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看着看着就哭了,从“没出息”到“命好”,这位妈妈值得!
  • 来源:超级育儿师
图片
图片

作者|水色


今天写这篇文章,是因为前两天一位粉丝留言,我被这位妈妈的坚强感动。


也一定要告诉所有的粉丝:不努力,只能一直在现状中痛苦;努力+坚强,一定可以走出阴霾。


图片


她在一个缺爱的家庭中长大,妈妈骂她没出息,口口声声为她好,常常为了一点小事对她非打即骂,还因此抱怨自己命不好,仿佛生活所有的不如意,都是女儿带来的。


因为妈妈的嫌弃和抱怨,她从小就很自卑,不会社交,没有朋友,也曾经想过轻生,却因为心里的不甘而顽强地活着。


直到她也当了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自己曾经历过的痛苦,她努力做一个温柔的妈妈,从来不打骂孩子,反而收获了一个上进、懂得疼爱和包容妈妈的孩子。


图片


看到这里,同为妈妈,既感动又觉得心酸。


感动的是,她带着满身伤痕长大,却依然倔强地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然后把满腔温柔给了自己的孩子;



心酸的是,妈妈说她“命好”,却不知她为此曾经挣扎了多久,又付出了多少努力。


《无声告白》中有一段话:“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


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地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每一个有不幸童年遭遇的成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饱受摧残的小孩。


一项针对原生家庭创伤的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上千个成人中,有81.8%的人都表示曾有过家庭创伤,且大多数源于父母。


遭遇原生家庭困扰的人,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严重和普遍。


图片

那些被父母嫌弃的孩子,

他们真的有罪吗?


法国有一部获奖动画短片《伤痕俱乐部》,十分触动人心。


小男孩Finn认识了三个好朋友,他们有着各自的优点:一个会做各种很酷的玩具,一个能想出很多好玩的游戏,还有一个爱美的小女孩,打扮得像个大明星。


图片


他们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身上都带着不同的“伤痕”。


有人耳朵、手臂有淤青,有人脸上总是贴着创可贴,而Finn身上的印迹,更像是闪亮的蓝色星辰……


图片


在那之前,Finn一直以为这些伤痕是美的。直到有一次,他发现小女孩在拼命想擦除自己的伤痕。


图片


他回到家,家里阴暗冷清,妈妈总是在看电视。他问妈妈,他身上的印迹很丑吗?


图片


可妈妈根本不回应他,只是不耐烦地把电视音量调到最大。


后来,妈妈把手放在Finn的头上,Finn开心地以为妈妈终于注意到他,谁知下一秒他竟被冷冷地推开了。


那一刻,他的世界坍塌了,碎成一片,他不堪重负地跪倒在地,浑身布满了蓝色星辰……


图片


第二天,Finn给小女孩带来一张创可贴,继续和他们一起玩耍。他看起来没什么不一样,只是身上的蓝色印迹变得更多了……


图片


这是一群被遗忘、被嫌弃、被伤害的孩子,他们身上的伤痕,并不是创可贴可以治愈的。


很多父母总以为,孩子成年后的心理问题,都来自于生活中经历的“大事”,比如病痛、刺激、意外。


但其实,很多伤害可能只源于小时候父母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习惯。


一位网友回忆说,小时候她的母亲暴躁易怒,她则是母亲的情绪垃圾桶,稍有不慎就遭破口大骂。


有一天她吃饭吃得太快,洒了几粒饭。妈妈大怒:“就知道吃,猪都比你有用!”然后揪着她的头发让她把饭粒舔干净。


从此二十年,她一端起饭碗就紧张,不敢多吃。哪怕后来为人妻为人母,想起那一幕,仍然觉得手脚僵硬。


知乎上有个很火的问题:“从小被父母嫌弃是一种什么体验?”


底下无数回答,让人看得泪目:


“希望从出生那一刻就死亡。”


“觉得自己是世上最没用的废物。哪怕受了伤,流了血,也只想捂得紧紧的,害怕他们看到,又补上一刀……”


父母看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于孩子可能是难以愈合的伤口。


他们明明没有犯罪,却被牢笼困了一生。


图片


图片

无形被“复刻”,是一定要避免的事


苏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中说:“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作家周冲曾在《人间味》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家庭:


“母亲此生积怨颇多,贫困、卑微、辛劳与冷漠使她无从舒展,我的蠢笨令她失望,父亲的美貌又令她紧张,她日益敏感易怒,神经如履薄冰,微薄小事便轻易令她发作。”


父母之间没有温情,只剩搭伙吃饭,时常歇斯底里、恶言相向,对她的关心也止步于吃穿用度。


此外,她还要接收来自母亲积压在心中的怨气和暴戾。


她曾郑重发誓,绝对不要成为母亲这样的人。


但有一天,她悲哀地发现,自己的言行举止处处都带着母亲的影子,充满了暴戾。仿佛一条寄生虫潜伏在她体内,等着在某一个时机突然露头,将她生吞活剥。


图片


有人说,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所有孩子长大之后的人生,都是原生家庭的因果。


然而,与其说原生家庭是一个圈,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分水岭。


原生家庭伤害了我们,同时也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地做父母、做夫妻。


改变是一条很漫长的路,但是,没有关系。


每一次反思,都是一种疗愈;每一步前行,都是一场修行。


就像《不完美的她》中的林绪之,童年时受尽折磨,成年后也未曾放过受伤的自己。直到她在莲生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图片


她成为了莲生的妈妈,给她温暖,给她依靠,教她坚强,同时收获了莲生的温暖回馈。


在陪伴莲生成长的过程中,她也得到了治愈。


图片


就像孙俪和蔡少芬,把那些来自父母的负面影响,变为可借鉴反思的经验教训。一面学会放下,一面重塑自己,去习得爱也接受爱,最终收获幸福,儿女双全,事业丰收。


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不是每个创伤都是灾难,除非你允许这个灾难发生。”


原生家庭只是我们人生链中的一环,它伤害人,但不能定义人。


我们无法选择出身,无法选择父母,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成为更好的人,不让原生家庭之殇,成为一场轮回的辜负。


这才是原生家庭留给我们的课题。


图片
做真实快乐的自己,
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原生家庭


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天赋。原生家庭糟糕的人,也可以成为好父母。


首先,我们要直面自己的伤痛:你有一对糟糕的父母,给了你糟糕的童年,这是事实。


《原生家庭》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心理疗法:“与父母对峙。”


被治疗的人通过面对面或者写信的方式,将自己受过伤害的那些不堪的往事说出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深刻的感受……


图片


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卸下为童年不幸遭遇而承担的责任,把它归还给应当承担责任的人,从而避免它再转移到自己的配偶或者孩子身上。


童年缺爱的伊能静曾经在正念课老师的要求下,和自己的母亲进行了一次交心对话。


母亲承认,因为父亲想要儿子,所以伊能静出生时,父亲不满意,她心里很难受,无形中把自己的不幸归罪于女儿身上。


至此伊能静才明白:父母对她没有爱,这是她一直逃避的事实。


这不是她的错,她却用这个错误来惩罚自己:因为缺爱,她把伴侣当成替代品,任性索求,导致婚姻不幸。


明白了症结所在,她摆脱了羁绊,找回了最初的自己,也找到了自身的价值。


更可贵的是,她带着学会爱的自己进入婚姻,并用这份爱滋养着自己的婚姻和儿女。


其次,抛开面具,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做一个真实快乐的自己。


听过一位妈妈的故事:


童年时她因为是个女孩,不受父母待见,几十年来活在父母的抱怨和戾气中,郁郁寡欢。


女儿出生后,她立志做一个完美妈妈,不让自己童年的不幸在女儿身上重现。她读了很多控制情绪的书,强迫自己把所有负面情绪消化掉。


然而,她越是拼命控制,自己越是不快乐。有一天因为女儿打破一只碗,她所有积压的情绪喷涌而出,把女儿吓得浑身发抖。


从此,女儿学会看她脸色,整天战战兢兢,日渐抑郁。


她开始反思自己,学着释放情绪,女儿也慢慢和她变得亲近。


图片


现在的她不再沉迷完美妈妈的滤镜,还学会了偶尔偷懒,和女儿玩游戏故意耍赖。


这样的她,却是女儿眼里最好的妈妈:“我的妈妈真的特别有趣,我一看到她就想笑。”


孩子需要一个鲜活快乐的妈妈,而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


我们对孩子最大的影响,不是给他灌输什么,而是他能从我们身上看到什么样的活法。


我们热爱生活,孩子也会过得有诗意;


我们活得丰盈,孩子也会努力绽放。


父母有多快乐,孩子就有多幸福。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


生活从来都是公平的,所谓的“命好”,都是靠自己来成全。


图片


本期福利


超级育儿师联合国货新品牌-煮面熊,为大家带来了免费意面福利,大人小孩都能吃!


两种口味:番茄牛肉粒酱×黑椒牛柳酱,点击海报扫码添加小助理企业微信(备注:煮面熊),进群领取。


图片

文中所用图片等资料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无法一一和版权所有人联系,如无意中侵犯了版权所有人的知识产权,请及时通知我们,以便我们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联系我们:

文章转载: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文章投稿:supernannyipcn2018(微信)

图片

育儿

<< 6 7 8 9 10 >> 

公众号 • 超级育儿师

  • 超级育儿师微信号 : supernanny-ipcn
  • 全球声誉最高亲子真人秀超级育儿师,为中国亿万年轻父母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打造实用、权威的育儿宝典。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