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战国列强动辄出兵几十万,大明朝出兵十几万人都费劲?
- 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入跸图卷 局部 明 明人
来源 朝文社(ailishi777)
01
如果把明末的战争史,和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战争史对照着看,好些“军事票友”们时常感慨的一个奇现象,就是“明朝的军队怎么这么少”?
比如在战国争霸的那些灭国级战役里,那些地盘也就明代几个省大的战国群雄们,用兵规模都大到吓人。
比如秦赵长平之战,作为战国老二的赵国,就陆续投入了四十万大军。
而在经历长平之败,赵国四十万大军惨遭坑杀九年后,赵国依然能动员二十五万大军,痛击趁火打劫的燕国。
放在战国老大秦国这里,大军更是常说有就有:
秦灭楚国的战役,第一次动用了二十万大军,名将王翦还嫌不够,事后证明果然不够。
第二次则动用了六十万,楚国那边也是类似规模,双方加起来竟有上百万大军。
这浩大阵势,叫多少后世“战国迷”边读边咋舌。
而相比之下,明末的战争,规模可就寒酸多了。
同样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大战,但作为“大一统王朝”,版图生产力人口都远远甩开战国时代的明王朝,用兵数量却十分寒碜:
比如号称“明亡清兴第一仗”的萨尔浒大战,面对高调造反的后金可汗努尔哈赤,战前的明王朝却发现,自家在战略要地辽东竟只有两万来人,经过一番调兵遣将,还“借调”了小弟朝鲜的兵马,才算凑齐了九万来人,对外号称四十七万…
这“兵少”的窘境,可不止在萨尔浒。
比如那号称明朝“帝国最后荣耀”的万历朝鲜战争里,明军在第一阶段的兵力,竟只有四万人,仅是侵朝日军的五分之一。
第二阶段几次增兵,最多时增到七万人,也仅仅是当时侵朝日军的一半。
作为朝鲜“宗主国”的明朝,这场战争里其实一直在兵力上处于劣势。
甚至到了明末崇祯年间,那关乎大明生死存亡的松锦大战里,明朝集合了“九边”精兵,总兵力也只有十三万人,和对面的清军基本持平…
02
为什么会有这个怪现象呢?
首先要说的是,这两个时代的征兵制度和作战成本,差别非常大。
先说战国时代。
战国征兵制度的一大变革,就是“郡县征兵制”。
统治者直接掌握的郡县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服兵役的义务。
普通男子的服役时间也很长,通常是十五岁到六十五岁。
这期间不管你干什么工作,只要有仗打,说上战场就得上战场。
比如楚国大司马昭常就曾对齐国官员夸口说:“我防区里的青壮年,拉出三十万大军不成问题,要打仗随时奉陪。”
而放在战国年间的大战里,这类夸口也往往是来真的。
比如《云梦秦简》里就记载,有一个士兵从十五岁起就服兵役,一辈子大概服了三次兵役,这还算是少的。
秦赵长平之战的关键时刻,打急了眼的秦国,把境内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都编入了军队从军。
作战成本当然也不一样,现代考古出土证明,战国军队的装备水平,通常还比较简陋。
就以最强大的秦军来说,士兵日常的衣物,除盔甲外还需要自备购买。
睡虎地出土的书信里就记载,有个秦国士兵就写信给父母要钱,以购买冬季御寒的衣服。
这样的征发加成本,战国时代的几十万大军,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而相比之下,明朝的基础军事制度,就是“卫所制”。
全国设立八百多个内外卫、千户所,名下都有土地,驻守在此的士兵们一部分种地一部分驻守,成为世代当兵的军户。
明朝的兵源就来自于此。
像战国年间动不动就征发普通老百姓当兵的事儿,战国年间是正常事,明代就基本不可想。
而且随着军事科技的进步,作战成本也不一样。
且不说火器弓弩等技术装备,就说士兵日常的盔甲,以明朝官方规定,明代士兵穿戴的青布铁甲,重量就有24到35斤。
单这一项作战成本,战国就没法比。
但即使这样,明末每次这么点兵,其实还是说不过去的。
毕竟明代的社会生产,比起战国年间是空前进步。
明初的耕地面积就突破了八百万顷,明初的税粮收入,就甩开宋元时代一倍多。
明初的官铁产量就是宋代的两倍,而明朝中期,仅山西阳城一地的铁产量,就是明初山西全省的七倍。
这空前发达的社会生产,完全能支撑得起更多的常备军。
而且看明朝中前期的战争,会发现明朝也有兵多的时候:且不说明成祖五征漠北,每次都是几十万人的规模。
就连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的收复辽东战役,明朝经过一番调兵遣将,很快动员了二十万大军与二十万民夫,外加一百二十万石军粮,仅用五个月就横扫辽东,迫使元朝旧将纳哈出投降,把东北大地纳入明朝版图。
相比之下,几百年后的萨尔浒之战,明朝单看兵力,就是十分寒酸。
如此景象,不但让后人摇头,就连万历年间许多名臣们,也是大惑不解。
万历年间的内阁大学士于慎行,就在他的著作《谷山笔尘》里悲愤质问说:
“汉武帝和唐高祖出兵打仗,动不动就几十万人,唐朝犒赏名将郭子仪,一顿花费就是十几万两白银。也没见他们缺过钱。可万历年间东援朝鲜,才派了四万人的兵马,军费粮食就捉襟见肘。咱大明朝真的比前朝穷这么多吗?”
原因当然不是因为明朝穷,放在萨尔浒战役前,最直接的一个原因,就是明代卫所制的败坏。
随着明代土地兼并的加剧,大批卫所土地被权贵占据,士兵或是逃亡,或是沦为佃农家仆,能打的基本没几个。
所以嘉靖年间的明朝卫所士兵,遇上散兵游勇的日本倭寇,就常见稀里哗啦。
还出现过成百上千人被几十个倭寇追着打的丑事。
03
放在明末,明朝的卫所制度,比起那时更败坏到家。
比如明末名将卢象升,曾在边境检阅卫所军队,结果一阵风吹过,卫所的士兵们就纷纷倒地。以卢象升自己的话说,那真是“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不止为可怜的士兵们,更为低下的战斗力。
这样的军队,别说凑不齐人,就算凑个几十万人,又有何用?
按照明朝的卫所制度,萨尔浒战役前,明朝理论上应该在辽东有六万多人,但其实只有两万人。
好不容易调兵遣将凑了近九万人。但以明朝很多御史的话说,这些士兵好些连火器都没摸过,盔甲装备也不足,大军都开拔了,一些输送武器的船只还远在路上。
明末大科学家徐光启更痛心疾首说:连主将杜松等人的盔甲,都是劣质货,这样的军队怎么能打胜仗?
所以也就不出意外,一场萨尔浒之战,明军九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拉开了明亡清兴的大幕。
卫所制败坏了,打仗又靠谁?
明末主要是募兵。
但如果说明朝中期的募兵还算靠谱的话,明末却是严重不靠谱:
萨尔浒战役起,明朝战事频繁,能打的士兵也成了稀缺资源,军饷水涨船高。
在万历四十七年时,辽东一个募兵的月饷不过一两五,到天启初年时就暴涨到三两三。
辽东的军饷开支,到了崇祯年间就达到了每年两千万两。
募兵成本如此巨大,又怎么能维持庞大军队?
更可笑的是,明朝募兵花费越来越高,兵却越来越差,仗越打越糟。
就像某支“工资越来越高成绩越来越糟”的“国字号”一样,晚明的军队,也在战场上常见一触即溃。
以《增订晚明史籍考》里的记载:明末政治日益腐败,军饷也成了潜规则,一万名士兵的军饷,往往被各级兵将扣掉四千,用来养自家的家丁,这样一来,家丁越来越多,钱越花越多,军队却越来越废。
这样的军队,怎么能用来打仗?
就连号称明朝最精锐的京营,到了崇祯十五年时,也给了崇祯帝当头一棒。
兵部官员告诉崇祯说:所谓京营精锐,不光都是一些“无籍游棍代顶”,他们和兵将们沆瀣一气,平日里一起分军饷,遇到战事就出去扰民,真碰上敌人立刻鸟兽散。
这样的部队,就算有几十万人又有何用?
一年多后李自成兵临北京,这些京营们简单抵抗了下,就跑
“明朝为什么兵少”的疑问,细细探究,其实就是明朝兴衰的晴雨表。
历史
-
-
- 李自成打进紫禁城后,皇宫里的妃嫔和宫女们都怎么样了?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560,阅读时间:约7分钟历史提问崇祯皇帝自杀,李自成进紫禁城,那么皇宫中妃嫔和宫女们的下场都怎么样了?答:在崇祯十七年三月十...
- 朝文社
-
-
-
- 抓鬼大作战:浮世绘“日本鬼”大赏
- 今日美术馆“遇见浮世博览江户——江户时代浮世绘原版珍藏展”二层展厅陈列了中国观众平时很少看到的“志怪类”作品。进入展厅的门楣上方就张贴了一个巨大的狰狞恶鬼形象,这是日本传说中的著名妖怪酒吞童子。这...
- 北青艺评
-
-
-
- 湖北人为什么被叫做「九头鸟」|大象公会
- 湖北人这个诡异的别称,与楚文化、张居正、汉口的商业地位都没关系,它真正的原因,你一定想不到。文|吴余在中国地图炮业界里,湖北人的地位长期尴尬。比起四周安徽、重庆、河南、湖南这些地图炮常客,湖北人的...
- 大象公会
-
-
-
- 大唐最后一个隐士,绝食而死
- 天祐二年(905),大唐王朝的倒数第二个夏末,空气依然闷热。一架马车自北边疾驰而来,入了洛阳城,往宫城方向去了。车上所载老者须发尽白,望着宫门,目色晦明几变。日前,一封诏书送到了王官谷,这是自23年前...
- 最爱历史
-
-
-
- 日本为何不知道“感恩”呢?
- 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华文化自古强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最基本的感恩观,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那是应该全力地回报的,这放在国家层面更是如此。我国帮助过很多弱小国家,为此,这些弱小国家,到现在都...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从民女到宋朝首位垂帘太后,《大宋宫词》刘娥有怎样的逆袭人生?
- 《大宋宫词》里刘娥的逆袭人生:垂帘听政十一载,真权欲还是恋爱脑?最近热播电视剧《大宋宫词》,让观众领略到宋真宗赵恒与皇后刘娥的故事。多年来,影视剧塑造的刘娥,有的是权欲熏心、有的是低调朴素,甚至还...
- 逻辑学
-
-
-
- 杜月笙:一个“黑恶势力”的移民史
- 1、杜月笙的香港“门徒”1951年8月16日,曾经的“上海皇帝”杜月笙在香港病逝,3日之后,举行了盛大的葬礼,蒋介石送来四字挽联——“义节聿昭”,意思是:一个人的义气和气节应该书写出来昭示天下。 灵堂外,一...
- 海那边
-
-
-
- 为什么战国列强动辄出兵几十万,大明朝出兵十几万人都费劲?
-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入跸图卷 局部 ...
- 历史教师王汉周
-
-
-
- [唐代建筑遗风]日本木构建筑图例
- 日本古代建築則例の▍鑒賞 ▍社寺建築史參考圖例奈良時期(始于遷都于平城京,止于遷都于平安京)(710-794)平安時期(恆武天皇將首都從奈良移到平安京开始,到1192年源赖朝建立鐮倉幕府为止。)(794-1192)石山...
- 艺术台
-
-
-
- 经典红色教育线路,来了!
- 梅州市是⼴东省著名的⾰命⽼区,是⼴东省唯⼀全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的地级市,是具有光荣⾰命传统的红色土地。在这⾥,打响了闻名军史的南昌起义⼤埔三河坝战役,保存了中国⾰命的⽕种;在这⾥,建⽴了⼀批苏维埃...
- 梅州电视民生820
-
-
-
- 李浴洋丨“信斯文之未坠,伫古学之再昌” ——罗振玉的学术观念刍议
- “信斯文之未坠,伫古学之再昌” ——罗振玉的学术观念刍议文丨李浴洋“罗、王之学”的另一面向由罗振玉、王国维及其门生为主体的“罗、王之学”,肇始于1910年代的甲骨学界,在1928年中央研究院史语所首次科学...
- 章黄国学
-
-
-
- 又赌国运?菅义伟正进行3大豪赌!
- 历史上,日本是一个很爱赌的国家,有时候甚至赌上整个国家的国运。 从近来菅义伟的种种动作来看,他也在进行三大豪赌: 1, 在疫情未控制好、未结束的情况下举办奥运; 2, 决定向海中排入福岛核污水; 3, 联合美...
- 环球视野
-
-
-
- 一幅纵横交错的立体式清史长卷(文末有赠书)
- 编者按反映国外中国史研究最高水准和最新动向的丛书“剑桥中国史”中译本“上新”了。近期,《剑桥中国清代前中期史》《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相继出版,至此,中文版共出版十三卷。剑桥中国史自二十世纪八九十年...
- 光明日报
-
-
-
- 800年前,中国顶级生活史
- 宋哲宗想送给苏东坡一件神秘“礼物”。 他派出的使者从开封抵达杭州,等到众人都退去后,使者这才神神秘秘地掏出“宝贝”对苏东坡说,这是官家(宋代近臣对皇帝的称呼)密嘱我赐予你的一斤龙团凤饼茶,数量稀少...
- 最爱历史
-
-
-
- 司马懿五句话,记住两句够用一生
- 来源:晚读书房(ID: DC001234)今天我们分享司马懿的五句名言,记住两句就够用一生。 1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
- 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