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别自欺欺人了,不懂这些,将毁掉孩子一生
- 来源:嘟嘟医生
◆ ◆ ◆
前几日,席席老师收到一位妈妈的来信。
她说,自己8岁的女儿玲玲,5天没跟她说话了。
玲玲有个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画片的坏习惯,一直没改掉。
那天妈妈检查作业时,发现孩子犯了一大堆常识性错误:
比如,前面明明用竖式写着20-18=2,后面的空格中,她非得写上个3;
比如,抄写汉字“白”,一行中,她总得写上那么两个“日”。
眼看着就要期末考试,粗心的毛病没有半点改正的迹象。
心急之下,妈妈顺手打了女儿一耳光。
没想到孩子的拗脾气上来了:
早晨,穿好衣服、洗把脸,抓起桌上的鸡蛋和牛奶,一声不吭背起书包就往外走;
放学后,闷声扒拉几口饭,吃完就躲进自己的卧室。
想跟孩子说声“对不起”,人家直接不搭理;想坐下来跟孩子好好谈谈心,却连卧室的门都进不去。
有事就喊爸爸,妈妈成了妥妥的“透明人”,一副“我就不跟你说话”的姿态。
席席老师听了,心里也是一阵心酸:才8岁,因为妈妈的一耳光,开始“记仇”、“反抗”。
很多家长潜意识里认为,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然而,让孩子听话的有效方式,不只有“打”吧?
1
孩子该不该打,先看合不合理
之前,席席老师和孩子一起坐公交车去动物园。
前面一个6岁左右的男孩,车子还没停稳就迫不及待往下冲。
好在被爸爸一把拽住,没从站台上摔下,一个踉跄跌在路人身上。
一记响亮的巴掌“啪”地印在惊慌失措的男孩脸上。爸爸一脸怒气,恶狠狠地瞪着他:“还跑不跑?”
只见男孩闪着泪光,抓着衣袖擦了一把,硬是把泪憋了回去。
在很多成年人的育儿观里,“孩子瞎跑,打一顿就好了,长记性!”“孩子太淘气,多吼几句就管用了。”
但,打,要打得合理;骂,要骂得在理。
不合理的,根本没必要。孩子不会心悦诚服,反而更叛逆。
比如,大庭广众之下,事先没有跟孩子讲清楚不能这样做。如果孩子做了,被那么多人看到自己挨打,心里肯定不舒服。与其因为打孩子,大人小孩两伤,不如先压制下情绪,拉回家再教育嘛。
比如,孩子犯的错,正是家长在做的事情。这时完全不听孩子的解释,也不进行教导,不问青红皂白就揍一顿,孩子的内心该有多悲痛。
比如,在暴怒之下,把小孩当出气筒,借教育之名,行发泄情绪之实,会给孩子一种“爸爸妈妈是因为不爱我才打我”的印象。
而对于那些行为亢奋、有神经障碍、十分敏感、曾受过情感伤害的孩子,更是打不得。要是他们做出离家出走的举动,或者遇到意外,想后悔都来不及。
2
孩子第一次犯错,家长的回应很关键
有网友讲过被暴揍的事。
14岁那年,看着大人抽烟的样子很酷。自己也偷偷去小卖铺买包烟,躲在邻居家墙根下,和小伙伴一起“享受”。
结果回家,爸爸闻到他身上散发的烟味,上来就是一顿暴揍,边打边骂:“熊孩子,是不是抽烟了?你这个样子还像个中学生吗?”
他边躲边喊:“抽烟怎么了?你不也都会嘛。”
爸爸听后下手更重了:“成年了再抽也不迟,现在还小,影响的是你自己。”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把吸烟当成向小伙伴炫耀的本领,至今也没有学会抽烟。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第一次,孩子从对门卖姜婆婆那里拿了一块姜,母亲乐呵呵地夸儿子真聪明。
第二次,孩子顺手从货郎担货里拿了一根绣花针,母亲笑眯眯地夸儿子有用。
第三次,孩子把隔壁家的老母鸡偷回家,母亲知道后也没有制止。
慢慢地,拉人家马、偷人家牛,连大户人家的金子、银子,孩子也敢偷。最后被官府抓到判刑。
面对孩子犯错,绝对不能放过第一次犯错时的教育,要跟孩子说明错在哪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
否则,会让孩子觉得“我这样做,就是对的”,不仅不会对自己错误的行为负责,还可能弱化孩子如何建立良好行为的问题,从而导致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犯同样错误。
3
打孩子的目的不是惩戒
席席老师听妈妈们讲过这样一件事情。
4岁儿子在幼儿园门口哭闹,死皮赖活不进去。
妈妈连拖带哄也不管用,便对孩子爸喊了句:“你也不管管!”
孩子爸一把拎起孩子,夹在腿上,照着屁股就是一巴掌。
哭闹戛然而止,静默几秒后,传来爆炸般的哭喊。
妈妈埋怨爸爸:“哪有你这样管孩子的?”
其实很多父母就是这样管孩子的,以爱之名,挥舞着“巴掌”,发泄着可怕的情绪。
管用吗?短时间内是管用的,对孩子的伤害却是长久的。
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讲过和孩子的一件小事。
孩子小时候,喜欢拿着彩笔在墙上乱画。
曾仕强特别生气,但又觉得责骂没有意义,便笑着对孩子:“原来你这么会画画,爸爸居然从来没有注意过。”
孩子很高兴爸爸这样表扬自己。
曾仕强接着说:“你以后画完的画留存好,周末拿回去给祖父看看,看你是不是画得很好。”
孩子犯了难:“爸爸,画在墙壁上怎么拿得回去?”
曾仕强赶忙顺势说:“对呀,怎么我没有想到,你要怎么才能拿回去?”
孩子立即说:“要画在纸上啊!”然后屁颠屁颠地找纸画画去了。
小孩做错事,与其责骂体罚或滔滔不绝地说教,不如换种方式进行示范和引导。
引导的目的,是让他们知道“应该怎么做”,而打孩子,充其量只能让他们知道“不能做什么”。
4
惩戒有方法,要用对方式
家教是把双刃剑,用得好,帮助孩子培养好性格;用不好,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创伤。
犯错的孩子可以打,但必须用对方式。
1.建立家法,及时惩罚。
王涛博士在《爱与规矩》一书中提出,每个家庭应设立自己的家法,也就是我们说的规矩。
比如:不能欺骗、不能偷盗、不能做危险的事情,等等。
一来设置安全边界,让孩子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清楚地知道自己哪里错了、该受到什么惩罚。
二来保护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让孩子明白:不是爸妈要打你,而是规矩要打你,爸妈也只是执行者。
三来可以限制家长,如果孩子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尽量不要动手。
即使要打,也要注意,孩子的后脑勺碰不得、扇耳光不可取、后背拍不得、腹部更是打不得。
2.选对时机,顺势引导。
惩罚要及时,随错随罚,不翻旧账。
多数情况,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上蹿下跳、大喊大叫,要在第一时间立刻制止。
但有些时候,比如,做客或待客时,在众人前给孩子留点面子,可以点到为止,事后再细谈或惩罚。
千万不要在生气状态下打孩子,更不能经常打孩子。
要知道,打皮了、骂聋了,“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孩子更难说服。
3.讲究艺术,学会“智”取。
有位妈妈和孩子一起等地铁时,孩子不小心把水洒在站台上。
妈妈担心乘客滑倒,立马拿出纸巾俯身将地擦干净,觉得不放心,又擦了一遍。
比起生气地跟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妈妈的这个动作更容易让孩子学会犯错后该如何处理。
也有妈妈发现自家孩子在电梯里撒尿,当即在业主群发了一条道歉的短信,并处罚孩子打扫一个月的电梯卫生。
比起“打”,“做”更有效。
5
前苏联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打不是唯一办法,骂也不是最佳解决方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父母越平和地对待,孩子越顺和地接受。
不妨少点批评、多些鼓励;少点责打、多些耐心;少点冷漠,多些关注。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来源:本文系习伴(ID:xiban2020)原创。育儿不只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项自我修行。培养自觉、自信、快乐、有爱心的孩子。陪伴式成长,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习伴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微信号:kehoubang001
育儿
-
-
- 人民日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 家教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现如今,许多家长忙着工作,忙着事业,把孩子扔到学校,交给老师,什么都不管......孩子的好与坏都是老师的问题。这个观念显然是错误的!无论多好的学校,多好的老师,在孩子心中...
- i小学奥数
-
-
-
- 待产倒计时30天,您需要知道的一切!
- 怀孕到了第九个月,肚中的宝贝即将来……到各项体检、身体变化、复杂心情交织在一起,待产倒计时,孕妈咪了解了需要知道的一切,就会更加平和地应对大日子的到来。备产包装备集结住院生产前,孕妈咪们应该带什么...
- 快乐孕育孕妇课堂
-
-
-
- 熊孩子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别自欺欺人了,不懂这些,将毁掉孩子一生
- ◆ ◆ ◆作者 | 席席老师来源 | 习伴(ID: xiban2020)前几日,席席老师收到一位妈妈的来信。她说,自己8岁的女儿玲玲,5天没跟她说话了。玲玲有个一边写作业一边看动画片的坏习惯,一直没改掉。那天妈妈检查作...
- 嘟嘟医生
-
-
-
- 如何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
- 每一个幸福快乐的妈妈都在“母亲大学”找到了力量【周二19:00限时免费直播预告】 4月9日,郑州某重点中学因老师没收手机而跳楼,此时妈妈正在校门口等待孩子放学…… 《2009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
- 母亲大学
-
-
-
- 想要超声检查一次过?做好这几点,宝宝会很“配合”哦!
- 快做胎儿系统超声了,相信宝爸宝妈们都很激动,无比期待和宝宝见面的一刻。不过呢,这检查能不能顺利过关,关键还得看腹中胎宝宝是否给力。如果宝宝配合,那就很顺利。如果宝宝不配合,那就可有得折腾了。如果宝...
- 乌鲁木齐市凤凰妇产医院
-
-
-
- 《向上吧少年》傅首尔探讨性别区分教育问题,单亲姐姐教弟弟独立获赞
- 生活小挑战,成长大收获!湖南卫视首档青少年健康成长生活力挑战计划《向上吧少年》闯关之路仍在进行中。少年助力团杜海涛、傅首尔、兰海在观察间与家长展开育儿讨论,而向上领航员李浩菲仍然守护陪伴着每位勇敢...
- 湖南卫视
-
-
-
- 如何给孩子选择成长中最好的“玩伴”?
- 绘本是孩子成长中最好的玩伴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都开始注重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很多孩子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精彩的绘本。从咿呀学语到一天天长大,美丽的绘本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变成孩子生命中一颗幸福的种子...
- 央视少儿
-
-
-
- 广东男童被活活喂成肝硬化!只因天天吃这个,很多家长还在喂
- 来源丨拜托了妈妈(ID:baituoleweibao)前几天看到一个病例,觉有很有必要跟大家好好说说这个事儿!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病例:深圳11岁男童体重接近130斤,确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伴肝硬化。本来孩子只是脂肪肝...
- 娇娇妈
-
-
-
- 专家建议放开生育,评论区留下1000句脏话:生孩子前,从没人告诉我这些
- 作者 | 水色 来源 |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 01 这两天,#出生人口继续下跌的#新闻又上热搜了!专家预计,按照目前趋势,我国出生人口在十四五期间,就会跌破1000万。于是,专家直接建议:#放开生育#,越...
- 捡书博士
-
-
-
- 2岁前不做这件事,以后孩子会越来越难带!
- 在提倡孩子要放养的年代,很多父母都会对规则感到反感。很多妈妈一心想让孩子拥有一个自由自在的童年。这其实是对规则的误解,讲规则并不是让孩子变乖,而是让他们养成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学会保护自己的安...
- 宝宝树
-
-
-
- 中年女明星的内卷:争抢焦虑鸡妈角色?赵薇刘涛蒋欣加入“鸡娃”大战
- 各行各业都在谈内卷的当下,育儿圈遭受的冲击最大,焦虑也最深。以至于近期上映的好几部大热剧,扎堆打出了鸡娃牌。电视剧本身精彩与否已不重要,“鸡娃”这个让全社会沸腾的话题一旦祭出,必定是自带流量和争议...
- 搜狐时尚
-
-
-
- 那些还在穿纸尿裤的女人。
- -第735-情感好文女人生了孩子之后会判若两人?作者|幸运糖漫画 | 黑 猫sh写在最后可能看完这篇,大家会有所不适。但这确实是产后妈妈需要面对的问题,而这也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把这些后遗症画出来,并不是要贩...
- 呵护育儿
-
-
-
- “小朋友”,你打疫苗了吗?
- 近日#打疫苗时都变成了小朋友#话题引发了网友热烈讨论许多网友发现自己接种新冠疫苗时医院屏幕上显示的都是“小朋友xxx”并且没有年龄限制统统都是“小朋友”!滑动查看更多“小朋友”↓在有的地方乖乖接种疫苗...
- 央视少儿
-
-
-
- 宝宝太难了:我妈咪未免太黏娃了吧!
- 在pia之前的文章中,带大家围观了淼淼带娃的故事。金喜咬淼淼详情戳:和妈妈一起上幼儿园的一天,心情像坐过山车不少网友也表示想看看她的好姐妹园润带娃是怎样的。每个熊都有不同的性格,带娃那更是不同的画风...
- pandapia
-
-
-
- 班主任提醒:这三大恶习会毁了孩子一生,家长千万不能纵容!
- 小编说: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同时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家长应该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和熏陶,...
- 班主任研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