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透明到活动组织者,我在成长会的这两年
- 来源: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19 年火热招募中,参见《用持续行动突破成长困境——S成长会2019招募进行中》。
从小透明到活动组织者,
我在成长会的这两年
大家好,我是[S235]咸鱼在变强,大家会叫我“阿强”。我现在就职于某世界500强企业,今年工作满一年,是S成长会上海小组组长,同时也是营销学读书、院士思维读书小队队长。现在,公司部门会议都由我主持,新员工培训由我统筹宣传工作,每次上海线下活动,我既是活动策划招募者,又是活动现场主持人,台上台下串词走场,在近百人的会场里公开演讲,大大咧咧而又不失沉稳。小伙伴对我的评价是“自信又勇敢”,还有小伙伴问怎样才能像我一样能表达。
其实我以前根本不是这样的。如果你要问两年前的我,根本不敢想的。那个时候,我胆小害羞,只会台下鼓掌,是人群里的小透明,缺乏在公共场合表达个人观点的勇气。我害怕在台前演讲。每当走上舞台,我的心脏跳得飞快,腿开始打抖,脑子也突然一片空白。
而改变的旅途,要从一个社群开始。
1、我与成长会的相遇
2017年初从朋友那里认识Scalers,最初抱着“只是看看”的心态,刷S的历史文章持续观望,当时Scalers的公众号还叫“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持续刷帖,持续被S的故事、成长会其他小伙伴的故事触动。我想加入,但是也没有找到什么非加不可的原因,于是那就观望吧。不过在那段观望时间,我没有任何行动。现在特别后悔,早知道成长会这么好,当初就该早点加入,2017年加入,我的进步速度至少快上一年。
在大学我学的是化工。我学习很努力。但是每到深夜我问自己,你真正喜欢么?我发现,我的回答是否定的。但是转专业真的太不容易!尤其是即将面临毕业的最后半年。回看大学四年,我好像什么也没做,大三提前刷完部分学分,大四上半年就是闲晃+不安交织过来的。不过,大学生真的要好好听课,当时如果好好听,后面少走许多弯路。
那段时间里,每天自己跟自己生闷气,情绪低到谷底,总担忧自己的未来,却又找不到改变的出路。2017年12月22日,公众号宣布成长会2018年会费涨价,我想:不能再犹豫,已经突破1000人,S老师控制社群人数,再等就不能上车了!
2、进入成长会的改变
成长会的活动组织很丰富,S老师成长大课、各行各业有能力的小伙伴在英语、计算机等领域开设线上小组,就像班级一样,进入门槛通常是1000字申请。我知道英语听说能力对工作很重要,于是先从英语学习出发,坚持一个月听力。当时正值中国新年,但是看到群里每个小伙伴都在认真学习,热热闹闹地打卡,我也跟着坚持一个月VOA英语听力、翻译、反向进英、复盘,英语听力果然有进步:从前无字幕不欢,一个月后逐渐能听懂一些生肉美剧。如果是自己学,怎么可能坚持这么多天。
2018年初,S带着小伙伴们读《资本论》,我也加入了晨读小组。因为听课要电脑、资本论同时在手上,不好搬动,所以我每天早上6点先去食堂吃饭,回来宿舍准时听S老师的晨读课。2018年下半年开始工作,要听晨读课、做笔记,于是早上5点起、7点到公司,保证稳稳当当准时坐下听晨读课。晨读课帮我克服了早起起不来、晚上不愿睡的坏习惯,我也减少了刷微博、知乎的碎片时间。有任务在身根本闲不下来,自己就会主动远离它们。现在,我仍在晨读小组里,今年下半年还同时带着两支读书小队。
成长会每个人都在群里默默学习、打卡,不过我觉得这么玩太“性冷淡”了。社群里的1000多人,我很好奇成长会的其他小伙伴都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在什么行业,我想多交朋友,我想知道如何改变。
3、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
听说青岛小组线下活动,正值2018新年放假,我从几千公里外提前几天返校,参加线下活动。
那时青岛还很冷,但咖啡厅里的哥哥姐姐们都很温暖。到场的每个人都是成长会的2年、3年老会员,每个人都和成长会都有好多故事,每个人本身都是行业牛人!我是小透明,本科没毕业,默默坐在角落,不好意思开口。好在成长会的氛围很好,哥哥姐姐们都鼓励我发言,说着说着我忘了害羞,主动提了几个问题。我们交流了一下午,回家时大家都依依不舍。我为了跟小伙伴多聊一会儿,在自己的车站没有下车,又多坐了几站。
活动以后,小伙伴知道我马上要毕业,还给我提供了工作机会。我以后想在上海工作、发展,谢绝了小伙伴的好意。
我第一次参加线下活动,就收获如此多。我决定以后的地区活动都尽力参加。
4、来到上海,转行成功
2018年4月,我来到上海。在面试的前一天,正好S老师在南京有《刻意学习》签售活动,于是我特意去了一趟南京。印象最深的是S老师本人彬彬有礼,和线上吐槽毒舌完全是反差。在南京有两场线下活动,一场是晚上聚餐,一场是第二天正式的活动。每次活动,S老师都会以大家的自我介绍开始,而且每个人需要轮流进行介绍。
面试当天,我经历了两次笔试、一次群面、一次个人面试。我发现,在参加完三次线下活动以后,我敢在面试时大方开口了。自我介绍时,我是最后一个开始,前面小伙伴介绍完毕,我先对前面的发言做一个统筹性的总结;群面时,我应用S老师上课说过的话、又按照参加线下活动的习惯,纸笔记录每个人的发言,在关键时刻,总结发言,提出自我迭代以后的观点。群面结束后,一起面试的小伙伴都问我为什么表现这么出彩,但其实这只是我第一次经历群面。
经过一周焦虑的等待,得到公司HR的电话通知之后,我转行成功,进入现在这个世界五百强企业。
工作强度大、空闲时间少,一旦有成长会线下活动,我还是继续参加。18年年底,我和上海小组的小伙伴一起玩密室逃脱,拆解谜题,合作逃出密室,我们变成了很好的朋友。12月31日跨年夜,我还约着小伙伴看电影跨年,电影散场后,我们步行在黄浦外滩边上,凌晨的风很冷,身边人潮拥挤。在这个偌大的城市里,我们因为成长会相识,相互取暖,我在这一刻感觉到无比的温暖和幸运。
5、从参与者到组织者
2018年在成长会认识了一些人,获得莫大的感动和帮助,我想把这份爱和感动传递给更多人。虽然有了想法,但我不敢提……我好像看到了,十年后那个人群里的自己,透明的,没有存在感的自己。我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生活吗,真的不能做出一丁点改变吗?
S说:如果你认为你的生活是无聊至极的灰色,那么你需要考虑考虑,让自己有点改变了。
2019年1月,我鼓足勇气,决定从参与者变成活动策划人,为成长会地区活动做出一些事情。
于是我自告奋勇,做上海小组组长。在我的持续组织下,成长会2019上海活动,1月到8月每个月都有活动安排。从构想到落地,我把每一个活动都当作一次新的出发。
二月,心理学专题;三月,个人分享,漫步春光、茶室饮茶、行业交叉分享;四月,演讲专题,这次我们引入了PPT形式,分享结束后聚餐时,临时加了中医听诊环节,四月末上海草莓音乐节,席地而坐,路边野餐;五月,展览专题,一起感受“创造宇宙的想象力”;六月,蹦床专题;七月,圆桌交流,谈谈进入成长会我们发生过什么样的改变,七月临时加办K歌专场。
每一次都是新的出发......
为了活动组织顺利推进,我不得不克服自己的恐惧,勇敢地站到台上。这是我第一次担任活动组织者,人群怎么招募、文案怎么写、活动选址、工作细节、注意事项都有哪些?我特别茫然。
我为了想点子,用市面上能用的搜索引擎,搜索可取的活动形式。活动大纲敲定后,我又联系上海组愿意做分享的小伙伴,“逼迫”他们写逐字稿、PPT,活动倒计时一周,每天安排小伙伴语音分享,反复打磨,给他们的分享内容、分享时间安排列大纲、提建议,分享人至少在我这里串过两遍词儿,保证在分享当天做一个最好的呈现。活动前两天,我甚至会熬夜到3点、早上5点醒,撰写活动方案和活动细节。
为了更新活动模式,四月、五月、六月我连续参加其他组织的活动,观摩学习,应用在成长会的活动中。我带领成长会上海线下活动组经过几次迭代,已经逐渐形成:每位参与者都能有所启发、有所沉淀,参与者产生深度的交流,相互帮助、形成链接。
这半年多,总有意外让行动无法持续,但一想到我最初的愿望,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持续下去。
6、面临挑战,持续行动
线下活动进行到下半年,我开始发愁活动形式如何突破创新,就在此时,S老师的新书要在上海首发。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突然惶恐了起来,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能力把这个活动办好。
活动策划始于8月初,当时我构思了两个策划案,第一个是比较特别的“圆桌分享”,第二个比较保守。最后决定挑战自己,采用前者。
8月初,我撰写详细活动策划方案、活动指引、活动时间线规划。
一场好的活动,离不开有效宣发。这次活动我扩大宣传面,在豆瓣、朋友圈、其它团体群内投放通知。宣发稿一次次修改又一次次推翻重来。这次活动正值S老师新书发布,具有纪念意义,我决定给每位参与线下活动的新老朋友们一个纪念品:自制书签。
我最初想采用上海城市标志为基本造型。我找了几个模板,请几个店家同时设计出方案,但设计稿都不太理想,最后决定:“以银杏叶为基本造型,这就是上海”。关于银杏叶内容物,我希望能够重点突出新书《持续行动》、以及一句slogon代表我们成长会精神:"We are scalers."。
反复修改银杏字体、字号,几乎要把设计师搞疯。定制书签、横幅、21天打卡表的同时,我兼顾活动的招募和组织,五六个聊天窗口同时亮起,回复完淘宝店家立刻和小伙伴们商量哪里还能再做得好一些。整个过程我都提醒自己,照顾好每个细节。
活动前一周,正巧碰上我外地出差,由于台风,航班取消,那个周末我不能返回上海。为了找活动场地,我打遍大众点评上的公开电话,通话页面翻了一页又一页,找朋友咨询活动场地。安排妥当一切事情,我在飞回上海的飞机上,没时间休息,还要读《超市里的原始人》,完成营销学的读书作业。
在与S老师交流完活动方案后,S老师提供了一些修改意见。活动前一晚,我们熬夜至凌晨3点,最终敲定所有细节。活动当天,上午在上海书展听S老师宣讲,我买了十本《持续行动》,没来得及签名就赶往活动场地,组织现场的布置和细节工作。活动现场,我作为主持人对活动进行全流程把握,整场活动基本符合该计划时间线,顺利推进。八月线下,我看到了小伙伴们交流和链接的场景,线上线下我们成了彼此的好友。
感谢成长会,感谢在这一路上:Scalers、Null、闯哥等人的帮助和支持,谢谢你们参与我生命中的改变之旅。
我们是职业、家庭都无交集的陌生人,我们是五湖四海汇集在上海的朋友,我们是持续行动路上的同伴,我们是成长历程里的战友。我们经历过类似的阵痛,选择了一样的解决办法——迎向困难,破茧重生。这方时空里,是持续行动者的相遇,是我和过去人群里透明的自己的告别。
社会
-
-
- 民营企业500强的城市分布:江浙领跑,重庆力压天津,掉队的武汉、西安急了
- 文/西部菌 来源/西部城事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 顶级企业搭配顶级城市,头部企业的分布,向来是地区经济实力的风向标。 日前工商联发布了2019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华为、海
- 识局
-
-
-
- 抱歉,时尚圈,我来了
- 要对时尚圈说声抱歉:请让开一条道,阿表来了。 由著名作家蔡崇达发起的「magmode名堂」名牌邀请我在「C位出道」计划中出任模特。 「magmode名堂」是我喜欢的设计师品牌。我非常欣赏他们的精神内核
- 三表龙门阵
-
-
-
- 树立正确的上网冲浪观
- Tardes de Bolonha - 加载失败 ╥﹏╥ - / 00:00 互联网很适合用来修心,因为欲望放到了极大,欲望的效果同样也放到了极大,束缚却相对要少。我们在现实生活很少觉察到欲念的威力,
- 槽边往事
-
-
-
- 奥巴马首部纪录片:中国模式能救美国工厂吗丨大家
- 奥巴马夫妇在奈飞上的纪录片首秀《美国工厂》引发热议。影片以中国民企福耀玻璃在美国开厂为主题,关注美国制造是否能够依赖外国投资以重振的话题。国内很多评价聚焦在这部影片所反映出的中美企业文化的冲突,我却觉
- 大家
-
-
-
- 从小透明到活动组织者,我在成长会的这两年
- 持续力 公众号ID:scalerstalk 个人微信号:escalers (可加Scalers个人微信交流) 关注 ScalersTalk 成长会 2019 年火热招募中,参见《用持续行动突破成
- ScalersTalk成长持续论
-
-
-
- 为什么你一直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情
- 彭萦 改变自己主创 创业者 | 品牌人 | 性格分析师 找自己热爱的事情就像找人谈恋爱一样,两个人看对眼才会对彼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持久的爱,你必须要投入时间和精
- 改变自己
-
-
-
- 钟丽缇,我求你别再哭了!
- 你做我的朗读者 我做你的摆渡人 戳蓝字一键关注 摆渡人 ☾ 每晚21:39 无论你在哪里,请记得打开手机。 -1- 钟丽缇又又又哭了。 起因是在真人秀节目《我最爱的女人们》里,钟丽缇聊到老
- 摆渡人
-
-
-
- 你的朋友圈在流行盲抽潮玩吗?
-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当你在城市地铁站的自动贩售机随意买下一个盲盒时,你很难想象,一个围绕盲盒建立起来的玩家圈子已经发展得风生水起。 “一入盲盒深似海” ▲▲▲ 近几个月,小爱
- 三联生活周刊
-
-
-
- 这就,过于恶心了吧……
- 又一对恩爱夫妻拆伙了,是感情好被当成甜宠范本的具惠善夫妇。 瓜众们应该对这件事不陌生,稍微梳理一下就是,具惠善先放出了俩人婚变的消息,称丈夫想离婚,但自己还想守住家庭,为了防止对方先发布黑料,自己
- 毒舌来啦
-
-
-
- 史料|《马关新约》《南京条约》《辛丑各国和约》原文
-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1 1895—5—日本 马关新约 一八九五年四月十七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明治二十八年四月十七日,马关。 大清帝国大皇帝陛下及大日本帝国大
- 东方历史评论
-
-
-
- 向已婚男人提问,你敢回答吗?
- 真实的爱情 1、真爱是什么感觉 男女之间,真爱是什么感觉?有人说,必须是如痴如醉、要死要活,才可算数。这种激情状态当然很可贵也很美好,但一定是暂时的,不可能持久。真正长久和踏实的感情是这样一种
- 周国平
-
-
-
- 扯白||老牌天后们的情感为啥都不顺?
- 8月24日,在自己40岁生日这天,“鲜肉狙击手”萧亚轩终于大方承认恋情了,对方是早在两年前就被拍到的阳光嫩男黄皓,也是萧亚轩情史上年龄差距最大的一位男朋友。 关于萧亚轩的恋情,大家可以移步二条,总
- 蓝小姐和黄小姐
-
-
-
- 谁都不要动染彩色头发的女生。
- 当你走在路上,看到染着亮色头发的女生,也许你会跟我一样,视线会在她们身上停留两秒钟。 然后在心里感叹一句,嗯,蛮特别。 估计还会冒出一些好奇:为什么她们要染一头“魔仙堡”的头发?是想吸引别人的眼光?还
- 我要WhatYouNeed
-
-
-
- 中美贸易摩擦教的道理:韧性比聪明更重要
- Thomas Eakins,Between Rounds 在这个周末,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了,互相加关税。即使这么大的事,可能大家也有点审“美”疲劳了,知道它终究会结束,但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结束,或许
- 连岳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