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上世纪血案,人间蒸发的逃犯,就这样一个一个落网!
  • 来源:警事V言



很多大案要案,在公安机关确定了嫌犯的身份后,嫌犯却如人间蒸发一样再不见踪影,这一逃,就是十几年、几十年。这种情况很多,也令办案民警着实头疼,甚至有些案件,办案民警都已换了几茬,嫌犯依然逍遥法外。


2000年2月,江苏淮安。一起绑架杀人案,四名嫌犯绑架了一个孩子,在成功勒索到30万元后,只因怕被孩子认出,残忍地杀害了他。随后,公安机关循线追查,抓到三名嫌犯,另一名在逃。谁都没想到,这一逃就是18年。当地警方几乎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依然没有找到嫌犯相某。而在这么多年辛苦的追踪与反追踪的过程中,谁也说不清有多少次与嫌犯擦肩而过。


2018年,淮安警方通过线索排查,再次发现了相某的蛛丝马迹:这个某曾于2011年时在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查桥镇一家摩托车厂暂住过。无锡警方立即对该线索进行了数据比对分析,发现,此人与相某长相极为相似,而其登记的名字姓郭。


案件已过去了18年,仅凭照片相似很难判断是否为同一人。淮安、无锡警方遂对该郭进行进一步比对,然而,结果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在人口数据库里,居然有两个身份信息完全一致的郭某某。这是怎么回事?信息显示,两个身份信息完全一致的郭某,一个在无锡锡山,一个远在福建,很明显,这两个人中有一个绝对有疑点


民警通过对这家摩托车厂的侧面了解得知,暂住无锡的郭某是2015年7月来到无锡打工,但只过了两个月就不干了,容貌也很模糊,回忆不清。难道一条有价值的线索就此中断了?


无锡警方继续调查,动用大数据技术对该郭历年来的情况逐一排查,又发现了两条线索:2015年10月和2016年10月,该郭先后两次因为驾驶电动车违章被处罚过。当时违章时郭某驾驶的电动三轮车,车上装载的是电动车配件。


时间跨度一年,该郭在同一地方出现,至少说明其很可能已经常住此地。开电动三轮车装电动车配件,很有可能此人在当地从事电动车运输或销售工作。根据这个推测,民警对当地所有电动车行业的商家进行了走访排查,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家电动车厂的工人看到相某的照片后,立刻认出:这个人就是郭某。


信息就此源源不断交汇在一起,郭某,曾在2011年与一高姓女子在苏州有过暂住记录。在众多的数据链中,警方最后在苏州其暂住地成功将其锁定并抓获,该郭正是18年前逃亡的绑架案嫌犯相某。到此,这起18年前的血案所有嫌犯全部落网。


从一张18年前的照片,到一个工厂用工登记信息,再到交警处罚记录,看似简单的追逃步骤,却是民警们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提炼出来的精华。这也正是在大数据应用的当今,从广撒网追逃的方式升级至精细追逃的模式。警务大数据的动用,赋予了公安追逃工作极大的能量。

如果说一起案件的侦破还有一定的偶然性,再看看无锡警方破获的另一起发生在1994年的入室抢劫杀人案件。


时间回到25年前。1994年,1月13日下午,无锡生一起杀人案件,一名陆姓男子在家被人杀害。


警方通过现场勘验,在作案凶器上提取到一枚带血指纹。在调查中,当地一名有前科马姓男子成为此案的重点嫌犯对象,该马曾因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而留下过指纹和照片等信息,指纹比对完全吻合。然而,追捕马某的工作,由于当时指纹、人像比对工作都是通过人工进行,耗时费力不谈,可供比对的指纹、人像也是寥寥无几,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条件下,根本就没有数据库一说,信息比对可谓大海捞针。对此案嫌犯马某的追逃,无锡警方一追就是25年。


2019年1月,无锡警方通过人像数据库比对,突然发现,在河南漯河有一名男子的照片与凶案嫌犯马某相似度较高。但由于时间跨度太长,相片已经有些模糊,比对准确率不是太高,只有通过指纹比对才能完全确认。而这张照片的比对,成为抓获逃犯马某的最关键的一环。


无锡警方立即与河南警方取得联系,依法提取到马某最新的照片,经初步比对,马某较25年前的相貌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基本轮廓相似度较高。但这已经为警方提供了足够的线索了,经过河南警方的全力配合,通过对该马的行迹、家庭成员、使用车辆等信息的研判,警方顺利将该马抓获,通过指纹比对,最终确认其就是25年前入室抢劫杀人的嫌犯。


这起案件的侦破,从图像识别系统成功地从成千上万人员中发现了马某,从警用大数据平台分析出他的活动轨迹,每一步的侦查都离不开无数的数据信息支撑。公安大数据在追逃等各项工作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也无论嫌犯怎样人间蒸发,他们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痕迹的,在大数据库不断充实的当今,公安追逃工作早已升级换代。如结伙袭警抢枪潜逃13年,还参演了30多部电视剧的吉思光,18年前制造"中俄列车大劫案"主要犯罪嫌疑人宗立勇, 白银案的高承勇、山西绛县女学生被害案、贵州凯里杀害民警抢枪抢劫杀人案......

这一系列案件的侦破,除了各级公安民警的不懈努力,还有一股隐藏在案件背后的神秘力量——刑事侦查技术的发展。从指纹、足迹、模拟画像等传统刑事侦查技术,到后来一直在不断探索的DNA、视频、图像等一大批新技术的横空出世,无疑给这些疑难案件的侦查打开了新的窗户。而江苏无锡警方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以及收获的战果,无疑让他们成为大数据科技强警的弄潮儿和佼佼者。













文章已于修改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其他

    << 11 12 13 14 15 >> 

    公众号 • 警事V言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