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药当糖吃?4岁男童一口气吃下20粒!警惕5大喂药误区!
- 来源:育学园
大家好,我是工科生灰灰。
那天我和我妈一起在小区里溜娃,就听她和闺蜜叽叽咕咕咬耳朵。
她闺蜜说,“我家老二嗓子疼,不想喝水不想吃饭,这两天折腾死我了。”
我妈立刻两眼一亮,“我家闺女前两天也嗓子疼,吃了王医生给开的药可见效了,我还有两包你要不要试试。”
我当时就震惊了,药这玩意儿也能借?它是医生给孩子的“私人定制”,别人用根本不适合!不仅不适合,用错了还有生命危险。
据2014年新华网报道,原国家食药总局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250万人因为错误用药而损害健康,其中死亡的有20万人。
去年的热搜,并不是个例
吃错药是个性质很严重的大事,但往往发生在日常小事中。只是大部分人没有生命危险,所以不重视。
其实吃错药的情况,远比我们想象的多,甚至很多人压根意识不到这是吃错药。
01
—
错误喂药方法导致吃错药
1、冲什么药都用开水
“多喝烫水”是国民执念。尤其上一代,总觉得像喝汤一样,烫烫的,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喝掉,最解渴药更有效。
殊不知,像益生菌、维生素C,遇热水后被烫死,或被还原,会失去药效。
像糖浆,就靠黏黏的状态发挥效果,你热水一冲,几乎约等于糖水,没啥用了。
2、忽悠孩子说药是糖
2017年由全球儿童安全组织、药品安全合作联盟与北京儿童医院共同发布的《儿童用药安全现状报告》显示:“儿童药物中毒80%以上为儿童自己误服。”
这和家长的误导不无关系。有些家长在喂娃吃药时,会“指鹿为马”,故意把“药”说成“糖”或“果汁”,尤其现在儿童药都是甜的,宝宝会误以为一切药都是糖、果汁,可以像糖一样随便吃。
回头在家里看见药,就当成美味误食,酿成大祸。
提供一个小技巧,如果药真的很苦,咨询过医生以后,可以放冰箱里凉一凉,就没那么苦了。
因为低温让舌头感受苦不那么苦,而甜度更甜,就像冰镇西瓜更甜一样。也可以喝药前嘴巴里先含会凉水、冰水,然后吐掉立即喝药,道理一样。
3、把药掺在饮料、奶、果汁里
这个方法在小视频网站上有一阵挺火。
对小婴儿不商量,直接趁泡奶的时候放进去。
对大孩子,就拿什么乳酸菌饮料、果汁当诱饵,孩子答应喝药才允许吃。
这些方法都不可取。
牛奶中的钙、磷、蛋白质等,会和某些药物结合沉淀,使药失效。果汁中的维C,具有酸性和氧化还原作用,会降低药效。
所以,小婴儿可在喂奶前或两次喂奶中间服药。对大孩子,绝大多数药物用温白开水最好。
顺便说一下,喝药的时候也不是喝水越多越好。西药散剂颗粒大概50ml冲服。大部分片剂通常用150—200ml水送服。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反而不利于药物的吸收。大孩子可能需要喝胶囊,胶囊遇水变黏,担心粘食道壁上,饮水量应不少于300ml。
4、拿勺子撬开嘴强喂药
威逼利诱都不行,家长耐心耗光了,会捏鼻子、拎耳朵、压舌头,硬灌下去。
孩子哭闹挣扎的时候,一般是通过口腔呼吸的,此时气道口处于开放状态,「强行喂药」可能引起呛咳、甚至窒息。
而且,强迫喂药还会增加娃的心理恐惧,会更加排斥吃药,让以后喂药的难度更大。
想想都觉得,这简直是酷刑啊。
我有个小技巧,网上不是有卖喂药器的嘛,有点像针管一样,带刻度的,你可以把它伸到孩子后槽牙的地方,然后对准脸颊而不是喉咙,缓慢把药液推进去,这样TA吐不出来。
喂药的时候,孩子能坐着最好,不能就斜抱着,一定不能平躺着,以免呛到。
5、对药物再加工
像把药片溶解在水里,把胶囊掰开这种操作,就戒掉吧。
为什么加胶囊你想想,裹一层胶囊不是为了保护药粉,是为了保护患者。你掰开胶囊吃,里面的药粉可能直接腐蚀灼烧消化道。再者,胶囊药片形式都有缓释药效的作用,溶解掰开,会让药物在胃里短时间内大量释放,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下面是不同药型正确的服药方法,家长遵守就好,不要擅自发挥,和说明不一致的都增加风险。
图源: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02
—
错误用药观念导致吃错药
这个错误可就多啦,像我妈那样把药当人情送的情况,比比皆是。
我平时做实验的化学药品偶尔让她见到,她都高度警惕,觉得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一定要离得远远的。药物是标准的化学药品,怎么就这么大胆了呢?
这些错误观念,看你家人是不是也有。
总结一句,定时,定量,按规定方式,吃药涂药,根据说明书操作永远是最正确的操作。
文章较长,为坚持看到最后的你【点赞】!
顺便问一下,敢不敢发到“相亲相爱一家人”群里?嘿嘿~
再看看这些也许对你有帮助的文章:
育儿
-
-
-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拉屎,10个孩子中有8个在学校里都“憋着”
- 全国幼儿成长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80%的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大便,只有20%的孩子不受影响。其实这除了跟孩子自身的习惯有关之外,还隐藏着不少秘密。最近,朋友跟我聊起她家3岁的女儿在幼儿园中的表现,其中最困扰...
- 父母堂
-
-
-
- 国外的妈妈带娃很轻松?看完《世界日报》公布的数据,心理平衡了
- 不知道从何时起,网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国外妈妈带娃很轻松,中国妈妈带娃很辛苦”。但是,国外的父母带娃,真的更加厉害吗?前段时间,《世界日报》公布了一组研究数据,英国父母因为孩子的事情,平均每天至少要...
- 好孕
-
-
-
- 龙老师新书重磅推出:《养育男孩,妈妈有办法》
- 男孩真的那么“难养”吗?男孩的成长规律你了解吗?男孩的天生特质你了解吗?男孩种种行为背后的秘密你了解吗?男孩到底该养育成什么样子?还是有这些问题却解答无门?一起点击视频观看龙老师出版的新书《养育男...
- 龙春华亲子实践课堂
-
-
-
- 宝宝打人怎么办?高情商父母都用这3招!
- 学龄前的孩子出现打人的行为其实是相对比较常见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不需要过多地担心自己的宝宝是不是有暴力倾向,打人不代表就是坏孩子。其实很多小朋友打人只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对于他来说,打人只是表达情绪...
- 宝宝树
-
-
-
- “妈妈,精子如何进入你的身体?”这部性教育纪录片,把我看哭了…
- 作者|朗读君来源|朗读君(ID:langdu120)我们总在学着和孩子科普性教育。解释他的出生、解释男女有别、解释青春期的成长。可事实却是,无论怎么科普,有些话总是难以启齿,有些词总是含蓄带过。性教育之于我...
- 生了么
-
-
-
- 妊娠纹也会“看人下菜”?快来看看你会被挑中吗?
- 说到妊娠纹是个宝妈都不希望自己的肚皮上出现这种紫色或者深粉色的波浪纹难看是主要原因不容易去掉是另一个原因妊娠纹出现得还相当地“玄学”看遗传、看年龄、看体重看肚皮“吹气”的速度还看....运气同样怀胎十...
- 乌鲁木齐市凤凰妇产医院
-
-
-
- 好消息!河南准妈妈注意了,新增三类人群可免费做产前诊断
- 18三体综合症高风险者、32岁以上双胎或多胎妊娠的孕妇……4月13日,记者了解到,从这个月开始,河南省2021年免费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民生实事正式开始,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免费产前诊断人群增加了这几类人,准妈...
- 大河微医
-
-
-
- 小小年纪“偷”东西,家长正确的处理方法,值得每个人学习
- 回想起我们小时候,是不是也有过偷拿别人东西的经历?或者其他的类似的错误行为?这种事在家长们的眼里,简直就是不能被饶恕的,动不动就大打出手,狠揍一顿,却不知道,这可不是教育孩子的好办法,不但会增加孩...
- 杏妈说育儿
-
-
-
- 比白菜便宜,比牛奶补钙!这个野菜,孩子吃了猛长个!
- 本文已由儿康堂【专业审稿团】审核▼家人们,晚上好!我是你们的六师妹~ 明天就是3月3日了,有一道必吃美食,家人们知道是什么吗? 它只需要一把荠菜,几个鸡蛋,一锅香喷喷的“荠菜煮鸡蛋”就出炉啦!一大家子...
- 儿康堂育儿
-
-
-
- 把药当糖吃?4岁男童一口气吃下20粒!警惕5大喂药误区!
- 大家好,我是工科生灰灰。那天我和我妈一起在小区里溜娃,就听她和闺蜜叽叽咕咕咬耳朵。她闺蜜说,“我家老二嗓子疼,不想喝水不想吃饭,这两天折腾死我了。”我妈立刻两眼一亮,“我家闺女前两天也嗓子疼,吃了...
- 育学园
-
-
-
- 春季个子长得快?我家孩子一年四季长得都快
- 不知道你们没有没有注意,最近打开手机,能看到很多关于“春季长高”的信息。春季长高黄金期千万别错过,记住这几点,孩子猛蹿个儿!抓住长高黄金期,专家告诉你孩子长高秘诀!春季是长高黄金期!做对4件事,帮...
- 拾味爸爸
-
-
-
- 喉咙痛、吞咽有异物感,发热就真的只是感冒吗?这种毛病千万别大意
- 有不少家长留言,最近各地还不时有疫情,带孩子去医院看病,心里总有点怕怕的,有个好消息或许能帮到大家。为了方便患儿家长,平安健康App(原名平安好医生)打造了“儿童呼吸道感染疾病专区”,不仅能免费在线...
- 儿科医生鱼小南
-
-
-
- “下辈子坚决不生女儿了!!”哈哈哈哈朋友圈妈妈们笑疯了……
- 一则2岁女儿嫌弃爸爸的视频火了。吃饭、喝水时请千万不要点开视频哈哈哈▽抖音@暖宝笑呵呵️女儿的小手,被爸爸含了一口。没想到小丫头闻了闻小手,满是嫌弃地哭着大喊:“我不要这手啦!!”评论区有人幸灾乐祸...
- 搞笑集中营
-
-
-
- 提高二胎命中率,怎么可以少了它们
- 二胎政策的全面落实,不少想生二胎很多年的家庭终于有机会了。但经过一番努力播种,始终不见收获。真是想生的时候不敢生,终于机会来了又生不出来。别着急,想提高二胎命中率,试试下面的方法吧!放松心情,避免...
- 快乐孕育孕妇课堂
-
-
-
- 豆瓣9.3,央视放大招,60万同胞的泣血故事,才100多人看?
- 仅162人看过,导演自己上传视频,并全程追踪主角的后续发展…片子拍完,还实时和观众分享主角的最新信息…这部纪录片,让我看到了某个,被人忽视的角落:《福利院的孩子们》2012年,湖北省,宜昌市。在市儿童福...
- 乌鸦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