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保障房合理吗?经济学大咖这么说
  • 来源:南通特价房
保障房合理吗?经济学大咖这么说

住房困难户低收入现象说明,寄希望于通过市场方法解决他们的住房问题,至少在我国预期实现小康的本世纪末是相当困难的。进一步说,必须借助市场之外的其他方法,才能使我国城市居民在预定的时间全部进入“小康”(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平方米)

——1996年48期《内部参阅》

我们国家的住房体系成员越来越多,除了让大家傻傻分不清楚的商品房、保障房以及小产权房,保障房还有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定向安置房,现在家族成员又来了共有产权房、开发商自持租赁房,后面新来的成员茅屋主以后给大家慢慢讲解,今天我们先来看看保障房这个房屋类别。

由于近来汇率大跌的事情,找了不少金融方面的资料来研究,顺带看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其中有一点引起了茅屋主的警觉,那就是目前在我国推行的保障房制度,逐渐被很多大牌经济学家诟病。

这就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了。

保障房合理吗?经济学大咖这么说

保障房的来历

我国在八十年代正式开启商品房进程,房改土改同时推动,在这之前是延续多年的福利分房。

但刚开始几年,商品房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热闹,一来,对于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大家接受是需要时间的嘛,既然有些单位还能免费给分房,自己就断然没有花钱再去买房的道理;另一方面,那时候房价现在看来虽然不高,但以当时的消费水平来说,买房子和卖白菜毕竟也不是同一个级别,而且文革刚结束没多久,谁知道未来怎么样。

随后,邓老肯定了房地产行业的意义,到1987年深圳首次的公开拍卖土地,中国房地产开始正式进入商业化。再然后就进入了房价涨、调控、涨、调控的轮回。

这期间房价整体走向依然是上涨趋势,那么生活在底层的劳苦大众怎么办?让人民受苦,这怎么能行,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啊?但是,几经推高,房价是不能轻易降的呀,降了房价这么多的钱流到消费领域,“蒜你狠”来上两三次,谁受的了。

所以,参考国际惯例,我们也推出了保障房系统,其中就包括大家熟悉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等,这些房子的共同点就是:便宜!

有多便宜,以天津某板块为例,商品房卖到三万每平米,一路之隔的保障房六七千每平米。这也导致了申请保障房的队伍特别壮观。

当然便宜也不是那么好占的,这就涉及到我们下面要说的了。

保障房究竟保障了谁?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

——百度百科

简单来说,保障房主要是给城市“特定”人群使用,每个城市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标准,应该都是穷苦大众级别,但是后来却多次爆出住廉租房的人开宝马的社会新闻,其中各种弯弯绕绕也理不清楚,总之那都是极个别的情况。

但是,如果是因为这些社会化或者保障房体系漏洞方面的原因不看好保障房,那就太浅显and情绪化了,经济学大咖有更高的出发点。

不支持保障房的理由

帮助穷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金钱的方式给穷人,同时让市场发挥它自身应有的功能,而不是直接去干预商品的价格

——好几个经济学家

以住房补贴金代替保障房,一方面大家可以自由选择花费方向,是拿来租房还是买房,更有自主选择权;另一方一些和政府关系密切的开发商把建造保障房当做政治任务,因为后期盈利过于微薄甚至无法盈利,使得有些地方的保障房质量堪忧,且未来物业缺乏保障。

经济学家们进一步指出反对理由,是政府没有看到这样的挤出效应。当政府提供大规模廉价房时,政府必须找地找材料找钱,这些具有排他性,政府用的越多,私人用的就少,这些资料放在私人开发商手里还是政府手里,哪个能建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房子?哪个能让材料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答案显而易见。

最后一点,政府提供住房肯定会限制保障房的流通性,减少房屋交易,想买的买不到,想卖的不能卖,这也进一步限制了资源的有效使用。

除了以上几点,茅屋主认为从长远社会发展来看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有些人,买到保障房之后舍不得离开,或者完全丧失离开能力,只能被捆绑在那,降低了社会的流动性,上升渠道收窄;但若是从一开始就打算买房之后住几年,然后拿到市场去卖,以今天的房价来看,势必获取大额差价,从而成功实现阶级跨越,这无论对那些辛辛苦苦打拼的上班族还是实现累世积累的人一样不公平。

文章来源:茅草屋茶话

房产

<< 36 37 38 39 40 >> 

头条号 • 南通特价房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