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卑人去哪了?
- 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060,阅读时间:约6分钟
历史提问
历史上的鲜卑人去哪了?
答:在动荡混乱三个多世纪的“两晋南北朝”乱世里,“鲜卑族”是个非常“抢眼”的民族。
作为一个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的古老民族,鲜卑族的构成非常复杂,特别是北匈奴在东汉的打击下西迁后,迅速南迁填补北匈奴“空白”的鲜卑族,也被原属北匈奴的许多部落纳入自己治下,比如鲜卑族里的“宇文氏”“独孤氏”等大族,都有着“匈奴渊源”。到公元二世纪中叶时,鲜卑族已经以弹汗山为中心,建立起了东至辽东西接乌孙的庞大部落联盟。
到了“永嘉之乱”起的中原大乱里,各支鲜卑部落也相继登场,不停闹出大动静。鲜卑族里的“秃发部”建立了“南凉”政权,“乞伏部”建立了“西秦”政权,“慕容家族”建立了包括“南燕”“北燕”“前燕”“后燕”等“大燕国”,拓跋家族建立的“北魏”,则一统北方。宇文家族建立的“西魏”“北周”,与鲜卑化的高氏家族建立的“东魏”“北齐”,又将北魏一分为二。各个风光一时。
而比起这些乱世里的“高光岁月”来,鲜卑人的最终去向,也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首先值得一说的,就是在武侠小说里“很红”的一支鲜卑家族:慕容家族。
比起武侠小说里,慕容家族为“复国”折腾出的血雨腥风来,真实的慕容家族,在几个“燕国”灭亡之后,也留下了许多浓墨重彩的历史印记。在拓跋鲜卑大破慕容鲜卑的“参合陂之战”后,慕容家族的残部有的北逃,有的作为北魏的俘虏,被安置在北方代地。而后在南北朝时代,又陆续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比如北魏名臣慕容契、北齐名将慕容绍宗、北周名将豆卢宁等人,都是慕容家族后裔里的英才。
甚至当南北朝的大分裂时代已结束半个多世纪,击灭东突厥的大唐王朝,已经享有“天可汗”的荣耀时,站出来向“天可汗”叫板的,依然是“慕容家族后人”——慕容鲜卑家族建立的吐谷浑政权。作为三世纪末慕容鲜卑单于慕容涉归的后人,慕容吐谷浑在公元四世纪初迁移西北,建立了吐谷浑政权,成为雄踞河西走廊的强大势力,并与隋唐两朝多次发生战争,命也相当硬,隋朝年间就曾被隋朝击灭,却又趁着隋末大乱的机会顽强复国。
而当唐太宗击败东突厥后,吐谷浑却耍起了小聪明,他们一面抱紧西突厥大腿,铁了心和大唐为敌,一面又假装和唐朝通好,猛捞“互市”的利益,边端大唐的饭边砸大唐的锅。如此行为,唐太宗当然忍不了,贞观八年时果断给了吐谷浑一个“优待”:由大唐第一战神李靖领兵,五路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一路穿过两千里草原,最终会师星宿海,击毙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再次把骄横的吐谷浑打到亡国。
虽然此战之后,唐太宗依然采取了宽容态度,册封吐谷浑贵族慕容顺为西平郡王,命令他带领吐谷浑部族留守故地。但遭到重创的吐谷浑也从此一蹶不振。唐高祖龙朔三年,新崛起的吐蕃灭亡了吐谷浑,吐谷浑部族大部留在青藏高原,小部分迁移到河西走廊,彻底结束了传奇历史。
除了命硬的“慕容吐谷浑”外,慕容家族还有好多去向,比如“南流”。“北燕”灭亡后,就有大批“慕容鲜卑后裔”劈波斩浪,从海路迁居到东南沿海地区。另外“南燕”灭亡后,许多慕容家族后裔也作为俘虏,被东晋军队带到南方。这些分支,也成了生活在今天中国南方的许多“慕容家族”的祖先。
而在南北朝之后的隋唐年间,“慕容鲜卑”除了涌现出慕容三藏、豆卢钦望等名臣外,昔日作为“名门望族”的慕容家族,也一代代平民化,成了中国各地的普通家族。而这,也成了两晋南北朝时代,鲜卑族命运走向的缩影:经过北魏时期强力的汉化改革,到了隋唐年间,鲜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已经不复存在。鲜卑族的文化已经完全融入到汉民族的澎湃血脉里。
但哪怕看隋唐王朝,我们也不难看出鲜卑族对于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影响。奠定唐代强大军力国力的“均田制”和“府兵制”,都是鲜卑族首创。鲜卑血统的“长孙家族”“独孤家族”“元氏家族”“窦氏家族”“宇文家族”,都曾是隋唐政坛的重要力量。在隋唐两朝,“鲜卑后裔”身份的宰相,有二十人之多。更有诸如宇文恺、长孙无忌、陆法眼等各领域英才。纵观隋唐历史方方面面,每个领域几乎都能找到“鲜卑元素”。
甚至,哪怕在浓缩了唐朝辉煌岁月的唐诗领域,也有许多“鲜卑元素”。比如出身“慕容鲜卑”的豆卢荣和豆卢冼,就都是唐诗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出身北魏皇室后裔的元结,与杜甫生活在同一时代,作品曾深得杜甫的赞赏。而他更大的成就,则是诗歌理论批评领域,他的《箧中集序》抨击了当时诗坛浮华的歪风,成为唐朝“新乐府诗”的先声,后来的白居易等诗坛巨匠,都从中受益颇深。
同样重量级的还有元稹,这位白居易一生的诗友,政坛遭到“四贬”的失意人,不但与白居易开辟了唐代著名的诗歌流派“元和体”,更以其卓越的诗歌批评,将生前受尽困苦的杜甫推到了诗坛新高度。代表作《酬李甫见赠十首》也在唐代深入人心。雄浑的大唐诗歌,也因为这样的创新,增添了新的血液。读他们的诗,再梳理他们祖先金戈铁马的岁月,多少关于历史变迁的感慨,尽在其中。
参考资料:《古代民族志:鲜卑》《鲜卑匈奴后裔对唐代汉语诗学的贡献》《南北朝慕容鲜卑研究》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历史
-
-
- 大国崛起的典型:从积贫积弱到超级大国,只用了四十年
- 从世界历史来看,人类历史以来,永恒的主题就是发展和崛起,无论是大国和小国。而世界历史的核心,其实就是大国的不断崛起。从历史规律来看,大国崛起往往不是一朝一夕的,往往需要几百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尤其是...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毛主席送给尼克松总统一幅字,至今无人看懂!
- 毛主席与尼克松握手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向毛主席索要了一幅墨宝,这幅墨宝只有12个字,但尼克松却始终不明白毛主席是什么意思。 这12个字是: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对于此幅墨宝的意思,毛主席自己也...
- 收藏新视界
-
-
-
- 最不该失去的庞大领土,超150万平方公里,未来或可经济融合收回
-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历史从来都是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规则。作为大国来说,强大的时候,固然风光无限,土地无限,但是一旦弱小,也是任人宰割,丧权失地。最典型就是我国,虽然古代那是无比强大, 但是近代百...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学党史,总书记讲到的红色热土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
- 求是网
-
-
-
- 司马懿五句话,记住两句够用一生。
- 01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
- 世面
-
-
-
- 夜话丨海霞讲述:不忘初心的誓言!
- 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总台央视主持人海霞为您讲述现存最早的入党誓词。20世纪30年...
- 央视一套
-
-
-
- 吕明烜 丨“材料先行”与“义理先行”:经学方法论视域中的“三家之僭”
- 摘要从方法论角度透视《论语》“三家之僭”诸章解释史,能够识别出学者们使用的“材料先行”和“义理先行”两种解经方式。“材料先行”侧重考索群经,就事论事,通过系联群经、弥合众说搭建经学语境。“义理先行...
- 章黄国学
-
-
-
- 穆桂英是否确有其人?《穆桂英下山》为何环环相扣?
-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手持一杆亮银枪,名扬天下;身骑一匹桃花马,娇俏无双。是上天注定的奇缘,让她遇到了他。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看似是小儿女不打不相识的爱情纠葛,实则是心系天下、保家卫...
- 河南卫视
-
-
-
- 于赓哲谈中国古代的医疗与社会
- 于赓哲(章静绘)2020年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至今仍在肆虐,而且必将深刻地影响我们对于疾病与社会的认识。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于赓哲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及医疗社会史研究。2020年,他出版了《从疾病...
- 上海书评
-
-
-
- 嘉靖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
-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授权自zhihu.co...
- 历史教师王汉周
-
-
-
- 唐朝一个农夫写的诗,只有短短28字,却让人赞叹不已
- 文 | 网络 · 图 | 网络 · 编辑 | 译史在很多人印象中,古代的诗人们都是一些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平日里不是舞文弄墨,就是吟风赏月。他们的诗作也多都是表现自己的闲情逸致和文人雅兴。总之,你很难将他们...
- 品读诗词歌赋
-
-
-
- 历代名家笔下的文人雅集,令人心驰神往
- 古代文人墨客们一有空闲,就会约三五知已,到绿郊山野,松风竹月,烹泉煮茗,吟诗作对。这种以文会友的聚会在古代称之为“雅集”。宋徽宗 文会图(唐十八学士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雅集上,文人墨客吟风弄月,诗...
- 国画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