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张一鸣:外部波澜起伏,内心平静如常
  • 来源:培训人社区

图片


上个月,在字节跳动9周年庆上,张一鸣发表了演讲《平常心做非常事》,分享了他对于“平常心”的思考——如何以平常心对待自身、公司业务、行业竞争、成功和失败


张一鸣在演讲中提到:字节今日头条和抖音的用户量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而投入巨大的电商、教育和游戏业务,还没有展现出抖音、头条两大明星产品曾经的增长速度。


压力之下,他希望员工能沉下心,换一种方式看待字节的产品。他举出了三个产品作为参照,Google Earth、Scratch(儿童编程软件)和Roblox(沙盒游戏):这些产品不一定赚钱,但是 “有意思并且很伟大 ”。


张一鸣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1、 爆品增长的真正原因,团队有时也不清楚;2、团队不应该过度关注竞争;3、要有耐心做更伟大的产品。


张一鸣还对企业文化做了一些反思——“脱离平常心的表现,例如随便就说要All-in,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偷懒;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比如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也是一种贪走捷径的做法。”


以下为张一鸣的演讲全文:


图片


像往年的此刻一样,跟大家分享过去一年公司的情况和我的一些感受。这些感受也都是从生活工作,从和同事们交流中来。首先简短地回顾下过去一年。


我们的业务整体增速还是非常快的,新方向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包括抗疫在内,我们在企业社会责任方面,也做了不少事情,算是我们在全球做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起始年吧。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能在业务上继续精进,也继续把社会责任的目标当作业务目标之一,服务好社会。


去年很特别,各种突发情况,包括新冠疫情,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都非常动态,相信大家也都深有感受。很多人喜欢说岁月静好,在我看来,世界在动态加速地变化。大家每天可以看到很多新闻,非常喧哗。


所以我今天想讲讲“平常心”这个话题。面对动态变化的世界,我们经常会惴惴不安,担忧未来或者懊恼过去,很多精力和时间都会浪费在面对波动上。过去,业界讨论方法论比较多,大家也都很重视。但我觉得,在这么一个环境中,保持平常心,是听起来容易但重要的事情。


过去一年跟很多同事有交流,我觉得保持平常心的人,比较放松,内心没有扭曲,观察事物细腻,实事求是,比较有耐心。他们往往更能把事情做好。


大多时候,人在没有偏执或者杂念的情况下,都能够有很好的判断,有个说法是 “本自具足”。


保持平常心才能做出非常之事,我们周年的主题是“Remain Grounded, Keep Aiming Higher”,我的理解这两句意思是相似的,只有心态越平稳,才能扎根越牢,才能够有魄力有想象力去做更难企及的事情。


图片


01

吃饭时好好吃饭

睡觉时好好睡觉


当我们讨论一个话题的时候,首先需要了解清楚,这个话题到底是什么?因为概念一般都很抽象,既然很抽象,就很容易有偏差。


“平常心”是一个佛源词,汉语中有很多这样的词语,比如“精进”和“想入非非”。“平常心”在百科里的定义是:“在一切环境和一切行为中,保持无差别不偏执(unbiased)。在现代心理学,也有一些解释,大意是说:“尽力而为,顺其自然,从容淡定”。


如果大家在头条上搜索,还能发现其他一些文章、概念和解释,常见的有:let it be/let it go(顺其自然)、common
sense
(常识)、intuition(直觉良知)、正心诚意。像“不离日用常行内,直到先天未画时”,说的其实就是intuition(直觉良知)。还有像互联网圈比较流行的“回归本质,实事求是”,以及接受不确定性。


如果用最直白的话来说,就是:“吃饭的时候好好吃饭,睡觉的时候好好睡觉”


图片


02

每个人都是平常人


关于平常心,我首先想说的是:平常心对待自己。最基础的是,认识到每一个人包括自己,都是一个平常人。


一些媒体在报道创业公司、人物故事的时候,希望加上戏剧性,要么经历显得很传奇,要么人物特点非常突出。我以前接受采访的时候,对方也希望我分享曲折的故
事。我常常说没什么特别的。其实在我看来,大部分事情,都是有原因、有道理的,没有特别难以解释,或者特别不寻常的部分。


真的是这样。随着业务的发展,我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很多非常有特长、有能力的人。


我自己的一个感觉是:也许在知识经验上有些差别,但是从人的角度来说,大家都还是非常接近的,是平常人、普通人。但有一点,能取得很好成就的人,他们往往保持很平常的心态。也就是说,保持平常心,接受当下的自己,把自己做好,往往就能把事情做好:平常人也可以做非常事。


图片


03

预期或标签都是束缚


当你特别在乎结果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发挥得不好。


比如我们在射箭,瞄准的是靶心,但如果你想着“我要拿十环”的话,其实不容易发挥好。工作和生活中也是如此,当我们带着预期的时候,就会动作扭曲,容易搞复杂


“我应当如何如何”,如果你在乎自己或者他人的预期,那么你在思考或者决策时,多多少少会受到束缚。各种各样的标签都会带来心理负担。


比如说高管的标签,可能让人因此不好意思提出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也可能没法像用户一样去深入体验产品场景。如果自己定位是大公司,就会想,大公司应该怎么样办年会,大公司要有宏大的战略,要开动员会。


其实咱们公司强调不提倡title也是如此。title会让人产生比较,副总裁就要管多少人,要有怎么样的汇报形式,需要和什么级别的同行对接,产生各种形式的束缚。


又或者年轻人的标签,会让你不敢提出想法、建议或者批评。

把自己定位成前端工程师,就觉得不需要看机器学习的知识。我在酷讯的时候做后端,但前端有问题也去参与,产品有问题也参与,销售有问题也参与。我觉得不要受自我设定的限制,对我而言,这些体验都是很有帮助的。


图片



04

关注当下,平常心对待过去和未来


两年前,我在“开言英语”上,听到一本畅销书叫《The Power of
Now》
(《当下的力量》)。其中有一段话:所有的消极都是由心理时间的累积和对当下的否定造成的。不安、焦虑、紧张、压力、忧虑——
一切的恐惧都因过于关注未来而引起;愧疚、遗憾、怨恨、委屈、悲伤、苦涩—— 一切的不宽恕都因过分关注过去而出现


这个描述可能听起来很严重。我想举一个自己的小例子。我在生活中,不算特别有规律,也不算特别有纪律性,经常看手机,听音乐、看头条、刷抖音西瓜,跟外界传说的不大一样。


有时候晚上计划做一个工作,但后来被西瓜上有意思的内容吸引了,看了很久。睡前又有点懊恼,诶,我要做的事情没有做,然后报复性地工作一会儿,但又导致晚睡(我真心觉得睡眠很重要),第二天重要会议上精神很不好。其实这个时候,你应该做的是赶紧去休息。我现在虽然还经常没计划,但是至少发现太迟了,不懊恼,
马上去睡了。


《The
Power of
Now》重点讲,人们用太多时间去忧虑未来和纠结过去,很少时间注意力在当下,关注当下最应该做的事,当下的感受,当下的判断。我们说过去是动态加速的一年,我相信很多人有很多不同的担心。但可能在大家担心的过程中,时间、精力,已经消耗掉了,对于更重要的当下、当前要做的事情,
反而可能缺乏关注。或者可能在对损失、犯错误的懊恼中,又错过了新的机会。


去年我们在面对危机挑战的时候,我老跟大家说"stay calm, be
patient"
,咱们整体上做到了。这确实是我们过往经历挑战最大的收获:你不能百分百控制结果,尽可能保持平静,做正确的决策,不要急于做决定,不要panic,往往就已经能取得最好的结果了。


有的公司开年会说,公司非常好,业务非常好,明年会更好。我不太想跟大家强调这个,业务总会有各种情况,会起起伏伏。也有人经常问我说,你怎么面对焦虑的,你们公司去年涨了100%,明年还能涨100%吗?我一般这么回复:我们公司明年为什么一定要增长100%?


当然,我们希望可以高速增长,但不应该让增长焦虑影响到你。现在公司业务增长确实非常快,但我们不能沉醉于过去的成果,也不能懊恼过去的错误,同时也不能有惯性的预期,我们公司一定会怎么样。睁大眼睛看清楚环境,了解用户,没有杂念地做好决策,结果是多少就是多少。


有一种说法是说,如果你把自己当做客体,就能有更平常心的状态,公司也是如此。现在外部有很多对于我们公司的归纳总结,我觉得是叫“字节成功学”吧,都很有问题。我尽量不看。我们不要反过来被外部评价定义和影响,应该基于自己提更高的标准。


今年我希望,公司从某种程度,心态能够放缓下来,一方面避免短期业务焦虑的包袱,另一方面不带固定预期地对未来有开阔的想象,有更长远的目标。没有束缚,才对更长期保持想象力。从我自己而言,我也会减少更多日常琐碎的工作,腾更多时间出来,关注公司文化、社会责任和新方向,完成去年全员信中提到的OKR(因为外部的挑战,去年提了很多目标,其实有一些没实现)。


图片


05

竞争是最好的蓝军


我其实不止一次听到团队说,哎呀,这个竞争怎么没完没了,到底什么时候才结束。


我觉得平常心对待竞争对手,第一点是要把竞争当作常态。不要想逃脱竞争,竞争也是好事。甚至我觉得,不应该通过并购来结束竞争。我们看到很多通过并购消灭对手的公司,越来越自我感觉良好,最后都懈怠了。


竞争对手是很好的蓝军。竞争对手可能有产品创新,市场策略等好的方法值得你学习。哪怕是竞争对手推动的批评文章,我们也认真看,而不是愤怒。也许文章里80%都有问题,但20%是对我们有启发的,那我们应该吸收那20%。除了竞争对手,没有人会那么认真挑你问题。


当然,还有“不要为了竞争而竞争”。有时候,一段长时间竞争以后,会以打败竞争对手为目标。举个例子,之前微软和谷歌竞争,很长时间内微软都是把打败谷歌作为目标,大力投入搜索。直到几年之后才意识到,真正影响核心业务的是新兴的云计算,对手是亚马逊。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对一些机会视而不见?其实,很可能是因为在竞争过程中,心态已经不平衡了,更多地倾向于战胜对手了。竞争以外,可能还有别的原因,比如对成功的欲望,对上市的期望等等。在这种心态不平常,已经有偏执、差别心的情况下,公司可能会“失明”。


图片


06

All-in有时候是偷懒


我特别想说:不依赖捷径,少用杠杆。举两个例子。


很多人做业务会说要all-in,一下子结束战斗。我自己觉得,随便说all-in的团队有很大问题。all-in有时候是一种偷懒,如果你想得很清楚了,战略应该如此,那没有问题。但我的感受是,在很多时候,只是“我不想再想了,就这样吧,行就行,赌一把吧”。


还有一种走捷径的方式是:对事物的过度抽象,对方法论的过度追求。我自己的感受是,方法论其实没有那么有用,大部分情况下,甚至可能是没什么用的。因为你对一个事情抽象,相当于思维上加杠杆。一旦这个杠杆加错,通常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其实这种现象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叫作“理性的自负”,这也是人的ego。因为知识有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很多是非结构化的知识,过度地使用概念其实是无助于理解的,避免过度抽象使用方法,也是一种平常心。


我经常在各种讨论中跟同事交流,don't rush to conclusion,不要匆忙下结论。不要太容易说“说白了就是这样”。我们在做结论的时候,要猜想其他可能,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


使用越来越抽象和高级的词汇,也是一种寻求方法论的倾向。给大家念一段我用咱们双月会材料里摘出来的词,拼凑出来的一段话:


过去我们主要依靠推荐技术赋予的信息分发能力、跨端联动抖头西、分多个产品自研,实现深度共建,形成组合拳,打造内容生态闭环,以此赋能客户用户创造价值。未来我们要增加横向不同场景价值,延长服务链路。同时纵深满足用户需求,借助人类年龄的自然势能,在小中青多个年龄用户深度渗透。另外通过加强基建投入,
多种阵地相关产品完善经营价值链路,建立对外用户持久影响力。


实际上,我们的很多重要决策并不需要那么复杂的描述。很多重要的判断是通过对用户和事实的观察做出的,保持敏感的同理心和开阔的想象力很重要。


我找了一些过去的照片,是我和咱们的管理团队一起在印度德里、庆阳、重庆、张家口做用户的随机访谈。更早之前,我们鼓励公司所有员工放假的时候跟五个亲朋好友交流,看他们手机上都使用什么软件,问他们为什么使用。


图片


我经常发现,我们产品中有反直觉的设计。我也经常在想,为什么会做出一些反直觉的设计。如果你不带方法论,只要非常放松使用产品,就会发现,这地方不太对。是不是因为我们太想证明某个想法,太固执于某个概念,所以在产品设计中犯下错误。很多时候,小朋友都能发现设计中有违直觉的部分,为什么饱读各种产品理念分析文档的产品经理发现不了?是不是太想验证某个想法或者太受某个教条概念所影响?


我这里贴了三个产品,它们都做得很好,一个是Google Earth,我经常用它来学地理,这个产品很伟大但不赚钱。Scratch,儿童编程,赚不赚钱我不知道,但也很伟大。Roblox,一种UGC的沙盒游戏,跟我们平时说的游戏非常不一样。


图片


这些产品都有什么特点呢?

第一要很有想象力。第二,要很有耐心,做很长时间


我在想,我们公司能不能做出类似的产品。我不是说做得慢就好。快慢由事情本身决定,但是如果这个事情需要非常有想象力,你才做了两年,就有很多人就说,哎呀这个不行,那时外界的强烈预期会不会影响我们继续投入。


图片


07

不把外因当内因

不把运气当能力


有一次讨论业务竞争,我印象深刻,有一个团队说,哎呀对手增长又快了,我们赶紧做点什么。我说,原来比对手落后的时候,我们想很多的方法来提高,但没有心理包袱,大胆地想象大胆地行动。现在,我们比对手领先了,反而做不到平常心,太怕失败,动作可能变形。


我问他,你打游戏吗?打游戏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个游戏要过100关,你打到99关的时候,就容易手抖。你想着,“我这好不容易到99关了”,“我一定不能犯错误”,然后你一般就会挂了。


平常心对待成功和失败,也包括不要错误归因,把外因当作内因,不要把运气当作能力,要找出成功或者失败的真实原因。我们最早做短视频,城市用户的留存不太好。讨论时,一个同事觉得肯定是因为城市白领做脑力劳动多,更倾向于图文表达。总结的逻辑乍一听很有道理。现在我们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


我不是说所有的结论都不对。只是要承认有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人很不喜欢不确定性,所以对成功和失败都希望找到符合自我叙事的归因。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平常心一些。


关于如何面对失误,我有个“四部曲”。前三句话是从一本书摘出来的,是说当你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有几件事情要做。


第一步是realize it ,真实认识到错误,之后你就可以少懊恼一点了,认识到就是一种收获。


你还可以correct it,改正它、修正它,这又是一种收获。你还可以learn from it,从这个错误中学习到背后的原因。书里面提了这三个步骤,后来我又加了一个:forgive it——如果你已经完成了前三步,那么你应该放下它。面对错误,很多人强调痛定思痛,我是建议:不要过长时间进入到自我指责的状态中。


两年前,有一个纪录片非常火,叫Free Solo(《徒手攀岩》)。我在加州的时候见到过这个主角,Alex Honnold。有很多人转发他的故事,但我自己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往前往后都很危险,但腿软心乱最危险


在攀岩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多回头看,不能后怕,不能纠结走错了一步;也不能向前看,还有这么长的路要挑战。有一点非常值得向Alex学习:他在那个时刻,非常专注当下


图片


徒手攀岩,这样高度不确定的经历,很少人会有。我自己有一个平常很多,但类似的感受。跑步、游泳,我以前很难坚持,两公里都困难。


后来我在想,到底是什么让我跑不下去的?其实是对跑步那种疲劳的厌恶或者担心,让我紧张。后来,我就尝试着跑步的时候不想别的,除了必要的调整呼吸,能不用力的肌肉尽可能不用力,尽可能放松,不理会酸痛带来的干扰,很容易能跑3公里、4公里。后来我又把这个实践用在游泳中。


本来只能游500米,很容易能游到了1千米,并不是体能提高了,我自己感受是,我把中间的损耗去掉了。不去担心到底能不能游完,昨天是否休息好,今天状态好不好,反而能跑得更好了。


我特别喜欢在抖音上看在大海中航行的视频。我不是说大家的工作或者生活真有惊涛骇浪般的困难,我想比喻一种心境,不论个人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挑战,有什么困难,这些都是外部的。自己能够做到的是外部波澜起伏,内心平静如常。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谢谢大家。


  • 作者:张一鸣

  • 来源:字节跳动、蓝血研究


培训人社区
培训人社区
培训人社区(shequ.taoke.com)是培训管理者优选的学习成长社区,与企业培训采购平台淘课网、最懂培训人的学习管理系统培训宝,一起同属淘课集团旗下。我们致力于帮助培训管理者学习成长、互动分享,欢迎订阅。
68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热门推荐-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没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从小格局到大格局,要经历这四个阶段
培训体系哪家强?12家名企培训体系一览
真正的高手如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累死你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式
一个人有没有前途,就看这2点
马斯克:执行力,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图片

职场

  • 人效分析,高阶层HR必须要会的技能!
    人效分析,高阶层HR必须要会的技能!
    2021年已过近半,很多企业HR都在制作人效分析报告,通过分析人才的投入和产出,数字化呈现人才的价值,从而找到提升人效的方法,这也是从人力管理提升到人力经营的标志性工作。 如何做好人效分析?今天小...
    HR云公社
  • 越没出息的人,越喜欢在这3件事上表现“出众”,要反思
    越没出息的人,越喜欢在这3件事上表现“出众”,要反思
    俗话说:“烂泥扶不上墙”,这句话形容的是一个人生性颓废、消极,即使有人拉他一把,也不能成大事。每个人的成功,有30%是靠外界的力量,例如机遇、人脉、运气等;有70%的是靠内在的潜力,例如你的意志力、毅力...
    白领英才猎头
  • 稻盛和夫:迷茫时的3个重要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稻盛和夫:迷茫时的3个重要决定,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越早找到方向,就会越早的走出迷茫与困惑,也更容易在今后的道路上早日取得成就,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本文精选了稻盛先生在迷茫时做出的重要决定,希望您品读完后,能从中受益。01...
    Seelong
  • 亚马逊首席科学家:工作5年反思!
    亚马逊首席科学家:工作5年反思!
    “ 从象牙塔步入职场,很多人都会感到迷茫或是困惑:这条漫漫长路该怎么走?又如何走好?图片来自 Pexels最近,亚马逊资深首席科学家、AI 大牛李沐,根据自己五年的工作过往,在知乎上分享了《工作五年反思》一...
    51CTO技术栈
  • 一半孩子分流去打工、读职高:比起高考,中考可能是更残酷的“一考定终生”
    一半孩子分流去打工、读职高:比起高考,中考可能是更残酷的“一考定终生”
    作者:王耳朵,来源: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感谢授权短篇集推送这篇文章,我想先跟大家分享3个孩子不同的人生故事。第一个故事,是知乎一位匿名用户的自述。2002年,她15岁,刚初中毕业,决意辍学。一...
    短篇集
  • 2021了,汉堡王和麦当劳还在相爱相杀
    2021了,汉堡王和麦当劳还在相爱相杀
    作者:二汪视觉:Mitter近日,创意代理商Buzzman为比利时汉堡王推出了系列广告「Come and get it back」。<<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由于疫情状况的好转,线下门店即将迎来重新开业。于是,汉堡王极具诚意地挑...
    广告头条
  • 借某易HR言论事件,说说HR和求职者之间的“类医患关系”
    借某易HR言论事件,说说HR和求职者之间的“类医患关系”
    近日某易HR的一番言论,又让HR被送上了风口浪尖。还有不知道这件事儿的小伙伴,51酱先来带大家了解前因后果。01HR言论引争议企业开除员工并道歉回顾此次事件,27日,一张某易HR的朋友圈截图在网络热传。截图中,...
    51社保网
  • 周末读书会:是真忙,还是瞎忙?
    周末读书会:是真忙,还是瞎忙?
    大家应该看过一部纪录片,叫《我在故宫修文物》,讲的是一群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故宫修文物的故事。影片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只有每个文物工作者在专心投入工作的日常生活。 其中有一个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
    灰鸽叔叔
  • 对左晖的评价为什么会两极分化|观察家
    对左晖的评价为什么会两极分化|观察家
    企业家应该重视社会情绪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追求极致效率到关注每一个人的发展,是中国企业家集体面临的一场思想深处的转型考验。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万建民 头图插画|肖丽链家和贝壳创始人左晖英年早...
    中国企业家杂志
  • 他们躺平的背后,竟是原生家庭的困局
    他们躺平的背后,竟是原生家庭的困局
    在“内卷”成为社交热词的同时,“躺平”悄无声息的拉起了对立大旗。躺平一词最早源自百度贴吧内一则题为《躺平即是正义》的贴文。躺平比佛系更进一步,意思是年轻人不想做赚钱的机器,主动降低欲望,尽量减少工...
    出飒
  • 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没有淡季的市场,只有淡季的思想!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 答案:只需要点击上面的《助成学堂》关注即可!1、顾客是最好的老师,同行是最好的榜样,取众人之长,才能长于众人。2、依赖感大于实力。销售的97%都在建立信赖感,3%...
    助成学堂
  • 销售5条铁律,条条击中你的内心!
    销售5条铁律,条条击中你的内心!
    很多成功的销售都会告诉我们,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你的业绩不够好,那一定是方法不对,一定是不够努力,数量决定质量等等,但其实回头一想,销售的5条铁律,也许可以帮你很大的忙!01.思维相比于销...
    总裁俱乐部
  • 震惊!雷军告诫年轻人不要提意见,背后原因却令人暖心
    震惊!雷军告诫年轻人不要提意见,背后原因却令人暖心
    编辑:人力君作者:西西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ID:renliziyuanguanli)前有董明珠称年轻人找工作不应该把钱放在第一位,后有雷军说年轻人入职半年内不要提意见。这样的话一出,很多网友都不乐意:“不都是“仗着...
    人力资源管理
  • 创业合伙人十个问题
    创业合伙人十个问题
    创业合伙人十个问题1、创业团队是否有大家信服明确的老大? 企业的股权架构设计,核心是老大的股权设计。老大不清晰,企业股权没法分配。创业企业,要么一开始就有清晰明确的老大,要么磨合出一个老大。很多公司...
    总裁微刊
  • [项目纪实]某大型烟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搭建项目纪实
    [项目纪实]某大型烟草企业绩效管理体系搭建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 烟草行业 问题类型 职能部门绩效考核【客户评价】职能部门的考核一直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各个职能部门考核成绩无差异,有明显的“大锅饭”现象,对此,我们自身也做了很多努力,尝试了几次改革,但...
    华恒智信
1 2 3 4 5 >> 

公众号 • 培训人社区

  • 培训人社区微信号 : tm_website
  • 培训人社区(shequ.taoke.com)是培训管理者优选的学习成长社区,与企业培训采购平台淘课网、最懂培训人的学习管理系统培训宝,一起同属淘课集团旗下。我们致力于帮助培训管理者学习成长、互动分享,欢迎订阅。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