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藏的焦虑:家长如何识别青少年的焦虑障碍?
- 来源:简单心理
这是由简单心理咨询师闫煜蕾撰写的科普文,她详细讲述了什么是青少年焦虑障碍;为什么青少年焦虑障碍不易被察觉;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人群发病率情况;以及7种辨别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信号。文章篇幅较长,但都是干货。
文|闫煜蕾 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
编辑|简小单 简单心理官方编辑
青少年焦虑障碍是一个发病率高,危害大的心理疾病。一般而言,焦虑障碍很难自愈,在得不到干预的情况下,它通常会持续终生,导致生活的幸福感显著降低。更糟糕的是,由于过高焦虑带来持续性心理压力,会让人更容易产生其他心理问题,比如抑郁和酗酒。
与成人焦虑障碍相比,儿童和青少年焦虑障碍常常是隐藏的,很少得到诊断和治疗。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儿童和青少年很少会主动向心理专业人员求助,也很少向父母倾诉自己的焦虑感受。对于儿童而言,认知的发展水平还不完全,所以难以对焦虑带来的痛苦有清楚的自我感受,很难用语言表达 “焦虑”这种感受。而青少年虽然已经具备用言语表达情绪的能力,但青春期正处于追求个性独立的阶段,和父母的话越来越少,更倾向于把烦恼藏在自己心里,而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也有很多情况是孩子虽然倾诉了一些痛苦的感受,但父母缺乏相关知识,认为孩子不过是躯体不适或者一时的情绪波动,没能识别出孩子已经患上“焦虑障碍”。
因此,对于家长而言,了解青少年焦虑相关的知识,并能够尽早识别孩子的焦虑障碍,对于帮助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什么是焦虑障碍?
焦虑情绪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实际上它还是我们生活中非常必要的一种情绪。作为一种指向未来的情绪,它是对潜在威胁的不可控的感觉而做出的情感反应,如担忧、害怕、尴尬、惊恐等。焦虑情绪是一种“古老、天生的警报系统”,保护个体免受伤害,也为人类的日常生活提供了动机的来源,适度的焦虑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很多人都会认同,如果没有deadline的话,很多工作可能会永远躺在电脑里。
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焦虑是在特定发展时期产生的非常正常的情绪体验(如儿童进入幼儿园时的分离焦虑;青少年想要发展同伴或浪漫关系时对于社交情境的焦虑),大部分正常的焦虑情绪会随着儿童发展的成熟而日趋减少。你很容易看到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在幼儿园门口因为与妈妈的分离哭得昏天黑地,而在青少年中因为不想和妈妈分离而没办法去上学的孩子就非常少见。
但是,当个体的焦虑程度过高,而带来强烈的情绪痛苦、躯体症状或严重的回避行为时,焦虑就成为病理性的焦虑。对于青少年而言,病理性焦虑意味着青少年的焦虑水平不符合其发展水平应有的焦虑预期,并损害了社会功能的一个或多个领域。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因为太过害羞而很难在人面前自然地讲话,或是因为对学业表现过于紧张而有剧烈的情绪波动,甚至产生了厌学的情绪,那这些都可能提示他的焦虑水平超过了正常的发展水平。
焦虑障碍并不是一时的情绪波动,在焦虑的情绪背后常有一些歪曲的信念和价值观在支撑着这些痛苦的情绪。在焦虑障碍的青少年中常见的歪曲信念有“在自己身上肯定会发生糟糕的事情”、“别人会嘲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必须做到最好,否则就没有意义”等等。这些想法通常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如果不进行心理干预的话很少会自动消失,通常会越来越顽固,导致情绪的极度痛苦或者回避(比如回避上学、回避社交)。
很遗憾的是,在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被家长送到心理咨询机构求助的孩子,常常是因为孩子的社会功能(学习、社交、亲子关系等)已经损害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最常见的是孩子不能够再去上学,家长才明白孩子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却已经无计可施,只好送到心理咨询机构。但到了这种程度的焦虑障碍治疗起来就困难多了,通常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帮助孩子逐渐摆脱症状折磨的痛苦,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
青少年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情况
与成人对青少年“无忧无虑”的印象相反,焦虑障碍是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病率最高的精神疾病,不管是在哪个国家都是如此。青少年焦虑障碍总体流行率约为11%,这就是说,每100个青少年里,就会有11个人患有焦虑障碍。而对于未达焦虑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而言,也有很多人受到过高的焦虑情绪的折磨,并因此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业能力、社交能力和生活幸福感。
在我国,由于考试带来的压力,中学生的焦虑水平似乎比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少年焦虑水平还要高一些。在我们2011-2015年对北京市青少年的筛查中(筛查人数>5000人,覆盖初中、高中、普通中学、区重点和市重点中学),中学生达到病理性焦虑水平的人数约占到总人数的30%,其中高中生的焦虑水平比初中生还要再高一些。
在青少年焦虑障碍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社交焦虑和广泛性焦虑。
社交焦虑是指在社交场景下产生的强烈的焦虑感和痛苦,和陌生人说话、认识新朋友,或是要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在别人面前说话、演讲等。一般来说,青少年多少都会有些社交焦虑,因为青春期正是一个非常重视他人对自己评价、极其希望获得认同的发展阶段。但患有社交焦虑障碍的青少年会因为过度焦虑而产生很多回避行为,比如因无法结识新朋友而感到非常孤独等。同时,由于社会性别角色的影响,患有社交焦虑的女孩子比男孩子要多一倍 。
而广泛性焦虑障碍则像是一种人格的底色,他们对生活中很多的事情都有过度的担忧,不管是对于学业、未来,还是对父母的关系、健康,或是担心自己表现得是否足够好、有没有犯错误。他们的每一天似乎都是在各种担心中度过。担心的强度不一定会很大,不会像恐惧那样引起强烈的心跳、急促的呼吸,但长期慢性的担心却让他们整个身体处于一种紧绷的难以放松的状态。因此,很多广泛性焦虑障碍的青少年都会有肌肉酸痛、肩背疼痛等与疲劳有关的躯体不适。而由于这些过度的焦虑常常难以停止,会导致注意力分散的问题,以及难以入睡,进而带来更多健康方面的问题和担心。
青少年焦虑障碍的7个“信号”
以下这7个特征是我总结出来的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信号”,其中有的是诊断标准中的症状描述,有的则是家长们更容易观察到的青少年焦虑的行为表现,或是对社会功能损害的体现(如厌学)。当青少年具有如下特征时,家长需要提醒自己多加关注,最好能够早一点让孩子接受专业的心理评估。如果评估结果是焦虑障碍的话,应该让孩子在症状还没发展到非常顽固的时候接受治疗。
1、厌学
在临床心理治疗师或精神科医师的专业评估中,厌学是个非常重要的识别孩子焦虑情绪的指标。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厌学都一定是由焦虑导致的,但在厌学的孩子中,大多数都有严重的焦虑情绪,学业或者同伴社交是引起他们焦虑情绪的最重要的应激源。厌学的孩子可能会表达出对上学的抗拒,或者尽管他们仍在坚持上学,但是在上学的时间里表现出显著的情绪痛苦,而在放假的时间里就感觉好很多,在快要开学时又表现出非常难受的状态。有些家长简单地将其解释为“孩子不爱学习”,而忽略了焦虑情绪对于学业表现的影响。其实很少有孩子从一开始就完全不在乎自己的学业,很多孩子是因为在学业上太挫败、焦虑,最终自我放弃了在学业上继续坚持努力。
2、肌肉酸痛或头痛
焦虑常常使人无法放松,而使肌肉和神经长期处于紧张和警戒的状态。因此长期慢性的焦虑非常容易导致肌肉酸痛或头痛。很多孩子虽然不会直接告诉父母“我很焦虑”,但是可能会以抱怨躯体不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痛苦。有些内向的孩子可能连躯体不适也不会直接表达,但如果父母可以细心观察和耐心询问的话,孩子与父母交流躯体不适通常比告诉父母自己情绪痛苦更加容易。
3、腹泻(肠易激惹)
胃肠是对紧张情绪非常敏感的器官,在遭遇压力时,敏感的人的肠胃也会做出一些反应,比如腹痛(痉挛)、腹泻。有调查显示,去内科求治肠易激惹综合征的成人中,绝大多数都有焦虑障碍。而在我接待的成人焦虑障碍患者中,也有非常多人回忆在上学期间有肠易激惹的症状经历,比如每逢重要的考试前就腹泻不止。
4、容易疲劳
长期的紧张焦虑通常会带来耗竭的感觉,因为大部分的心理能量都消耗在情绪的痛苦和穷思竭虑之中了。焦虑障碍的患者通常会想很多(比如反复想自己做得不够好,是个失败者),所以尽管从外部的行为来看,焦虑障碍患者可能没有什么特别消耗体力的活动,却非常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使得之后的任务做得有心无力。再加上长期的焦虑通常也会伴生抑郁的情绪,而抑郁的情绪就更加重了疲劳和耗竭的感觉。
5、无法集中注意力
由于学习通常是引发青少年焦虑的诱因,因此在进行学习时,有焦虑障碍的青少年通常会觉得非常烦躁,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学习。有一些孩子可能会强迫自己去反复看课本、作业,但是很多孩子会在焦虑症状中有种感觉——似乎所有的字、词都认识,但是句子连在一起却莫名其妙地看不懂,反复看多遍似乎也并不能看懂。因此很多焦虑障碍的青少年在学习过程中会体验到非常巨大的挫折感,对自己感到失望甚至是痛恨。他们也许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长,可是效果却非常一般。有些家长说的“好孩子”每天都熬夜到很晚,背书写作业,但是效率却出奇地低,而且考试成绩也并没有因为努力而产生好分数,这种现象很多都与焦虑症状带来的注意力缺损有关。
6、拖延行为
与上一则中说到的尽管效率不高但是还坚持学习的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应对焦虑的方式是拖延。拖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逃避焦虑感的策略,尽管它长期来看会带来不良的后果,但是在焦虑带来巨大的情绪痛苦的当下,用拖延的方法逃避掉痛苦,不管对孩子还是对成人来说都是极大的诱惑。我听过非常多的案例中,孩子们虽然对学业下降也非常担心,然而一想起学业就非常痛苦,挫折大到没办法面对时,通常就会拖延。拖延也常常与转移注意力的策略一起使用来逃离巨大的焦虑感,比如很多孩子会因此“沉迷”在网络游戏中,或者躺在床上看一天的电影。家长也许会对孩子的这种反应非常气愤,觉得孩子“懒”、“不努力”,不过通常呵斥很难产生积极的效果,因为情绪上的焦虑痛苦不会因为呵斥而减少,就算外在的行为表现减少了一些拖延的现象(比如家长禁止孩子去玩游戏、命令他立刻去书桌前开始学习),但是这无非是创造一种“无效学习”的状态。
7、易发脾气
焦虑这种内在紊乱的、烦躁的情绪会使一些青少年的情绪变得易激惹,使他们更容易不耐烦、愤怒和乱发脾气。如果家长不能理解这是孩子焦虑的反应而及时去处理,反而认为孩子是“不听话、找打”,可能会带来亲子关系的恶化,会使孩子以后都会抗拒与家长的沟通或可能的帮助。
在临床工作中,当我与极度焦虑的孩子们对话时,常常会想,如果他们早一点能够获得心理咨询的帮助,也许这些藏在焦虑背后的信念不会建立地如此顽固,也许这时他们就不至于对自己如此失望、对未来的生活如此灰心。
在临床心理学的研究中,对青少年焦虑的防治一直都在强调尽早干预,最好是在焦虑症状初见端倪、还没有形成严重的障碍时就开始。因为青少年的心智发育还处在一个较成人而言更可塑、更容易改变的阶段,尽早的矫正可以避免他们陷入到巨大的痛苦中,避免学业表现、社交能力等多种社会功能的严重损害。
希望我对这些焦虑青少年行为和表现的特征的总结,可以帮助家长们识别孩子可能存在的焦虑问题,并尽早找到适合的心理专业帮助。
参考文献:
APA. (2013).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
Barlow, D. H. (2004). Anxiety and its disorders: The nature and treatment of anxiety and panic.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Costello, E. J., Egger, H. L., Copeland, W., Erkanli, A., & Angold, A. (2011). The developmental epidemiology of anxiety disorders: phenomenology, prevalence, and comorbidity. In W. K. Silverman & A. P. Field (Eds.),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search, 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pp. 56-75):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essler, R. C., Berglund, P., Demler, O., Jin, R., Merikangas, K. R., & Walters, E. E. (2005). Lifetime prevalence and age-of-onset distributions of DSM-IV disorders in the National Comorbidity Survey Replication.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62(6), 593-602.
Muris, P., & Field, A. P. (2011).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fear. In W. K. Silverman & A. P. Field (Eds.), Anxiety disorder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p. 76-89). New Yro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Twenge, J. M. (2000). The age of anxiety? The birth cohort change in anxiety and neuroticism, 1952–1993.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79(6), 1007-1021.
作者闫煜蕾:简单心理认证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成员
北京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候选人;北京师范大学临床心理学实验室青少年焦虑障碍;认知行为治
疗干预研究项目负责人
▓文章为简单心理咨询师原创,转载务经授权。
简单心理:一个只提供高质、靠谱心理健康服务的平台。
简单心理微信订阅号:简里里(janelee1231),快乐和烦恼都有规律可循,我们来告诉你这个秘密
心理
-
-
- 心理测试:哪个美女笑里藏刀,测爱情里你会中情侣下的什么毒
- 有人说:“自古深情留不住,总是套路得人心。”在爱情里,有些人非常善于套路,三言两语就能把自己的伴侣迷的团团转,在感情里如鱼得水,非常轻松。那么,爱情里你会被伴侣怎么套路呢?测试一下就知道答案了,凭借你
- 有趣测试
-
-
-
- 心理测试:第一眼看得了什么,测你的性格中父母谁的遗传更多
- 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是我们的父母,一个人的容貌长相到性格特点都与先天的遗传分不开。而三岁看老,孟母三迁,可见后天的成长环境对性格的改变也能够发挥积极作用,那么你的性格是遗传了父母还是在环境中造就,不
- 有趣测试
-
-
-
- 心理测试:选择一对情侣在水中的倒影,测你到底爱上TA的哪一点
- 常听人说:“情人眼里出西施。”的确,爱一个人的时候真的会有那种说不出对方哪里好,却谁也代替不了的感觉。那么想知道你到底爱上了他的哪一点吗?是他的性格还是才华亦或是颜值呢?测试一下就知道了,凭借你的第一
- 有趣测试
-
-
-
- 微笑抑郁症:看上去幽默乐观的人,也会抑郁症?
- 提起抑郁症,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看起来就很悲观、萎靡不振的样子。然而,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类人群,在外人面前他们表现得大大咧咧、乐观开朗,是大家身边的开心果。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却非常悲观沮丧,每天都在默
- 医心联
-
-
-
- 心理测试:四个问题,哪题最符合逻辑?秒测你的惯性思维是哪种?
- 题目:四个问题,哪题最符合逻辑? 秒测你的惯性思维是哪种?A、先有蛋,后有鸡 B、有钱的人都不会在乎一些小钱 C、先有鸡,后有蛋 D、只要是下雨的地方,地都会湿 A、溯源型。你很喜欢探究事物的本质,很
- 天河六桥
-
-
-
- 隐藏的焦虑:家长如何识别青少年的焦虑障碍?
- 这是由简单心理咨询师闫煜蕾撰写的科普文,她详细讲述了什么是青少年焦虑障碍;为什么青少年焦虑障碍不易被察觉;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人群发病率情况;以及7种辨别青少年焦虑障碍的信号。文章篇幅较长,但都是干货。文
- 简单心理
-
-
-
- 心理测试:你的左脑和右脑分别被什么星座所主导?
- 作者:九霄云客我们的大脑分为左脑与右脑,神经学研究表明左脑与右脑分管不同的功能,各司其职,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随着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与觉醒,已经明白单一的星座已经不能够解释全部的性格。这是心理学的一大进
- 九霄云客
-
-
-
- 心理测试:你在朋友眼中是怎样的形象?
-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并选择性格相投的,结交为好友。你是否清楚,你在朋友眼中是怎样的形象?今天给大家做一个小测试,选择以下其中一个选项,笔者将运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给大家做出专业的分析。心理测
- 赵小明心理团队
-
-
-
- 心理学:异乡独自漂泊的人克服孤独,这四点很关键
- 听说你很久没有回过家了,在异乡的你,最近,还好吗?夜幕正悄悄地降临,它大概也覆盖了你所在的城吧,当夕阳落下的那一刻,便是灯红酒绿的世界,此刻的你,在异乡做些什么呢?01:沿着马路行走,身后而来的孤独。
- 读客文摘
-
-
-
- 美国哪个州的精神病患者密度最高
- credit:123RF我们都知道,只有具备坚韧的精神力才能在政治上取得成功,但是具有领导者潜质的人的心理特征可能比任何人所能意识到的更为极端。最近对美国各地精神病疾患数量做出的首起州级评估发现,华盛
- 煎蛋
-
-
-
- 弗洛伊德有多伟大?可以和同是犹太人的爱因斯坦相提并论了
- 弗洛伊德不是心理学的开创者,却在心理学界占据着举重若轻的地位。提起心理学,人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冯特在德国创立的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抑或是他的构造主义,而是会脱口而出弗洛伊德以及他的精神分析。那为什么精神分
- 历史大爆炸
-
-
-
- 心理测试:大海、青山、蓝天选一样,测出你的内心独白
- 作者:九霄云客在与陌生人初次见面的时候,通过了解对方的喜好以及态度,可以很容易明确对方是不是和你聊得来,减少彼此的沟通成本。同时,也避免了直接询问对方的隐私,而造成对方的误解和不满。这一个技巧,无论是
- 九霄云客
-
-
-
- 心理学:坚持这三个沟通法则,你的人际关系将越来越好
- 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重要关系。往往而言人际关系高手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更受人尊重与喜欢。要想搞好人际关系,我们就必须了解基本的人性沟通法则,这样我们才能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越来越受欢迎。
- 唐若心学
-
-
-
- 心理测试:选择图中最吸引你注意的地方,测出你最大的优点
- 作者:九霄云客斜杠青年似乎是当下的一种潮流,被很多年轻人所认可。所谓的斜杠青年就是身兼多职的人,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一个领域内无法满足自己报酬以及兴趣的需要。然而,作为斜杠青年可能面临的问题就是无法深入的
- 九霄云客
-
-
-
- 70%以上被强奸的女性都认识攻击者|“熟人强奸”的真相与应对
- 文| 简单心理内容实验室编辑|简小单简单心理官方编辑今天J室长被气得半死!因为在看了蒋方舟控诉章文性骚扰的新闻与评论后,我们又一次地发现:很多人将炮火对准了受害者。「 为什么是你而不是别人?」「 你为
- 简单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