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豆瓣口碑炸裂!70后战地记者跨越6国,拍了部高分记录片,为何令千万中国父母泪奔
  • 来源:英伦大叔





周轶君这种人,真是让人越看越生气!
毕业后进入新华社工作,
著名战地记者,
出过书,
进入凤凰卫视
中国记者风云榜得主,
写的文章《在埃及数骆驼》被编进教材。
羡慕嫉妒恨!
但她总会被孩子随口问的一个问题难住。
比如:“妈妈工作是为了什么?"
有一次,周轶君要出差,出门前遭到孩子的央求和阻难。这时孩子的姥姥发话:妈妈不工作,怎么有钱给你买玩具和好吃的?
这话听起来好耳熟,但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见过日月星河,大是大非。唯一没有的经验——
母亲。
她希望给女儿一个“最美好的童年”。可什么样的童年最美好?不仅周轶君,这是所有父母的疑问。
为寻求答案,她将镜头瞄准大千世界。




为了解答多年来对教育的困惑,她花了整整一年时间,走遍了五个教育理念、社会氛围截然不同的国度——日本、芬兰、印度、以色列以及英国。




芬兰学校不考试,孩子在国际测试中成绩怎么会那么好?一个小国家,全球知名创意设计师还那么多,对他们来讲,竞争意味着什么,成功又是如何定义的呢?”


日本人做事完美到变态,小时候也这样吗?日本人的‘集体主义教育’,究竟和我们理解的是一个概念吗?”


印度人口多,大环境里的公共教育也算不上好,为什么世界500强里印度籍高管那么多?”


以色列是个四面树敌的国家,怎么还成了‘创业治国’,每年那么多中国企业去考察犹太神话,有没有看过那里的孩子是在怎么样的观念里长成的?”


“现在这么多中国家庭选择英国留学或游学,当我们谈论‘英式贵族教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摘自《一部“致童年”的纪录片:周轶君跨六国的解惑之旅》自述


01

日本,追求极致







18年拿18个诺贝尔奖,日本教育体系里,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他乡》第一站,日本。
请做好准备。前方大型卖萌现场——
藤幼儿园,东京





日本出了名的国民素质高,基础教育水平亚洲顶尖。孩子们十分乖巧。坚强地起了床,揉着眼睛自己穿好衣服背好书包;来到学校,带着奶声,见人就喊早上好。





当然,也有不少乖巧失败的……





来到幼儿园,第一件事,不做早操,不晨读,不收作业——放风。
做游戏,爬栏杆,玩泥沙……反正就不让你坐着。





日本人的理念,是先让“身体苏醒”:发散燃烧自己的能量,感受身体中的生命的苏醒。



大自然,是孩子的第一课



学校里有一面“洋葱墙”。仿佛走进了农家小院。洋葱上有土,有虫,有一层表皮。





校长当场剥开一颗洋葱对周轶君说:你看,这白色的肉露出来,这个过程,对小朋友的冲击比对我们大人大多了。



集体意识



日本幼儿园的操场,不是平的,而是像山川沟壑一样起伏。没人修剪草坪,有时候还会在这里种菜。





给孩子带来不方便好。面对不方便,孩子,会开始思考,形成他们自己的理解。如果草地是平的,孩子们不需要操心,就不会思考任何事情。
而注重集体的表现,就是严于律己。





这样的教育,都落在了生活的细节之中。
幼儿园里,进门处的地板上专门画上了有鞋子模样的图案,提醒孩子们脱鞋后要自动摆正。





日本幼儿园的设计,是很用心的。剧中有一个特写镜头,周轶君走进课堂参观时,发现课室的门总是关不紧,以为是门坏了。





故意的。
把门设计成不会自动关紧,就是在提醒孩子,“如果我不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满分,就会给他人添麻烦”,让坐在门边的孩子觉得冷。
户外的水龙头特意拿掉了水槽,这样水很容易溅到身上,孩子们就会关紧水龙头,从而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分享与保护,需要在集体中完成,又需要用特定的方法,寻找一种平衡。集体与自我之间的平衡,引导与教育之间的平衡,规则与天性间的平衡。
如果说这些规定还算合理,那接下来的这项,就太严苛了。零下的冬天,老师会要求孩子赤裸上身,锻炼自己,形成坚毅的体魄。可以窥见日本教育的极致。
正是因为他们注重集体、严于律己、追求极致,才有了索尼、松下这些享誉世界的品牌;才有了18年拿下18个诺贝尔奖的奇迹。
02 

芬兰,自由的天堂




芬兰的课堂,对中国学生绝对是一次心灵的暴击:坐姿随意、没有考试、人手一台ipad......

芬兰的校园生活,大概是所有学生们最向往的吧。



课间铃声,不是那几首万年不变的bgm,老师可以随意选择曲子,可能是古典乐、饶舌、民歌,甚至自己唱的歌也能放。
没有固定的教材。每周五,有一节现象教育课。不同于科目学习,这个课是跨学科的。
老师会提出一些抽象概念,比如时间、年龄等,而学生则通过录音、拍照、文字等方式来完成对概念的认识。



认识的过程中,会涉及到生物、数学等各种学科的知识。



偶尔,还会去野外上课。



来到一片森林里,老师发放印有不同颜色的卡片,让学生找和卡片上颜色相同的东西。

找着找着,他们就会发现,森林里,不是只有叶子的绿色和大地的土色,还有红色、黄色……

颜色之后,是气味。

老师让他们找不同植物,然后形容它的味道。不一定是酸、甜这样的词汇,也可以说闻到了雨、苹果。

没有正确答案,任何表达都是好的。



还有给树起名等等各种有趣的任务。孩子们边玩边上课,既亲近了自然,又培养了感知力,想象力。
这些教育内容,都源自一个基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则孔子提出来的教育哲学,如今被他们奉为圭臬。
除此之外,他们还竭力避免竞争。小学、中学都没有考试。唯一评估的,不是学生学了多少知识,而是他们如何学习。
相对应的,老师也没有职称。只会在工作几年之后,有部分加薪。





如果问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成功是什么。
他会回答:这里没有成功,如果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个妻子,有点钱,已经算是(成功),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好。





不注重竞争,那他们注重什么?
常识、创造性、艺术。
他们会参加一些活动,老师给学生一个场景,比如一架飞机迫降荒岛,让他们动手制作一个避难所。
过程中,孩子们能够学会建筑结构和材料性质。





他们也会学习语言,十几岁的孩子,可能会同时学两三种语言。
他们还会逛博物馆、艺术展,在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感知美。
归根结底,芬兰人认为——知识不是用来竞争的。它能帮助生活,也可以在生活的每一处获得。获得多少没有关系,关键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不竞争”的教育理念,跟芬兰的社会福利是配套的。免费教育、慷慨的育儿假、相对平衡的工作和生活,确保了人们有追求快乐的可能性。





 



2019年《世界幸福报告》显示,芬兰连续两年获得"全球最幸福国家"称号,这和'芬式DNA'无关,而与芬兰居民的生活方式有关。


芬兰有句谚语是这么说的:幸福就是拥有自己的夏日小木屋和一片马铃薯地。








可是,太过自由的芬兰,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孩子只知享受,不知努力,丧失自己的竞争力。

03

印度,jugaad文化






全球500强企业里有30%的CEO都是印度人,为什么是印度人呢?
两个原因:jugaad文化、鼓励表达。




jugaad文化


jugaad文化,意思是因地制宜,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出替代产品。比如,洗衣机过剩了,把它改成和面机,过剩的问题就转化了。


因为印度资源有限,有贫困匮乏的一面,这个思想就显得特别必要,当标准答案不可行时,Jugaad就出现了,尽管在解决老问题时,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


比如家里没有花洒,用铁桶戳一些洞,挂在水管上,就变成了花洒。



 

又比如,“废物变玩具”。1970年代,工程师阿尔德库布塔发现,许多穷孩子没玩具,花钱给这些孩子买玩具太不切实际了,他就从废品和垃圾中找材料亲手造玩具。
 






他写教程,免费发布到网上,做小视频发布到网上,这样一来,即便是最穷的人也可以玩得起玩具了








鼓励表达



印度的教育是鼓励每个人的见解被看到,即使没有万全的准备,你依然可以表达自己,而表达能力,是领导力要素之一。
在教育上,这种思想的影响就是:印度学生不接受正确答案或标准答案,他们一旦发现了不认同的东西,会在课堂上当面和老师辩论,挑战老师。






在印度老师的眼里:“课堂上挑战老师很常见,当一个老师的观点被挑战时,这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是把马带到水边,并让他觉得口渴。
 
这种教育方式,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印象深刻的是,片中提到,“中国人很擅长‘完成’事情,不像印度人,能言善辩,不羞于表达,即使只考虑了一半,印度人不会等待自己有了完美的想法,才去做,而是在做的过程中完善它。




 



从1990年起,一位名叫苏卡塔的教授在贫困地区安装电脑,让孩子接触互联网,“云中学校”就是在他的影响下诞生的。
 
这地方有点像网吧,但是孩子们不是在这里打游戏的。每天下午,学校会接通世界某个角落的志愿者,让孩子和世界通话。这里很穷,孩子们连衣服和鞋袜都穿不起,却用上了电脑。
 






“偏远地区的孩子没有机会接触互联网,会严重落后的。”这就是云中学校的创立初衷。
 
最开始,来这里的孩子用电脑看动画片,学电脑怎么用,把它当玩具。
 






因为看不懂英文,他们又开始自学英文。只需要给孩子留个问题,他们就会用视频网站找到相关的问题,听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来谈论它。
这些穷到没钱穿鞋子的孩子,拥有了与世界联结的机会。











印度社会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有人用奇怪的思维去改善掉那个问题,脑洞还很大。这些改善虽小,但为孩子们带来的积极影响却是巨大的。
 

04

英国,做那个最好的





教育是英国的一张名牌,以其极高的教学质量而名扬四海。


在2019年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前10位基本被英美大学所包揽,其中美国占六席,英国占四席,分别是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学院,帝国理工。


英国的教育哲学,整体上追求卓越,相信社会进步依靠精英的力量,“做那个最好的”。


德威公学



英国精英教育的精华,在于专业课之外,广泛的兴趣爱好;在于让学生变成一个有趣的人,充满好奇的人;成为一个体魄强健的人,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人。






其中尤其重视的是,强健的体魄和回馈社会的责任感。




强健的体魄




说到精英教育,给人印象更多的可能是体现在穿着打扮、礼仪等等,但是据英国教育研究者李爽说,第一重要的是体育!
英国的学校,特别是私立学校,体育是他们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课。因为所有的礼仪指的是一种外在,体育带来的精神面貌,却是一种内在的礼仪。
体育强调规则和团队精神。是人与人链接的一种方式。高尔夫、板球、马术......每一种体育活动,都代表一个圈子。







华天马房的纳茨福德,2008年起,他曾经代表中国出征奥运会。他说,身体强壮,能给你带来很大的自信。

自信就知道如何表达自己。自信来自很多不同的方面,包括社交和艺术。
德威公学已经有400年的历史了。
校长斯宾塞博士说,希望他们的学生觉得,自己是运作这间学校的人,希望他们有想法,能参加学校的一切事务。希望德威的学生不屈从于任何人,也不自觉高于任何人。






名牌私校似乎满足了外界对英国教育的想象。成绩优异,前途锦绣。但是,在著名的伦敦德威公学,校方首先自豪展示的,是戏剧课。









戏剧课老师维多利亚说,如果你不自信,对自己的身体感到不舒服,或者不相信你的同伴们,就始终有种紧张感、约束感。



沟通能力






不管将来做什么都需要学会这些技巧。都需要沟通、需要培养自信。如果小时候,就学会如何做到这一点,对未来会非常有帮助。


对于7年级的学生,相互建立信任,一起做肢体上的合作非常重要。







推离舒适区




艺术课老师玛丽-乔:我们希望将所有的孩子推出他们自己的舒适区,让他们去冒险。因为一旦他们只做让自己感到舒服的事情,他们就不会再学到新东西。他们一旦学会了怎么做,我们就引进新的东西,并且确保是他们从未涉猎的。







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般情况下老师自己也不了解这些新题目。这种学习方法的动力,其实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学习。
在学校,每天早晨从7点开始,在健身房锻炼,或者练习乐器。中国家长也许会担心,过多的课外活动,会占据课堂学习的时间。斯宾塞博士说,他们从不牺牲课堂学习的时间。课堂学业与课外活动之间有交融的地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可能在课外活动中得到延伸、拓展。
回馈社会的责任感
威斯敏斯特公学,这是伦敦历史最悠久、远近闻名的学校。学校在招生面试的时候,最关心的,是看学生是否有热情、有激情。
帕特里克校长说,马丁.路德.金说的六个词,改变了他的人生,也是他每天起床开始一天的动力:你为他人做了什么(What are you doing for others)。
被问及什么是贵族?男爵卢卡斯说:贵族更多的是服务,知道自己非常幸运,拥有其他人没有的,所以要服务于人,为国家做贡献。贵族不是穿着豪华。



英国的教育,着重培养有能力、也有意向去改变社会的一股力量。希望教育下一代,有意识地去参与社会,而不只是独善其身。




世界在变好,但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英国的教育,一方面培养学生要有能力去改变它,还要有意向去改变它。
比如,导演的新闻老师马丁,资深新闻编辑,就是一个回馈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人。他有一些来自印度小孩的画。那是当地孩子们送给他的礼物。他曾经帮助印度和阿富汗建立过两所学校。
关于捐款资助建立学校,马丁说,如果自己在英国过得不错,为什么不为极度贫困的国家做些事情?帮助我们那些极度贫困的人们,让他们获得从其他途径无法获得的教育。
在英国那笔钱只能做很小的一点改变,但是在印度,它也许能让100个孩子上学。




英国教育最好的部分是什么?



帕特里克校长认为,鼓励年轻人全面参与社会。这是英国教育特别的部分。
卢卡斯男爵则认为,是外国学生。因为一个学校如果拥有更广的生源,有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就读,那你就真的有机会在更广阔背景下,了解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





中国人在英国定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随着无数中国移民和学子来到英国,中国教育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学中文、用筷子,打太极。
什么是适合的教育没有一个公式。对于家长来说,秘诀就是了解自己的孩子,确保选择的学校,真正适合自己的孩子。
05



《他乡》,让我们看到了不同国家,不同的教育。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再一种可能性。
一种教育,造就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思维,引导一个决定,导致一种现象。
它启迪我们的思考,在我们的社会背景下,好的教育还可以是什么形式。



没有一种教育绝对完美,绝对普适。



不同文化、不同环境、不同民族,方式也截然不同。






不求答案,只求启迪。
这是导演周轶君对这部纪录片的定位。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
教育的本质意味着,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欢迎添加管理员虎爸虎妈,索取

《2019英国私校宝典》

长按下方二维码,探讨 分享在英国的子女教育经验,点滴





《私校教育》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1集:英国私校好在哪?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2集:英国私校如何选?如何看排名?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3集:英国华人妈妈分享 伊顿 哈罗如何选?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4集:华人妈妈分享伊顿面试考什么?

英国私校教育访谈第5集:展翅高飞,牛剑不是梦!

伊顿公学招生官访谈讲座:从面试到笔试,大揭密[视频]

学生十年申请英国绿卡政策分析及实战解析!

2018英国毕业后留英的全部途径!一共六种全都在这里了!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其他

    1 2 3 4 5 >> 

    公众号 • 英伦大叔

    • 英伦大叔微信号 : UK07788915668
    • 欢迎关注"英伦大叔",一个生活在伦敦18年的中年大叔的一些零散想法;从生活到创业,从学习到工作,等等大叔经历过的,看过的,愿意与您一一分享。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