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被父母打的伤痕,成年后也会一直在心底
  • 来源:果壳

无论中外,“打孩子”都一直是常见的“教育”手段。即使是典雅大方的女神维纳斯,也免不了留下“打孩子”的记录。


丘比特有让人相爱的金箭以及产生憎恶的铅箭,射箭时他又偏偏喜欢蒙上眼睛,一通乱射造就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姻缘。当受害者到维纳斯这告状的时候,她和战神玛尔斯就会展现父母的传统艺能——对丘比特进行体罚。


图片

即便是爱神维纳斯,也不能免俗


但“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是箴言定律吗?


打孩子,给我们或者我们的孩子带来的伤害,可能远超你的认知。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我们来认真聊一下打孩子。


体罚依然十分常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2014年的报告中提到,在世界范围内,80%的儿童受到过其父母的殴打或其他身体上的惩罚[1]。来自UCL的中国学者在2020年收集了1255名中国年轻人的数据,其中68.8%的人在18岁之前遭受过家长的体罚[3]。


山东师范大学的王美芳教授对2514名家长进行调查后发现,70%左右的家长在被采访前一年中对孩子进行过体罚,平均每年使用体罚7次[4]。妇联通过分析19893份数据得出结论:在中国,有23.5%的女童和35.5%的男童受到过父母体罚。很多家庭信奉“不打不成材”的教育理念,体罚往往是大部分孩子的家庭必修课[5]。


哪些行为算是体罚?


根据教育学家施特劳斯(Murray A. Straus)的定义,“体罚是使用身体力量使儿童经受疼痛(但不是受伤),从而纠正或控制儿童行为。”常见的体罚方式有打屁股、打耳光、借助工具(鸡毛掸子、尺子、衣架等)抽打身体等[6]。不同于身体虐待,体罚的暴力程度没有那么高,发生频率也相对比较低。


图片

体罚不一定是暴力行为丨Alexas_Fotos 


而还有一些专家认为,体罚并不仅仅是下手打那么简单:非身体接触性的惩罚也应该被列入体罚范畴,比如:限制或剥夺孩子权利、言语训斥和侮辱、忽视等等[7]。


体罚不是真正的教育


体罚会对教育孩子有用吗?有些研究显示,体罚确实能够有效地确保孩子在短期内迅速服从家长。这种服从可以阻止孩子某些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也可以让孩子在父母发出某项指令的时候快速遵守。从这个层面上讲,家长确实会感觉体罚产生了“教育”的作用。


图片

母亲的另一面丨Анны Радченко


但这并不是真正良好的教育。科学家们指出,这种服从是屈服于暴力而产生的,它会使孩子习得一种观念,那就是“爱可以与暴力并驾齐驱,打孩子在道德上是正确的”。这种观念会让孩子变成少年犯的概率提升2-6倍[8] [9]。


体罚产生众多危害


体罚会对孩子身心造成多方面的危害。


体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体健康。相比较没遭受过体罚的儿童,遭受体罚的儿童更容易患上哮喘、心血管疾病、肥胖症、关节炎等,住院频率也更高。并且,体罚对躯体的伤害不光发生在童年期,还会在其成年后持续产生影响,最主要表现在成年后更容易得代谢类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肝病等[10] [11]。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


体罚会增加孩子的攻击行为。大量研究发现,对身边人的攻击性行为与受过体罚是高度相关的。也就是说,童年受过体罚会让人更容易攻击伴侣、父母、同伴等身边的人[12]。提出体罚概念的施特劳斯曾在一项研究中发现:有些儿童会表现出一些反社会行为,当父母发现并使用体罚来纠正他们时,不仅不会起作用,还会在未来两年滋生孩子更多的反社会行为。打的越厉害越频繁,孩子的反社会行为就越升级。也就是说,在教养环境中,以暴制暴不仅没用,反而有可能会将家庭内的暴力延续到社会之中[13]。


体罚会给孩子造成长期心理创伤。体罚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甚至可以持续几十年,很多追踪研究显示成年之后的被体罚者很容易陷入酗酒和药物滥用的旋涡中。更为常见的,则是持续困扰他们的情绪问题。


图片

图片来源:腾讯云图库


比如,在详细追踪调查了9000多个家庭之后,研究者们发现被体罚的孩子在成年后会更易产生施虐和受虐倾向,在对身边人施以暴力之后,他们容易陷入自我厌弃之中,循环往复后容易患上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等精神类疾病。这一类的研究数不胜数,而情绪类的问题往往是非显性的,也更难治愈[10]。


“小惩小戒”同样带来伤害


会产生创伤的并不只是严重的暴力。脑科学研究显示,打屁股这样似乎不太严重的体罚同样改变了儿童的大脑活动


哈佛大学研究者们分析了147名10-11岁左右的儿童大脑,其中40名孩子遭受过父母以打屁股为主的体罚。所有孩子躺进核磁共振成像仪中,观看一些代表“中性(也就是既不会让人恐惧也不会让人开心,可以理解为面无表情)”以及“恐惧”的面孔表情图片。同时研究者会记录分析他们的大脑活动。


图片

打屁股时的脑区活动丨[14]


结果显示,相比于未被体罚的孩子,被体罚过的孩子前额叶皮层的多个脑区对恐怖面孔的反应更为强烈。这些脑区通常会对外界可能会产生威胁的因素进行评估,进而作出相应的反应。


被体罚孩子的大脑反应模式跟遭受过严重虐待(比如毒打等)孩子的很相似。也就是说,虽然打屁股在家长看来是“小惩小戒”,但实际上对孩子的伤害与严重暴力虐待无异[14]。


与未被打过屁股的孩子相比,被打屁股的孩子在观看恐惧面孔时在上图多个脑区都展现了更高的激活。


什么情况会催生体罚?


首先,体罚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当家长处在一个普遍认为“体罚有效”的社会氛围中时,集体无意识会让家长们使用体罚的概率上升。


除此之外,家庭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也会产生影响。具体而言,有的研究发现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家庭更容易体罚孩子。


特殊的社会时期也会促使家长使用更多体罚:新冠疫情期间,全球范围内均出现了家庭体罚概率的上升[13] [15] [16]。


儿童的不同特质也会左右体罚的产生。比如,多项研究显示,相比较女孩,家长对男孩更容易实施体罚;对学龄前的孩子使用更多体罚;依恋困难、气质类型偏抑郁质的孩子更容易遭受体罚等等[13]。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方面的因素。缺乏正确的认识会让家长觉得“体罚是最后使用且效果最佳的教育手段”。


还有些家长本身情绪控制有问题,遇到特定教养情景的时候,总会激发怒火进而燃烧到孩子身上。更不用说那些酗酒或者滥用药物的家长了,体罚往往是他们树立“权威”的拿手好戏。


还有一部分家长从小被体罚或者家暴,他们往往痛恨曾经给自己施加痛苦的父母,但是却在无形中习得了这样的方式。如果没有反思,任由过往经历操纵自己行为的话,这些曾经屠龙的家长终将成为新的恶龙[10] [17]。



未来,我们不再打小孩


1979年,瑞典成为第一个明令禁止体罚的国家。截至2020年4月,有59个国家/地区已禁止一切形式的儿童体罚,但是这其中没有中国[19]。


图片

瑞士禁止体罚的宣传画-在面对孩子这些行为时你可以不体罚吗?


事实上,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有很多非暴力的严教手段是效果显著的,比如


1、“反思角”:在家里设立一平方米的区域,做错事就让孩子进去限制自由,通常5-15分钟,不宜过长.

3、奖惩表:每周根据孩子行为进行积分,犯错扣除分数和奖励。

4、剥夺玩具使用权限(也需要注意时间限制)。


而对于家长而言,如果有抑制不住打小孩的冲动,不妨想想这三点


1、万一没控制住,把孩子打坏了可不好。

2、打了也没啥用,还是不打收益更高,保持优雅。

3、这事儿放1年后、3年后、10年后看,是大事吗?不是?那别打了。

教育孩子,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方式,但暴力不应该位列其中,打开视频,一起看看体罚孩子的危害↓

果壳
你小时候被父母揍过吗?千百年来,大家一直信奉着“孩子不打不成器”这样的教育理念,但“打小孩”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真的有效吗?@果壳@微信时刻#国际不打小孩日#微信科普时刻
视频号


也许,我们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不如,就从今天不打孩子开始吧。


作者:黑将军

编辑:江笑川、窗敲雨


参考文献

[1] Fund, U.. (2015). Hidden in plain sight: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violence against children. Working Papers.

[2]王利器. (1993). 颜氏家训集解. 中华书局.

[3] Ni, Y., & Hesketh, T. (2020). Childhood Maltreatment: Experiences and Perceptions Among Chinese Young People.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4] Wang, M., & Liu, L. (2014). Parental harsh discipline in mainland China: Prevalence, frequency, and coexistence. Child Abuse & Neglect, 38(6), 1128–1137.

[5] 和建花. (2014). 儿童受父母体罚现状研究——基于对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1(06), 131-138.

[6] Straus, M. A. , & Donnelly, M. . (2005).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o Corporal Punishment.

[7] Lansford, J. E., Cappa, C., Putnick, D. L., Bornstein, M. H., Deater-Deckard, K., & Bradley, R. H. (2017). Change over time in parents’ beliefs about and reported use of corporal punishment in eight countries with and without legal bans. Child Abuse & Neglect, 71, 44–55. 

[8] Gershoff, E. T. (2002). Corporal punishment by parents and associated child behaviors and experiences: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28(4), 539–579.

[9] Gershoff, E. T., & Grogan-Kaylor, A. (2016). Spanking and child outcomes: Old controversies and new meta-analyses.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30(4), 453–469. 

[10] Straus, M. A. , & Donnelly, D. A. . (2017). Beating the Devil out of Them: Corporal Punishment in American Families and its Effects on Children.

[11] Bassam, E., Marianne, T. B., Rabbaa, L. K., & Gerbaka, B. (2018). Corpor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discipline or abuse? Libyan Journal of Medicine, 13(1), 1485456. 

[12] Durrant, J., & Ensom, R. (2012). Physical punishment of children: lessons from 20 years of research.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184(12), 1373–1377. 

[13] Straus, M. A. (1997). Spanking by Parents and Subsequent Antisocial Behavior of Children. 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 151(8), 761. 

[14] Cuartas, J. , Weissman, D. G. , Sheridan, M. A. , Lengua, L. , & Mclaughlin, K. A. . (2021).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elevated neural response to threat in children. Child Development.

[15] Petts, R. J., & Kysar-Moon, A. E. (2012). Child Discipline and Conservative Protestantism: Wh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poral Punishment and Child Behavior Problems May Vary by Religious Context. Review of Religious Research, 54(4), 445–468. 

[16] Humphreys, K. L., Myint, M. T., & Zeanah, C. H. (2020). Increased Risk for Family Viole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Pediatrics, 146(1), e20200982. 

[17] Freisthler, B., & Kepple, N. J. (2019). Types of Substance Use and Punitive Parenting: A Preliminary Exploration. 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in the Addictions, 19(3), 262–283. 

[18] Silver, K. L., & Singer, P. A. (2014). A focus on child development. Science, 345(6193), 121–121. 

[19] Waterston, T., & Janson, S. (2020). Hitting children is wrong. BMJ Paediatrics Open, 4(1), e000675. 

 一个AI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童年”,可能得不到一个完整的孩子。

图片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图片

育儿

  • 这些「哄娃神器」会传染手足口,病毒高发期千万要远离
    这些「哄娃神器」会传染手足口,病毒高发期千万要远离
    超长待机的假期,带娃去哪儿玩就成了爸爸妈妈们的难题。去太远?累!在家宅?娃闹!于是,周边社区和商场里的游乐设施,就成了最「方便」的遛娃去处。但是,越是假期越是要当心,这两个手足口传播高风险场所一定...
    丁香医生
  • 和这三位魔都妈妈聊完,我发现教育上“少操心”也有想不到的好结果
    和这三位魔都妈妈聊完,我发现教育上“少操心”也有想不到的好结果
    看多了“鸡娃”故事,也得了解下反面情况。今天做分享的这位上海妈妈,和其他三位妈妈坐下来聊了聊。这三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感悟。通过与她们的沟通我们不难发现,其实并不是所有家长...
    常青藤家长会
  • 分娩谣言的真相还原,这些您都信了吗?
    分娩谣言的真相还原,这些您都信了吗?
    从怀孕到宝宝的诞生,家人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孕妈妈及胎宝宝的健康,生怕出现异常情况。但是,在整个孕期生活中,老一辈的一些分娩谣言始终围绕着孕妈妈,使孕妈妈们既担心又紧张……今天,小编就为各位孕妈妈们还...
    快乐孕育孕妇课堂
  • [病友投稿]血小板减少吃什么能补回来?
    [病友投稿]血小板减少吃什么能补回来?
    各位病友你们好,我是一位儿童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妈妈,我的孩子今年才10岁,本来应该读小学的年纪,现在因为血小板计数迟迟没有稳定只能在家读书。真不知道孩子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现在孩子在家总...
    血小板减少病友会
  •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家长情绪上脑时,怎么办?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家长情绪上脑时,怎么办?
    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让我们共同倡议家庭教育 用理性代替粗暴对孩子请懂得引导和尊重中国传统文化里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实际上父母打小孩更多地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而这些打骂给孩子长久的心理伤害...
    科普北京
  • 王菲女儿「未婚先孕」,周迅怒扇耳光:有时候,走错一步,很可能会毁一辈子。
    王菲女儿「未婚先孕」,周迅怒扇耳光:有时候,走错一步,很可能会毁一辈子。
    电影《第十一回》正在热映。电影中,周迅饰演性子刚烈的「虎妈」金财玲,王菲大女儿窦靖童,饰演她性格叛逆的独生女儿金多多。母女俩都是火爆脾气,日常交流中冲突不断,一见面就针尖对麦芒。电影中,窦靖童饰演...
    中小学家长手册
  • 可不可以“理智”地打孩子?
    可不可以“理智”地打孩子?
    先看完这个视频今天就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这是一个听起来有点奇怪的节日。但如果结合去年下面这个新闻,如果有这样一个节日,能让更多人建立儿童保护意识,让更多孩子免受伤害,这样的“节日”其实很有意义。...
    drpei
  • 预产期还有5天,她还在健身房硬拉!
    预产期还有5天,她还在健身房硬拉!
    这位名叫Emily Breeze Watson的孕妇,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是一名举重运动员,此时的她扔在练习硬拉,负重一度达到100kg,而她随时可能生产。在怀孕的最后阶段,这位超级母亲仍然保持每周六天的训练,而且31岁...
    hi运动健身
  • 厌学、自卑、不合群..专家支招,这样做有效!
    厌学、自卑、不合群..专家支招,这样做有效!
    TRAVEL孩子的青春期就像个迷作为家长你也许永远无法预测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会面临怎样的问题厌学?不合群,感到孤独?感到自卑?这些都是孩子可能面临的问题作为家长需要提前准备好答案才能和孩子一起顺利通过这...
    央视少儿
  • 需隔离!有传染性!已进入高发期!
    需隔离!有传染性!已进入高发期!
    最近很多家长一个头两个大!因为很多娃莫名其妙发起了烧嘴巴都长满了“小痘痘”喉咙还痛得啥都吃不了...有的爸妈心大觉得娃只是一时上火而已但一听老师说要停课,回家隔离时一下懵了▽不就是发个烧,长个嘴泡至...
    AHTV第一时间
  • 被父母打的伤痕,成年后也会一直在心底
    被父母打的伤痕,成年后也会一直在心底
    无论中外,“打孩子”都一直是常见的“教育”手段。即使是典雅大方的女神维纳斯,也免不了留下“打孩子”的记录。丘比特有让人相爱的金箭以及产生憎恶的铅箭,射箭时他又偏偏喜欢蒙上眼睛,一通乱射造就了许多令...
    果壳
  • 孩子脑发育最怕什么?不是病毒、细菌、缺营养,而是TA……
    孩子脑发育最怕什么?不是病毒、细菌、缺营养,而是TA……
    你知道吗?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设置这个节日是想提醒大人,不要把“以大欺小”当成习以为常。身边的大人,你再生气也不敢下手打(因为打不过),但是对于没有反抗之力的孩子,为什么就敢下手?可现实是,...
    育学园
  •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你骂孩子,他不会停止爱你,却会停止爱自己。”
    关注“中国nlp学院”,学习更多心理技巧‍作者 | 大余来源 | 凯叔讲故事(ID: kaishujianggushi)最近微博大V@愁容骑士典当记 在微博上写了一件事。一个抑郁症的孩子在复诊,看见小孩子在看书,于是医生表扬了一...
    中国nlp学院
  • 不打小孩日|这届家长不打孩子,擅长打脸
    不打小孩日|这届家长不打孩子,擅长打脸
    What?听说今天是“国际不打小孩日”?呵,就知道限制我们老母亲,凭什么就没有“国际小孩不闹人乖乖听话日”?或者什么“国际小孩好好学习不气人日”?其实啊,在我家娃出生前,我妈准备把她的衣架拖鞋鸡毛掸,...
    育儿网
  • 春季长高正当时,专家给出儿童权威长高指南
    春季长高正当时,专家给出儿童权威长高指南
    春季是儿童长高的黄金时间,但受新冠肺炎的影响,儿童居家防疫,长时间缺乏充足的日照及户外运动。另一方面,家长在家想方设法让孩子补充营养,而实际上,很多孩子反而更易偏食,同时因为没有充足的运动,食欲降...
    健身中国
<< 16 17 18 19 20 >> 

公众号 • 果壳网

  • 果壳网微信号 : guokr42
  • 科学和技术,是我们和这个世界对话所用的语言。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