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 为什么越勤奋可能越失败?(《静思传习录》2)
  • 来源:静之兄
 这是静之兄第835篇原创,累计原创148万字
01
今天讲《传习录》第2条。在这一条里,徐爱又问了一个问题:对于《大学》里的“知止而后有定”这句话怎么理解?这句话其实是接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之后的,是首尾相接的五句话中的一句。整句话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五句话,头尾都相接,自第一句后每一句话的前一个字都是前一句话的最后一个字。因为知止而后有定是排在第一的,所以尤其重要,必须把其中的意思搞透彻。这就相当于建房子,第一句就像房子的基础,必须打正,若是基础歪了,在它上面建的房子也就歪了。 02
知止而后有定,其中有两个关键字,分别是止和定。关于什么是止,在《传习录》的第一条里已经解释过,就是“至善”,也就是不受人为污染的天理。善,好理解,就是大家认为好的。为什么《大学》又在善的前面加一个至字?这就很有讲究了。古人写书,是刻在竹简上的,每个字都有深意,一个字不能加,一个字也不能减。善字前头加一个至字,并不是《大学》的作者子思吃饱了没事干,觉得单一个善字太拗口,生硬的加上一个修饰词。实在是善和至善是犹如狗和热狗之间的关系,不得不加以区别。至,是极致的意思,至善,就是彻底的善,纯粹自然,不受一点人为干扰。至善和善,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二者的关键区别,在于是否顺应自然。完全顺应自然的,就是至善,加了人为意思的,就是善,执着于善,就会后患无穷。 03
举个例子,我们都爱干净,喜欢居住的环境清洁、卫生,认为这是好的、善的,这没错,但如果过分了,就不自然了,违反了天道,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就像抽水马桶的引进,本来是解决厕所的脏,适合在城市里用,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到处滥用,就会破坏生态环境。有人甚至因此说,抽水马桶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的灾难。这是因为抽水马桶虽然带来了个人卫生,但由于排泄物顺着管道直接排到河流里,就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造成了传染病的流行。即便经下水道系统的改造,仍然避免不了这个问题。而抽水马桶过于费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消耗,也是灾难之一。你看,我们爱干净,却破坏了环境,给自己带来了更大的不干净。这就不是至善了。反之,如果我们顺应自然,少搞超级大都市,少在农村一刀切的推广抽水马桶,尽量减少抽水马桶的使用,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去消化污染,就会保持生态平衡。 04
再举一个例子,我母亲一向信佛,但凡在外面见到乞丐,就会给他们钱。我经常劝她,今时不同往日,原来做乞丐大多是因为生活所迫,现在做乞丐的很多是把它当成职业,新闻常报道,很多乞丐拿着乞讨来的钱在老家盖豪宅、买豪车,这就是利用了人们的善良。如果我们只顾自己的善良,鼓励不劳而获,就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对踏实干活的人不公。可是母亲并不为所动,她说,钱是没有乱来也没有乱去的,当自己舍出这些钱时,钱就不属于她的了,至于拿着钱的人怎样去花这个钱,就不是她的事情了,这是他们的因果。话是没错,但如果施舍的钱对于行乞者来讲非但不是福还是祸又将如何?有一次,我就拿着一个新闻报道给母亲看,里面揭秘了很多街头乞讨的孩子,他们实际上被坏人控制,成为犯罪集团生财的工具。为了让这些孩子看起来更可怜,能够讨到更多的钱,坏人们甚至活生生的把他们打残。这样一来,我们施舍钱财,对他们到底是好还是坏?是善还是恶?如果他们讨不到钱,或许坏人们也不会把魔爪伸向他们,他们或许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每年都有那么多被拐卖的孩子,有多少被坏人们强迫着做了生不如死的乞丐,想来实在让人后脊梁发凉。我们想做善事,这没错,但如果过于执着,刻意去做,就不自然了,不符合至善的标准,反而成了坏人的帮凶。母亲看了新闻报道后,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改变了原先的做法,不乱给乞丐钱了,只帮助她认为确实遇到困难的人。 05
接下来,什么是定呢?这个定,朱熹认为是藏在万事万物中的定理。这有点类似于我们学物理、学数学时经常背的定理。定理是不变的,是永恒的。如朱熹所言,“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就是知道天理是学习的目标,而天理是确定的,要不断的积累。至于要积累多少才能掌握这个确定的天理?朱熹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笼统的说,只要格物足够多,自然就会得到神助。朱熹介绍的这个方法太有诱惑力了,这就意味着有个死的天理藏着事物之中,只要老老实实一件事一件事去格,积累的经验足够多,就可以掌握它。那么,这个方法有没有效果呢?王阳明决定去试一试,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与一位朋友一起,目不转睛的盯着院子里的竹子去看,想要从竹子里求天理。结果,天理没有求到,三天后朋友却病倒了,王阳明继续奋战,独自一人继续盯着竹子看,七天后他也病倒了。从此,他就知道,朱熹所讲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06
王阳明认为,知止而后有定,里面的定,指的是确定的方向。对于“定”字的理解不同,是他与朱熹最大的分歧。依王阳明的观点,知止而后有定的意思是知道天理是学习的目标,而天理是不断变化的,没有固定的做法,只能以此作为确定的方向,不断努力追求。方向确定了,心才能静下来,才能不妄为,思考才有用,最后学有所成。这实际上是告诉我们,要把立志,也即明确方向,当做人生的头等大事。这个道理对我们太有用了。有人可能会说,静之兄你天天说要做圣人,我又不知道圣人是什么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又虚又空,跟我有什么关系?而且,人生目标这样的东西,太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只想学习对工作、生活有帮助的实用技术。这就来对地方了,圣人之学,就是心学,就是实学,就是解决具体问题的学问。 07
我们不谈人生方向,只讲具体的做事。通常我们做事,一般怎么做?是不是一接到一个任务,不管其他的,立马上手去做,就像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是事情最后做得怎样呢?绝大多数都很难达到领导的满意吧?很多人还为此愤愤不平,对领导直囔囔,没有功劳也有苦恼。谁都知道,任何公司,都是以绩效为第一的,一件事交给你,浪费了这么多资源去做,没有做成,还要表功,这样的员工,谁会喜欢?可以讲,如此做事,领导只会给个终极差评:没有能力!从此打入冷宫,职业生涯也就一路坎坷了。这一点,在中国人身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中国人是出了名的勤奋,但这种勤奋很多时候是瞎忙活,是以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因此,在世界五百强公司里,中国高管比较少也就正常了。电影《终极面试》揭示了这一现象。影片里,当接到一个任务时,中国人不管有没有看懂任务、了解任务的目的,上手就干,结果最先被淘汰出局。反观西方人,就会先思考任务的目的,有的放矢,因而笑到最后。 08
做一件事,明确目的是头等重要的大事。事情来了,首先要搞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不同的目的之下有不同的做法。目的不明确,谈做法是没有用的。只有方向确定了,才可以谈后面一系列的细节,比如要怎么做,遇到问题又要如何处理等等。可惜很多人不懂这个简单的道理,只管闷头走路,也不管要去哪,总是在瞎忙,做无用功。有一次,一位朋友请我给她出主意,怎样让老公听她的。有没有办法?有的,很多沟通技术可以帮她这个忙。不过,她想过没有,为什么要让老公听她的?目的是什么?如果自己的观点是错的,也要想方设法让老公听么?这岂不是害老公吗?而把老公害了,自己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你看,目的没有搞清楚,没法下手啊。我这么一问,朋友一下就明白了:哦,原来自己并不是想要让老公听她的,而是想让老公和自己一道帮助女儿健康成长。这个目的明确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了。什么对女儿好,就怎么去做,这样就跳出了原来的思维陷阱——在争听谁的,把精力放在帮助女儿上。这样一来,整个家庭的目标就一致了,老公舒心,自己也开心,女儿呢,也就会和爸爸妈妈一道努力,整个家庭就走上了正途。 09
做事情,勤奋很重要,但方向更重要。方向对了,哪怕懒一点,最多不过走得慢一点,只要时间足够,也会到达目的地。但方向错了,再勤奋,也不过往错误的地方越走越远,危害更大。知止而后有定,提醒我们要时刻记住自己的方向,不要偏离了航道。懂得了这个道理,往大里说,可以经营好人生,往小里说,可以把事情做好。这个功夫简单易行,人人可用,处处可用。  附录:《传习录》第2条爱问:“‘知止而后有定’,朱子以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似与先生之说相戾。”先生曰:“于事事物物上求至善,却是义外也。至善是心之本体,只是明明德到至精至一处便是。然亦未尝离却事物。本注所谓‘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者,得之。”爱问:“至善只求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尽。”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去年今日文章:《流感下的人性弱点》


           静之兄,专注传习阳明心学
                          建议通过意念关注         不灵可长按上图识别二维码关注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其他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