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入围重点剧目片单,《最好的时代》如何实现离地“一厘米”的飞翔?
  • 来源:广电独家
文|「广电独家」何佳子

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的“我爱你中国——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启动仪式上,《最好的时代》作为重点推荐剧目亮相。


“那是最好的时代,那是最坏的时代。”在小说《双城记》中,作家狄更斯用辩证的手法做出了时代的注解。

 

8月25日,刚刚杀青的工业题材青春励志剧《最好的时代》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举办的“我爱你中国——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启动仪式上,《最好的时代》作为重点推荐剧目亮相。

 

“作为文艺工作者,如果脑子里想的是人民的利益,想的是党的使命,那很肯定,当下就是属于影视创作者的最好的时代。”《最好的时代》总制片人杨容告诉「广电独家」。

 

据悉,该剧由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出品,湖南电视节目中心主投主控,以高速动车组、磁悬浮列车等中国轨道交通的发展为背景,用研发工程师的独特视角讲述了年轻一代中国铁路机车工程师在企业党组织和老一辈铁路人的带领下,通过自主研发,使中国高铁实现质的飞跃、给大家带来出行便利的故事。

 

作为国内首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讲述高铁故事的电视剧,《最好的时代》刻画了一批敢想敢干的高铁人,也在用“贴地飞行”的创新实践诠释着文艺创作者的时代之歌。

 

▍扎根一线,“个个都成了半个高铁专家”

 

优秀的电视剧作品总是来自于火热的时代和生活。《最好的时代》也不例外。转向架、米轨(窄轨)、沙盒……采访中,有关高铁的专业术语不时从主创团队的口中蹦出。总导演刘国权笑着说,在交流过程中,团队人员对高铁的熟悉程度让中车集团的专家都惊诧不已,“个个都成了半个高铁专家”。

 

从4年前开始项目筹备,到后来三年磨一剑,十易其稿,主创团队数十次前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企业,在班组采风,体验生活。在厂区,导演、编剧团队一待就是一年,“农历新年都是在这儿过的”。

 

从开始的不能吃辣,到后来变成无辣不欢的“重口味”,来自北方的总导演刘国权说,剧中的很多故事之所以能从生活的素材库里“拎”出来,与扎在厂区的时间积累密不可分。到开机时,许多一线的工程师与主创已经是相熟的朋友了。

 

剧中,不少角色都有原型,很多剧情都有原型故事。其中,“田心丈母娘”的故事就是从一线生活中1:1挖掘出来的。现实生活中,“田心丈母娘”在厂区开了一个书吧,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工程师在这里看书、学习,也认识生命中的另一半。

 

在1月底的开机仪式上,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曾提出要求:“在创作中要处处用心、用情、用功,力争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广大观众奉献一部优秀作品,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

 

为高度还原故事原型,剧组在故事原型城市株洲的田心工业区、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长沙动车所等地进行实地取景拍摄。为了追求真实感,摄制组甚至还特意弄来了火车车头。

 

拍摄时,正值湖南天气最炎热的几个月。室外温度接近40度,地面温度更高达50多度。演员们经常里面穿着衬衣,外面套着工装,一两场戏下来,整件衣服都湿透了。

 

“中国高铁经历了从追赶到同步,再到赶超的过程,我们也一样。”发行人蒋卫岗告诉「广电独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好的时代》的创作也经历了与高铁一样艰难的“自主创新”过程,“作为首部高铁题材电视剧,从剧本创作之初,就没有任何可以参考借鉴的范本,只能一步步,靠团队,去琢磨,去探索。

 

目前,该剧已经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中,“希望能尽快与观众见面”。

 

▍类型创新,离地“一厘米”的贴地飞翔

 

采访中,总制片人杨容把《最好的时代》所做的努力,形容为离地“一厘米”的贴地飞翔,“在守正与创新中寻找一个平衡”。

 

“何为守正?我们守住了主旋律,守住了工业现实题材的正,守正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正。何为创新?我们基于湖南台在青春剧方面的优势,对其做了大胆的现实主义尝试,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所以,我们说,《最好的时代》中现实主义创作离地只有一厘米,是贴地飞翔的现实主义。”他告诉「广电独家」。

 


作为一部将工业题材和青春励志元素融合在一起的电视剧集,通过对中国高铁这张国家名片从“追赶-同步-领先”的过程描述,群塑性展现中国高铁人的追梦事业线。故事既有老一辈铁路人的工匠精神传承,也有年轻工程师们的不断励志进取。在情感线辅助推进,最后落点在高铁给世界人民带来便利和美好生活上。

 

“从一开始,我们就在调性上确定了,要做一部青春励志的具有主旋律现实主义风格的行业献礼大剧,让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愿意看、喜欢看。”发行人蒋卫岗补充道,也是探索将主旋律行业题材电视剧和青春励志故事做一个深度融合,“力争成为主旋律影视作品的新风向标。”7月29日,该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庆祝新中国7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名单”,“应该说,做了一个很好的尝试”。

 

此次,入选优秀电视剧展播名单的86部优秀原创剧目或聚焦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历程,或着重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敢实践,唱响团结奋进的新时代主旋律。其中,《最好的时代》聚焦于中国高铁机车领域如何“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讲述了铁路机车工程师们自主创新研发的故事,展现出了“工业题材的时代气质”。

 

一方面,是类型剧的融合创新,另一方面,是内容方面的探索突破。在此之前,作为国家名片的高铁机车题材,在影视领域一直是个空白,“从没有人表现过,也没有人敢于尝试用电视剧的方式来呈现”。

 

也是基于行业题材的独特性,项目从筹备之初,就遭遇了不少难题。“剧本写了一轮又一轮,编剧换了一拨又一拨。甚至在开拍之后,剧本还动过一次,“因为聚焦的高铁机车行业涉及到我国掌握的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需要做一些调整。

 

采访中,主创不时感慨,“通过这部剧,我们才真正感触到,我国高铁机车技术上的创新与领先,那种民族工业自豪感不是演出来的,也不是编出来的,是从内而外迸发出来的。

 

▍“新偶像”与时代精神

 

说起高铁技术,主创们总会提到一个例子,就是在与外国企业谈判时,谈判桌上,一侧是齐刷刷的花白头发,另一侧则是清一色的年轻人。“这种反差是特别强烈的。”剧中,有一个真实的案例,在解决米轨(窄轨)转向架问题中,我国年轻的工程师最先提出了解决方案。

 

总导演刘国权感慨说,在他们身上,有对中国速度的渴望,对未来的展望,“高铁的速度,是中国年轻一代的速度,也是中国的速度。

 

剧中,男主角李延峰是不走寻常路的天才青年,女主角机车设计师林真一是典型的理工女,谭靖洲则是被寄托希望的“别人家孩子”。在三个年轻人的身上,浓缩着新一代高铁机车工程师的身影。在他们身后,则是包括王学圻饰演的李建业在内的老一代高铁人。在两代高铁工程师的身上,包含着传承与创新的时代精神。

 

新中国成立70年间,拥有“心忧天下、敢为人先”湖湘文化精神的湖南人,发扬“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血性担当”,大胆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构筑了属于中国的高铁名片,也在用影像记录着那些“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记录着“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记录着这个最好的时代。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社会

    << 21 22 23 24 25 >> 

    公众号 • 广电独家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