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文存科:“种文化”的庄稼汉
  • 来源:西峰发布

盛夏时节,走进西峰区董志镇北门村文存科文化大院,红红的对联在鲜花绿柳的映衬下显得十分耀眼,不少市民群众正在农耕文化展馆里参观游览,文存科喜上眉梢跑前跑后忙活着,“今儿是个好日子,我特意贴上了对联,一会儿乡贤文化传承基地就要在文化大院揭牌了。”

文存科:“种文化”的庄稼汉

西峰区“乡贤文化研究基地”挂牌成立

在西峰说起文存科,很多人都会想起他的文化大院,在他的文化大院里,村民们不仅能够看到农耕文化展厅,品尝到地道的特色美食,还能学习到孝老敬亲典型,十里八村的群众都把文存科的文化大院当成了自己文化“窝”。说起自己建立文化大院的初衷,文存科笑着说:“我就是一个‘种文化’的庄稼汉。”

2002年文存科投资5万元盖起了3间宽敝明亮的新瓦房,把自己撰写的一些作品放在新房内,建起了农民文化宣传室。2006年,他把自己的家又建成了一座农村文化宣传点,命名为“文化大院”,并自费订阅了《人民日报》《甘肃日报》《陇东报》等报刊,还买来了大量的养殖、种植科技书籍,村民们一有时间就会来到文化大院汲取养分,文存科的家成了村民的文化“窝”。

文存科:“种文化”的庄稼汉

文存科文化大院

2008年,文存科又花了7万多元在自家门前建成了名为“乐园”的文化活动广场,置办了乒乓球台、象棋、扑克牌等活动设施,提供给村民进行娱乐活动。每逄节庆时,文存科把村里能歌善舞的村民都召集起来,扭秧歌,哼歌曲,说快板……还邀请一些文艺团体来村里演出,把村民的文化生活搞得有声有色。

不仅如此,文存科还是村里出了名的大孝子。文存科的父母在世时,他带着二老游北京,每天烧炕洗衣,照顾老人无微不至。文存科几十年如一日,在董志原上播撒着文化新风、和谐新风,只要一走进文存科的文化大院,浓郁的文化氛围就吸引着每一位来到院子里的客人,尊老敬老典型的宣传材料挂满了文存科家的墙壁,他整理的二十四孝图,编写的敬老歌谣、勤劳致富和计划生育三字经等占据着屋子最显眼的位置。

文存科:“种文化”的庄稼汉

文存科文化大院

用心播撒文化的种子,十多年来,文存科不忘初心,如今已经古稀之年的他依旧在自己的文化大院里播撒“文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他的事迹被《甘肃日报》《甘肃农民报》《陇东报》和甘肃电视台、庆阳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他本人被第四届中国公益事业发展大会授予“公益楷”,曾获得“中华爱国先进模范个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志愿者”“庆阳阳市老龄工作先进个人”“带动西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十佳人物”“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十大标兵”等多项荣誉。(温聪聪)

文化

<< 26 27 28 29 30 >> 

头条号 • 西峰发布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