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中国证券报】模式创新 战略升级 经济学家建议设立扶贫脱贫长效机制
  • 来源:贾康学术平台

多位经济学家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应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对症下药,靶向治疗。达到脱贫目标后,应采取措施巩固脱贫成果,建立扶贫脱贫战略“后2020升级版”。

  分类施策坚持精准扶贫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撰文指出,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可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应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分类施策,重在精准,做到“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精准扶贫,就是要把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一一分析到位,再配之以对症下药的解决方案,以必要的财政资金和可以吸引的社会资金保证方案实现。”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表示,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精准扶贫应统筹管理,区别对待,优化结构。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认为,精准扶贫,第一要精准“识”贫。在精准识别过程中精准把握他们贫困的原因,然后在精准上下功夫,实施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甚至一人一策。

  动员社会力量创新扶贫模式

  林毅夫认为,要鼓励广大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广泛参与扶贫。2014年,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在扶贫日前后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以募集资金。建设社会扶贫网,着力打造社会扶贫参与平台。

  姚景源表示,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中来,包括企业、社会团体和一些慈善机构等。

  此外,姚景源说,扶贫要创新模式。开发性扶贫和保障性扶贫应并行并举,也就是说“输血”和“造血”功能要并重。扶贫不单单给钱给物,更要给产业给就业。产业扶贫也有覆盖不了的地方,比如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因此,保障性扶贫至关重要,产业扶贫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得靠保障性扶贫。

  贾康认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开拓的创新理念,给予精准扶贫一个新的助力。

  具体措施必须放到精准扶贫这个大的措施设计组合里,形成全套方案。这个全套方案称作理性的供给管理,直接对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可以证明PPP模式是一个政府、企业、专业机构再加社会公众群策群力形成的‘1+1+1>3’的绩效提升机制。”贾康表示。

  四方面入手设计扶贫战略升级版

  在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看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扶贫脱贫也是如此。因此,他建议,探讨建立扶贫脱贫战略“后2020升级版”。

  具体而言,蔡昉建议,应从四方面入手。一是保持政策稳定和可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把握好脱贫与返贫的动态平衡,让脱贫率始终大于返贫率。

  二是密切关注和积极应对新的致贫因素。一方面,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会形成新的贫困人口来源。另一方面,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龄化程度在农村比在城市更显严重,相应产生对巩固脱贫成果的严峻挑战。这既需要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中予以考虑,也要求已有的扶贫经验和工作机制能够与时俱进。

  三是应对风险冲击型贫困现象。农户面对各种风险的脆弱性尤其突出,特别是收入水平接近贫困线的低收入农户,更易受到各种外部冲击。

  四是探索长期可持续减贫战略。一种观点把贫困现象区分为绝对类型与相对类型。对于中国“后2020年时期”而言,相对贫困现象将会长期存在,而其应对机制与消除绝对贫困的机制不尽相同,需要通过创新实现体制机制的转变。另一种观点主张根据发展阶段或收入水平设立不同的绝对贫困标准。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2019年9月3日


贾 康 介 绍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中国财政学会顾问,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一带一路PPP项目开发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公共资源竞争性配置促进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市、上海市等多地人民政府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多次受朱镕基、温家宝、胡锦涛和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长按如上所示二维码,关注“贾康学术平台”!)


贾康学术平台 版权属贾康先生,转载请注明“贾康学术平台”,感谢关注与支持!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

                                                                                         ——  贾  康



也欢迎关注“新供给经济学论坛”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金融

    << 26 27 28 29 30 >> 

    公众号 • 贾康学术平台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