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二战苏联和英美都是盟国,但为何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 来源:历史D学堂
图片
图片

作者:军事帅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2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二战时期,苏联和英美都属于反法西斯同盟国,这个历史事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各个同盟国的武装力量却在二战书籍和二战史研究中分别叙述和研究:苏德战场是苏军和德军之间的较量,西欧和北非战场是盟军和德军之间的较量,虽然美英苏三个大国都是同盟国,但是,盟军并不包含苏联红军。

那么,盟军不包含苏军的背后到底有哪些深层的历史原因呢?


图片
上图_ 二战时期苏联红军



  • 首先,苏联和英美之间的矛盾,为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埋下了伏笔。


苏联和英美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民族历史的对立,另一个是意识形态上的对立。

在民族历史方面,英美等西方国家从来没有将以俄罗斯人为主体构成的俄国(苏联)视为“自己的人”,这是因为:在英美等西方国家的眼中,俄罗斯人和蒙古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沙俄和西方国家发生了多次战争。



图片
上图_ 沙俄版图



马克思曾评价了俄罗斯的诞生是“蒙古奴役的血腥泥潭”,俄罗斯最早诞生于公元8到9世纪发展起来的基辅罗斯国。到了13世纪20年代,钦察汗国崛起。罗斯人和其他民族组成的联军被蒙古军队打败,迫使罗斯人臣服于蒙古民族。虽然莫斯科公国在后来取得了独立,但俄罗斯人身上的蒙古族血统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历史事实。俄罗斯人不仅继承了蒙古人的部分血统,还继承了蒙古人对外扩张领土的精神,这一点让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始终保持敌视的眼光。

沙俄帝国建立后,俄国和西方国家爆发了多次战争。这些战争包括:俄国瑞典战争、七年战争、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等,这一系列的战争加深了俄国和西方国家的矛盾。直至十月革命和苏联建立,西方国家和苏联(俄国)的历史矛盾始终无法消除,西方国家无法接纳苏联(俄国)。



图片
上图_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国苏维埃武装起义)



对于苏联倡导的“红色意识形态”,英美本国在内心里是相当恐惧的。1917年11月6日,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苏俄。苏俄的诞生让西方国家大为惊恐,为了防止苏俄的“红色冲击波”波及英美等国,进而爆发英美国内的革命运动,英美等国派出干涉军进攻苏俄。最终,苏俄红军打败了协约国干涉军,英美等国在主观上也不再有“侵略苏俄(苏联)”的想法,但英美之间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已经相当突出。

二战爆发后,虽然英美和苏联成为一个战壕的反法西斯盟友,但由于民族、历史等矛盾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英美不可能把苏联红军称为“共同的盟军”。1942年1月,英美成立了“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统一指挥西方国家反法西斯的武装力量,这个“美英参谋长联合委员会”就是盟军的前身。当然,由于历史民族和意识形态上的对立,由英美主导的“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所统辖的盟军自然不会把在东线抗击德军的苏联列入其中。


图片
上图_ 二战美军



  • 其次,二战欧洲两大战场——苏德战场和英美西线战场的相对独立,成为苏军不接受盟军司令部管辖的直接原因。


在大的整体战略:共同消灭法西斯这个前提上,苏联红军和盟军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苏德战场和盟军的战场是相互独立的战场,两个战场没有隶属指挥的关系,只在战略上起到相互配合的关系。这个战略配合在三个方面予以具体体现:英美对苏联的军事物资援助、盟军苏军的作战配合和同盟国领导人之间的会晤会议。

1941年6月22日,德军兵分三路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苏联卷入二战后,英美两国都从现实主义的角度,对苏联给予了不同程度的援助。

英国援助主要有:坦克、飞机等武器,比如英国向苏联援助了喷火式战斗机,美国向苏联援助了112亿美元的物资,包括14000多架作战飞机,7000多辆坦克,42万辆汽车,无线电设备等物资。这些物资援助体现出苏联和英美之间的二战同盟国关系。



图片
图片
上图_ 法国诺曼底登陆



除了物资援助, 英美盟军和苏军之间在作战上有一定的互相配合。比如,1944年6月,为了支援盟军在西线的诺曼底登陆,苏联红军连续发动了白俄罗斯战役、 右岸乌克兰战役,牵制了德军的部分兵力。1944年12月,盟军在西线的阿登战场遭到德军的猛烈反击,为了支援盟军在西线的作战,斯大林命令东线的苏联红军于1945年1月发动维斯瓦河-奥德河战役,迫使德军在西线停止了进攻。

而且,盟军在西线对德军的大轰炸行动,在客观上起到了削弱德国战争潜力的作用,这对于苏联红军本身来说是非常有利的支持。



图片
上图_ 雅尔塔会议的美苏英三巨头



在反法西斯同盟国领导人会晤会面上,斯大林、罗斯福(罗斯福去世后为杜鲁门)、丘吉尔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这三大会议,这三大会议的召开协调了苏军和盟军之间的作战,缓和了同盟国之间的矛盾,让同盟国根据《联合国家宣言》的原则,一致对法西斯作战,取得最后胜利。

然而,虽然说英美和苏联有一系列战略上的配合,但是,苏德战场和英美的西线战场始终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战场,英美盟军的领导机构——“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没有把苏联武装力量列入其麾下,指挥苏军参战,苏军打败德国的作战行动始终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军大本营和最高统帅部完成的独立的作战行动。换句话说,苏德战场的指挥权,一直在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府手中。



图片
上图_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



当然,盟军西线战场和苏德战场都不是英美军队和苏军单独对德军作战,盟军中除了主体武装力量——英美两国的军队,还包含法军(自由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波兰流亡政府等盟国的部队,苏联东线战场除了苏军,在战争后期还包含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南斯拉夫(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波兰工人党领导的波兰人民军等“红色国家”的武装力量。

但由于苏联和英美的诸多矛盾(意识形态和民族、历史的矛盾),以及苏德战场的独立性,让苏联红军始终没有接受西方盟军司令部(英美参谋长联合委员会)的指挥,导致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参考资料:《画说二战之苏德战争》 徐焰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为何“春秋三传”对西汉乃至整个封建社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一战中联合德国对抗沙俄的土耳其,为何在二战中长期保持中立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图片
图片

你“在看”了没 图片

历史

  • 曾是欧洲第五强国,人口超三千万国力强大到极点,现在已经消失了
    曾是欧洲第五强国,人口超三千万国力强大到极点,现在已经消失了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时的强大并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长期的强大。正是因为如此,大部分的世界强国,很多时候都是昙花一现。曾经都是那么强大,但是最终不是消失,就是国家被肢解,最终成为一个...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黄艳红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不断续写的历史
    黄艳红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不断续写的历史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美]林恩·亨特、杰克·R. 森瑟著董子云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8月出版344页,78.00元━━━━文︱黄艳红1989年6月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刊发了一幅讽刺画,画的底稿采用的...
    上海书评
  • 塞尔维亚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塞尔维亚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最难的不是国家的强大,而是强大之后,能够长期保持强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原本强大的国家,最终走向了衰弱,成为一个弱国。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曾经是欧洲第五强国...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老祖宗识人术:“手如绵一世闲,手如柴终生衰”,啥意思?
    老祖宗识人术:“手如绵一世闲,手如柴终生衰”,啥意思?
    俗语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的很多经验都被蕴藏到了这些口口相传的俗语中。无论是建房选址,还是识人用人等等,俗语都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中农,还有着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手如绵一世闲,手...
    史学界的9527
  • 中国知识妇女的奋斗之路:访北师大刘乃和、王宁两位教授
    中国知识妇女的奋斗之路:访北师大刘乃和、王宁两位教授
    这是一篇20多年前《中国妇女研究》的采访记录,因为时间紧急,刘乃和先生事后生病,看到定稿后没有赶上发刊,刊物换了一篇刘先生关于妇女问题的讲话发表。今年“三八”妇女节,王宁先生将原稿找出,提供给我们刊...
    章黄国学
  •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和发展史记你知道多少?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和发展史记你知道多少?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三·八”妇女节就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三·...
    科普零距离
  • 民间小史:赵匡胤轶事9则
    民间小史:赵匡胤轶事9则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赵匡胤画像素材...
    历史教师王汉周
  • 中国最后一个镖师,死于1973年
    中国最后一个镖师,死于1973年
    1 戊戌变法前三年,1895年,30岁的湖南青年谭嗣同,和51岁的源顺镖局总镖头、大刀王五相遇了。 他们相遇在帝都,在北京。 此时,大清帝国刚刚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中惨败,帝国上下处处弥漫着悲痛求变的气氛,30岁...
    最爱历史
  • 他20岁改变中国,30岁逃亡海外,40岁逼死袁世凯,终成清朝掘墓人
    他20岁改变中国,30岁逃亡海外,40岁逼死袁世凯,终成清朝掘墓人
    “别的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他读书,是为了粉碎功名。别的人从政,只能掩埋于历史;他从政,却缔造了历史。别的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已经功德圆满;他一辈子几经易辙,却每件事都做得登峰造极,开天辟地。...
    静云婵
  • 史上最牛赘婿:一个在唐,一个在清
    史上最牛赘婿:一个在唐,一个在清
    赘婿,俗称“倒插门”。这一现象最近有点火。所谓倒插门,即男子嫁入女方家中,成为女方家族中的一员,并从此与原生家族毫无瓜葛。中国的入赘传统由来已久,既有说起源于财产抵押的,也有说是因先秦时期齐国风俗...
    最爱历史
  • 秦始皇本意更倾向传位给谁?
    秦始皇本意更倾向传位给谁?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授权自zhihu.co...
    历史教师王汉周
  •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992,阅读时间:约8分钟历史提问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答:在古代战争条件下,战场上的“第一排士兵”,公...
    朝文社
  • 二战苏联和英美都是盟国,但为何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二战苏联和英美都是盟国,但为何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2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二战时期,苏联和英美都属于反法西斯同盟国,这个历史事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各个同盟国的武装力量却在二战书籍和二战史研究中分别叙述和...
    历史D学堂
  • “甜美女生的卷发”
    “甜美女生的卷发”
    乌兰察布(Ulanqab)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东西长458公里,南北宽442公里,总面积54,500平方公里。[1] 东部与...
    潮发型集
  • 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在虎头蛇尾的隆兴北伐之后,宋国由于新的军事失败,导致宋金两国的外交条款出现了新的修订需求。此外,宋金两国的外交关系中还有...
    冷炮历史
<< 41 42 43 44 45 >> 

公众号 • 历史D学堂

  • 历史D学堂微信号 : lishi1600
  • 《历史大学堂》官方微刊物,一分钟读懂历史。(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