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后才明白的10条教训,值得每个高中生牢记!
- 来源:绿卡图书
千万不要在高考过后才说:“我本可以考上清北!”卡卡整理了10条教训,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在高考出分前,我一直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有极大的自信,并以之为豪。我的一模二模成绩都足以确保上一个清北的好专业,我的高三生活都是在“我一定能上清华北大”的想法中度过的,每一次模拟考试出成绩之后,我都欣喜若狂,认为自己离梦想离成功更近了一步。
然而,高考失败让我幡然醒悟。曾经分数比我低许多的同学,因为高考的高分能够进入清华北大,而我只能羡慕地望着他们的背影默默流泪。高三时,班主任无数次对我们说:“谁都有可能上清华北大”,我一度不以为然,但这句话的确是残酷而真实的。曾经年级一百名的同学在高考进入年级前十考了清华,曾经长期考不过我的舍友进入了北大,而我拿着加分,却只能在燕园外行,最终滚出北京。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高考是一场持久战,千万不要因为一两次模拟考试的成功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为模拟考试的失败而放弃努力,因为模拟考试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你的高考成绩,最后高考会是一次大洗牌。
你的高考成绩可能比模考高30分,也可能比模考低30分;你的某个平时看起来学习一般的同学,也许就会在高考一鸣惊人,而某个次次考第一的同学,也可能在最后失手。
高考讲究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只要结果还未出炉,就戒骄戒躁,安心学习,一切就会如你所愿的。
总会有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就来知乎或是贴吧发问“提高xxx有没有什么捷径”“30天能不能提高一百分”,要是真有捷径的话,那么多人那么努力是为了什么?一切看似轻易的成功方法,背后一定隐藏着阴暗面。那些看起来好喝的鸡汤,实际上毫无用处。就像茨威格所说:“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在高考前,我陷入了一种焦虑的状态,每天脑子里面浮动着的就是四个大字:清华北大。我每时每刻都在想这两所大学有多么好,进去了以后要干些什么,会有怎样光明的未来,却唯独忘了静下心来把眼前的事情做好。
不要太在意未来的结果,只要努力了一切都顺理成章。只要安心在高中三年努力下去,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一定会到来;而太过于患得患失反而会束缚了前进的步伐,使得自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只要相信努力会有回报,只要持之以恒努力下去,就一定会获得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不要相信一切没有具体方法论的成功学,努力就好了。
我现在就读于一所理工科985,也算是不错的大学了,但我看到清华北大等顶尖学校同学的生活后,总会感到自卑和悔恨。
当我们的语文课还是老师对着一个超大班讲一些枯燥的东西时,北大的同学已经在大学国文课上完成了两篇论文;当我身边的同学还在沉迷于游戏和无意义的社交中时,清华的同学已经在参加各种比赛;当我们还为某作家来学校讲座而欢呼不已的时候,清华北大的同学已经在一学期里见过了十几位名人,看了无数场演出音乐会了。这是一所普通985和TOP2之间的差距,而普通一本和985呢?二本和一本呢?恐怕差距要更大吧。
我们高中班级很优秀,有许多同学考上了清华北大,因此我会存在自卑的感觉。每当我想到我的朋友圈中的昔日同窗在几十年后都会成为这个国家最精英的人,我就会感到恐惧。原来在一个班级里生活学习还没有什么差距,上了不同的大学在不同的平台上,就会有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
想想你的小学同学,有多少人这么多年没联系过了?他们有的没考上初中,有的没考上高中,当你还在为考大学而努力时,他们可能已经是工地的一份子,可能已经在全国各地经商,你们的人生轨迹再也无法重叠了。
好大学为什么好?好大学不只是有一个好的平台,好的师资,好的硬件,好的声誉,更有好的同学和好的学习氛围。有人曾说:“上大学就是为了结实一群和你志趣相同的人”,我深以为然。如果你身边的人都自甘堕落,你确定你能一直努力吗?如果你身边的人全都很上进,你也会被这种气氛所感染的。上一所好大学,你能够结实一群水平更高,志向更远大的青年,这都是你最宝贵的财富。所以尽可能去一所好大学吧。
我在高中是班主任心中的一根刺:我从来没有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学习上,我踢了三年球,到了高三还在校队里踢比赛;我在团委学生会混到了部长的职位,还认识了许许多多的学长学姐学弟学妹;我自学新媒体运营,我一直反感班主任所说的“别去参加乱七八糟的活动,好好学习吧”,而是笃信人应当全面发展,不应当被局限在高考这块牢笼中。我也确实做到了全面发展。
结果呢?
结果就是高考考砸,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心有不甘却无能为力,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
有人这样解释在大学用心学习的意义:“排除一切干扰,用心学习,当你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排名年级前列时,你会发现各种交换交流奖学金在向你招手,你可以轻松地迈向另一个更高的平台”。
高中阶段也是一样的。本领再多,没有一个相匹配的平台去施展,这些本领有什么用?有无数人觉得读书无用,以为死读书的都是傻子,但是就是这些认真读书的,取得了一步又一步的成功,最终成为了精英;而那些陶醉于看似有趣实则无用的事情上的人,往往在低处仰望着那个遥远的平台。
用心学习吧,不要自以为做一些其他事情很酷,实际上这样很傻。考个好大学比什么都重要。
有人会问,高三这么苦,怎么能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呢?还有人会说,老师和家长都告诉我,上大学你就可以放松了,难道是骗我的?
每一个大学生,都会怀念高中,特别是高三的时光。大学的事情太多了:学习、社团、恋爱、生活,还要自己为自己的未来考虑,是工作、考研还是出国。
大学是个可以让你堕落而不自知的地方,也是可以让你走向更高平台的起点,而这一切都要看自觉。有许多人,辛辛苦苦高考完来到大学,以为上了大学就可以放松了,就此失去了人生的目标,开始得过且过,“及格万岁”,以懒惰为借口拒绝上进,就这样永远堕落下去;而有上进心的人,要同时应付上述的那么多事,只会感觉比高中更累。
高三的生活是规律的。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到哪个教室都是固定的,你不用为自己的生活操心,只用为自己的学习考虑;你的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只用为这一个目标去用尽全力而不会为别的事情分心。
你的同学关系是简单的纯粹的,没有那么多明争暗斗;你还能够掌握自己的未来,你还能够充满昂扬的斗志为那个目标奋斗……大学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太多人在这不确定性中消沉,而高中只有高考这一个目标,简单纯粹的生活真好!
高中时,每天晚上我们班都要一起在教室自习。我们班是重点班,自习时静悄悄的,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在这种环境中,每个人都不敢懈怠,都会用尽全力去学习。
然而上了大学,再也没有这样的环境了。没有人催你交作业,没有人监督你上课,没有人管你,除了你自己。你可以在宿舍睡到十二点,可以不交作业,可以不去上课,可以夜不归宿。没有那种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氛围,也就没有那么强的学习动力了。
为什么很多人在高三是最努力的?因为环境如此,你不得不努力。我们都听说过毛主席在闹市读书的故事,然而我们并不是伟人,我们需要一个好的环境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为什么一直说常去图书馆、自习室而不要呆在宿舍,就是因为宿舍是懒惰的温床,而只有别人都在学习的地方,你才不敢拿出手机堕落。
珍惜高中的学习环境,因为上了大学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环境了。
填志愿是一件很严肃的事,却总有许多高中生盲目地填了志愿,要么去了一个不好的学校,要么去了一个不好的专业,最后浪费了自己的分数。上大学是影响一生的事情,一定要填报一个大城市的学校,否则在三观养成的重要时期却缺乏了眼界,是非常可悲的。
为了朋友或者为了爱情去填志愿是最傻的,自己的生活是自己的,不要为了别人而毁掉自己的前途。青春爱情片都是精神鸦片,千万不要学。
不要相信所谓的“大学专业不重要”,大学的专业将决定你未来要做什么样的工作。我们每个人的发展,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奋斗,还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如果没有自己特别喜爱的专业,就去选那些比较流行比较能赚钱的专业吧。
谈钱不可耻,你现在可以抱着远大的理想,但大部分人上大学还是以找个好工作为目的,那就去学一个高薪的专业吧。可怕的不是谈钱,是无知。每年都有许多大学生,手握一个很高的分数,却被各种各样的人忽悠上了不满意的学校不满意的专业,结果学得生不如死。
请在报志愿之前就充分评估自己的家庭条件、兴趣爱好(这个不靠谱)、未来目标等等,确定自己想学的专业。除了清北之外,要按照专业挑学校,不要看着分数压了哪个学校的线就报哪个学校,这样的一般结果很惨。
假如你考了600分,除非600分可以上清华北大那就填清华北大,不然就填一个分数稍低的学校的好专业吧(分数相近学校的就业好的专业除外)。总有学生以为,分数高的专业就一定好,这是谬论;学校的优势专业可能就业很差,一定要做好多方面评估。
每年校友会排行榜出炉总会引起许多人吐槽,很多学校总会被排在与录取分数线不相符合的位置。这些排行榜因为评价标准不同而出入较大,最终总是引起很大争论。
为什么说录取分数线排名是最客观的?因为考生和家长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没有人会拿孩子的前途开玩笑。我国的顶尖大学大概是清北-->华五人(复旦上交浙大中科大南大人大),不要信了排行榜。
当然,录取分数线排名也不能简单看做学校排名,分数线和学校地域、招生人数、专业偏向都是密切相关的,同档次学校差的三五分说明不了什么,报志愿不要太看中排名,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
“高考后,这一个班恐怕再也聚不齐了。”的确如此。还是想想你的小学班级,初中班级,他们的名字你还记得吗?别为了一次分离痛不欲生,一切感情都会随着时间慢慢变淡。有三五好友足矣,没必要和所有人都保持紧密的联系。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除了你的亲人,没有人会一直care你,所以不用太过伤感。
班主任如何劝你学习,家人如何劝你努力,同学如何帮助你,都是外部因素,而只有你自己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没有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无从谈起;珍惜现在的时光,能往上一点就往上一点,你的人生终究是你自己过。
-END-
声明:本文来源于“冲刺高中生(ID:chongcigzs)”由绿卡图书整理,未找到原文出处。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QQ2712750795),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教育
-
-
- 不要再问孩子“作业写完了吗?”
-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孩子一放学回家,你就急着问他,“你作业写完没”“没写完赶紧去写”......殊不知这句话背后,透露出多少你不知道的秘密。请全天下的父母记住一句话:“孩子不怕...
- 母亲大学
-
-
-
- 注意!涉及沈阳考区4万多考生!参加这项考试需持核酸检测证明
- 紧急通知:4月1日起沈阳地铁有重大调整!2021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于5月29日、30日举行。明日是最后一天,也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天,沈阳考区报考人数为40536人。沈阳市考试院再次提醒所有考生,参加考试必...
- 沈阳晚报
-
-
-
- 清华副校长怒批中国学生:你们这么优秀,去国外打工却很满足?
- 清华副校长施一公:我们有多少极其优秀的中国学生去了国外能脱颖而出的?这个比例非常小!每一年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也是几千人而已,就拿去年2020年来说,清华北大的招生人数一共也才7000多人,还包含了内地...
- 爸妈说事
-
-
-
- 请转到朋友圈!中考、高考生家长会感谢你的,这个对他们有用!
- 没有意外 就是成功——写给中、高考考生的家长们四年前我的孩子参加了中考,一年前我又成为一个没有节假日、没有周末的高三学生家长,陪孩子度过了高考。现在回想起来,还清楚记得那时的心情:每天仔细地操持着...
- 班主任研究会
-
-
-
- 人民日报:老师,从疲劳到癌症只需四步!请保重好身体!(再忙也要读一读)
- 2020年9月高考优秀作文专辑9月出炉,买买买!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高考优秀作文点评专辑、9月高考试题分析专辑、12月最新高考分类练习专辑、4月最高高考冲刺AB卷二...
- 语文日刊
-
-
-
- 2021报考捡漏,这几所大学的分校,毕业证一样,报考分数竟相差50分
- 分校、分校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是证书的含金量天差地别。但是,有些分校毕业证书完全一样,录取分数却相差很大,今天慧姐就来盘点一下。一、概述校区,实际上就是同一所高校,并未单列招生代码,只是学生生...
- 高中学生家长慧
-
-
-
- 梁鸿鹰:翻看着发黄变脆的纸页|往事
- 1978年日记所见文|梁鸿鹰教育……就像是在土地上种庄稼。我们的天性好比土壤,我们的教师的训诲好比种子,对青年人的教诲就好比适时播种……——希波克拉底我们出生时所缺少的一切,成年时所需要的一切,都来自...
- 当代
-
-
-
- 一个都不少,全部考上大学!
-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高考临近在许多高三学子紧张备考之际江苏扬州有一群学生,已被高校录取但这个成绩背后饱含着汗水与泪水因为他们全部都是聋人↓↓↓“单考单招”考试中班上10名学生全部上榜今年4月扬州...
- 央视新闻
-
-
-
- 男孩留遗言跳楼自杀:“对不起,我控制不住玩手机,你们生个更好的吧!”,想要毁掉一
- 中小学家长慧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关注点击进入→在线教育,为孩子找一个优秀的辅导教师文 | 朗读君来源 | 朗读君英语(ID:langdujun170)手机好似一个杀手,随时在威胁着孩子们。几天前,看到一则新闻:安徽黄山的...
- 中小学家长慧
-
-
-
- 中考提前5分钟发卷子,竟然是让做这些的!
- 考了那么多试,各位考场达人是否认真思考过:为啥所有考试都是提前5分钟发卷?不研究,不知道,一研究吓一跳!万万没想到,提前5分钟发卷还有这等用处!考前5分钟用不好,考试全白考!到底这5分钟的正确打开方式...
- 袁意
-
-
-
- 江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省委巡回指导组到会指导
- 昨日,江门市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会议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安排,传达省委党史学习教育巡回指导工作任务和有关要求,推动我...
- 江门发布
-
-
-
- 贵安新区公布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方案
- 近日,贵安新区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公布。详情如下:招生原则 (一)坚持依法办学原则。由贵安新区社会事务协调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和贵安教育管理处统筹,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全...
- 贵阳晚报
-
-
-
- 关于选大学及专业的13条忠告,很专业、很走心!
- 随着高考的临近,大家越来越关注志愿填报的相关信息,今天分享一个家长对于帮孩子挑大学选专业的一些经验总结,并提出了13个忠告。内容稍长,但回答了对高考志愿的大部分困惑,值得细读。选择正确才能收获跟努力...
- 好课堂
-
-
-
- 王元:纯粹数学的美丽与哀愁
- 没有应用的数学才是好的好就好在它没有应用王元:纯粹数学的美丽与哀愁本刊记者/宋春丹发于2021.5.31总第997期《中国新闻周刊》5月14日,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所原所长王元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在中科院数学...
- 中国新闻周刊
-
-
-
- 北大教授吐槽学渣女儿:跟倒数第二名有很大差距!网友评论亮了
- “不辅导作业父慈女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火了。丁教授全名丁延庆,他6岁能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就读于北大,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获得了教育学...
- 齐鲁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