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皇帝遇到自己爱吃的菜,夹菜不能超过三筷子,真的?
  • 来源:朝文社

图片


图片

图片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060,阅读时间:约6分钟

图片

历史提问

为什么皇帝连自己爱吃的菜,都不能夹第三筷子?

答:古代的宫廷生活里,“皇帝怎么吃饭”是个常惹人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还衍生出一个在野史里流传甚广的说法:“皇帝连自己爱吃的菜,都不能夹第三筷子。”

这个说法,也演变成了野史里的常见桥段:每当皇帝遇上爱吃的菜,只要夹菜“超过三筷子”,旁边的小太监就眼疾手快,迅速把这盘菜挪走或撤下。甚至很多火爆一时的“宫斗剧”里,也有好些类似剧情。那皇帝们吃饭,真就这么“讲究”?其实,这“不能夹第三筷子”的一幕,真实的出处,是作家金易与沈义玲整理编写的清代宫女回忆录——《宫女谈往录》。

以《宫女谈往录》的记载,清末慈禧太后每天吃饭时,只要她朝哪个菜看一眼,太监就把哪个菜挪到慈禧近前,慈禧吃了两勺子后,太监接着就把菜撤掉,绝不叫慈禧吃第三勺子。甚至这道菜此后也十天半个月不会露面。以慈禧的话说,这是“老祖宗早就留下的家法”。为的是防止有人下毒。这办法也很有效,“即使跟了西太后四十多年的人也不知道她爱吃什么菜”。野史里那些“不夹第三筷子”的桥段,都是起自这里。

图片

不过,《宫女谈往录》的说法,只是算是个孤证。单看清朝的历代帝王,虽然康熙皇帝也有过“各人所不宜之物,知之即当永戒”的说法,强调吃饭要有节制,但并没有“不吃第三筷子”的规矩。比如《御膳单》记载,清朝嘉庆皇帝在避暑山庄游猎时,一天的膳食里,就有“燕窝肥鸡”“燕窝酒炖鸭丝”“燕窝烧锅鸭丝”等多种“燕窝菜”,几乎天天都吃。

而同样是讲究“饮食节制”,还特意规定宫廷宴会饮酒不得超量的乾隆皇帝,在“爱吃什么”这事儿上,也是毫不回避。他每天早膳固定要吃的一样菜,就是“冰糖燕窝”。他还曾特意给御膳房传旨,要御膳房给他做“鸭丝豆腐汤”。他还特别喜欢吃御厨张安官的菜,一次吃饭时觉得菜品不对,还专门下旨让张安官给他重做一份。“不夹第三筷子”的规矩?放他这里也不是规矩。

图片

不过,虽说“不能夹第三筷子”这事儿,并非固定规矩。但皇帝们饮食的规矩,确实十分繁琐。末代皇帝溥仪就曾在回忆录里抱怨说:他每天吃饭时,御膳房做的菜肴,大部分都是远远摆着。由于上桌前要经过种种手续,所以摆上餐桌时,大部分的菜肴都已凉了。“皇帝并不靠这些早已过了火候的东西充饥”。“小皇帝”溥仪日常吃的菜肴,都是太后派人送来的。至于日常御膳?晚年溥仪则形容说“营而不养”。

而且,虽然“不吃三筷子”的规矩不普遍,但对于古代皇帝来说,“怕下毒”是常识。明太祖朱元璋听说儿子晋王朱棡“鞭打膳夫”的消息后,立刻把朱棡一顿大骂:“于操膳切记忌之,保命也!”也就是说,倘若得罪了厨师,惹得人家给你投个毒,你权势再大也会防不胜防,早晚没了命。

当然,只靠“尊重厨师”,显然还不能“防毒”。所以在古代的皇宫里,也形成了一整套“验毒”制度。比如清朝的宫廷里,每次“御膳”摆好后,都先要用银牌来检验,银牌不发黑才算过关。然后再由小太监来“尝膳”,确定无毒后才端给皇帝食用。而且每一名厨师甚至杂役,都要列在膳单上,只要有问题就照名单抓人。所以在古代,“给皇帝下毒”这事儿,比拿刀行刺还高难度,皇帝们碰上自己喜欢的食物,一般都可以放心吃,不必讲究“三筷子”。

而在皇帝们“爱吃”的菜肴里,有时也能看到“地域特色”。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这爷俩,日常的“菜单”就不同。朱元璋常吃的菜有“猪肉炒黄菜”“两熟煎鲜鱼”“羊肉炒”等,主食是“香米饭”。朱棣则爱吃“清蒸鸡”“烧猪肉”,主食差别最大,大多是“馅小馒头”“香油烧饼”。这也和爷俩的不同生活经历有关,在北方长大的朱棣,显然更偏爱面食。

图片

明清皇帝的“御膳”菜品,也体现出这类差别。典型一样就是“海鲜”,明代中后期的御膳里,已经有了海鲜。但清朝皇帝的御膳,却一直到道光年间才有。历代清朝皇帝的主要食物,多是鸭肉、鸡肉、猪肉、羊肉,晚餐时还常吃“饽饽”。

但别管吃什么,历代“御膳”的菜品,以现代人的眼光看可能很普通,但共同的特点就是“贵”。比如明清年间专供宫廷的“早蔬”,冬天里通过加热地面的方法种菜,成本十分昂贵。种出来的一条黄瓜,市面上就要卖到五十两白银。清朝乾隆年间时,御膳房每年花费都在三万两白银以上。另外还有各地“进贡”来的食材,单是清代的盛京将军,每年仅“贡鹿”就有七百八十只,盛京三旗网户每年要交的杂色鱼也有两万多斤,都是民脂民膏。

如此庞大的花费,也叫“御膳”成了古代的“食物链”,好些“聪明人”都从中敲金分肥。明代时各地向京城的“贡物”里,就有人偷偷做手脚,有的“贡物”在运输途中就被人宰食,还有的“以死易活,以微抵巨”,送到御膳房里的只是残次品。明太祖在位时就发生过一桩搞笑事:常州府向南京进贡“香狸”,按说进贡五只,打猎的猎户偷偷分了一只,经办的官员又吃了一只,运输路上死了一只,到了朱元璋餐桌上就剩两只,气的朱元璋破口大骂。

但跟后来的操作比起来,这类“吃贡品”的闹剧只是小儿科。《春冰野室乘》记载:清朝道光皇帝有次想吃片儿汤,负责御膳的内务府接着送来账单:要吃片儿汤就得再建个御膳房,花费白银数万。然后每年做片儿汤又要几千两银子。道光皇帝一听生气了,说直接到街上给朕买一碗不行嘛?内务府回答说:您说的那家店已经关门了。道光皇帝气了半天,最后也只能作罢,还是没吃上片儿汤。

换句话说,道光皇帝要是这么容易吃上片儿汤,内务府的财又找谁发去?

图片

到了“庚子国难”时,吃饭“不过三勺子”的慈禧太后被人打出北京,撒腿经山西跑到西安。当时的山西陕西刚遭了旱灾,可太后“吃饭问题”岂能马虎?慈禧身边的太监们趁机敲诈勒索,一路上发足了财。而慈禧每顿饭也依然保持着“高水准”——每顿饭都要108道菜,配备八十多个厨师,沿途每个县为应付慈禧吃喝,都要花费二十万两白银。这么多菜慈禧哪吃得完?吃不完扔那里,老百姓也绝不许吃!

如此奢靡一幕,慈禧自己怎么看?她后来“回銮”路上感慨:“我当年在北京的伙食费,是这个的数倍,这一趟已经很节省了。”看过这样大言不惭的感慨,就能深味“御膳”背后罪恶的封建社会,以及晚清落后挨打的原因。 

参考资料:孙丽萍,陕劲松《慈禧在山西的53天》、杨原《如果故宫会说话》、刘毅《明清宫廷生活:六百年紫禁城写真》、邱仲麟《皇帝的餐桌》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朝文社
朝文社
原《我们爱历史》,由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组成,作品数百次上榜《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官微及内参。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2017网易媒体合伙人,2020年网易最佳签约自媒体,头条号优质作者奖。
2941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历史

  • 宋朝第一学霸家族:一门三宰相,秘诀是什么?
    宋朝第一学霸家族:一门三宰相,秘诀是什么?
    01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据说,这是宋代宰相吕蒙正所作的《破窑赋》中开篇之句。当年,为了给时任太子的宋真宗“磨磨性子”,吕蒙正将历代名人的经历杂糅入这篇经典的长文中,向太子展示天道无常,协助太...
    最爱历史
  • 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分为北宋南宋,为何唐朝不分为前唐后唐呢
    汉朝分为西汉东汉,宋朝分为北宋南宋,为何唐朝不分为前唐后唐呢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3500 字阅 读 需 要 11 分钟汉朝、宋朝和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三个具有重要地位的朝代,但这三个朝代的历史走向却有一定的不同:汉朝中间隔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就分成西汉...
    历史D学堂
  • 粟特化还是突厥化:安史叛军集团的文化面貌
    粟特化还是突厥化:安史叛军集团的文化面貌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有不少人认为,安史之乱是粟特人乱华的结果,正是粟特人在唐朝广建社区,胡化河北,支持了安禄山的野心,最后导致了大唐的由盛转...
    冷炮历史
  • 人生如梦|古诗中的十大梦境
    人生如梦|古诗中的十大梦境
    ▲ 关注 中国诗歌网 ,让诗歌点亮生活梦是人睡眠时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一种意象语言,能够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人与梦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诗歌中大量咏梦,形形色色的梦逐渐形成了一个个有特殊意义的典故,以...
    中国诗歌网
  • 故事与历史|白谦慎
    故事与历史|白谦慎
    本文为严晓星著《往事分明在,琴笛高楼——查阜西与张充和》序,中华书局即将出版。晓星此书,缘起于数年前我邀他为查阜西先生赠送给张充和的古琴撰写的一篇短文。多年来,晓星致力于收集当代琴人的历史文献,研...
    文汇笔会
  • 五台小镇 古有诗人李白孟郊李世民打call 今有长安猛人王勇超把根留住
    五台小镇 古有诗人李白孟郊李世民打call 今有长安猛人王勇超把根留住
    长安的每一个小镇都是一个故事,都有一段传奇。 今儿我们说说终南山下的神奇小镇南五台。 1986年的8月,建筑工人在秦岭山下的南五台独松阁的水池发掘出了四枚石斧,后来经过考古人员的佐证,至少在新石器时代已...
    额滴神
  • 记录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画家卡洛·博索利
    记录意大利统一运动的画家卡洛·博索利
    Carlo Bossoli | Orientalist painter(Carlo Bossoli,1815-1884)是瑞士出生的意大利画家和版画家,在俄罗斯度过了自己的早期职业生涯。他以意大利统一运动(Risorgimento*)的历史
    艺术台
  • 到达吴起,迎来胜利
    到达吴起,迎来胜利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难万险,到达陕甘苏区大门——吴起镇。行程二万五千里的中央红军长征,由此宣告胜利结束。 党中央和红军在吴起虽然只停留了十多天,但就在这短短十多天...
    求是网
  • 武松打虎、李逵杀四虎,古代虎患真的这么严重吗
    武松打虎、李逵杀四虎,古代虎患真的这么严重吗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武松景阳岗(今山东聊城)拳打恶虎,李逵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刀劈四虎,是《水浒传》中最为经典的故事之一。两人打虎的地点相距不过350公...
    历史D学堂
  • 学生上课哭成泪人,原来是因为这篇课文
    学生上课哭成泪人,原来是因为这篇课文
    点蓝色字关注“央视新闻”“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近日福建漳州开发区海滨学校高一年级某班级语文课上老师为学生讲《与妻书》时同学们被深深打动潸然泪下老师讲《与妻书》学生感动落泪“想让学...
    央视新闻
  • 抬轿子的是谁
    抬轿子的是谁
    抬轿子的是谁文丨王一舸抬轿子是力气活,一般都是男人来干的。但在画中,却不尽然。唐代阎立本《步辇图》中,女人就干这活儿。阎立本是隋末唐初著名大臣,曾做过唐高宗的宰相,不过出身高贵的他却因画技高超,常...
    章黄国学
  • 王昆仑:周恩来称他为“不管部部长”
    王昆仑:周恩来称他为“不管部部长”
    王昆仑(1902-1985),原名汝玙,字鲁瞻,江苏无锡人,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后,曾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等职。民革第二至四届中央常委,第五届中央副主席、代主席、主席,第六届中央主席。第一至四...
    团结报文史e家
  • 皇帝遇到自己爱吃的菜,夹菜不能超过三筷子,真的?
    皇帝遇到自己爱吃的菜,夹菜不能超过三筷子,真的?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060,阅读时间:约6分钟历史提问为什么皇帝连自己爱吃的菜,都不能夹第三筷子?答:古代的宫廷生活里,“皇帝怎么吃饭”是个常惹人...
    朝文社
  • 遍地黄金——关于小说与历史及《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
    遍地黄金——关于小说与历史及《苏联的外宾商店:为了工业化所需的黄金》
    赵柏田/文有些事,国家希望人们忘记,比如苏联的外宾商店。如果不是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提及此事,我们根本不知道此为何物。历史学家叶列娜·亚历山德罗夫娜·奥索金娜在此物消失半个多世纪后专门立...
    经济观察报
  • 游红色景区 学中共党史系列报道|走进邓小平故居,缅怀一代伟人
    游红色景区 学中共党史系列报道|走进邓小平故居,缅怀一代伟人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百年奋斗路程中,祖国大地留下无数先辈们奋斗的足迹,流传着感人的故事,传承着信仰的力量,这些地方已经成为鲜活的历史文化遗产。《游红...
    人民旅游
<< 11 12 13 14 15 >> 

公众号 • 我们爱历史

  • 我们爱历史微信号 : ailishi777
  • 原《我们爱历史》,由多名中国作协会员组成,作品数百次上榜《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官微及内参。获2015年度网易最佳自媒体奖,2016年度头条号奖,2017网易媒体合伙人,2020年网易最佳签约自媒体,头条号优质作者奖。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