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他20岁改变中国,30岁逃亡海外,40岁逼死袁世凯,终成清朝掘墓人
  • 来源:静云婵

图片





“别的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他读书,是为了粉碎功名。别的人从政,只能掩埋于历史;他从政,却缔造了历史。

别的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已经功德圆满;他一辈子几经易辙,却每件事都做得登峰造极,开天辟地。

有人说,二十世纪前三十年,中国影响力最大的是两个广东人:一个叫孙中山,创造了中华民国;另一个人,他创造了“中华民族”。

他,是梁启超。”


图片

早年的梁启超,和一般人一样:

读书是为了什么?科举。科举是为了什么?功名。功名是为了什么?光宗耀祖。

仅此而已。

但人生何幸,他遇上了康有为,原本迷蒙的生命天际裂开一道缝,光明才透进来了。

初次见康有为的时候,康就“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给他讲了十多个小时,条理清晰,偶尔引入西方文化阐述,切合现实针砭时政,然后又回到孔子之道,入则深入,出则浅出,完全不是教八股文的那种路数。

梁启超听得如痴如醉,“冷水浇背,当头一棒”。先是茫然不知所措,“且惊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惧”,继而翻出困局,悟彻诸天,境界一时豁然开朗。

他从小以来做学问、考科举的那种书呆子念头,全部被震碎了。回去以后,他决定从原来的学校退学,一心一意跟着康有为学习。

而康有为也非常满意这位学生,把自己平生最得意的两部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交给梁启超参与校勘、编撰,还让他代替自己去外地讲学,建立名声。

天才如梁启超,很快就超越了康有为。

1895年,师徒两人一起进京参加会试。主考官早就听闻康有为要来考试,之前他就对康的主张非常有意见,于是下令众考官,凡是措辞和文风很像康有为的,一律不予录取。

结果梁启超文采斐然,见解深刻,完全像康有为上身,本来可以名列三甲的,结果被这条不明文的潜规则给害了,替老师扛推了一把,硬是给名落孙山了。

而康有为本人,居然还高中进士第八名。

但是,其实当时梁启超已经无心功名了。在他心中,变法救国的梦想已经形成,一人的得失算不了什么,最重要的,是开启民智,变法图强。

最终,梁启超和老师一起领导的维新变法开始了。

图片
图片
▲图1.图2 | 梁启超.康有为

图片

变法最终当然是失败的。

梁启超甚至都做好了流血牺牲的准备了。

当他听到官兵已经到康有为家中搜捕的时候,他匆匆赶到了日本驻北京公使馆,求见日本驻华代理公使林权助。当时他脸色苍白,急忙要来笔和纸,要和对方笔谈,因为怕自己的广式普通话对方听不懂:

“我可能三日内将要遭遇不测了,请您不忘旧交之情,帮我完成两件事。我的生命早就准备献给祖国,毫无可惜。”

林权助一听就知事态紧急,连忙问什么事。

梁启超神色凝重地说:

“一,救光绪皇帝。二,救我师傅康有为。”

危急关头,梁启超先想到的,是不负自己的理想,也不负自己的老师。

林权助立马说:

“你为什么要去死呢?什么时候你都可以到我的地方来,我救你啊!”

梁启超没说什么,只是暗暗落泪。

当时逗留在北京的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一听到梁启超有难,马上指示林权助说:

“姓梁的这个青年是个非凡的家伙,救他吧!而且让他逃到日本去。到了日本,我帮助他。梁这个青年对于中国是珍贵的灵魂啊!”

一个日本政治家都知道梁启超的价值,中国的政治家却要追杀他,可以想见,当时的中国是多么诡异。

林权助帮梁启超化妆逃出了北京,离开中国,东渡日本,开启了流亡生涯。要描述他这时的心境,用他在甲午失败之后就写就的一首词就好了:

“千金剑,万言策,两蹉跎。醉中呵壁自语,醒后一滂沱。不恨年华去也,只恐少年心事,强半为销磨。”

图片


图片

人生总是在不幸的时候赐予你幸运。梁启超虽然流亡日本,很苦;但也有一大得着,那就是他再也不用通过老师康有为的介绍,而能直接接触西方最先进的思想。

更重要的,是他结交了孙中山。

没去日本、还在上海办报纸的时候,梁启超就听过孙中山的革命运动。章太炎曾经问他觉得孙中山怎样,

梁启超说:

“孙氏主张革命,陈胜吴广流也。”

恰好日本宪政党的党魁犬养毅是梁启超和孙中山共同的朋友,于是他出面,邀请了他们在他的寓所见面。

梁启超见了孙中山,居然对他的言论非常倾倒,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1899年,梁启超召集齐十二个同门师兄弟,在日本镰仓江之岛结义,谋求革命反清。他们联合孙中山,两派合作成立组织,并且推举孙中山为会长、梁启超为副会长,梁启超问:

“中山先生当会长,我当副会长,那我的老师怎么办?”

孙中山回答:

“弟子为会长,那么弟子的老师,地位岂不是更加尊贵吗?”

哦也对。梁启超也没话说了。

图片
▲孙中山

图片

梁启超虽然没话说,可是康有为却火大了。他的弟子来报,他最得意的门生梁启超跟孙中山走得非常近,还居然要把他架空,都快要合成一派了,他气都不打一处来。

康有为自恃“帝师”,也是很看不起孙中山的。于是他电报叫梁启超马上离开日本,去檀香山组织保皇会。

作为一个尊师重道的好学生,梁启超还是马上动身去了檀香山。孙中山觉得没关系,檀香山也是他兴中会的地盘,于是还写信介绍他认识自己的大哥孙眉。

去到檀香山了之后,梁启超打出了保皇会的旗号:名为保皇,实为革命。在梁启超的巨大名声帮助下,一下子就筹到了十万银元的款项。

后来孙中山自己到檀香山募款,结果只募到了两千,气都不打一处来,把责任推到梁启超身上,责备他借着革命的口号,却行保皇之实,消耗了海外华侨的民气,也背叛了当初大家共同的誓言。

其实这就是梁启超。

保皇也好,革命也好,他考虑的,始终是哪一种方法对中国最好。如果两种都好,那就把他们都糅合起来。

早在1902年,梁启超写了一篇文章《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后来他进一步解释: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也就是说,梁启超在历史上第一个将汉、满、蒙等多种民族糅合起来的人,“中华民族”这个词凝聚了他对中国未来的思考:

既然多种民族都是中国人,那么革命党人的排满主义是不对的;革命党、立宪派和满清政权的开明贵族,完全可以万众一心,为一个美好中国而奋斗。

图片


图片

梁启超在海外流亡了十四年,在外国人眼中,梁启超就可以代表中国的形象。辛亥革命之后,袁世凯一再邀请他加入自己的政府,担任法务总长。

梁启超想:既然皇帝完成不了自己的志向,没准这个大总统还是可以的。

于是他满怀憧憬,回到祖国。梁启超给自己的女儿写信掩不住得意:

得知自己回国的消息,全国若狂,自己成了北京的中心,每个人都围绕在他身旁,好像天上无数的星星拥戴北斗星一样。

无奈袁世凯还是暴露了他的狼子野心,组织“筹安会”准备做皇帝。但他最怕的是梁启超的笔,所以不遗余力去笼络、贿赂梁启超。

但梁启超算是认清了这个人,愤然说道:“如果复辟,就是叛国!”并且马上和他的最得意的弟子、云南军阀蔡锷商量,“再造共和”。

首先,梁启超发表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痛斥袁世凯,举国震动。蔡锷此时在北京,假装公开表态说:

“我们先生是书呆子,不识时务。”“但书呆子不会做成什么事,何必管他呢。”

先稳住了袁世凯的心,以为他不会和他的老师一起反对。但蔡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久就乔装出京城,密会梁启超。

蔡锷见到老师,一时愤慨:

“我们明知力量有限,未必抗得过他,但为四万万人争人格起见,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不可!

师徒于是约定:

“今兹之役若败,则吾侪死之,决不亡命;幸而胜,则吾侪退隐,决不立朝。”

大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英雄气概。

此后,蔡锷趁袁世凯不备,借口去日本养病实则偷偷返回云南,举起护国战争的大旗。而梁启超对战事也非常着急,实在不想留在安全的地方光等消息。

他在日本军官的帮助下,乘坐日本邮船南下。但是为了躲避袁世凯的追杀,他只得日夜蛰伏在舱底用来贮存邮件的小房间。

房间旁边是邮船的锅炉,日夜运作不停,梁启超每天都挥汗如雨,呼吸困难。只有到了深夜,他才敢偷偷爬到舢板上,透一口气。

为了抵达目的地,梁启超不断伪装,日夜兼程,提心吊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搜捕回去了。其间,他患上了一种极危险的热病,差点就客死异乡。

经过了九死一生的跋涉,他终于到达广西,和蔡锷一起领导反袁战争。而袁世凯,终于被全国的军事力量和群众唾沫给逼死了。

图片
图片

▲1913年袁世凯举行传统祭天仪式


图片

护国战争结束,民国的乱局一塌糊涂,梁启超无心从政,准备就此退隐。但他还需要最后出一次手。

他的老师——康有为在袁世凯取消帝制短短几个月过后,就祭出了他的复辟主张:“行虚君共和为最良法。

共和也好专制也好,有个皇帝就最好了。而他口中的皇帝,自然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满清皇帝。

梁启超早就不爽这个老师了。1913年他回国任司法总长的时候,康有为就向他多次请托,又是要钱,又是荐人,搞得他烦不胜烦。

现在他忍无可忍了,先是向复辟党开炮:

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全国人民痛心疾首,你们在一旁袖手旁观。现在袁世凯要垮台,你们忽然来搔首弄姿,助贼张目,是什么居心!

面对自己为老不尊的老师,梁启超也直接开骂了:

“此次首造逆谋之人,非贪黩无厌之武夫,即大言不惭之书生,于政局甘苦,毫无所知。”

康有为也怒了,没想到昔日乳臭未干的学生,现在居然也来反对自己。他也不是省油的灯,当即也写诗会骂:

“鸱枭食母獍食父,刑天舞戚虎守关。”

一个公开称老师是“大言不惭”,一个称弟子是食父食母的妖魔,曾经情同父子的师徒两人,算是正式决裂了。

决裂就决裂吧,此时的梁启超,早已不是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小学生,而是指导整个反对复辟联盟的谋主和文胆。

复辟鞭子军浩浩荡荡开过来,梁启超的战斗檄文一篇一篇传出去,他那种四六骈文的铿锵有力,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了:

主持复辟的张勋,变成了蟊贼、垃圾;他带领的复辟军队则成了丑类、土匪、凶党。

这些文章的影响,早就有人总结出来了,非常精彩:

清朝皇室挨飞机轰炸过后,再看到这样的檄文,早就打退堂鼓了;

众遗老争先恐后,逃离北京;

徐州的辫子军将校,见大事不妙,声明跟张勋脱离关系;

在京的辫子军,则被人轻易收买了。仗打到一半,大半兵力都已经投降了,复辟势力,基本瓦解。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梁启超作为天下仰望的启蒙知识分子,他的一支笔,往往比天子一怒更能震慑乾坤,扭转大局。

从政时的梁启超,经过了许多次大变,有人说他善变,有人说他只是政治投机。他自己的话说的最清楚:

“我为什么和南海先生(康有为)分开?

为什么与孙中山合作又对立?

为什么拥袁又反袁?

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

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

我一生的政治活动,其出发点与归宿点,都是要贯彻我爱国救国的思想与主张,没有什么个人打算。”

梁启超是善变的,但他的善变是跟着时代而变,他不过是尽了一个知识分子能做到的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

图片

▲康有为


图片

1929年,梁启超去世了。

死后,他的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为他设计了墓碑——墓主体是黄色花岗岩结构,两通汉白玉石碑上只写着梁启超和夫人的名讳,对于梁启超生前的事迹,一个字都没有。

这其实是梁启超本人的意思,不留墓志,不做评价:

“知我罪我,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已。”

图片
梁启超和夫人李惠仙的合葬墓
镌刻“先考任公府君暨先妣李太夫人墓”


静云婵
静云婵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谋生亦谋爱。 人生的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你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间,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7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图片

 叶文静 


    九型人格促进会认证导师
    平台30万粉丝大v
    3000万零售达人
    作家/畅销书《谋生亦谋爱》
    做客央视cctv奋斗栏目 

图片

【叶老师微信二维码,长按识别添加】




历史

  • 曾是欧洲第五强国,人口超三千万国力强大到极点,现在已经消失了
    曾是欧洲第五强国,人口超三千万国力强大到极点,现在已经消失了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时的强大并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长期的强大。正是因为如此,大部分的世界强国,很多时候都是昙花一现。曾经都是那么强大,但是最终不是消失,就是国家被肢解,最终成为一个...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黄艳红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不断续写的历史
    黄艳红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不断续写的历史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美]林恩·亨特、杰克·R. 森瑟著董子云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8月出版344页,78.00元━━━━文︱黄艳红1989年6月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刊发了一幅讽刺画,画的底稿采用的...
    上海书评
  • 塞尔维亚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塞尔维亚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最难的不是国家的强大,而是强大之后,能够长期保持强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原本强大的国家,最终走向了衰弱,成为一个弱国。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曾经是欧洲第五强国...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老祖宗识人术:“手如绵一世闲,手如柴终生衰”,啥意思?
    老祖宗识人术:“手如绵一世闲,手如柴终生衰”,啥意思?
    俗语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的很多经验都被蕴藏到了这些口口相传的俗语中。无论是建房选址,还是识人用人等等,俗语都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中农,还有着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手如绵一世闲,手...
    史学界的9527
  • 中国知识妇女的奋斗之路:访北师大刘乃和、王宁两位教授
    中国知识妇女的奋斗之路:访北师大刘乃和、王宁两位教授
    这是一篇20多年前《中国妇女研究》的采访记录,因为时间紧急,刘乃和先生事后生病,看到定稿后没有赶上发刊,刊物换了一篇刘先生关于妇女问题的讲话发表。今年“三八”妇女节,王宁先生将原稿找出,提供给我们刊...
    章黄国学
  •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和发展史记你知道多少?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和发展史记你知道多少?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三·八”妇女节就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三·...
    科普零距离
  • 民间小史:赵匡胤轶事9则
    民间小史:赵匡胤轶事9则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赵匡胤画像素材...
    历史教师王汉周
  • 中国最后一个镖师,死于1973年
    中国最后一个镖师,死于1973年
    1 戊戌变法前三年,1895年,30岁的湖南青年谭嗣同,和51岁的源顺镖局总镖头、大刀王五相遇了。 他们相遇在帝都,在北京。 此时,大清帝国刚刚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中惨败,帝国上下处处弥漫着悲痛求变的气氛,30岁...
    最爱历史
  • 他20岁改变中国,30岁逃亡海外,40岁逼死袁世凯,终成清朝掘墓人
    他20岁改变中国,30岁逃亡海外,40岁逼死袁世凯,终成清朝掘墓人
    “别的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他读书,是为了粉碎功名。别的人从政,只能掩埋于历史;他从政,却缔造了历史。别的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已经功德圆满;他一辈子几经易辙,却每件事都做得登峰造极,开天辟地。...
    静云婵
  • 史上最牛赘婿:一个在唐,一个在清
    史上最牛赘婿:一个在唐,一个在清
    赘婿,俗称“倒插门”。这一现象最近有点火。所谓倒插门,即男子嫁入女方家中,成为女方家族中的一员,并从此与原生家族毫无瓜葛。中国的入赘传统由来已久,既有说起源于财产抵押的,也有说是因先秦时期齐国风俗...
    最爱历史
  • 秦始皇本意更倾向传位给谁?
    秦始皇本意更倾向传位给谁?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授权自zhihu.co...
    历史教师王汉周
  •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992,阅读时间:约8分钟历史提问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答:在古代战争条件下,战场上的“第一排士兵”,公...
    朝文社
  • 二战苏联和英美都是盟国,但为何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二战苏联和英美都是盟国,但为何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2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二战时期,苏联和英美都属于反法西斯同盟国,这个历史事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各个同盟国的武装力量却在二战书籍和二战史研究中分别叙述和...
    历史D学堂
  • “甜美女生的卷发”
    “甜美女生的卷发”
    乌兰察布(Ulanqab)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东西长458公里,南北宽442公里,总面积54,500平方公里。[1] 东部与...
    潮发型集
  • 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在虎头蛇尾的隆兴北伐之后,宋国由于新的军事失败,导致宋金两国的外交条款出现了新的修订需求。此外,宋金两国的外交关系中还有...
    冷炮历史
<< 41 42 43 44 45 >> 

公众号 • 静云婵

  • 静云婵微信号 : jyc0574
  • 人生是一场独自的修行,谋生亦谋爱。 人生的旅途中,大家都在忙着认识各种人,以为这是在丰富生命。可最有价值的遇见,是在某一瞬间,你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会懂:走遍世间,也不过是为了找到一条走回内心的路。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