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啥是佩奇》刷屏35天后,这位零差评老戏骨又无人知晓了
  • 来源:一日一度




刘佩琦





《啥是佩奇》火了,希望刘佩琦也能再火一把。




——度公子






前段时间,一则《啥是佩奇》的短视频刷爆朋友圈,口碑、流量双丰收。




大年初一举家去看动画大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剧情却令人大跌眼镜,豆瓣评分连原版动画片一半都不到,只有4.4分。






漂洋过海来的“小猪佩奇”会变味,但老戏骨刘佩琦则是实打实演技派。







说起来“刘佩琦”本名,可能很多人都想不起脸。



他在《大宅门》里,饰演的混不吝“白三爷”,一生没做什么正经事,和斯琴高娃饰演的二奶奶、陈宝国饰演的白景琦作对了一辈子。




临到死忽然觉醒,铁肩担道义,为了家国民族,怒斥汉奸走狗,死得大义凛然。



“福也享了,孽也造了”,八个字的总结,一下子就把角色给立住了。



那么,刘佩琦何许人也?









1958年,刘佩琦出生的时候,样板戏正流行,这也几乎是当时全国人民唯一的文化娱乐。




<样板戏《智取威虎山》>




翻来覆去十几个曲目,大众也都喜闻乐见,耳濡目染地刘佩琦就学会了,茶余饭后站在大院里表演,邻居们都跑出家门围观。



不怯场是他最大的优势,也因此一路在学校宣传队工作,最终考上了解放军艺术学院,人才济济的话剧班,其貌不扬的刘佩琦当上了班长。



业务能力这么强,刘佩琦却不想吃这碗饭,学了4年话剧后,他看中新兴的歌剧,可是人家都要帅哥靓女,他落选了。情窦初开的年纪,又是不安分的天性,刘佩琦在毕业那年恋爱了,这在军艺是明令禁止的。



1983年,同学们都被分配到了北京各个话剧团,只有刘佩琦尝到了惩罚的苦果,他被发配边疆了。



在远离文化中心的大西北,刘佩琦的日子更不好过,以往有点小钱,能够听听歌剧、买买唱片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推开窗极目四望,只有戈壁茫茫。



刘佩琦第一次感受到孤独,两年后,刘佩琦幸运借调回京,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北漂”,有人戏称他是“北漂集团元老”。



80年代,是文艺青年野蛮生长的时候,国内艺术产业大面积的空白,更给足了文艺从业者自由和灵感。然而和今天的北漂们一样,生活既然从一张白纸开始,就注定要先熬一贫如洗的苦日子。












刚回北京,他和朋友借住在一处宿舍大院的顶楼。年久失修,外面下大雨,里面漏小雨,夏天还好将就,临近初冬,雨水顺着墙皮淌在床上,坐卧不是,湿冷难忍。



两人身上一共才有5分钱,坐车都不够,就步行走了十几里到老师家蹭顿热饭吃。



偶尔能接到一部戏,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出演。一次跑龙套,导演要求跳冰窟,时值北方腊月,刘佩琦一连跳了七次。“人一跳下去,浑身像扎满了针,等上岸,就失声。”



后来母亲知道他这么艰难,还怪他“你这孩子,有什么事情就是不让家里人知道,那时你要是言语一声,妈给你寄几十块钱还是可以的!”



不像现在小鲜肉吊个威亚都要粉丝心疼,刘佩琦他们那一批老演员谁也没把拍戏当成吃苦,正如陈道明说:“演员就该这么做。”







上天垂帘勤奋的后辈,人生中第一部戏他就被爆红的陈佩斯父子相中了。



当时陈佩斯选角,并不知道他已经有从艺经历,完全是按照角色定位挑的人,陈佩琦出演《父与子》中的顺子,让他初尝了一把当演员的滋味。



某天,他照常在公交车站等车,一个中学生盯着他看半天,悄声说:“你是哪个顺子吗?”



生平第一次被影迷认出来,刘佩琦心里都乐开花了,嘴上却鬼使神差地说:“你认错人了,我不是那个顺子。”



这位小影迷臊得满脸通红,还是坚持:“你骗人,你就是。”



这件事,刘佩琦记了很多年,那时候他之所以不敢承认,归根结底还是自卑。走过苦日子的人,有一种会在出名后迅速膨胀,也有一种在自卑与惶惑中徘徊。



刘佩琦就属于后者,所以在他身上从来看不到知名演员的架子,他不拿架子,因为从心底里他把自己和角色分得很开。




这样的好处就是,他能演好人,也能演坏人,亦正亦邪也拿得起,没有一个固定人设,角色全靠演技发挥,观众看着也痛快。












开始断断续续有了片约,但没时间持续充电的他心里照旧没底,于是日常生活就成了他积累表演素材最好的来源。



去朋友家做客,两口子为了教育孩子吵架,刘佩琦不好插嘴,就坐在旁边看两人的神态、动作,表面不动声色,心里却在想“以后一定把这个细节用在表演里。”



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也能让人疯魔。



他还是住在那个漏雨的破屋里,每天背着包,揣上干粮和水,在八一厂树荫底下等活儿,直到六年后,等来了一位贵人。



张艺谋正值巅峰的几年,在为《秋菊打官司》找男演员饰演片中秋菊的丈夫王庆来。这部电影里,国师原本打算延续《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传统,给“丈夫”只留个剪影。



如此刘佩琦也只有一场戏,但他和国师谈了一番后,加到了七场。




<《秋菊打官司》剧照>




话题围绕着影片《菊豆》的一个拍摄细节,他认为侄子偷看婶婶洗澡时,应该先慌乱中把那条门缝用稻草掩住,再一根根抽出来,溜缝看。这个细节,不用台词,就足以表演角色的一番挣扎。



国师当即对他刮目相看,刘佩琦自然也不让人失望,为了这七场戏,他在农村体验了一个月生活,学了一口浓郁的陕西话,到后来,缩着袖子站在村民里,谁也认不出他是北京来的演员。



有了这次圆满合作,2014年,国师与巩俐再度携手《归来》时,也没忘捎带上刘佩琦。




<《归来》剧照>




国师的两部戏里,他都担任配角。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机会在降临时,没有人会提前通知。刘佩琦表演上的细致与用心,正是渗透在跑龙套的每一场戏,甚至是每一场生活里的鸡毛蒜皮中。



“当时能接到一部戏真的太不容易,太幸福了,管它有没有钱,没有钱也要去拍。辛苦却历练了坚韧不拔。凡是有类似经历的演员,都不会摆架子耍腕儿,凡是端着的,那是他太顺了,觉得自己有才华,得到的都是应得的,自恋自赏。在一片赞扬声中,你很难去骂自己两声。随遇而安的人,总会觉得自己还不行,还需要充电。”








他觉得自己不行,这种心理一直持续到入行多年拍《大宅门》时。




接到郭宝昌导演的《大宅门》时,刘佩琦拒绝了。“以前演的角色都是一些小人物,而白三爷这个角色是一个富贵子弟,一开始我觉得自己不适合演这种角色。”



<《大宅门》剧照>

郭导看过他很多戏,倒觉得他过分自谦了,从开拍前四年,就率先找他聊了这个角色,“三爷非你莫属。”



等到《大宅门》开拍,陈佩琦也有别的戏要拍,也是龙套,禁不住郭导“三顾茅庐”才算把他请来。



为了把握住角色,他和另外两位主演斯琴高娃、陈宝国,经常聊戏到半夜,那是几位对表演有信仰的演员之间的诚心切磋,最后《大宅门》也成为史无前例的一部经典,还开创国内家族式电视剧先河。



为了演好白三爷的“混不吝”,刘佩琦下了很多功夫。刚开始有场戏,他的亲生父亲白老爷子气息奄奄,他还躺在床上抽鸦片。






但刘佩琦觉得力道不够,就在说台词时融合了点京剧,玩儿似的就把台词说出了口,还加了点京剧手势,“我估计着老爷子是八成不行了,可能过不了多少时候,就要死了”。



这一幕让在场工作人员都忍俊不禁,事后郭导还称赞:“我的眼光准没错儿。”



而《大宅门》播出后,好评如潮,刘佩琦的事业也赢来一次大转机,寄到家里的剧本络绎不绝,但他基本上都推掉了,“我不愿意演烂剧。”



“拍完之后回头看,《大宅门》应该说达到了预期效果,我不敢说我演得有多成功,那是戏保人的结果。”



他把角色的成功,归功于剧本,一个人有多大本事,就端得住多大饭碗。饭碗小点也可以,有口饭吃就行,不为钱葬送自己的底线。



用姜文的台词说就是:“站着,还要把钱挣了!”









2011年,他出演《建党伟业》中的辜鸿铭。




<《建党伟业》剧照>




这位清末怪杰,在电影中出场时,因为背后拖长辫而被嘲笑,他却不卑不亢,台词说得铿锵有力。



“我的辫子在脑后,你们的辫子在心里,老夫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诸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说罢,他用手杖将辫子勾到身前,再甩回背后去,辜鸿铭的特立独行,言谈举止的霸气,都勾勒了出来,这个细节动作也是剧本上没有,他临场设计的。



刘佩琦是童子功出身,5岁练武术,12岁学舞蹈,20岁那年,发着高烧,他还在排练厅练舞蹈。空无一人的教室,让刘佩琦很失落,对着镜子,他自嘲“就您这副尊荣还蹦跶什么,赶紧转行吧。”



考入军艺学了话剧,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对的,演员的表演寿命远比舞者要长得多,今年61岁的刘佩琦在大大小小的影视作品中,塑造了一百多个角色,而且演艺生涯还在继续,若是舞者刘佩琦,现在肯定跳不动了。



2017年,在另一部近年来少见的良心国产剧《白鹿原》中,刘佩琦饰演享誉十里八乡的才子朱先生。



对比白三爷、辜鸿铭、朱先生,他所塑造的这三个经典角色,都是堪比整容级演技。演员一辈子能塑造一个经典角色是幸运,能演几个,就是实打实的演技派。










尽管如此,几乎是观众心中零差评的演员刘佩琦仍旧忧虑。



“是戏在挑我,导演在挑我,而不是我在挑戏,我可不像年轻演员,有十几部戏在那儿堆着让你挑。一年遇到两三部,已经是很幸福的了,所以我尽量把人物塑造得尽善尽美,观众认可我,就感觉挺幸福了。”



中老年演员很难接到戏,倒逼得很多人又再度回归话剧舞台,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前段时间,久未出现的濮存昕接受采访时说“我演的东西没人看”,让我们这批老观众心里咯噔了一下。




<濮存昕>




镜头里的他生白发、有皱纹的形象,让人还不习惯,大家对他的集体印象还是奥运会期间那则公益广告片,一晃十年都过去了,似乎他的确也消失了这么久。



同为50后,1958年生的刘佩琦只比他小了五岁,忧患是一样的。流量为王的时代,拿遍大奖的老戏骨们片约少、片酬低,片子质量也参差不齐。




为了不去圈钱的IP剧给没演技的小鲜肉、小花们搭戏,纷纷回归老本行,在更纯粹的话剧舞台贴近艺术就成了主流选择。



每个人都要在时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举世皆浊时,唤醒众人并不现实,但守住自己的底线,把人生这场没有排练的角色演好,对自己而言,就是天大的事。






不一定只有大富大贵才是幸福,知道自己是谁,站着把钱挣了,就是大写的人。



精心营销的《啥是佩奇》刷屏了,如果打磨了半辈子演技的刘佩琦及一众老戏骨们,也能有刷屏的好戏拍,那我们影视业的春天就不远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END-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跟大家说件事儿


微信改版后,可能找不到公子


想及时看到推文,请大家设为星标吧


点击上方 “一日一度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 ★ ”


各位,不见不散





往 期 精 选





林青霞63岁离婚:和邓丽君裸泳,跟三毛学跳舞,拍上百部电影,都没她自己传奇!


15元棉鞋嫌贵,却豪捐1000万建学校,78岁考研女伞兵“感动中国”


捐出毕生积蓄,93岁冒险上高原,这位旧上海名媛97岁依旧传奇


爱猫如命,工作发狂,情史都能出书的时尚界老佛爷,也被上帝叫走了


7岁学魔术,12岁轰动全台湾,揭秘魔术的人很多,但刘谦只有一个


沈腾,你还要在我笑点上住多久?


翟天临博士后学术造假?!给明星们个忠告:别再轻易立人设了


这届春晚满意度96%,没有陈佩斯的21年,依然不讲真实


32年后,冯巩退出春晚,再没有“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啦!”


第一个走遍故宫9371座房屋的人,“宫斗”八年让故宫达到亿万级




君子留步,点个好看再走

情感

<< 6 7 8 9 10 >> 

公众号 • 一日一度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