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带娃玩出春天里的“新高度”!
  • 来源:央视少儿

图片


清明小长假
爸妈们有没有烦恼
如何安排精力十足的娃?
小编推荐几个
特别适合在清明节气
进行的亲子活动
和孩子一起
感受传统文化
享受春日的美好吧


图片
画一张家族树

清明节很多父母都带着孩子一起扫墓、祭祖,回家后,不妨和孩子一起画棵“家族树”,一起“寻根”。


图片

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询问家中的老人,比如问问爷爷“你的爸爸和妈妈分别叫什么名字?”、“你的爸爸的爸爸、你的爸爸的妈妈分别叫什么名字?”。老人们一定非常愿意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然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画出自己家里的“家族树”。

图片

当然,如果有家谱就更好了,爸妈可以带着孩子去翻阅家谱,追溯家族历史。当孩子翻着泛黄的家谱页,一定能更好地了解“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帮助孩子塑造自我认知。

图片
放风筝

风筝是中国的发明,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图片

中国有句古话:“鸢者长寿”,意思就是说,经常放风筝的人寿命长。放风筝还对视力有好处,近距离、长时间用眼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放风筝时极目远眺风筝的千姿百态,能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和增强视力的目的。

图片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父母和孩子一起做风筝、放风筝,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吧。


图片
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古代清明节风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图片


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

图片

古人说“打个秋千不腰疼”、“荡个秋千活筋骨”,在阳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大好春光里,快来和孩子一起荡秋千吧。


图片
养蚕
养蚕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重要技艺,传说种桑养蚕之法相传源于黄帝的妻子嫘祖。关于蚕的诗词很多,例如: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唐 · 李商隐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 宋 · 张俞

图片

孩子们在家养蚕,安全、容易又便宜,还能涨知识。让孩子观察“昆虫完全变态”的四个神奇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又能感受我国古老的养蚕风俗和历史。

图片

在蚕孵化的过程中,孩子能直观看到生命是怎么萌发的:黑粒不断变大,变透明,最后一个新生命破壳而出。蚕吐丝时,孩子可以观察蚕的头部,是按“8”字形的轨迹摆动的。蚕的一生很短,但却很神奇。因此“养蚕”一直风靡全国所有的幼儿园和小学。



图片
赏花

     柳树抽芽了,春花盛开了。粉嫩嫩的樱花,娇艳艳的桃花……一朵朵的鲜花从盛开到飘落,浪漫多姿,有名的赏花点吸引了众多爱花者,这时你和孩子读上一首关于花的诗,一定更有意义。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图片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图片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图片



《寒食夜》
崔道融
满地梨花白,风吹碎月明。
大家寒食夜,独贮望乡情。

图片


《李花》

王安石

朝摘桃花红破萼,

莫摘李花繁满枝。

客心浩荡东风急,

把酒看花能几时。

图片


了解传统文化

共享亲子时光

和孩子一起

与春天来一个浪漫的约会吧


了解更多资讯,请长按下方二维码,点击下载央视少儿客户端

图片

育儿

<< 41 42 43 44 45 >> 

公众号 • 央视少儿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