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活动招募︱2月16日免费请您到正阳门过桥摸钉!
  • 来源:徐徐道来话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长按二维码


添加好友报名


新春快乐


2月16日上午,本节目将和正阳门管理处合作,举办敬老爱幼登正阳,过桥摸钉庆元宵活动,本市中小学生和六十岁以上老人将免费登上正阳门,观看正阳门城楼正在举办的《阿呆的厨房--京津冀灶王民俗文化展》,到正阳门城楼过大年。




重点来了:所有参与活动人员还将进入目前不对外开放的正阳门箭楼楼下,体验老北京正月十五的传统民俗活动--过桥摸钉。还能看到全国有名的正阳门箭楼千斤闸,它可是北京乃至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最大的千斤闸。






名额有限,额满即止




1月28日,北京正阳门城楼《阿呆的厨房——京津冀灶王民俗文化展》开幕,这次展览,由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京津冀博物馆协同发展推进工作办公室主办,武强年画博物馆、泥河湾博物馆、涿州市博物馆、易县博物馆、蔚州博物馆、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等京津冀七家博物馆参展。这可是全北京独一份的灶王文化展览,真是值得一看。







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在家里用外卖取代做饭,所以举办这次展览,让中国源远流长的灶神文化得到传播给人带来了更为深层次的思考。所以,开幕式上,正阳门管理处专门请了清华大学教授、民俗专家为大家讲述年俗文化、灶神文化、小吃文化!通过祭灶这一传统文化的仪式感,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也特别给我们讲述了举办这次展览的特别意义。







正阳门的工作人员原景重现搭建了一个农家院的厨房灶台,其中有很多有趣的难得一见的小物件,正阳门管理处副研究馆员袁学军女士,为我们介绍了阿呆的厨房中很多有特色的展品。







怎么样,这些小物件大家都认识吗?不认识也没关系哦,2月16日欢迎大家来听正阳门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来讲解。





这次正阳门的灶王民俗文化展,参展单位众多,其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百年世界老电话博物馆,博物馆的馆长车志红先生,在开幕式上也为大家介绍一下他们参展的重要展品以及展品背后的故事。





在开幕式现场,制作人小强还采访到了另一家参展单位,武强年画博物馆副馆长刘默女士,她也向我们介绍了武强年画的独特风俗文化。





咱们独家摸到的门钉、过的桥到底在哪?













正阳门箭楼千斤闸始建于明朝初期,闸门为铁皮包实木,布满加固铁钉,


闸门宽6米,高约6.5米,厚度9厘米,质量计算约1990公斤。




这就是当年专供皇上走的路



换个角度看正阳门箭楼券门




进入正阳门城楼需要绕行天安门广场并进行安检,请大家务必携带身份证并提前到达广场进行安检!





关于活动


时间:2019年2月16日


上午场:9点00分--12点00分


内容:正月十五 过桥摸钉


主讲人:正阳门管理处关战修主任及工作人员


地点:正阳门


人数:额满既止(老年人限65岁以下)


最后确认时间:2月15日中午12点前


活动费用:本市中小学生和六十岁以上老年免费,成人需自行购票,正阳门城楼门票20元,


本节目组不收取任何费用


本次活动谢绝空降哦


报名要求: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年龄在60--65岁之间,身体健康、腿脚灵活,可自主运动的老年朋友。报名时需签订身体健康自主活动责任书,如活动中因隐瞒自身状况出现意外,本活动主办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声明:活动截止报名之前退出:不记入失信名单;之后退出,将记入失信名单,不得参加本节目日后举办的所有免费活动。


长按二维码添加好友

长按二维码


添加好友报名


走进正阳门城楼


过桥摸钉过大年



附注:以上活动环节顺序将视具体情况调整。



活动流程

1

9:00~9:30:签到,入场。

2

9:30~~9:40:制作人小强宣布活动开始,公布注意事项和流程,在城楼东城台合影留念。

3

9:40~~10:10:参观《阿呆的厨房――京津冀灶王民俗文化展》

4

10:10~10:40:上四层报告厅,听正阳门管理处主任关战修老师讲解正阳门过桥摸钉等元宵节民俗故事,互动问答。在四层瞭望台拍照合影留念(四层城台特别为此次活动开放,平时不对外开放)

5

10:40~11:10:正阳门城楼自由参观,拍照。

6

11:10~11:20:参观正阳门楼下中国零公里标识。

7

11:20~11:40:穿过正阳门地下通道,前门箭楼前集合。

8

11:40~~12:00:前门箭楼参观千斤闸,过桥摸钉,合影拍照。活动结束。

1

活动声明



1、凡报名参加本活动的成人,均视为有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及各自家庭孩子的监护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团队的发起者和同行者不承担赔偿责任,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声明。


2、代他人报名者必须将以上注意事项告知被代报名参加者,凡报名者均视为接受本声明。


3、若遇不可抗力等原因造成活动延误,发起者有权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如天气、交通等。


4、为了让更多人有参与机会,请您妥善安排时间,一旦报名,请按时前来。


5、本声明中关于免除组织者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适用于同行人员。


6、活动过程中拍摄照片和视频,《徐徐道来话北京》节目在有其它活动宣传或公众号发布时有作为素材图片的使用权。




2

参与方式



参与凭证:报名成功确定后,在活动当天凭下单时的姓名和手机号准时到集合地点参加活动


现场联系人:报名成功后您会收到活动负责人相关信息




3

交通信息


请公交绿色出行。


公交车信息:


"前门"站始发线路:8路(龙潭公园-前门)、17路(前门-双庙)、22路(前门-牡丹园西)、48路(前门-城南嘉园北)、66路(前门-城南嘉园北)、67路(前门-樊家村公交场站)、69路(前门-石榴园东区)、71路(前门-肖村桥西)、82路(前门-国家体育场东(鸟巢))、93路(前门-吕营花园)、126路(前门-青年路小区)、301路(前门-晓月苑小区)、623路(前门-开发区交通服务中心)、特4路(前门-国防大学)、特7路(前门-世界公园公交总站)、快速公交1线(前门-德茂庄)【乘车请到正阳门箭楼(前门)北侧(正阳门南侧)】、专1路(前门-故宫)、专2路(前门-前门)


"前门"站途经线路:5路、20路、59路、120路、622路、特11路、观光1线、南苑机场专线、夜2路、夜17路、夜18路


"前门西"站始发线路:337路(前门西-石景山)、608路(前门西-地铁北宫门站)、901快车(前门西-燕化东岭)、901直达快车(前门西-燕化影剧院)


"前门西"站途经线路:9路、22路、44路内环、44路外环、67路、301路、673路、特2路、特4路、特7路、夜5路


"前门东"站途径线路:8路、9路、20路、44路内环、44路外环、622路、673路、特2路、夜5路、夜17路、夜18路


轨道交通


北京地铁2号线前门站A出口,然后绕行天安门东侧安检区进入天安门广场往南,到达正阳门西门处(注:非售票检票存包处)。




自驾去正阳门怎么走:




您可以使用高德地图搜索正阳门即可。因位于天安门广场地区,请提前自寻停车场。









元宵节为什么要到正阳门“过桥”“摸钉”



在老北京春节期间的元宵节,京城“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妇女都被允许出门参加元宵节的活动,除了赏花灯以外,必做的就是“走桥”和“摸钉”。“走桥和摸钉”的习俗盛行于明、清两朝,到民国时期还有流传,但到如今已经非常少了。



其中,到正阳门“走桥摸钉”是老北京过年的习俗之一。清《月日纪古》卷一中记载:“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因妇女藉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钉”谐音“丁”,取“添丁”之意,寓意家中人丁兴旺,希望来年生子。



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众所周知,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城门为“内九外七皇城四”,每座城门上都有门钉,为什么一定要到正阳门来摸门钉呢?据传是因为正阳门是北京城的城楼中最高的一座,通高43.65米,所以摸正阳门的门钉最灵验。



什么是“走桥”?


所谓“走桥”,又被称为“走百病”,是一种消灭祈健康的活动,就是在正月十六夜里,妇女结伴行游街市,凡有桥处,相扶而过,这样就能“消除百病”。据说每年走一次可以青春常在,永不衰老、永不生病。对于“走百病”这一习俗,明代诗歌、地方志和文人笔记中均有相关描述,如明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志·民风一》中就曾记载:“正月十六,妇女群游祈免灾祸,前令一人持香辟人,名曰走百病。凡有桥之所、三五相率一过,取变厄之意。”明代史部尚书周用对这一风俗也做了非常生动的描述:“都城灯市由来盛,大家小家同节令;诸姨新妇及小姑,相约梳妆走百病;俗言此夜鬼穴空,百病尽归尘土中;不然今年且多病,臂枯眼暗兼头风;踏船街头双绣履,胜饮医方二钟水”。



人们走百病是为了身体健康,但走百病并不一定全是妇女行为但主角是妇女。在这一天,妇女们都要穿上白绫衫,然后成群结队的手挽手、肩并肩出游,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的手里还要拿着一支香,其他的妇女都跟在她的后面,一旦遇到有桥的地方,则必须相互搀扶着过桥。桥在佛教中有“渡化”的意思,所以过桥也就意味着“渡厄”。



什么是“摸钉”?


在古时候,有民间俗曲曾这样唱道:“元宵雪衫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妇女们“走百病”时如果来到了城门、庙门前,那些已婚但尚未怀孕的妇女还要悄悄的摸摸大门上的门钉,这一习俗被称为“摸钉”。在当时的人的想法中,“钉”和“丁”同音,预示着家丁兴旺,“摸钉”可以帮助实现生个男孩的愿望,对比《水曹清暇录》有记载:“正阳门上摸铜钉,云宜男也。”



在明、清两朝,北京城的城门有很多,其中妇女们最喜欢去正阳门摸钉,传说正阳门为“正阳之气”,摸了正阳门的门钉,很容易生男孩。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都有“母凭子贵”的思想,因此生个男孩就成了她们最大的愿望。所以许多妇女不怕旅途遥远,纷纷前往正阳门摸钉。



摸钉的习俗,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及至明清两朝时,更加流行。明人沈榜在《宛署杂记》对此有记载:“正月十六,或六月十六,妇女群游,祈免灾咎。暗中举手摸城门钉,摸中者,以为吉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如今这一具备迷信色彩的活动已经比较少见了。



 其实,门钉是古建筑的一种构件,大门上装门钉,是用来加固门板的。最初主要用于军事防御,起加固城门的作用,后逐渐倾向于装饰。老北京很多城门上的大门钉都是铜制的,外镀一层镏金。关于门钉使用的数量,明代以前并无明文规定。到了清代,才把门钉数量和等级制度联系起来。



《大清会典》规定,门钉只用在皇宫、坛庙和皇室成员府第。皇宫、坛庙大门,每扇门板门钉九行,每行九枚;亲王九行,每行七枚;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九行,每行五枚。皇家建筑上的门钉数目都是横九竖九,共81颗门钉,象征帝王最高的地位,体现古代所谓“九五之尊”的观念。据说在京师九门中正阳门规模最大,正阳门门洞是京师九门中唯一箭楼开门洞的城门,所以,到正阳门摸门钉是老北京女子的首选之地。



不过摸门钉风俗大概在清代才出现,地域也限于北京等大城市里,究其原因,“钉”和“丁”谐音,古汉语中“丁”指男人,如“壮丁”“丁口”等,“门”又音“问”,这样“门钉”就变为“问丁”,也就是祈求男丁之意了。清代,北京妇女每逢正月十五一定要去正阳门摸门钉。二十年代后,清官末代皇帝被赶出宫,平民们也可到此地一游,于是天安门成为摸门钉的好地方,至于摸了门钉后的妇女是否真能早得贵子又是另一码事了。这无疑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和祝愿。







哪里能听: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名人

<< 21 22 23 24 25 >> 

公众号 • 徐徐道来话北京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