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找吴恩裕先生约稿|刘心武
  • 来源:文汇笔会

图片

作者与曹雪芹雕像(霍波洋作)合影


今年春末又到卧佛山庄小住,除了去寺内看卧佛,到樱桃沟看杉树林,到牡丹园看姹紫嫣红的牡丹,少不得也还要漫步到黄叶村,再到曹雪芹纪念馆兜一圈,在馆后书店,见有吴恩裕先生《考稗小记》增订本,立即购得一册,回到古树掩映的客房中,未及展卷,往事便涌溢心头。

    

1978年,我在北京人民出版社(现北京出版集团)文艺编辑室,参与《十月》创刊,同仁们个个热情澎湃,都想为文艺的新春,约来灿烂的百花,现实题材的作品当然急需,其他题材的也很欢迎。我早就是个《红楼梦》迷,心想何不想方设法约来与之相关的作品?我很早就深受周汝昌先生《红楼梦新证》影响,但考虑到周先生的文章属于学术性的,《十月》定位是文艺刊物(开始称“文艺丛书”),就暂且没有去找他,但听说有位金寄水先生,写成了从《红楼梦》延伸出来的《司棋》,而且那时就住在编辑部附近,便上门拜访。进得一个很大的院落,当年必是大户人家的宅子,那时已沦为杂院。找到金先生家,惊讶地发现,他所居住的,竟是把当年游廊的一截,砌上砖墙,隔成的一个蜗居,长约五米,宽度不足两米,进门是个窄长条儿,里面的家具只有一床一柜一桌一椅,金先生请我坐椅子,自己就坐床上接待我。那居所虽小,却拾掇得窗明几净,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迎门墙上挂了个金先生的自题匾《科头抱膝轩》。金先生可是显赫一世的清朝睿亲王的后裔啊,原来住阔大富丽的王府,如今却住这科头抱膝方能容下身躯的隙地。但他头发一丝不乱,衣裳朴素而极为整洁,跟我聊起来,温文尔雅,心态怡然,不仅绝无怨天尤人之辞,还颇能自嘲,真乃妙人。我说明约稿来意,希望他能把章回体的《司棋》拿给《十月》刊发,他说已经把稿子交付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了,那边答应给出书。知他那《司棋》是“红楼梦外编之一”,便问之二写哪个?他说也许平儿也许晴雯,尚未敲定,我就敦促他先写《晴雯》,我说读《红楼梦》里有这样几句:“晴雯进来时,也不记得家乡父母,只知有个姑舅哥哥,专能庖宰,也沦落在外,故又求了赖家的收买进来吃工食。”我问金先生:何谓姑舅哥哥?依我想,姑妈姑父的儿子是姑表哥,舅舅舅母的儿子是舅表哥,姑舅怎能混称?您可写个明白,再,晴雯小小年纪,自己有了好去处,竟能顾及能庖宰的亲戚,让其能“吃工食”,“吃工食”在清代是怎样一种生存状态?金先生说他若写出《晴雯》一定交我。他建议:有位吴恩裕先生,出版过《曹雪芹的故事》,何不约他给《十月》写新篇章呢?一句话提醒了我,想起来,1962年中华书局刚出版那书时,我曾买到一册,读来兴味盎然,后来竟未能保存住,十几年过去,也不见再版,若吴先生有新写出的故事,刊于《十月》岂不令读者惊喜?忙问金先生知否吴先生的联络地址,金先生说他对吴先生虽心仪多年,却并无交往。

    

但我很快便有了吴先生的地址。参加一个文化界活动时,见到了清史研究的领军人戴逸先生,对我极为友好,听说我想找吴恩裕先生,立即告诉了我吴先生的地址,原来他们都住沙滩一带。那时候手机还没发明,一般人包括许多知识分子家中也无座机,难以预约,因此到家门外敲门(那时一般家庭门外也无电铃,门上也无“猫眼”),主人多不怪罪。在沙滩一处地方,敲开门以后,吴先生亲自接待了我。他比金寄水大六岁,比戴逸大十九岁,那一年应该已近七十岁,但看上去至多花甲,头发黑黑的,身材保持得恰到好处,眉宇间有英气,却又透着儒雅,他邀我进屋,屋顶似较低矮,但房间不算小,书桌也颇气派,桌上垒着书籍纸张,我就按他指示坐到书桌旁,他则坐在平日写作的位置上,跟他交谈中,就感觉他与金寄水虽然都属文人,但他有一种留过洋的气质,而金则氤氲出旗人的做派,都礼数周全,但吴先生绝不过多寒暄,相比之下,金先生就未免客套略多。我说明来意,吴先生现出笑容,很高兴,说十六年过去,你还记得《曹雪芹的故事》,其实那个时候,所搜集到的关于曹雪芹的资料,还很有限,写起来未免吃力,现在,又陆续有新材料发现,应该慎重筛汰梳理后编写进去。我就说,以前不仅读过他的《曹雪芹的故事》,那完全学术性的《关于曹雪芹八种》——他插话,告诉我后来又增订为《关于曹雪芹十种》——我也读过,1973年他在《文物》杂志披露关于曹雪芹《废艺斋集稿》等佚著的发现,引起过不小的轰动,作为红迷,我也是捧读再三。他说太好了,遇到熟悉之前著作的编辑,再审阅他新的作品,两下里都会省劲儿。我们虽是初次见面,聊得投机,竟不知天色已晦,要不是其夫人过来招呼他去吃晚饭,还不知我们会聊到哪阵儿。


图片

吴恩裕(1909-1979)

    

那次约稿,吴先生慨然答应为《十月》提供《曹雪芹的故事》新篇。回去跟编辑部同仁们说,都很期待。本来我希望吴先生能尽快写出,在1978年8月的创刊号上就跟读者见面。但再去拜访时,他说构思尚未成熟。他从书桌抽屉里取出一个四开横向装订的厚册子,里面精裱着文化界知名人士写给他的亲笔信,每封信的信封裱在信的前面。那个册子,可想而知,是绝不轻易示人的。他拿给我看,是对我的厚爱与信任。最前面是茅盾写给他的多封信函,其中有一封是1973年他在《文物》杂志披露曹雪芹佚著《废艺斋集稿》后写给他的,其中有这样的话:“新材料的发现,或出偶然,但台端考订之精审,却使断简复活,放异光彩,而曹雪芹之叛逆性格、思想转变过程,遂一一信而有征。足下旧作《曹雪芹的故事》,应予补充,再版问世,则有裨于青年,殊非鲜也。”吴先生颇动感情地说:“茅公鼓励我写,我怎能懈怠?《十月》约我写,我怎能推托?”我看到他那银镜片后的眸子闪闪发光,就越发理解他下面的话语:“但我必须对读者负责,尤其对青年一代负责,要让他们准确地进入曹雪芹的内心世界。因此一定要精心构思、审慎下笔。我所写的虽然是故事,但不同于一般的小说,我不能妄拟人物的心理活动,每一段情节,每一个细节,都要尽量有资料支撑,大体是白描的笔法,人物有对话,这些对话也是根据文献资料引申的,正如古本《石头记》楔子中所申明的: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也。”说得我心里好痒,哪天才能拿到他的文稿呢?却不好硬催。

    

他又说:“我研究曹雪芹,案头文献功和腿功是齐头并进的,过几天我就又要去香山一带田野考察!不过你放心,我一定在约定的时间交稿。”我就问:“这回的田野考察,是不是又由吴德安陪同呀?”他颇惊讶:“你也认识吴德安?”我就告诉他,吴德安的舅舅,是我父亲的发小和终身挚友,虽然我父亲和吴德安舅舅都已去世,但两家一直保持着联系。在吴先生先后出版的《曹雪芹丛考》《考稗小记》里,都几次提到吴德安,如一九七三年三月,“吴德安同志来告,香山饭店之上,去森玉笏途中,有一石镌曰‘一拳石’,并以为此词或与曹雪芹《题自画石》诗之首二句‘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有关,遂于三月二十五日与德安同志同赴香山,至半山,乃见此石,则‘一拳石’三字,赫然在目……”又如“一九七四年四月二日,与吴德安同志往访香山正黄旗席振瀛君”,“一九七六年六月七日,余与吴德安同志去蓝靛厂火器营访问八十一岁老人麻廷惠”……那时对男女都惯称同志,如今大概会有不少读者读到吴恩裕先生的这些记叙,会以为吴德安是位男士,其实是个女士,那时候才二十多岁,从北京服务学校毕业后,在动物园鬯春堂餐厅当过厨师,后来到属于香山公园管辖的卧佛寺大门外的国营照相点为游客拍照,是个热爱文艺的青年。在香山地区她拜访过住在那里的女作家杨沫、关露,因为热爱《红楼梦》,又主动联系到了吴恩裕先生,帮助他进行田野考察,1977年恢复高考,考上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后获硕士学位,到孟菲斯大学任教,再后专注于把199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爱尔兰诗人希尼的诗歌译介到国内。此是后话。我提及吴德安,他笑叹:“世界真小!”

    

六月下旬,我终于拿到了吴恩裕先生新写的四篇关于曹雪芹的故事,欣喜莫名,却又有些遗憾,跟他说:“您早给我十天,还能赶上创刊号,可如今创刊号已经下厂印刷,您这组美文只好刊发在第二期了!”

    

溽暑八月,《十月》创刊号印出来了,我马上骑车给吴先生送去。他高兴地先端详封面,连赞端庄而又雅气,翻看目录:李准电影小说《壮歌行》、陆柱国中篇小说《吐尔逊的故事》、刘心武短篇小说《爱情的位置》……他注意到特开辟了“学习与借鉴”专栏,刊发了鲁迅的《药》、茅盾的《春蚕》、屠格涅夫的《木木》、都德的《最后一课》,我说:“这些中外名篇对您来说不稀奇,但我们考虑到目下许多年轻人‘缺氧’,所以引领他们重返文学经典的森林……”他则说:“我这老头子也喜欢啊,算老友重逢吧!”又说:“你们真行!这刊物比我想象的还要好!真期待第二期出来!”

    

第二期在金秋也出刊了,我又在第一时间骑车把样刊给吴先生送去。第二期有叶君健长篇小说《自由》、李英儒长篇小说《游击队长》选载、白桦与郑君里(郑已去世,刊出时署名加黑框)合作的电影文学剧本《李白与杜甫》、林斤澜短篇小说《膏药先生》、吴恩裕传记故事《曹雪芹之死》(下图)……仍有“学习与借鉴”专栏:夏衍《包身工》、杰克·伦敦《一块牛排》等。

    

图片


吴先生拿到刊物,不免先翻到刊登他大作的篇页,他原来的总题目是《曹雪芹的传记故事》,我编发时给改为《曹雪芹之死》,是考虑到,他1962年在中华书局出版的《曹雪芹的故事》一书,包括《著书山村》《呼酒谈往》《小聚香山》《槐园秋晓》《传奇题句》《一病无医》等八篇,基本上扫描出曹雪芹的后半生,而这次新写的四篇《德荣塑像》《文星猝陨》《遗爱人间》《遗著题句》,则基本上是写他最后的岁月,因之不如以《曹雪芹之死》的总题引领。他后来在文末加了附记:“本篇是《曹雪芹传记故事》一书中的几篇,原来都各有专题,现经编者建议改为今题。意图是根据已知材料,结合近十几年来发现的实物、文字和传说,写《红楼梦》作者逝世前后的情况。我不想在写他实际上平淡的生活时,加上任何耸人听闻的虚构;但对他的思想却有一些推测性质的描绘——有的通过对话,有的通过叙述。对后者,我力求既描述他的进步思想,又不逾越他的时代局限。我做得很不够,希望批评指正。一九七八年六月末一日  作者于沙滩”,发稿前,我请美术编辑约人为此四篇美文配图,美编把清样拿去请范曾看过绘制,很快画出了四幅线描插图,构图及人物刻画都很精妙,美编拿给我看,我赞叹:“真乃锦上添花!”吴先生翻阅样刊,对插图也很满意。我就趁热打铁,约吴先生再写几篇。我建议,无妨专门写一篇曹雪芹与鄂比交往的故事。

    

据吴先生1963年亲自采访过的香山张永海老人所叙,前辈传说下来,曹雪芹寓居香山附近时,有底层旗人鄂比与其交友,鄂比曾口诵一联赠雪芹:“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有,疏亲慢友因财绝义世间多”,前半句是赞雪芹,后半句是讥世情,这本是“口传无凭”的村言,没曾想到1971年居住在香山附近正白旗营的村民苏成勋在自家居所脱落的墙皮下,发现了几乎满墙的题壁字迹,其中就有书写成菱形的“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真不错”,两联与口传只差三个字,这就足以证明关于鄂比与曹雪芹的交往,以及曹雪芹在他人眼中的高尚人品,都是不争的事实。我对吴先生说,我知道,关于苏家老屋二百年前是否曹雪芹寓居过,那里是否可考订为曹雪芹故居,以及《废艺斋遗稿》的真伪,张行家传的黄松书箱是否真是曹雪芹家属遗物,乃至“爱此一拳石”的句子是否曹雪芹所咏,包括德荣塑像的真伪,都有争议,但据之写成文学性作品,即《曹雪芹的故事》,应该是有助于人们了解、理解曹雪芹的高尚品质与精神世界的,好比尽管尚不能就黄叶村苏家老屋为曹雪芹故居达成共识,但将其营造为曹雪芹纪念馆,让敬仰他的和热爱《红楼梦》的人们有个寄托怀念之情的空间,是桩功德无量的好事一样。吴先生应允再接再厉,为《十月》再撰新篇。

    

转眼到了1979年,忽一日编辑部座机铃响,是吴先生找我,让我去他那里一趟。我匆匆赶去,以为是他有了曹雪芹故事的新篇,没想到他递给我一大包稿件,说是两个青年人写的小说,他翻了翻,觉得颇有新意,因此帮他们投给《十月》。我拿回去看罢,便知自己在《十月》创刊号发表的《爱情的位置》已完成突破禁区的历史使命,真正的爱情小说已经出现,从此中国文学中爱情题材必将兴盛,后来这两个年轻人的这部中篇小说,由同事责编,以靳凡的署名、《公开的情书》为题,在1980年《十月》第一期刊出,再后来也有靳凡只是一位女作家化名,并非二人合作的说法,此篇一出,便引起不小轰动。

    

那一年中国大步迈入改革开放的佳境,大家都很忙。1979年12月12日下午3时半,正在写字台前赶写《我对曹雪芹上舞台或上银幕的看法》一文的吴恩裕先生,心脏病突发,昏倒在地,竟未能抢救过来。这篇后来于1979年12月26日发表于《文汇报》的遗作(下图),已经写到第18页,稿纸上还留下一道浅浅的笔迹划出去的痕迹。得知这个噩耗,我惊诧莫名、悲痛不已。

    

图片


2019年商务印书馆为纪念吴恩裕先生110年诞辰,编印出版了《吴恩裕文集》六卷,前三卷显示出,他本是留英归国的政治学家、法学家,在那两个专业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后三卷则展示了他在红学领域,特别是红学分支曹学领域的累累硕果,其中第六卷最后收入的就是《曹雪芹的故事》和《考稗小记——曹雪芹红楼梦琐记》。

    

在卧佛山庄客房中,骤起的强风送来松涛之声,窗棂轧轧作响,我坐在沙发上,在阅读灯的光圈中,翻开刚购得的《考稗小记——曹雪芹红楼梦琐记》增订本,吴先生的音容宛在眼前,我再一次在他引领下,进入曹雪芹和《红楼梦》的世界。

    

    2021年5月3日 温榆斋       


点击“阅读原文”可在文汇出版社微店购买

2019笔会文粹《这无畏的行旅》

图片

【笔会近期作品推荐】

章念驰:忆当年“学工学农”

刘心武:我的一片游

吴令华:《秦妇吟》失而复得之后

张伟:丁悚的人生,太精彩

孙郁:尺牍之热

曹景行:我也浮过生命海

甫跃辉:野花

周华诚:山中月令

刘摩诃:喜欢乌尤山的三个理由

雍容:向日葵与荔枝诗

唐韧:父母应该去看看孩子的工作

陈思呈:春天里最轻盈的树

读史老张:“校史公”笔下的复旦“列传”

郁土:老而好学,改打长胶

孔曦:繁衍之悖

曾泰元:“脱裤子放屁”英语怎么说


历史

  • 全国率先!大型红色原创史诗剧《红色李巷》在南京开演
    全国率先!大型红色原创史诗剧《红色李巷》在南京开演
    精彩万分!大型红色原创史诗剧《红色李巷》在南京首次开演!这是首部反映新四军题材的剧目由曹禺剧本奖获得者国家一级编剧刘鹏春亲自创作打磨于东江等4位多次荣获“文华表演奖”“白玉兰表演奖”“金狮表演奖”...
    龙虎网
  • 找吴恩裕先生约稿|刘心武
    找吴恩裕先生约稿|刘心武
    作者与曹雪芹雕像(霍波洋作)合影今年春末又到卧佛山庄小住,除了去寺内看卧佛,到樱桃沟看杉树林,到牡丹园看姹紫嫣红的牡丹,少不得也还要漫步到黄叶村,再到曹雪芹纪念馆兜一圈,在馆后书店,见有吴恩裕先生...
    文汇笔会
  • 书讯丨汪啟明《〈華陽國志〉繫年考校》
    书讯丨汪啟明《〈華陽國志〉繫年考校》
    ◆ ◆ ◆ ◆《華陽國志》繫年考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 ◆ ◆《華陽國志》繫年考校汪啟明等 著作者簡介汪啟明,西南交通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巴蜀方言與文獻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章黄国学
  • 好一个宋朝!
    好一个宋朝!
    最近,“当清明上河图被截成表情包”成了热门话题,网友发挥想象大显神通,从这幅著名的北宋风俗画中截取了许多有趣的场景,配上文字令人叫绝。感受一下:左右滑动查看表情包表情包图片来自/@芋头哇宋朝确是一个...
    央视新闻
  • 乾隆出上联:“东岳庙,唱西厢,南腔北调”,纪晓岚的下联太经典
    乾隆出上联:“东岳庙,唱西厢,南腔北调”,纪晓岚的下联太经典
    清代的乾隆皇帝,在位长达六十年,而后又当了三年多的太上皇,八十九岁驾崩,成为中国历史上寿命长的皇帝。后世对乾隆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在古代几百位皇帝中,属于才华非常突出的一位,博览群...
    史学界的9527
  • 张晶|从“诗用比兴”到“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张晶|从“诗用比兴”到“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开天辟地到改天换地,从翻天覆地到惊天动地,伴随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革命到建设,从改革到复兴事业不断前进,百年中国文艺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文艺到社会主义文艺...
    中国艺术报
  • 《隐秘的细节》:一起来看青铜的铲子铲出的文明演进历程!
    《隐秘的细节》:一起来看青铜的铲子铲出的文明演进历程!
    在帝王将相的道德史叙事之外带来更加真实生动的历史场景5月25日19:30长篇历史场景大课《隐秘的细节》第二集“青铜的铲子”在河南卫视播出汉字中的“国”字意味着祖先的耕地与房舍具有了用城墙去保卫的财产价值意...
    河南卫视
  • NEWS|感悟百年党史——王晶委员视察赣黔革命老区:红色之旅,洗礼人心
    NEWS|感悟百年党史——王晶委员视察赣黔革命老区:红色之旅,洗礼人心
    本刊讯:5月12日至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团赴江西、贵州开展专题调研,学习百年党史,视察革命老区扶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视察团成员深入革命苏区、老区,瞻仰参观革命遗...
    新大陆科技集团
  • 江西,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
    江西,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
    江西是一片充满红色记忆的红土地,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曾经在这里发生,共产党人的文韬武略大都在这里试验过、预演过。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
    求是网
  • 没有胡安·鲁尔福,就没有《百年孤独》
    没有胡安·鲁尔福,就没有《百年孤独》
    鲁尔福是拉丁美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名字之一他为加西亚·马尔克斯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让他看到了文学创作的另一种可能并从中收获了写作的灵感最终创作出了《百年孤独》胡安·鲁尔福,1985年。图/GETTY没有胡安·鲁...
    中国新闻周刊
  • 哪一瞬间你感到很心酸?
    哪一瞬间你感到很心酸?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1914,阅读时间:约5分钟历史提问哪一瞬间你感到很心酸?答:一、南宋使臣遇皇亲如果想在煌煌历史卷册里,钩沉一些让人心酸的画面,...
    朝文社
  • [视频]邵雍丨刘启耀: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视频]邵雍丨刘启耀:腰缠万贯的讨米人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背着金条乞讨数年,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组织继续干革命,不动用分毫党的经费。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才能应对“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才...
    团结报文史e家
  •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舍得人生
    “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舍得人生
    在特定大时代里,荣毅仁的“舍得”人生,成为一部独一无二的传奇。文丨《中国企业家》记者 于静编辑丨周春林头图来源|视觉中国他是民族资本家荣德生的儿子、荣宗敬的侄子,也是中信公司创始人、国家副主席荣毅...
    中国企业家杂志
  • 革命历史剧《中流击水》:立足本土的实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331期)
    革命历史剧《中流击水》:立足本土的实践,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2331期)
    源丨影视独舌 文丨何思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恰恰表现出了一百多年前时代之流浩浩荡荡,中华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解放事业暗夜寻路、发奋图强的精神。时值中国共产党...
    编剧帮
  • 她是一个大龄剩女,却是皇太极一生最爱的女人,只可惜“红颜薄命”
    她是一个大龄剩女,却是皇太极一生最爱的女人,只可惜“红颜薄命”
    在现代,如果一个女子三十岁了还没嫁人,就会被人说成是大龄剩女,然而在古代,女子的普遍结婚年龄较轻,一般到了及笄之年,家长们就在帮她们物色对象了,如果女子到了25岁都嫁不出去,那可要被人看笑话的。然而...
    诗经情话
1 2 3 4 5 >> 

公众号 • 文汇笔会

  • 文汇笔会微信号 : ibihui
  • 文汇报笔会副刊的官方微信。一代代编辑,为您维系着与一代代文章大家的关系。这是一条静水流深的文字长河。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