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这两首唐诗感动国人一千多年,作者却是大骗子!
  • 来源:品读诗词歌赋

图片

图片
文 | 网络 ·  图 | 网络 · 编辑 | 译史
图片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著名的唐诗《悯农》,在中国脍炙人口,连小学生都倒背如流,但残酷的是,写出这首诗的作者,却是个唐朝的大酷吏,“悯农”两个字其实和他相去甚远。

李绅,安徽亳州人,二十七岁中进士,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淮南节度使等职,后入京拜相四年。

他在青年时代,写出千古传诵的两首《悯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被誉为悯农诗人

李绅对百姓的关心,对民生的关注,从他前期的诗文中都能感受到。但是,李绅后来官居高位,又卷入朋党之争,渐渐沾染了官僚习气,便不再是那个有着善良心性,悲悯情怀的人了。


图片


唐代笔记《云溪友议》中记载了李绅当刺史时的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李绅中进士之前,经常到一个叫李元将的小官员家里蹭饭,每次都舔着脸联宗称“叔”。李绅发迹后,李元将不敢称叔,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侄”,李绅都不满意,最后李元将只好自称“孙子”辈,李绅才算接受。

第二个。一个姓崔的巡官,和李绅是同科进士,有一次特地来江都拜访他。刚在旅馆下榻,家仆与一个市人发生争斗。李绅得知是老同学,却命令将仆人和市民都处以极刑,并把崔巡官抓来说:“过去我曾认识你,既然来到这里,为何不立刻来见?”崔巡官连忙叩头谢罪说:“天色晚了,相公身份贵重,打算明天来拜见的,乞求绕我一命让我回归故里。”李绅还是不依不饶,捆打了20杖才释放。崔巡官面无人色,不敢恸哭。

当时人们议论道:“李公宗叔翻为孙子,故人忽作流囚。


李绅个头矮小,人称”短李“,但为官酷暴,人见人怕。

当时有举子赶考,到了江边船家却不愿低价渡客,李绅听说后,下令道:“当年我读书的时候也遇到过这种船家,今天运气好又遇到了——全部扔扬子江里!”

他冬天征收文蛤,属下争辩道:“天这么冷,蛤在浅水还可以涉水去抓,在深水非得潜水去抓。我们和您贵贱有别,但命都是命。”这次还好,李绅感觉有愧,属下总算逃过一劫。

因为李绅这个地方官太酷烈,当地百姓担惊受怕,很多人甚至举家渡过长江、淮河外出逃难,下属向他报告,李绅却说:“你见过淘麦子吗?饱满的在下面,糠粃随风飘走。这样的渣子百姓逃走就算了,不必向我汇报。”

《新唐书》评价他:“至务为威烈,或陷暴刻”。李绅威烈,甚至可能有些残暴,得罪人太多,所以纵使人已去,仍有人想要他身败名裂。

李绅的人生际遇,令人磋叹不已。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一世功名,转身即空。

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李绅和另一个大诗人元稹私交很好,当年他赴京应试时就寓居元稹处,两人又都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与者。

元稹何许人?唐代诗人中头号“文不如其人”的伪君子、大骗子。

他妻子韦丛病故,他吟出千古传诵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声情并茂、催人泪下之极,感动了一代又一代国人。

他几首悼念亡妻的诗更是冠绝全唐:“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但眼睛一眨,他就用嫖娼去报答了。


元稹一生口是心非,对女人始乱终弃,沾花惹草嫖妓无数。著名女才子薛涛也被他骗过,气得薛涛写了首《柳絮》自嘲:“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他家本是无情物,一向南飞又北飞。”

陈寅恪先生对元稹的评价最贴切:“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其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

难怪这么多情的诗人,不只女人,就是男人也不喜欢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元稹,你小子有点才,但做人太差,道不同不相与谋,所以大家都把他从朋友圈拉黑了。

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纯属扯淡。人品和文品,经常是两码事。还是元好问说得好:“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图片


— 后台回复 “早安” ,每天收获新惊喜



图片


让我知道你在看!

历史

  • 讲座回顾|红色人民币
    讲座回顾|红色人民币
    讲座回顾:红色人民币 ★★ ★ ★★2021年4月14日晚上19:00,在国际会议厅,卫生管理学院学生党总支书记、辅导员吴庆老师为我们带来一场名为《“红色”人民币》的专题讲座。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陈士良老师、...
    南方医科大学团委
  • 王元崇评《通天之学》︱站在关口的盛清中国
    王元崇评《通天之学》︱站在关口的盛清中国
    通天之学:耶稣会士和天文学在中国的传播韩琦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年10月出版417页,88.00元━━━━文︱王元崇有清一代是中国发生剧烈变换的历史时期,更是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尤其是欧美国家的交际...
    上海书评
  • 专访毛泽东前机要秘书之女叶燕:毛主席教我背古诗
    专访毛泽东前机要秘书之女叶燕:毛主席教我背古诗
    2021年4月,叶燕在北京接受《环球人物》记者采访 。(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从延安到北京,毛主席教孩子们背了很多诗词,晚年她将这些诗词整理成书,希望青少年牢记传统。|作者:李璐璐人物简介:叶燕,1939年...
    环球人物
  •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深刻阐述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贡献,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深刻阐述
      编者按:第8期《求是》杂志刊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
    求是网
  • 大明一号病人,死于1424年
    大明一号病人,死于1424年
    朱棣的后半生,一直都活在篡位者的焦虑症之中。 1402年,在历经三年叛变作乱后,43岁的朱棣终于率军攻入南京城,但朱棣的侄子建文帝却在宫城大火中离奇失踪,为此,这成了朱棣一生的心病。 他疑虑、焦躁,为了探...
    最爱历史
  • 赫拉克利亚战役:罗马军团与马其顿方阵的首次激情碰撞
    赫拉克利亚战役:罗马军团与马其顿方阵的首次激情碰撞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公元前280年,来自希腊的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率军队登陆意大利半岛。他此行的目的,不仅是为保护那些邀请者而同罗马作战,还期望...
    冷炮历史
  • 这两首唐诗感动国人一千多年,作者却是大骗子!
    这两首唐诗感动国人一千多年,作者却是大骗子!
    文 | 网络 · 图 | 网络 · 编辑 | 译史“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著名的唐诗《悯农》,在中国脍炙人口,连小学生都倒背如流,但残酷的是,写出这首诗的作者,却是个唐朝的大酷...
    品读诗词歌赋
  • 中共赤水合江 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
    中共赤水合江 特别支部委员会成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完全崭新的姿态领导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汹涌澎湃的革命大潮也波及到地处祖国西南的贵州。从二十世纪20年代末期开始,受全国革命形势的影响和推动,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建...
    贵阳晚报
  • 百年风华|油画《遵义会议》:历史的细节含糊不得
    百年风华|油画《遵义会议》:历史的细节含糊不得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
    中国艺术报
  • 我国世代捕鱼地,邻国趁虚而入非法占据二十年,现在我国实际控制
    我国世代捕鱼地,邻国趁虚而入非法占据二十年,现在我国实际控制
    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华文化中很是讲究道义,强调不能趁人之危,而人与人之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扶危救困。这对于国家之间也是如此,一个讲究道义的大国,必然会得到世界的尊重,正是因为如此,我国才会在世界上...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党的第一部电台诞生记:红色电波源起上海滩
    党的第一部电台诞生记:红色电波源起上海滩
    制图:IT时报 冯诚杰30秒快读1你知道党的红色通信是从哪里起步的?我党第一座电台诞生在上海。谁造出了我党第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他就是第一座秘密电台创始人李强。2建党百年之际,《IT时报》记者遍访上海红色...
    IT时报
  • 品味红色经典|丁晓平:《红星照耀中国》的永恒魅力
    品味红色经典|丁晓平:《红星照耀中国》的永恒魅力
      一本书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和他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又名《西行漫记》)因其增加世界人民对中国和中国革命的了解而闻名于世,并被历史铭记。直到今天,这部著作仍然是人们了解现...
    人民日报文艺
  • 他以13副铠甲起兵,开启一个王朝
    他以13副铠甲起兵,开启一个王朝
    自从努尔哈赤的外祖父王杲被杀后,辽东总兵李成梁就没睡过一个好觉。王杲的儿子阿太(又称阿台)在父亲被杀之后,很快便返回了王杲的根据地古勒寨(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上夹河镇古楼村)主持大局。故而,李成梁...
    最爱历史
  • 为何罗马抛弃了罗马,而中华选择了中华?
    为何罗马抛弃了罗马,而中华选择了中华?
    公元300-600年间,中国与罗马再次面临相似的历史境遇,同时面临中央政权衰落,同时遭遇周边族群大规模冲击。在中国,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在罗马,是西哥特、东哥特...
    瞭望智库
  • 中国革命从这里转折
    中国革命从这里转折
    中国革命从这里转折——从通道转兵到遵义会议求是杂志社调研组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航程,风起浪涌、砥柱中流、荡气回肠。在一次次生死存亡考验面前,在一个个历史抉择关头,我们党总能顺应大势、把握规律,化险...
    求是网
<< 21 22 23 24 25 >> 

公众号 • 养花大妈

  • 养花大妈微信号 : yanghuadm
  • 每天早上5点半,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世界,鉴赏经典文化,感受诗意人生。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