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理解上市公司融资的两极分化?
- 来源:明晰笔谈
文丨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报告要点
从非金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是整体上升的;但企业融资需求偏弱、信用投放不足是2019年2季度以来的共识,统计局提供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样提示我们工业企业在边际上处于去杠杆进程。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指出营业“应收-应付”周转率的趋势性不匹配推升了企业的短贷需求;本文我们从两个视角分析企业融资情况。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直觉”的背离。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整体的资产负债率走升,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走升同样不合“融资承压”的大背景。另一方面,从银行对非金融企业企业信贷增速来看:在经历了2019年1季度的信贷冲高后,非金融企业信贷增速始终处于下行区间。企业“应收-应付”的周转率错配可以解释企业更加偏爱短贷的原因,但中长期增速的不足不应仅仅用“经济承压”这一原因解释。
从企业端看:企业融资与经营均面临分化的环境。从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规模这一视角看,企业存在“融资资质分化”。中国上市公司已经是企业部门中经济业绩最为优秀的一批企业,即便如此在上市公司内部依旧出现了负债增速的分化。我们认为,中国广大资质平平的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由资质下滑带来的信贷融资困难的局面。从经营情况看,不同规模的公司经营状况分化同样显著。观察中小盘股总负债增速与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的关系,我们发现二者的相关性相较大盘股要好,因此我们认为小盘股负债端特征更能反映企业整体融资情况。
从银行端看:监管严格+债市火热是两个因素。严监管带来的非标融资下滑和企业债券性价比提高是企业信贷不足的两个影响因素。由于企业部门仅有少数龙头企业经营绩效较好,多数企业的资质下沉就是银行难以放贷的一大因素。而信贷融资之外,金融严监管背景下,表外融资、非标融资承压,宽信用又显得不那么通畅。我们认为短期内非标融资难以反弹。银行部门非信贷资产增速目前已经掉头向下,而2季度该项增速稍好时,表内信贷表现却不佳,使得企业融资总体表现低迷。若信贷持续不振,预计表外融资很难支持企业信贷投放。同时银行在债市走牛的大背景下,也开始更多的配置企业债券,这种“债-贷”的性价比变化同样为企业信贷带来了压力。
债市展望:本文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出发,指出:①目前企业经营分化明显,多数企业的“资质下滑”是银行“宽信用”不振的一大因素;②同时相较信贷对资质要求更低的融资方式又受到了严格的监管;③债市的火爆又降低了企业信贷的相对“性价比”,这三个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目前的企业融资局面。预计2019年3季度融资低迷或依旧持续,企业经营的好转可能更多的要展望4季度,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维持在2.8%-3.2%区间的判断。收益率将向2.8%-3.0%下限靠近。
正文
时间进入9月,各大上市公司陆续公布了自身的半年报。企业半年报的推出给予我们一个很好的工具去观察企业负债行为和经营行为的关系。令人疑惑的是,从非金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是整体上升的;但企业融资需求偏弱、信用投放不足是2019年2季度以来的共识,统计局提供的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样提示我们工业企业在边际上处于去杠杆进程。
统计范围的不同自然是造成这种背离的主要原因:上市企业基本都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普遍竞争力强,信用相较全体企业更好。但是这种现象同样在另一方面提示我们:或许目前企业经营和企业融资行为已经出现了分化,中小企业在获取融资的难度相对提高,这种企业间的“信用分层”或许是解读当前企业融资形势的一个抓手。
同时,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工业企业经营效益数据可以看出,一般1个季度内企业经营的各项指标均不会发生过大的环比变动。如果我们认为短期内中国企业经营的情况不会产生趋势性的逆转,那么每月更新的金融数据就可以给予我们判断企业经营的工具——每月更新的金融数据和每季度更新的上市企业财报可以进行交替验证和预测。在前期报告中,我们指出营业“应收-应付”周转率的趋势性不匹配推升了企业的短贷需求;本文我们从两个视角分析企业融资情况。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与“直觉”的背离
非金融上市公司的整体的资产负债率走升。尽管从2018年第2季度以来,非金融上市公司总资产和总负债同比均呈下滑趋势,但是负债增速持续高于资产。2019年第2季度,资产同比增速约为9%,负债同比增速约为11%。此外,上中下游的资产负债率同样呈小幅上升趋势,自2018年底以来分别变动255.3bps、5.15bps、67.4bps。从这个视角看,不论上中下游,非金融上市企业资产负债率均有所上升。但中证“上中下游”成分股数量分别是50、250、200支,仅包含了中证800指数中具有较大规模的股票,在规模这一因素上具有统计范围偏差。
在统计范围因素之外,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走升同样不合“融资承压”的大背景。一方面,工业企业主动调降融资。尽管工业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增速均呈下滑走势,但负债降速快于资产,导致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震荡下降至56.8%,为2019年以来最低水平。另一方面,自2019年第二季度起,我国企业信贷同比、环比增速走低,且企业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均呈现下滑趋势。
另一方面,从银行对非金融企业企业信贷增速来看:在经历了2019年1季度的信贷冲高后,非金融企业信贷增速始终处于下行区间;截至2019年6月,新增人民币非金融企业贷款累计新增62600亿元,其中短贷增加14700亿元,去年同期为769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478亿元,去年同期增幅为42075亿元。企业“应收-应付”的周转率错配可以解释企业更加偏爱短贷的原因,但中长期增速的不足不应仅仅用“经济承压”这一原因解释。
那么,企业融资到底面临何种环境?下面我们通过探究工业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试图揭示企业面临的融资境况。
从企业端看:企业融资与经营均面临分化的环境
从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规模这一视角看,企业存在“融资资质分化”。上文中的现象拥有一个直观解释:各行业绩优龙头股的经营绩效明显好于其他企业,大盘的上市企业往往是经营良好、实力强劲的行业细分龙头,而其他中小规模上市企业与各大龙头相比经营和资质便有所逊色。具体来看,自2019年来中证100、500、1000指数的财务数据中,仅有中证100、500延续资产负债率上升的态势;2019年第2季度,大盘股中证100的资产负债率已达86.96%;而中证1000的资产负债率仅为54.6%,与去年年末持平。从各指数公司的平均总负债增速来看,中证500所含公司总负债增速即有走平趋势,而中证1000指数所含公司总负债增速自2018年下半年即有下滑态势。这说明,融资分化在上市公司内部早已存在,大、中盘股融资情况显著优于小盘股。
中国上市公司已经是企业部门中经济业绩最为优秀的一批企业,即便如此在上市公司内部依旧出现了负债增速的分化。我们认为,中国广大资质平平的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由资质下滑带来的信贷融资困难的局面。
从经营情况看,不同规模的公司经营状况分化同样显著。我们用在建工程反应未来产能,用固定资产净值反应现在产能,同时计算以规模划分的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我们发现以中小盘股为主的中证1000成分股公司的收入、利润以及投资端均表现不佳。分化的经营情况自然会引发信用资质的分化,银行对资质较差的企业减少信贷是可以理解的。
中小盘股负债端增速更能反映企业整体融资情况。观察中小盘股总负债增速与非金融企业贷款增速的关系,我们发现二者的相关性相较大盘股要好,因此我们认为小盘股负债端特征更能反映企业整体融资情况。当然,我们仅能每季度获得一次上市公司财报,但我们同样认为短期内企业的经营行为很难有巨大的转变。那么可以认为多数企业依旧面临着“资质分化”带来的“融资难问题”,更多的银行信贷依旧集中于大盘龙头企业,“宽信用”的推进因为银行难以推进“资质下沉”而受到阻碍。
从银行端看:监管严格+债市火热是两个因素
严监管带来的非标融资下滑和企业债券性价比提高是企业信贷不足的两个影响因素。由于企业部门仅有少数龙头企业经营绩效较好(如果我们暂时排除华为这类非上市龙头企业),多数企业的资质下沉就是银行难以放贷的一大因素。而信贷融资之外,金融严监管背景下,表外融资、非标融资承压,宽信用又显得不那么通畅。从同比增速来看,2019年起中国非标融资增速也仅仅表现为底部企稳微增,总量上还有所减少。如果说非标融资是部分资质不足的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渠道,那么2019年这部分企业可能就会面临融资困难:借信贷资质不足,借表外受到限制。
我们认为短期内非标融资难以反弹。银行部门非信贷资产增速目前已经掉头向下,而2季度该项增速稍好时,表内信贷表现却不佳,使得企业融资总体表现低迷。目前国家大力推进的小微信贷支持计划也在稳步进行,但其总额也仅有企业信贷总额的1/3左右。若信贷持续不振,预计表外融资很难支持企业信贷投放。同时银行在债市走牛的大背景下,也开始更多的配置企业债券(通常只有较大型的企业可以发债融资),这种“债-贷”的性价比变化同样为企业信贷带来了压力。
债市展望
本文从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出发,指出:①目前企业经营分化明显,多数企业的“资质下滑”是银行“宽信用”不振的一大因素;②同时相较信贷对资质要求更低的融资方式又受到了严格的监管;③债市的火爆又降低了企业信贷的相对“性价比”,这三个原因共同作用造成了目前的企业融资局面。如果我们将“中小盘股票”的负债行为和企业信贷投放建立联系,那么目前较为低迷的金融数据提示我们7月份多数企业仍以去负债为主,长端错配的信贷结构提示我们企业周转依旧困难。从该角度来看,由于短期内企业经营往往有一定惯性,故而预计2019年3季度融资低迷或依旧持续,企业经营的好转可能更多的要展望4季度,维持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中枢维持在2.8%-3.2%区间的判断。
资金面市场回顾
2019年9月3日,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利率全面下行,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分别变动了-2.7bps、-3.65bps、-10.41bps、-34.45bps、-10.9bps至2.55%、2.63%、2.59%、2.49%、2.59%。国债到期收益率大体上行,1年、3年、5年、10年分别变动0.30bps、4.05bps、-0.25bps、-0.99bps至2.62%、2.84%、2.97%、3.06%。上证综指上涨0.21%至2,930.15,深证成指上涨0.67%至9633.69,创业板指上涨0.49%至1,660.43。
周二央行未开展公开市场操作,有800亿7天逆回购到期。
市场回顾
可转债
可转债市场回顾
9月3日转债市场,平价指数收于91.51点,上涨0.31%,转债指数收于111.43点,上涨0.08%。173支上市可交易转债,除核建转债、中宠转债、雨虹转债、艾华转债和海澜转债横盘外,98支上涨,70支下跌。其中,特发转债(7.92 %)、盛路转债(4.62 %)、和而转债(4.26%)领涨,蓝标转债(-9.50%)、华通转债(-1.31%)、通威转债(-1.10%)领跌。173支可转债正股,除大业股份、中国核电、现代制药、山鹰纸业、辉丰股份、长江证券、模塑科技、海印股份、吉视传媒、骆驼股份、格力地产和智能自控横盘外,93支上涨,68支下跌。其中特发信息(9.98%)、蓝思科技(7.90%)、寒锐钴业(7.57%)领涨,蓝色光标(-9.95%)、久其软件(-3.67%)、千禾味业(-2.25%)领跌。
可转债市场周观点
上周转债市场受制于权益市场整体小幅震荡,中证转债指数基本收平。权益市场的反复以及整体偏高的溢价率两者叠加使得转债整体市场近期表现略显平淡,指数波动显著缩小;但是指数受到权重因素影响较大,实际上个券层面却依旧有不少标的接连创下新高。
近期多份周报中我们讨论过波动中的分化是短期市场的核心特点,所以需要精细择券。时间进入9月份,这一持续了两个月的特征是不是还会延续?
9月的市场节奏可能更值得重视。上周上市公司的中报披露期正式结束意味着业绩的短期敏感度开始下降,重新回归舞台的是市场内外宏观扰动因素,这些因素更多冲击的是市场风险偏好与预期,不排除市场内生分化会有所收敛的可能性。
一是权益市场的风格,月初情绪或是基本面的支撑可能并不牢固,不排除市场会面临一定反复的可能性,考虑到转债市场低价个券的选择并不丰富,投资者可以进一步精简个券适当兑现部分中高估值标的的收益,同时借助中上旬可能的波动调整持仓结构,换而言之投资者可能需要主动提升交易的频率,在过去两个月不宜这样操作。节奏上9月下旬可能是下一次突围启动的潜在时机。
二是个券分化的老生重弹,过去一段时间个券分化主要体现的是基本面的差异,但优质老券正在陆续退市、新鲜血液的补充速度还在缓慢恢复。基本面是一个长期的逻辑核心,在基本面之外,中短期维度个券正股自身的特征可能也会在市场节奏的扰动中走出分化的走势。把握节奏实际上也是在不同环境下寻找风格特征相匹配的个券。
在具体操作层面,方向其实并不稀缺:月初可以重点关注正股低估值的品种,例如大金融、公用事业、军工板块,逆周期角度的汽车及零部件板块、医药板块等,TMT板块则更适用于中长期的逻辑,同时建议关注波动中提供的低价机会以及条款博弈机会。
高弹性组合建议重点关注参林(百姓)转债、和而(拓邦)转债、绝味转债、高能转债、洲明转债、光电转债、安图转债、天康转债以及金融转债。
稳健弹性组合建议关注蒙电转债、水晶转债、玲珑转债、启明转债、蓝晓转债、华森转债、明泰转债和大银行转债。
风险因素:市场流动性出现大幅波动,宏观经济不如预期,无风险利率大幅波动,正股股价超预期波动。
股票市场
转债市场
中信证券明明研究团队
金融
-
-
- 09.04股市早8点丨韭菜不肯长没有下酒菜
- 韭菜不肯长 没有下酒菜 股市早8点 老沙自媒体 2019年9月4日(周三) 每日大道正道消息 █美制造业数据指向萎缩 道指跌近300点 黄金大涨原油大跌 道指跌285.26点,或1.
- 沙黾农
-
-
-
- 2019年9月4日大盘解读
- 昨天大盘小幅震荡,成交量萎缩,尾盘基本收平,完全符合预期。大盘突破60日均线后稳住,这是好现象,当前大盘已经反弹到前期下跌之前的震荡平台,这又是一个压力位。如果大盘不能带量突破,那么“以退为进”是大概
- 十点测大盘
-
-
-
- 中海保利旭辉的工地逆天了,看完很汗颜……
- 很多人曾把国内工地和某些发达国家工地作比较,对他们工地的评价,要高出国内工地数十倍。大家常常感慨,别人家的工地干净又整齐。像这样↓↓ 来源:华润置地官微 而国内工地,在大家印象里,就是又脏又乱又
- 明源地产研究院
-
-
-
- Costco之后的中国零售业何去何从?百万分析师带你看懂商业巨变
- 据说在上海,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变成了:今天你去Costco了吗? 8月27日,大陆第一家Costco上午刚开业,下午就因顾客爆满被迫停业了,Costco的股价也暴涨560亿元宛如天外飞仙的Costco
- 投行那些事儿
-
-
-
- 猪肉价格暴涨!那个北大毕业去卖猪肉的已经53岁了,他现在在干嘛?
- 感谢您的关注,为了可以让您接收更多消息,我们又开通了另一个公众号:明知财经(mingzhicaijing),欢迎大家添加关注! 编辑 头条君 | 头条早知道(ID:zao-888888) 来源 百
-
-
-
- 被“哪吒”们抛弃的长城动漫
- 眼瞅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一路飙升,如今总票房已达到47.32亿,已仅次于《战狼2》,而就在国产动漫行业欣欣向荣的时候,长城动漫(000835.SZ)却在资本市场的边缘艰难挣扎。 8月31日,长
- 猫财经
-
-
-
- 陆家嘴北滨江某新豪宅盘或将入市,主推160-200平精装3-4房
- 在寸金寸土的陆家嘴版图中,由上海老字号国企「中华企业」最新打造的小型高端社区「中企·滨江悦府」(备案名:璟悦名邸)以极少数房源亮相,凭借「与江景一眼之隔」的口号又一次引起市场关照,预计年末取证开盘,价
- 上海永未建成
-
-
-
- 8月楼市“入秋”:土地交易量价齐跌 房企“抢收”不力
- 开发商在投资和拿地中变得谨慎而迟疑。8月,热点城市土地市场首次出现“量价齐跌”的局面。 21世纪经济报道 立秋已过,楼市微凉。 8月是上市房企公布中期业绩的时段,得益于“小阳春”行情以及6月的冲刺
- 腾讯财经
-
-
-
- 面值退市第四股或来临,退市常态化下这几类上市公司不能碰!
- 9月3日,A股市场收盘价格低于1元的上市公司合计有5家,分别是雏鹰退、*ST印纪、*ST大控、*ST华业以及*ST神城。其中,雏鹰退进入退市整理期,进入退市整理期以来股票价格出现连续跌停的走势,9
- 郭施亮
-
-
-
- 利洁时集团CEO履新首日赴中国“开学”,宣布将成立利洁时/美赞臣基金会,践行对华承诺!
- 92日,广州 —— 今天,Laxman Narasimhan先生正式接任世界500强利洁时集团首席执行官。他选择在利洁时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中国开启他的CEO之旅。Laxman Narasimhan
- 财经啸侃
-
-
-
- "兴业老兵"高建平正式卸任!掌舵兴业银行近20年,离任前坦言: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清醒认识自己
- “老兵”卸任! 兴业银行9月3日公告称,董事长高建平因为任职年龄原因,提出辞去在该行的一切职务,行长陶以平将在董事长空缺期间临时负责该行全面工作。 “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要清醒认识自己” 不显山
- 券商中国
-
-
-
- 如何理解上市公司融资的两极分化?
- 明债券研究团队 债市启明系列20190904.m4a - 来自明晰笔谈 - / 07:39 报告要点 从非金融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的数据来看,上市公司整体的资产负债率是整体上升的;但企业融资需求偏弱、信
- 明晰笔谈
-
-
-
- 【财经早餐】2019.09.04星期三
- 每日金曲:waiting 财经早餐语音版 - 来自财经早餐 - / 09:37 财秘关注 1、新华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工作座谈会召开。基础研究决定一个国家科技创新的深度和广度,“卡脖子”问题根子在
- 财经早餐
-
-
-
- 【中国证券报】模式创新 战略升级 经济学家建议设立扶贫脱贫长效机制
- 多位经济学家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达到脱贫目标后,应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建立扶贫脱贫战略“后2020升级版”。 分类施策坚持精准扶贫 北京大学新结构
- 贾康学术平台
-
-
-
- 如何审查跨境并购交易中的保密协议?
- 粉红色的回忆 - 加载失败 ╥﹏╥ - / 00:00 有刚入行的小朋友问怎么审查保密协议,我看了下三年前写的东西,虽然还阔以再加一些内容,但还是很值得参考的。 跨境并购交易保密协议(Confi
- Unclehome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