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魏哲茹:卖姜的老人
  • 来源:秋叶书签
魏哲茹:卖姜的老人

卖姜的老人

魏哲茹

魏哲茹:卖姜的老人

周末,娘打电话要给孩子送粽子来。我说娘你别跑了,我带孩子过去吧。我知道她想孩子了,周末想见见;她也知道我忙,怕“麻烦”我送过去,打电话“探个信”,做点吃的干脆送过来。

一想娘骑着那吱嘎作响的三轮车,跑这五六里,还是我起个早送去吧。每次到门口,隔壁闲聊的大姨又夸张地喊:“你真疼老娘哦!”我都惭愧地无言以对。

等到班里结束,已是下午黄昏,四月份的傍晚尽管尚寒,但天色还亮。

没有劲多说话,接了孩子就走了,照例又是满载。车筐里塞满了苹果香蕉,和一大袋子热乎乎的粽子,煮得太多了。平时娘做什么都怕不够吃,多得都让人生畏。带着孩子,车篮车梁里的东西,在娘目送里,小心翼翼地骑上车。

没到拐弯的圆门,就听着外头喇叭里传来:“自家种的生姜,可好吃可好吃可好吃了……”“妈,你听,又可好吃可好吃了!”女儿笑着喊。是的,真没创意,满大街卖草莓的卖樱桃的都是这套词,卖个姜也“可好吃可好吃了”,能多好吃?只是这声让你笑不出――弱细而苍哑,扩大的声线里藏着老迈无力。

出了圆门,果然看到一个年迈的老人,看一三轮车生姜在路口叫卖。在这个开始上新鲜物的季节里,老人和车子显得很冷清。路口本来就窄,对面是公厕,北边几米远就是好存水的涵洞,过往行人来去匆匆,摆摊卖菜的很少,偶尔几个卖瓜卖鱼的只上午下班那阵。老人和三轮车,在渐渐昏黄的夕阳下,越发孤独,我心里一阵难受。

停下车子,买点姜吧。女的寒气重,煮点配红糖,简单又有效。明知就是红枣,买来都懒得吃。

姜论车拉的不多。这车姜不同于超市里的薄皮泛黄,指甲一抠就掉的那种,而是颜色发白,皮厚肉肥,丫缝里还沾带泥土,看样子真是自己种的,批发来的没这么“土了气”。现在还敢吃什么,连姜都硫磺泡过,这样的难得,多买几斤。

老人手里攥个浅蓝色播放机正呆愣着,听我要多称几斤,赶忙扯个袋子,仔细地挑拣起来,叮嘱我煮汤就得拣大的,别看有泥,洗吧洗吧就掉了,连皮煮更好,多就太阳底子晒晒好搁。几块姜没有挑的必要,本来就没真“在乎”买姜。但是老人的细心和热情让我感动。我看着俩孩子别乱跑,没动手,随他挑拣,交代,我则索性打量起来。

老人大概七十来岁,个头不高,肩膀刚过三轮车帮。头上戴一顶带檐的帽子,连灰带垢,帽沿露出参差的白发。估计是路远,赶的怪早,身上还是件厚棉袄,土黄色的又肥又大,瘦弱的身子弓曲在大袄里。鼓起勇气看他的脸――干巴暗黄,皮子紧紧地贴在颧骨上,倒显不出太深皱纹,浅浅薄薄地像风干的鱼皮。牙齿掉了几颗,剩几个歪斜着的遮在稀疏的胡茬下。一说话,顺缝漏风,有时口齿不清。声音像捏住脖子,从嗓眼里挤出来似的,听着有点憋闷。

小时候庄里的七八十岁的二老、三老都是这样的,那时只是以为老人就该这样,现在明白更多是生活的艰辛。

魏哲茹:卖姜的老人

他边挑着,边用厚厚长长的手指盖抠抠上边的泥,嘴里叨咕:“你们城里大姐怕泥,我把大块抠掉了,浮灰洗洗就行了。”哪里城里大姐,都曾经村里的丫头。不一会,拾了一大袋,从来没买恁多姜,跟买土豆似的,少了好像对不住老人似的。

我说行了,别不好带,大爷你称称吧。老人提起杆秤,秤砣使劲往边挪挪,到砣打得高高的,才放下说:“大姐,俺绝对给够称,你放心,不够来找俺――十二块钱!”我一下笑了,心里想,我巴不得少给点,带不了!这么多才十来块?!但是嘴上没说,只应和着:“好的,大爷,错了找你哈!”他一脸自信:“绝对的!”

突然,我看到车边放着裹起来的塑料袋,里面好像是个茶缸和煎饼卷。瞬间,我想起我娘。唉,这么大年纪,奔波劳苦,把血汗换来的收成,又换成薄薄的几张纸币,连顿热乎饭都舍不得吃。我一下子心酸了,想起车篮里的粽子还热着,赶紧拿点给大爷!

我怕他误会,先把钱给了,才对他说:“大爷,我这刚从娘家带的粽子,太多了,给你老人家几个,趁热吃。”说着,我装了十来个放在他车帮上。谁知他先愣了一下,就连连摆手:“哪能哪,大姐!俺哪能要你的东西!俺吃过了,也不喜唔吃这个粘牙!”连袋子硬是塞在我的车篮里,任凭我指着车篮一劲对他说“确实太多了才给你的”,他还是摆手退让――脸上却露出了由衷的笑容。我也很惊讶,以为他还不顺水接过来,激动地说声谢谢就行了,没想到竟是这样坚决地回绝。

他可能觉得我在可怜他,或是真的不喜欢吃粽子,或是这点粽子算什么事……不确定。确定的是我心里有点怏怏地,是没满足自己那点悲天悯人的心吧?我不再坚持,只好重新塞好粽子,把那袋姜让菲抱着,乘着渐渐落下的暮色回了家。

回来,半天脑海里还浮现着老人苍黄的脸,和那一车拣了再多也没见少的姜。可能从小跟娘上街见的多了;成家了,家里老人也曾在烈日下看过苹果摊,看得这样的老人做买卖总是想起他们的不易。

平常里,这样的又何尝少呢?

花白的头发,黑黄的脸庞,着一身从地里干活就没换的衣裳,或坐或蹲,看着几把蒜苗,几棵白菜;或是一沓鞋垫,几盒线团……焦急地望着过往的行人车辆……车水马龙,鸣声鼎沸,超市商场人潮如流,有几个能停下脚步,找好车位,光顾老人少得难以挑拣的“商品”?!就是有人买了,都是利润又能有多少?对老人的生活能起到多少作用?

可是路边桥下,街头巷尾,又何曾断过。

我,人流中一个,不同的是我多看了他们几眼,不能多做什么,徒增的只是自己的伤感!

想起《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现在的“卖蒜翁”“卖姜翁”也一样如此。

想起《骆驼祥子》:“经验是生活的饲料,什么样的经验养出什么样的人。沙漠里养不出牡丹来。”对于老人,生活是晚年的饲料,什么样的生活决定什么样的晚年。贫瘠里活不出幸福来。

想起最近读的《卖米》,娘俩挑米赶几十里地去卖,烈日下为几分的差价又挑了回来,辛酸落泪。

想起小时候,娘拉车带着我赶街串巷卖苹果,感同身受……

魏哲茹:卖姜的老人

最近在网上看到崔永元怒怼范冰冰。其实从女人爱美欣赏的角度上,我一直赞叹范惊为天人,在中国电视电影艺术上也确实有些贡献,但被颁国家精神贡献奖,就奖过其实。比其贡献大的默默无闻的太多了。而且动辄几十万几百万的行头让普通大众望而却步,千万上亿的收入令人瞠目结舌!

贫穷让我们缺乏想象,但生活也告诉我们,钱太多,“作用”真的“不大”!除非公益慈善,让社会给自己的财富 ――经济的精神的再回馈社会,也许是这些艺人更应有的追求!也许是国家更该做的引导!

可是镜头前,豪奢巨糜的场面,闪烁不断的灯光,和惊叫连天的追捧,让一切意义变了味!

崔――真勇士,公然斥责和揭露!如果多些勇士,这些奢靡会黯淡多少?!

大众,少这些无聊的追捧,真爱自己和身边的,这些奢靡又给谁羡?

那么,世上像卖姜老人或更不幸,又能减少多少?

愿悲哀早止……

魏哲茹:卖姜的老人

万元大奖征美图,值得关注!

江苏邳州第五届银杏美景全国摄影大赛

点击下面图片查看

魏哲茹:卖姜的老人

故事

<< 21 22 23 24 25 >> 

头条号 • 秋叶书签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