油腻非常丧;二,《增广贤文》和时代有很大关系,唐宋的蒙学读物大体还正,清代就不行了,《增广贤文》的丧,是清代社会油腻的折射。


我很同意文章观点。让我感慨的是,看到靠前的两条评论。其一说:“教育的最大失败与悲哀就是教人做圣人”。其二说:“油腻才实用,性善是鸡汤”。


唉,难怪《增广贤文》现在还这么流行。


我前天文章《斜杠、天赋与领域》里说,“流行见解中对宋儒的极大误解就是以为宋儒只知道讲道德。宋儒从来没有把道德和智慧(才干)割裂,后人把道德和智慧(才干)剥离为二,把离开了智慧(才干)的道德空壳贴到宋儒身上,可谓荒谬至极。”


最近翻《汴京之围》,看到几句话:“除了司马光之外,还有著名的道学家程颐、程颢兄弟,他们更是除了道德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对于实务一窍不通。后一派(实务派)在宋仁宗时期的代表则是著名的改革家范仲淹。宋仁宗之后,是更加著名的王安石。”


这种见解,也是很流行的吧。


把道学和实务对立,未免轻率机械。二程和朱熹,是最著名的道学家,相比同时代的人,恐怕他们对王安石的认可还要多些。


朱熹时代,宰相赵汝愚等大都不认可王安石。魏掞之曾说:“王安石父子以邪说惑主听,溺人心,驯致祸乱,不应祀典;而河南程氏兄弟唱明绝学,以幸来今,其功为大。请言于上废安石父子勿祀,而追爵程氏兄弟使从食。”


而朱熹说:


“今日偶见韩持国庙议,都不成文字!元祐诸贤文字大率如此,只是胡乱讨得一二浮辞引证,便将来立议论,抵当他人。似此样议论,如何当得王介甫!所以当时只被介甫出,便挥动一世,更无人敢当其锋。只看王介甫庙议是甚么样文字!他只是数句便说尽,更移动不得,是甚么样精神!这几个如何当得他!伊川最说得公道,云:介甫所见,终是高于世俗之儒。”


伊川,就是程颐。介甫,是王安石。相比司马光、苏轼,恐怕程颐更能理解王安石的高明。


苏轼和王安石政见不同,朱熹说,如果把苏轼放在王安石的位置上,事情只会更糟。


苏轼和苏学不同。朱熹对苏轼本人没有太大意见,但对苏学有很大意见,他说:“苏氏学术不正,其险谲慢易之习,入人心深。今乃大觉其害。”


苏学和程学,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苏学更受欢迎,程学不太受待见。哪怕程学被官方钦定的时代,在老百姓那儿,还是苏学拥趸多。


就像两条评论说的:“教育的最大失败与悲哀就是教人做圣人”;“油腻才实用,性善是鸡汤”。


什么是苏学?这两句,就是苏学流亚。


认为板起面孔教人学道德、学做圣人是迂腐的,滑稽的,荒谬的。认为要灵活,要flexible,要smart,这是苏学。那种壁立万仞的气象,在苏学这里是没有的。要把黄老的一套,杨墨的一套,苏张的一套,羼杂到孔孟那里,搞个大拼盘。哪一招用着顺,来哪一招。


照这个路数下去,不就是油腻吗?


大叔多半是油腻的,但如果大叔有点才华,有点幽默,那他的油腻就被才华和幽默遮住了,一般迷妹发现不了,硬往上靠。好比狐臭的人身上涂了极重的香水,味道一盖,就闻不见狐臭了。但狐臭还是有啊。香水一洗,不还是狐臭吗?


没有苏东坡的天才,去学苏东坡,要搞有趣的灵魂,只会变得圆滑、油腻、讨巧、陋俗。苏东坡可爱,苏学却有毛病。最怕的是,天生不可爱的人去学人家天生可爱。苏学就是学可爱,学有趣;而程学是学老实,学笃直。就算没有才华,学老实笃直也没毛病,总比学有趣学成油腻,以油腻为有趣好吧!


李白当街撒尿,且容忍他是李白;学他当街撒尿,不就不文明了吗!因为李白别的学不来,只能学他这些。苏东坡别的也学不来,只能学他爱吃肘子和荔枝。吃货多了,苏东坡有几个?


教人做圣人,绝大多数人也做不到。纵然做不到,还是去教,仍然不肯放弃努力,这就是教化的意义,就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的地方。猪狗会干的事,一看就会,不仅会,还上瘾,总不能教人做猪狗吧!


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与其说是见解,毋宁说是对事实的领悟。常人视力只能看见百十米,目力强的人,指着数里之外景致说给他听,他觉得吹毛求疵,因为他看不见。自己看不见,就以为别人也看不见。


古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至少有人知道,没有圣人,自己就是个瞎子。到了李贽时代,这帮人倒好,觉得就自己牛,别人都瞎。像《增广贤文》这种玩意儿的流行,恐怕得给李贽那帮人记一笔不小的功。


程朱学说虽然明清两朝被钦定,还是挡不住民间“以油腻为成熟,以缩头为精明”的三观大行其道呀。


应该说程朱是看见了端倪的,但也没有办法阻挡。朱熹对苏学的批评,对陆学的批评,对陈亮的批评,乃至对至交好友吕祖谦的批评,都体现出了对抗这种端倪的努力。


朱熹批评苏学,说:“苏氏之学以雄浑深湛机敏巧妙的文笔,煽动那倾危变幻的习性,因此中了毒的人,毒侵浸到肌肤骨髓都不能自知。今日正当拔本塞源,一正学者听闻,庶几可以力挽狂澜而令其归东。”


朱熹批评陈亮,说:“陈同父读书,好比看盗窃公案,人家看,是要断他的罪,防备禁制他,好让自己不干。陈同父看,不是要断他的罪,也不是要防备禁制,倒是要搞清楚盗窃怎么干,好学他干!”


连吕祖谦他都批评,因为吕祖谦太温和圆润。张栻也批评吕祖谦,说:“尊兄资质固然美好,但恐怕略显颓堕,少些精神。”


朱熹的批评更激烈:“浙中有种说法,劝人不要矫激,以至凡事回互,专拣避风躲箭的地方立脚,还笑人家慷慨奋发,说那是矫激。严子陵分明矫激,吕伯恭写《祠记》,硬说他不是矫激。光武帝读书识道理,便去尊敬严子陵。胡文定父子,平生不服人,只服范文正公《严子陵祠记》:‘先生之风,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 真说得好!议论多么正大!李太伯《袁州学记》,文字虽然粗,但振厉,使人读之森然,可以矫懦夫之气。近来浙中文字,虽然细腻,只是回互,不奋发。孔子在陈,思鲁之狂士,狂士虽不得中,却还奋发有为。若一向萎靡,济什么事!矫激固然不对,但不愿矫激之心,也是私意。关键看道理该不该做,该做,岂能怕矫激之名而不做!”


朱熹、张栻、吕祖谦都是道学家。很多人见不到那么细,喜欢拿个标签往一帮人身上贴。鲁迅偶然说过“道学家看见淫”,不过是随便举个例子证明各人所见不同,就被许多人记住,提到道学家就想到“淫”,想到迂阔可笑不切实际的形象。认为吃喝拉撒才是真谛,才是生活,才是现实。以庸俗的价值观为成熟,以对抗庸俗为不切实际,不通实务,殊不知许多道学家的见识比流俗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姑且略举两例:


南宋时,建阳有个妇女,丈夫养不起她,父母来接她回家,要离婚。丈夫不同意,告到衙门,官府判了离婚。有人认为判决不当,说夫妇有义,哪能因为贫穷就离弃。朱熹说,这事不能单看一边,妻子养不活自己,丈夫又不能养她,不离怎么办?不能拿大义去拘泥,只怕还有别的曲折。


另一件是,有继母对前妻留下的孩子不好,孩子总受虐待,到官府告状。官府说,做子女的告父母,没这个道理,劝回去了。朱熹听说,说官府处理不对,应该好好教育警告继母,如果还虐待孩子,定要严厉惩处。


这种见解,放到今天,恐怕也还是得说他是对的吧。一个人有无思想,见地是否正确,不在于他是道学家还是实干家,不在于他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在于他能否冲破时代的牢笼,冲破流俗的樊篱,看到更深远、更精微的地方。


像司马迁,一般都说他伟大,朱熹却对他有批评:“司马迁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但他本意却只在权谋功利。孔子说伯夷,求仁得仁又何怨,看司马迁《伯夷列传》,从头到尾都是怨辞,尽说坏了伯夷!《史记》有不该说的地方,(伯恭)也都要说他好。像《货殖列传》,硬要说他有讽谏的意思,何苦呢!世间诸事,是就是是,非就是非,黑就是黑,白就是白,通天通地,贯古贯今,决不可易。就算孔子的话,如果有不对,那也还是不对,怎么能硬去穿凿!”


朱熹没说错。今天还有人想通过《货殖列传》去研究炒股投资,认为“老祖宗的东西有好多智慧”,不知道老祖宗跟老祖宗也不一样。有些老祖宗还要指着鼻子批评另一些老祖宗呢。


吕祖谦说《货殖列传》的机巧是讽谏,确实有失穿凿。就好比说,《三言二拍》里的通奸故事,只是为了警告读者不要去干。这未免不诚实。


因此朱熹批评吕祖谦:“伯恭解说文字太尖巧。他《大事记》辨司马迁、班固异同辨得最好。但像指出公孙弘、张汤奸狡的地方,都说得羞愧人。他年轻时曾被人家说不晓事,所以才做这等文字出来,抉发人之情伪,说我也能看见这些。这意思不好。我只爱看人大体大节,磊磊落落之处,琐碎处懒得看。伯恭爱看,爱引忍耻的说法,最害义。只因他资质弱,跟这些相合。忠臣义士死节的事,他都不爱。他还写诗说张巡、许远那时候不该出来。唉!伯恭是个宽厚的人,不知怎么做文章却像个轻浮狡猾的人!”


虽然批评很激烈,但朱熹还是把吕祖谦当很好的朋友。吕祖谦去世后,朱熹写祭文说:


“上天对斯文降下的灾祸何其残酷!去年已经夺走了我的敬夫,现在为何又让伯恭遭逢此难!道学将靠谁来振起?君德将凭谁来复兴?后生还有谁来教诲?黎民要靠谁来福佑?经传的绝学谁来继承?史事的典章谁来赓续?我这样愚鲁的人,有了病痛谁来箴砭?有了过失谁来规劝?伯恭的离去,如何不令我失声惊呼,号天痛哭!”


想来,对道学家的误解,只因从来没有走近那个世界。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见地。《增广贤文》说“人善被人欺”,被欺实在不是因为善,只是因为蠢。蠢人见不到自己的蠢,就把平生挫败归结到善上,给油腻、肤浅和陋俗找个借口,还振振有词地以为成熟、机智、高明。


真可悲。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社会

    << 21 22 23 24 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