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2018极简宏观史:拯救与逍遥 | 严九元
  • 来源: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严九元


注:本文为作者2018年内部讲座简明整理版。


2018是什么?



是明朝万历十五年?还是美国1899年?



01


年初的时候,我以为2018年是十年来最大变局。



08年以来的全球货币大放水时代正式结束,财富逻辑、地缘关系、宏观周期重构,所有的资产价格重估。


年末的时候才知道,2018实际是三十年来最大变局。



它是1980年代末柏林墙倒塌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变动最大的一年,有人甚至以新冷战开始命名之。它也是1980年代末以来形成的中国政经规则得到较大刷新的一年。


从十年最大变局到三十年最大变局,背后发生了什么?



02


站在年初,我们预先知道一些巨变确定会来。


第一,是预期中的拐点。


全世界的钱会变紧——加息缩表。



流动性的松紧,是所有经济活动的基本面。


08年后,美国发币量涨到5倍。



各国展开了放水大竞赛。


美国,从9000亿美元,到4.5万亿,5倍。

英国,从1000亿英镑,到4000亿,4倍。

中国,从17万亿人民币,到34万亿,2倍。

欧元区,从1200亿欧元,到36000亿,30倍。


美股迎来最长牛市,中国、加拿大、澳洲楼市暴涨,都有货币大放水的推动。


一旦货币收紧,会产生剧烈震荡。多次大危机都与加息周期相关。



现在,一加息香港楼市就往下跌,幅度还不小。


中国的汇率下跌、资本外流、外储下降,也与这一拐点有关。



03


谁最怕加息?


债务。


要还的钱变多了。


第二个2018可以预见的巨变,债务。



中国的债务率经过一轮轮加杠杆,已非常高。



所以,第三个2018可以预见的变化,去杠杆。



去杠杆是最近一年多来中国最重大的宏观背景。


去杠杆的招式,用刘煜辉的说法无外乎三招:



1.明斯基,将一切交给市场,能力之外的皆违约,打破刚兑;

2.庞氏,借新还旧,滚下去,放水;

3.社会化,庶民承担,还是土豪承压?


第一招明斯基,违约破产,用在P2P、小微民营企业身上,不太敢扩大。


第二招借新还旧,保持稳定,国企债、地方债。


第三招,社会化,这是常用招法。最近的房地产热潮,完成了政府/企业债务向居民个人债务的大转移。



预期中的拐点:加息周期;

预期中的隐患:债务压力;

预期中的应对:去杠杆。


这些是2018年可以预见的巨变。但是,一个没有预料到的变化叠加上来。


04


3月22日,特朗普签署总统备忘录,正式拉开经贸摩擦大幕。


不自夸地说,我们在事发三周前断言贸易战铁定开打,当时大多数人低估了事态。



如今,经贸摩擦的分析多如牛毛。那么有一个问题:原来的全球化体系、原来的全球贸易秩序是谁建立的?


当然就是美国。



全球分工体系下,拉美、中东、非洲、澳洲等提供资源,中国等生产国买入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制成产品出口到欧美消费国。最后,生产国和资源国出口获得的美元,又回流美国购买美债。


美国由此建立起商品-美元的全球化循环体系。它是体系的主导者和维护者,甚至动用海军保障全球交通体系的通畅。


现在,美国为什么自己反对自己建立的体系?



因为在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两个意外。



第一个意外,并不是每一个美国人都受益。


全球化中,美国的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等新兴国家,降低了成本,获得更高利润。但受益的是资本,受损的是产业工人。


1990年美国是制造业大国(蓝色部分):



2015年美国的制造业(蓝色部分)已经很少:



特朗普的选票,很大部分都来自于铁锈地带、来自于利益受损群体。能获胜上台,说明这部分人群不在少数。


第二个意外,中国的走向。



美国精英当初认为开放市场,将中国纳入全球化体系,中国会在制度、价值观上逐步受到改变,逐步向美国靠拢。


随后的结果都看到了,中国的走向与美国的预期不一样,而且越变越大、越变越强。


于是,从包容到遏制,美国的战略取向开始转变。


冷战结束后的国际格局,从今年开始出现了微妙变化。久未出现的大国对峙局面隐然显现。


经贸摩擦背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国家之间的全面竞争。



背后更深刻的是,这几十年来全球贫富差距史无前例地扩大,利益受损者开始反抗,登上舞台,集体发声,在世界各地掀起越来越大的潮流。


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黄背心运动、全球右倾化,都是这个大背景。



全球范围内,利益格局和权力格局正在大调整。


2018遭遇三十年一遇之变化。变化会极其深远。



05


2017年最火的电影是《战狼》,有着虽远必诛的豪放。


2018年最火的电影是《我不是药神》,表达了活下去的复杂心绪。


短短几个月,基调大变。


文艺是时代的投影,很准确。



回到开篇提出的问题:


2018,是万历十五年,还是美国1899年?


万历十五年:



这一年的平静之下,却隐藏着大明王朝乃至整个中国命运转变的伏笔。此后数百年,在与西方的竞争中落败。


美国1899年:



美国崛起过程,遭遇欧洲围堵。迈过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重挑战,美国此后一马平川,终至登顶。


我们当然希望,中国是后者。


06


往后走会怎么样?2019会怎么样?



12月的三个标志性会议透露端倪。



美联储加息会议显示2019全球宏观走势。


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显示未来中国政治逻辑走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显示2019中国经济逻辑走势。



12月美联储加息会议发出最重要的信息是,明年全球经济不乐观。



近来美联储明显由鹰转鸽,明年加息次数大概率会由三次变为两次。


经济好美联储才加息,经济不好会放缓加息节奏。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经贸摩擦,明年的外部宏观环境也不会太好。



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很多朋友说里面的提法跟过去差不多。



这就对了,政治逻辑几十年没有变。这块不展开。只说一点,中国的核心利益是有排序的:



一旦产生冲突,一定是下级利益服从上级利益。依照这个排序可以分析很多事情,哪些可能妥协,哪些不会改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年的核心经济逻辑是五个字:


逆周期调节。



这包含两层意思


1.  明年日子不好过,是下行周期;

2.  中国手上有牌,可以逆势调节。


牌是什么?


传统的牌是房地产。


经济不行,货币放水,启动楼市,资产泡沫,宏观调控。


这个循环一遍遍上演。


房住不炒的提出,标志着决策层准备向这一模式告别。因为副作用确实大。



不用楼市发动机,还有什么牌?


三驾马车中,出口无法指望,明年外部经济不会太好;消费是个长周期的事,不能立马起效;还得靠投资。


投什么?


只能是基建。但该修的路都修得差不多,该搭的桥基本都搭了。前段时间地方政府基建投资徘徊不前,就有找不到合适项目的因素。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了一张新牌:重新定义基建。



不只是传统的铁公基,而是:


明确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位。


科技基础工程也是基建。


这是未来一段时间基本的经济逻辑。


07


2018年以两个新闻人物作结:孟晚舟、刘强东。财新将他们作为连续两期的封面。



抛开八卦,这两个人物身上暗含这个时代的隐喻。



孟晚舟事件显示了我们的外部处境与挑战。


刘强东压力更大的其实不是明州事件,而是一个致命数据。


京东公布活跃用户数量下降,互联网公司用户下降比营收下降致命N倍,这是第一次出现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活跃用户数量下滑的现象,背后是中国互联网用户红利见顶。互联网进入了下半场。


中国户均住宅达到1.1套,每个家庭有一套多的住房,从供需底层结构看,房地产的刚需没有那么强烈了。中国房地产进入了下半场。


车市出现多年来从未有过的销量下降,汽车被视为可以与楼市比肩的全链条拉动型产业,车市失速,中国制造业进入了下半场。



外部环境的巨变,内部经济步入下半场,这构成了2018的关键脉络,也将成为2019叙事的基本底色。

◆ ◆ ◆  ◆ 


如果想知道2019会发生哪些变化,出现何种趋势,欢迎长按识别二维码或点击文末“”,购买严九元内部讲座《2019,注定是一连串事件》完整视频,以及严九元2018年度文章集锦。



2018年已成过去式,另请期待“2019年严九元开春演讲”,如有意向参与“开春演讲”活动的品牌宣传合作,欢迎咨询文锦 | 智谷趋势(ID:zgtrender008)






传媒

<< 26 27 28 29 30 >> 

公众号 • 智谷趋势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