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 来源:简单心理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文|犀犀张简单心理内容实验室

编辑|简小单 简单心理官方编辑

青春期时,剧作家派特·康洛伊参加了一个心理学课程。课上,有人告诉他,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被暴力对待,以后也会打孩子;而如果母亲被家暴,很可能自己长大后也会家暴妻子。

这话让康洛伊非常不安。

「每当我们兄妹需要逃避时,就会进行一套仪式,找到一个没有痛苦、寂静又能安抚心灵的世界……」

在康洛伊的小说及剧本《潮浪王子》(The Prince of Tides, 1991)中,他这样写道。剧中,男主角的父亲简单粗暴,他们兄弟姐妹三人则会在冲突、虐待后,跑到湖边,扎进湖里,手拉手躲在水面下,就像回到了母亲的子宫。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在康洛伊真实的人生里,这样的情景反复出现。康洛伊描述,曾任海军军官的爸爸「最友善的声调就是吼叫」,对待妻子和七个孩子,他的父亲「错把家人当成海军里的一排士兵」,用统帅部队的方式要求孩子,例如每周六带上白手套,例行晨检。

孩子们犯错的时候,父亲会暴揍、惩罚他们,以至于孩子们丝毫不敢越界——这个家里,规矩繁多,纪律森严。

「我认为,童年最大的伤害,是我们根本没有(被父亲)当人来对待。」

所以,当康洛伊听到自己可能「遗传」父亲的待人方式时,他无法想象让还未出世的孩子经历自己所经历的,也不想毁掉一个自己还未谋面的女人的人生。

康洛伊的担忧不无道理。即使不达到家暴的程度,儿时父母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与他们的关系,都有可能影响成年后的我们与伴侣的相处。

有时, 我们会吓一跳地发现:我「遗传」了父母身上,那些自己非常不喜欢的特质。

另外一些时候,还会更吓人一点:我最亲密的 TA,居然和我爸/我妈一样固执、刻薄、忽视我……甚至,TA 居然说出了我妈/我爸最常说的那句我不爱听的话。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

一方面,即使年龄上已经成人,我们内心的「小孩」依旧受着儿时父母留下的影响,试图用亲密关系重写童年不愉快的经历;另一方面,「内心小孩」像儿时夸大父母的能力一般,对亲密伴侣给予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造成矛盾。

从这个角度讲,「遗传」的可能不仅是「加害」,还有「被虐」。

让我们回到派特·康洛伊的故事,看看电影和现实中,那个生活在父亲暴力下的敏感温柔的母亲。

看似楚楚可怜的她,其实却以另一种方式掌控着一切。康洛伊说,每次被丈夫家暴,母亲总会向孩子们否认之前发生的一切,许下虚假的承诺(例如带孩子们逃跑),并以温柔和忠诚「要挟」自己的孩子,

母亲把每一个孩子叫过来,搂着他们,轻轻在孩子耳边说:「你们几个里,我最爱你,疼爱你远超过他们,你也爱我么?不要告诉任何人,你会保密吗?」

温柔和忠诚是无形的绳子,捆绑、控制着孩子。等他们长大成年,发现这隐形牢笼,只剩在其中痛苦嚎叫。

有个社工朋友告诉我,她的许多遭受家暴的客户,在被「解救」后会一再回到施暴者身边。或许,这些人也在身体受虐的关系里,体验到了如康洛伊母亲一般的,从精神上「控制」别人的享受。

最终,「潮浪王子」以帮助试图自杀的妹妹为契机,终于得到了向心理医生坦白,直面过去的机会。经历过三次婚姻的康洛伊,也反复做着走出童年「牢笼」的尝试。好在,康洛伊寻找到了「出口」:把自己的经历写成小说和剧本,例如《潮浪王子》,和《霹雳上校》(The Great Santini, 1979)——在康洛伊的成长过程中,父亲谦虚地称自己为 The Great Santini, 「伟大的圣帝尼」。甚至,出于对孩童时代家中「男孩绝对不能做饭」的叛逆,他还成了名厨师,出版了厨艺书。

如果换做你,从「坏」的家庭关系中成长起来,要怎么办?

说到底,在亲密关系里,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这又和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有何联系?

初恋都还没有的时候,我们会悄悄在心里列个「清单」,打定主意要去寻找集各种可爱特质于一身的人,勇敢、温柔、体贴、友善……

你以为你真是像你以为的那样以为的么?错!

实际上,我们潜意识里的「标准」要奇怪而黑暗得多。真正吸引你的人,可能根本就虚伪、不负责任,甚至刻薄难缠。

为啥就不能和好人在一起呢?

因为使得我们爱上一个人的,根本不是那些优点,而是「熟悉」的感觉。


1. 吸引我们的,是那些曾令我们受伤的特质

小时候,父母的特质埋下「阴影」,影响我们的择偶。那些特质,尽管听起来都是缺点,但当再次陷入一模一样、令人不爽的纠缠时,我们感觉到的只是:熟悉、有爱。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察觉出了其中的矛盾:在原生家庭里遭遇的冲突、挫败等,也会再次在伴侣身上感受到。这次,就真的会解决么?

这矛盾,恰使得吸引伴侣的特质反过来成为关系中最恼人的部分,而渐渐使两人渐行渐远。

一个不行,再找——找一个依然具有类似特质的对象。

一次,两次,三次。我们中的有些人,会反复陷入这种既挣扎、痛苦,又摆脱无能的亲密关系中。

这种情况,心理学上称作「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

弗洛伊德认为,强迫性重复是一种神经防御机制。强迫性重复试图通过「重写」历史,让过去受创伤的历史能够重新拥有个完美大结局。

而我们首先要重写的,就是自己和父母,尤其(但不完全)与异性父母一方的,那令我们不爽、不安的关系。

很多时候,事实是,问题确实存在在父母一方。他们由于自己的心理问题、状态、或局限,没有能力或意愿提供爱、支持、安全感、归属感、纪律等等,这些孩子需要从中获得滋养以健康生长的元素。

因为疲惫、失望、被拒绝、被抛弃、被忽视、甚至被虐待,将孩子的心理置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为了不去顾影自怜,孩子们需要否认自己的处境,和自己感受到的愤怒、压抑、绝望。同时,我们倾向于抱着希望——一种幼稚的希望——认为如果我们更好、更完美、更聪明,甚至更安静、更幽默,我们的父母就会更爱我们,而我们则可以成功逃出「抛弃抑郁」[ Abandon Depression(James Masterson, 1990)]。

这种怀揣希望、试图改变父母态度、「拯救」关系的心理,本是出于小孩子自我防御。但成年后,儿时的情景还在,内心的「孩子」还在积极寻找能够将之前与父母之间令人受挫、不安的关系变得更好的方法,只不过现在,对象不只是父母了,而是迁移到伴侣或潜在伴侣的身上——与他们的关系,是与父母关系的某种象征。

「内心小孩」试图创造和之前相同的互动,“而这一次,”「内心小孩」想,“这次会不同了。我会让改变这个人,会让 TA 爱我的,我不会失败了。”

从心理的角度上,潜意识里,我们无意识地让情绪化、有需求的「内心小孩」做出了选择,而不是以我们理智的、成人式的那颗心。

只是,类似的努力几乎注定是失败的。我们要如何「修好」对方?「治愈」对方?「改变」对方?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尝试里,唯一被改变的只有「累觉不爱」的自己。

2. 在亲密关系里,变成曾最不愿成为的「自己」

《老友记》的一集中,Rachel 抱怨父亲的刻薄,讨厌他的严苛,等到自己教 Joey 划船时,她却也一样凶巴巴。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直到面对朋友的反应,她才惊讶地发现,自己居然和父亲一样严苛,凶狠。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是的,偶尔,我们也会反过来,以曾经被「虐待」的方式对待他人。相比朋友,面对伴侣时,更多深层的情绪和影响将被挖掘出来。谁让对方爱自己,因此很脆弱呢!

其实,我们并无恶意,只是「内心小孩」觉得:那个「虐待」自己的人,是自己的“对立面”,那么,对方的感受也一定和自己相反:自己不安、焦虑、伤心,那么对方一定安全、自得。

在与伴侣的互动中,照见内心深处那「不愿成为」的自己,也是毁掉我们亲密关系的大敌。

3. 像抱怨父母那样,抱怨伴侣

伴侣让我们内心那个焦虑脆弱的小孩重获安全(哪怕是暂时的),这是我们爱他们的原因。但同时,这种原始的依赖也让我们信任他们“太多”了那么一点点。

面对了我们这么多的缺点、看到我们这么多脆弱,帮助了我们这么多的人——竟然无法修复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是的,生活充满困境,但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抱怨那些真正伤害我们的人,却只好将怒气发在那些可以忍受我们愤怒的人身上——因为不管怎样,他们依然陪伴着我们。

对待父母时,我们是这样的。毕竟,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满是考试、拒绝、沮丧和伤痛的世界。说真的,在心里,我们甚至会觉得对父母的抱怨是一种“嘉许”——你必须在某人身边感到足够安全,才能说出“我恨你”。

是的,我们高估父母了——我们怎么能不高估他们呢,毕竟,那时我们又小又脆弱,而他们已经是成熟的大个子了。

只是,他们并无法控制那么多。我们的爱人也一样。

但「内心小孩」再次夸大了伴侣的能力。我们对伴侣的期待,带着小时候对父母的那种美丽、危险而又不公平的信任。

有时,这种“责怪”游戏可能恰是在彼此身上的一种投入,是双方经历动荡的私密领域的一部分。这真是迷之「爱的表现」。

受到以上这些影响的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办?

在亲密关系中,要解决恼人而痛苦的强迫性重复,确实很困难。如果换个方向来,刻意回避掉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特质和互动,不是就能找到合意的伴侣了吗?

也未必。

其实,我们为了“安全候选人”已付出太多代价:为了躲避曾经遭受的不愉快,我们同时躲避掉了与之有关的一切特质——包括那些好的部分。例如聪明、慷慨、善言辞等等。假如你的父亲聪明稳重,但同时居高临下,抗拒一切新鲜话题,那么,你可能认为所有聪明稳重的人都有种卫道士的假正经。

显然,好坏都「杀死」,也不是好办法。只有找到那些“控制因素”,才能获得自由。这要求我们抛弃整套防御机制,而那些依靠防御机制抵御的感觉:悲伤、愤怒、绝望、无助、羞耻、伤害……那些儿时未能面对,成人之后也没能去面对的感情,终将被面对。

因此,真正有用的,是去认识那个「内心小孩」。直面 TA,与 TA 交流,听听 TA 到底什么感受,需要什么。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感到父母或许太快忘记了他们自己成长的过程和感受:他们将同理心置于奇怪的位置,会给一些古怪的怂恿,担心的太多,又忽视了太多。那些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只能由今天的自己完成,做自己「内心小孩」的合格家长。

至于对父母的「责怪」,或许某种程度上,你必须这么做,你必须发现他们身上的“不足”,必须为自己这一世代不同的想象而活,否则,就会丧失成长、生活的能力。你将不得不以某些方式与你的父母“分离”——有时,是以非常刻薄的方式(例如青春期叛逆),但真正成熟的你,或许可以更多地去练习温柔的同理和沟通。

因为,说真的,无论父母、爱人多么平庸,在每个人的心里,总有那么几点,使他们看起来如此伟大不一般。

参考文献: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evil-deeds/200806/essential-secrets-psychotherapy-repetitive-relationship-patterns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blog/evil-deeds/200806/essential-secrets-psychotherapy-the-inner-child

The Horrors of Parents from The School of Lif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asZxwYzlSI


简单心理:一个只提供高质、靠谱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

简单心理微信订阅号:简里里(janelee1231),快乐和烦恼都有规律可循,我们来告诉你这个秘密。

心理

  • 真正的亲密关系:爱上你,而非赖上你
    真正的亲密关系:爱上你,而非赖上你
    曾经的幸福归宿原来是陷阱有一位来访者,我们称呼为苹果小姐吧,她来心理咨询是因为,她发现没有办法和丈夫好好相处。因为她总是看不惯丈夫的一些行为,小到洗碗的习惯、大到思考的方式,这让她非常容易爆发脾气,搞
    安然心理与童话
  • 心理测试:选择一个手掌图案,它将揭示你的个性信息
    心理测试:选择一个手掌图案,它将揭示你的个性信息
    作者:九霄云客神秘而古老的绘画图案,包含了古代人类的生活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恐惧来自于无知,而为了应对这种无知,人们常常会虚构出一些意象,并赋予其特殊的能量,来帮助我们战胜恐惧,获得心灵的成长
    九霄云客
  • 解决吸毒者的心理问题,有没有必要?
    解决吸毒者的心理问题,有没有必要?
    心理疾病吸毒者也会有?什么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要治吗?心理疾病难治吗?心理疾病怎么治?以上都是患者家属经常性询问我们的问题,随着合成毒品吸食越来越泛滥,在他们当中出现心理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心理疾病成
    王文甫
  • 喜欢你,失去你,最后……
    喜欢你,失去你,最后……
    喜欢你,失去你,最后…….mp3 06:36.774 来自氢心理 喜欢的人走了,却把习惯和回忆留在了你身上,深入骨髓,无药可医。编辑:森学长主播:如初 资深情感主播,喜文善琴。90秒自测抑郁症、焦虑
    氢心理
  • 心理测试:下图你最先看到什么细节?测出隐藏在你个性中的真相
    心理测试:下图你最先看到什么细节?测出隐藏在你个性中的真相
    作者:九霄云客熟悉心理学的朋友可能听说过巴达姆效应,指的是当人们在面对笼统的,公式化的评价与具体的,系统化的评价时,往往会选择前者。深受这种效应的影响,使得很多人并不能够真正了解个性中的真相,而更愿意
    九霄云客
  • 心理测试:选择哪种超能力,揭露最适合你的职业
    心理测试:选择哪种超能力,揭露最适合你的职业
    前阵子《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出来后,一时间,仿佛所有人都在猜测,第四部到底有多少超级英雄是真的死了,第四部要超级英雄要怎么打败灭霸再一次拯救世界……在真相出来之前,不如跟着小编来做一个超能力的心理
    知我心理学
  •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70%的性侵者,都是你的熟人|心理学识破施暴者动机
    作者:壹心理主笔团|洛希————F 是小野前男友的朋友,一直对小野很友善,之前在聚会时也算是聊得来。听到小野准备要被调派到国外工作,便坚持要在家中亲自下厨为她践行:“明天周末,有空来我家吃顿饭吧,为你
    壹心理
  • “我这样是不是得去找咨询师?”
    “我这样是不是得去找咨询师?”
    大家好,我是赤那小姐姐。之前,念(自)念(言)叨(自)叨(语)过大家对心理咨询的可能看法和心理咨询是如何进行的。这周,要来念叨念叨什么时候应该去找咨询师。平时跟小哥哥小姐姐们的聊天中,偶尔会被问到:“
    开心教练
  • 我希望我爱的人能更有尊严地离开|临终关怀是什么?
    我希望我爱的人能更有尊严地离开|临终关怀是什么?
    文|西京 简单心理内容实验室编辑|简小单 简单心理官方编辑很多年前的那个夏天,当奶奶在家中自杀未遂,家人们尖叫着冲上去抢走她试图用来勒死自己的绸带时,我开始对死亡与尊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杀的原因很简
    简单心理
  • 为什么会吸毒?心理医生最想告诉你这五大原因
    为什么会吸毒?心理医生最想告诉你这五大原因
    一个人吸毒的原因有很多,除了一些客观的原因(比如:被人诱骗吸毒等),也有很多人是主观吸食毒品的,他们很多都是因为一些心理因素导致吸毒。一、超负荷的工作、学习压力比方说一些都市白领、忙于学业的学生,这些
    王文甫
  • 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克服?
    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克服?
    文/阿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情感导师、心灵疗愈师、作家、人性研究学者)图/网络拖延症是如何产生的?如何克服?每个人都会有拖延症,如果你的拖延症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了,那么就可判断是心理发生障碍问题了,
    二级心理咨询师阿秋
  • 你想改变自己吗?请先做到不否定自我
    你想改变自己吗?请先做到不否定自我
    关注本号哦,分享心理干货知识,伴您人生路。有个案例故事:18岁小伙子,每天想改变自己,他感觉自己一无是处,因此苦恼和痛苦让他几乎抑郁。我发觉这个心理特点特别普遍:挑剔自己,嫌弃自己,看不到丁点优点,满
    心岸姐姐
  •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在和伴侣的不良关系上,「父母皆祸害」这话是不无道理的
    文|犀犀张简单心理内容实验室编辑|简小单 简单心理官方编辑青春期时,剧作家派特·康洛伊参加了一个心理学课程。课上,有人告诉他,如果一个人小时候被暴力对待,以后也会打孩子;而如果母亲被家暴,很可能自己长
    简单心理
  • 焦虑症抑郁症还有身体疾病,如果应用了这种疗法就会完全被疗愈
    焦虑症抑郁症还有身体疾病,如果应用了这种疗法就会完全被疗愈
    心理学是人人能学的,试着改变自己的认知,我们就会改变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人们都是容易出现负面想法,焦虑、恐惧、担心、自责等等,没有人想到我的想法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很多人都是无意识行为,当我们明白了我们
    三清感悟
  • 心理测试:你最先注意到什么,测试在别人眼中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心理测试:你最先注意到什么,测试在别人眼中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们经常以为,别人眼中我们的样子就是我们心中自以为是的样子。但心理学家发现,实际上每个人的自我认知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往往大相径庭,大部分人严重高估了自己。那么,你在别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一起测一下吧
    谈心说理
<< 26 27 28 29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