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low的?
  • 来源:末那大叔



音乐/ Forlorn Labour

图/Pexels


“ 一 个 人 值 不 值 钱
就 看 他 的 时 间 值 不 值 钱 ”





有个男人,经营一家超大的网络公司。

却还时常到各地演讲、做公益,还经常陪伴家人和孩子。

有人惊奇地问:难道他每天有25个小时吗?

男人没说话,拉开了他的衣柜:

里面挂满了十几件一模一样的灰色T恤和黑色外套。

这个男人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

他说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不要耗费在不重要的事儿上。


你关注的东西越多,你的时间就被消耗地越快,这话一点不错。




有一种病态,叫做“垃圾信息成瘾”。


每每翻开热搜,总能看到这种事件:

哪个明星走红毯摔了,哪个明星出轨被拍了,哪个粉丝见偶像又昏倒了。

每条后面都跟着千万的阅读、上万的讨论,其实毫无营养。


经常是,多刷一次微博、朋友圈,就多浪费几分钟、忘记自己刚刚想干嘛。

从去年开始,周围就不断有声音说:越来越不爱看朋友圈了。

然而微信创始人张小龙透露的数据却显示:

从微信发布起,每天刷朋友圈的人数一直在增长。

到现在,每天会有7.5亿人刷朋友圈,平均每个人要看十几次,总量是100亿次。

不是说朋友圈不好,只是朋友圈充斥着太多垃圾信息和谣言。

圈子里的观点会创造假象,让我们以为看到的,就是全世界。


殊不知,优秀的人不会常在朋友圈晒心情,没什么值得炫耀;


太忙的人不总在朋友圈发泄情绪,没时间多愁善感;


相爱的人不活在朋友圈里,因为最爱的人就在身边。


当代成年人缺的,就是远离热闹的能力。

不光是远离对自己无用的人和事,还包括屏蔽垃圾信息的能力。




一个人值多少钱,就看他的时间值多少钱。

有个朋友叫阿倪,是“候补”一样的存在。

甭管有人是想逛街、喝酒还是k歌,一叫他准来。

可实际上,他喝酒过敏,唱歌跑调,和朋友在一起,纯是作陪。

混得久了,谁见他都打个招呼,他乐在其中,显得人脉很广。

可等到阿倪遇到事,想找人帮忙的时候,却没一个愿意来的。

大家觉得,他的时间不值钱,他的事不重要,所以拒绝他也是理所应当的。


交友过热,反而孤独;交友真挚,才最珍贵。

松浦弥太郎在他的时间管理术中,把时间分成三种:

浪费的时间,消费的时间,投资的时间。

阿倪就是太喜欢浪费时间,才把自己搞廉价了。

不要觉得“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时间是拿来利用的,不是拿来挥霍的。



我有个特别正能量的读者,每看到社会不公的事件,都要义愤填膺地评论一番。

遇到“杠精”和喷子,还非要跟人理论理论,辩个高低。

时日久了,却发现自己越来越会挑刺、怼人,猛然大惊:

自己在和键盘侠互骂的过程中,竟也成了键盘侠。

《善恶的彼岸》中讲过:

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

不和负能量较劲,不是懦弱,其实是一种大智慧。

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旁人制造的热闹上,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

同样,盲目相信别人给你制造的焦虑,也能毁了自己。





很多不到30岁的姑娘说,自己已经陷入了“中年危机”。

一刷朋友圈,好像所有人都比自己强:

人家要么工资高,要么家境好,要么对象好……

总用自己的短板对标别人的长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其实她们是过多吸收了朋友圈制造的“焦虑”,忽略了自己的时区。

“纽约时间比加州时间早三小时,但加州的时间并没有变慢。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

有人50岁才当上CEO,却活到90岁。

有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后面。

那是因为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时区里,有自己的步程。”

你能屏蔽多少干扰因素,就能多专注走自己的路。

你应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而不是所谓“成功”的模板。


你想要好身体,就要戒掉垃圾食品;


想要好人生,就要戒掉垃圾信息。



为短暂的快感做减法,才能给优质未来做加法,圆满人生这场修行。







如果你还想知道,自己如何变得更优秀?
我的书里有你想要的答案





名人

<<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