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姐说北京︱皇家“宠物基地”怎么养蝈蝈?--玩在冬天2
- 来源:徐徐道来话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过去,老北京人讲究文人玩儿核桃,武将玩儿铁球,富人揣葫芦,闲人去遛狗,这个葫芦里揣的是什么呢?大多啊都是蝈蝈。
早先,谁能把夏秋的蝈蝈养到春节,谁就是“大玩家”,现在,随着蝈蝈的人工养殖兴盛到几乎成为一个产业,所以在春节期间,京津地区的许多家庭里养蝈蝈也成了一景,也表达出都市人群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养虫讲究很多,譬如在夏天玩蝈蝈儿讲究用笼,冬天要用葫芦。一位养了几十年鸣虫的老人说:鸣虫从份到养,从点药到葫芦,处处都能看出老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此话当然不假。
春姐说北京
养蝈蝈2(节选)
唐鲁孙
冬天养蝈蝈,能揣着蝈蝈葫芦,照样外出办事毫无妨碍才算个中能手。葫芦里面天天清洁一次,同时还要用淡淡的龙井茶洗涮一番,然后晒干或烤干,让蝈蝈进驻。当年清廷宁寿宫有个看宫太监崔得贵,他研究用胶泥烧出像枕头型的棵盒,里头放上烧红的炭基,把蝠蝠葫芦排在上面来烘,效果极好。宫里宫外,凡是养蝈蝈的都以得到崔德贵的这种棵盒为荣,大家并且同赐嘉名“玉温枕"。
抗战之前北平北海公园里鉴古山房,就陈列一具 “玉温枕`出售。上海藏瓷名家李木公看它采符蟠屈,式样奇古,可是猜不出用途,经我说明,他以四百元买回去,留待酷寒时温笔润墨。玉温枕用有别途,这是崔太监当年绝对想不到的。
冬天揣蝈蝈葫芦,一定要有特制绒背心,还要在左右钉满了大大小小的口袋,外面穿大长袍大皮袄,再系上搭膊。有本事的行家,笔者看见过一次揣上二十七只大小葫芦,而依然能够动作自如,真可以说是绝技了。
当年北平财政商业专科学校,在马大人胡同买了一所王公旧邸当校舍。西花园有一处叫又一衬,山坡上有一座像玩具大小的城堡,类似迷你型的小土地庙,大家叫它蝈蝈坟。据说庙里一座小宝顶,里头埋的就是此屋小主人一只心爱的蝈蝈。你说他玩物丧志也可,你说雅人深致也对,总之中国人的生活艺术,是很难让人蠡lí测的。
咱们历史上民间游戏层出不穷,斗蛐蛐、听蝈蝈叫就是。经过历朝历代,一千多年前的这种田间小游戏,进入茶馆、戏园子,进入王府和皇宫。玩儿蛐蛐、油葫芦、蝈蝈,也叫“玩儿虫儿”。
秋天斗的是“秋虫儿”,冬天听“叫儿”的是“冬虫儿”。为了冬天也能听虫儿叫,人们就把秋虫产的籽,用特殊方法提前“份”(繁殖)出来,在冬天听叫用。人们管这些份冬虫的称为“罐家”。当年在紫禁城里,还曾有个专门饲养蛐蛐、蝈蝈的“份房”,负责这个份房的就是后来名冠京华的南城寇家。
说南城寇家之前,咱们还得先来说说这蝈蝈和蝈蝈笼子的故事。如果在北京溜胡同,正赶上寒冬腊月,一九二九不出手的天气,房檐儿上一溜冰锥子,可巧您对面来了一位带皮帽子的大爷,挺胸抬头四方阔步,擦身而过的时候,这位怀里虫鸣聒噪好像安了喇叭,您可千万别惊讶,这不是大爷怀里的什么播放器,而是真正的纯天然随身听,让北京爷们儿爱不释手的宠儿——蝈蝈,在高声献唱。
老北京人拿养蝈蝈当爱好,老百姓喜欢,那是在民间。当年皇宫里头的皇亲国戚,也是喜欢的不得了。不然,怎么能在紫禁城里,有个专门饲养蛐蛐、蝈蝈的“份房”呢!
清朝末年,北京西城小酱房胡同当中有一座大四合院。每天,大门内外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从每年的九月开始,这里就更加热闹。您就看这院子里的伙计们你端盆、我打水,那边又抬过来一个大瓦罐。在忙碌的伙计中,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显得格外机灵,他一会儿屋里一会儿屋外,刚刚搬完东西,抬腿又上了炕。就是这么忙活,他嘴里也没闲着,时不时的就会喊一声:“四爷!您看这罐搁这儿行不行?”这个机灵的小伙计名叫寇双堂,忙里忙外的大院儿,是宫廷在此设置的、专为王公大臣们玩乐而繁殖、饲养鸣虫、蝴蝶等宠物及花卉的“份房”。“份房”的总管名叫李四爷,他手下掌管着十几个伙计。伙计们平时一个比一个能干,可是最让四爷“得意”的,还得说是寇双堂。
寇双堂的家在棉花胡同六号,哥儿仨当中他行二。他的祖上在旗,且一直在朝中做事,家境发达。随着清朝统治的衰败,到了父亲这一代,家境开始没落。为了让孩子尽早走出家门,在宫中做事的父亲,托人给寇双堂找了个差事,那就是到“份房”养蛐蛐儿,给李四爷当了徒弟。寇家以前一直是富户,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平时亲朋好友在一起谈鸽子、论鸟、养花、养鱼,要不就是听书唱曲儿。每到秋天斗蛐蛐儿、玩儿蝈蝈儿更是父辈们每天的“乐儿”。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小双堂从几岁开始就喜欢那些会叫的“小虫”,凡是大人们“刷”(淘汰)下来的虫子,他一概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平时,除了听它们叫唤以外,也学着大人的样子,把两只蛐蛐放在一起让它们“掐”。有一次,他还突发“灵感”,把一只二尾儿和一只三尾儿放在一起任其“较量”,可他怎么也弄不明白,不管他怎么逗引,两只蛐蛐怎么不“打架”呢?
每年的“白露”是斗蛐蛐“开盆儿”的日子,从这天开始,京城内外上至皇帝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纷纷开始斗蛐蛐。在朝廷的“份房”里,一年中这一时期最忙。按照“四爷”的吩咐,伙计们先将从外地选回的、优良品种的雄、雌蟋蟀,一起放在垫好土的盆儿里“过蛉子”,雌蟋蟀在土里“扎籽”后,便要将这些盛有成千上万只“籽”的瓦盆儿,用筛子将籽筛出来。留做以后备用,份虫都是用前几年收集的老籽进行繁殖,将这些“籽”放入装有土的小盆中,经过七冻七化以后,在温度、湿度适合的条件下,18天后,那些眼睛很难看清的、比芝麻粒儿还小许多的蟋蟀幼虫,便纷纷从土里钻了出来。再经过每七天脱一次壳皮,共脱七次,四十九天以后才能算是成虫了。
要“伺候”好这些小虫子,需要干的事儿可忒多了。为了保证它们的温暖舒适,在它们“居住”的一溜儿大北房里,全部搭满了火炕,而维持炕火的平稳燃烧,除了定时加煤外,还要由经验丰富的伙计对炕火进行掌握调节。而不同大小的蛐蛐,所需温度也不同,蛐蛐小时36度左右,长大后28至30度,需要放在不同位置和不同房间。小蛐蛐住的便踏实了,这吃的就更有一番风味了。根据多年的经验,“份房”为蛐蛐们准备了最利于它们生长的食物。而这种食物就是把胡萝卜丝和棒子面等各种杂面熬成粥状,然后抹在嫩白菜叶上。这种食物小蛐蛐非常爱吃,两天更换一次。另外,根据蛐蛐的生长,不断调节屋子里的温度、湿度等一系列复杂的活儿,还都需要伙计们认真操持。
来到“份房”后,寇双堂非常勤快,从填煤弄火,到洗萝卜洗菜,整天忙个不停。小蛐蛐出来后,要频繁地“分罐”,将脱壳次数相同的蛐蛐放在同一罐里。“分罐”的活儿非常麻烦,要想从欢蹦乱跳的蛐蛐堆里挑出“匀溜个儿”来,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这活儿不轻松,而寇双堂却挺爱干。每次“分罐”,寇双堂都非常耐心,经过多次实践,他挑的不仅又快又准,而且还丝毫不伤虫子。久而久之,“分罐”可说是他手中一绝。在“份房”多年,寇双堂没事儿时他去向“四爷”讨教,从给蛐蛐“洗菜做饭”开始,直到它们“进屋睡觉”,要干的活儿,他样样不落,干的又快又好。时间一长,他不仅很得“四爷”赏识,而且“份虫”的手艺也提高很快,在“份房”中成了重要的人物。
每年最忙的3个月过去了,到了天上飞雪花的时候,“份房”里的“虫”全都长大了。这时候,寇双堂和伙计们将那些“有好叫儿的”或者出奇的蛐蛐、蝈蝈、油葫芦等挑选出来,由宫里派来的人取走,自此,“皇家份房”一年中的重大使命宣告完成。而还有一部分上品“虫”,则由伙计们带出去,归于京城上阶层“玩儿家”。那些年,寇双堂熟悉的去处,就是那些王府和名人宅院。这些地方的主人,早已仰慕寇双堂的大名。就这样,不仅精心“份养”的“冬虫”找到了主人,而且寇双堂还增加了不小的“进项”。
随着清朝统治的瓦解,原来的“份房”已不再向朝廷供奉宠物,而是将每年份出的虫儿向社会各阶层出售。直到1966年以后,“份房”的盆盆罐罐一概被砸,李四爷和伙计们回了家,自此,小酱房胡同的这座曾经有过兴盛、有过繁荣的皇家“宠物基地”,便永远地销声匿迹了。从“份房”回来,寇家已搬到原宣武区四平园,全家住在一个平房院里。此时,寇双堂已经成了家,夫妇俩抚养着子女们。面对“份房”被砸、全家生计无法维持的状况,无奈中的寇双堂,只好又找回李四爷留下的、“份虫儿”用的瓦罐和用具,开始在家里悄无声息地干起了“份虫儿”的营生。虽然这次寇家没有打鼓就开了张,但实际上多年为皇宫“份虫”的手艺,却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延续了下来。
原来“份房”里的寇双堂是伙计,如今在家里他既是伙计又是老板,既忙里又忙外,这个时候,他的儿子寇金宝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他的日常劳作中。开始只是做一些小事,直到后来他学会并继承下全部“份虫”的手艺、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
寇双堂的儿子寇金宝,子承父业,把养蝈蝈的手艺都学了过来。往后,这鸣虫界,就传开了,老百姓们都叫他“南城寇家”。
几年后,寇金宝将父亲的手艺继承下来,并独立掌管门户。其间,他份出的蛐蛐“叫儿”的好,膀子又长又宽,放在罐儿里滴溜溜乱转,鼓起膀来“嘟、嘟”的叫声跟小铜铃儿似的。份出的蝈蝈就更甭提了,绿蝈蝈发亮,铁蝈蝈发紫,把它们放在葫芦里,鸣叫声格外动听。寇家份的“虫儿”好,销路就好,一传十、十传百,名声越传越远。原来父亲在皇家“份房”就出了名,如今寇金宝在北京城也叫响了。从那时起,谁的手中要有“寇家”的“虫儿”,也是一件得意的事情。
“南城寇家”是份虫儿名家,自然结交多方朋友,大家经常在一起切磋、交流。金针儿李、王长友、金受瑞,黄振峰,马长宽几人,虫儿玩儿的讲究,也是寇家的常客。受这几位之托,有一次寇金宝到山东德州去逮秋虫儿。这一次,他的收获不小,背着装满蛐蛐的书包他登上了返回的汽车。回到北京他家门未进就来到金针儿李的家,一进门,正巧这几位都在这里。几个人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包一看,当时就傻眼了。原来,书包里的蛐蛐死了一大半,心疼得几个人捶胸顿足、叫苦连天。冷静下来后,寇金宝忽然想起,自己回来时把书包放在了汽车发动机的盖上,一定是上面温度太高,把虫子们都蒸死了。通过这件事,各玩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小虫儿,几个人的友情也更加亲密。
哪里能听:
播出电台:北京交通广播FM103.9兆赫
播出节目:《徐徐道来话北京》
主持人:著名相声演员徐德亮
制作人:小强
录音制作:乐乐
播出时间:每早六点首播,翌日1点重播。
2018年开始,每天凌晨1点重播!
其他收听方法:
1、歌华有线305频道
2、下载听听FM的APP搜索“徐徐道来话北京”
3、关注本公众号
版权声明:
1、本图文、音视频独家发于“徐徐道来话北京”微信公众号,北京广播网、北京电台听听FM为音频在线平台,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本公号从未授权搜狐、一点资讯、360个人图书馆、东方头条、爱妮微、牛人微信、蜻蜓FM、喜马拉雅FM、川川旅游网等平台转载,在上述平台看到“徐徐道来话北京”的任何图文、音视频一定是剽窃或无授权转载。
3、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涉侵权,可联络删除!
4、本公号所有音频、文字版权归著作权人及本栏目所有,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和微群。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在其他自媒体转发转载!违者必究!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名人
-
-
- 2018年你可以知道的AI搞笑段子
- AI½ç¶Î×ÓÊÖ³öû£¬Çë×¢Ò⣡
- 李开复
-
-
-
- 2018年你可以知道的AI搞笑段子
- AI界段子手出没,请注意!
- 李开复
-
-
-
- 好物推荐:一支神奇的笔
- »á¶ÁÊéµÄ±Ê
- MacTalk
-
-
-
- 好物推荐:一支神奇的笔
- 题图:from Zoommy 新年伊始,自然要给家人朋友送些好玩有用的礼物。家里娃初一了,学习任务蛮重,尤其是英语,平时要阅读大量的英文学习资料,中英文翻译是高频动作。阅读的时候娃经常拿着手机或者 i
- MacTalk
-
-
-
- 联名款||那么多羊绒围巾呢,为啥你们一定得买这一条?
- ¸üÃÀ£¬¸üºÃÓ㬸ü°²È«£¬ÐԼ۱ȸü¸ß£¬¶øÎÒÃÇÒ²¸üÓÃÐÄ¡£
- 蓝小姐和黄小姐
-
-
-
- 再这样下去,世上就快没有出轨了
- ¿Æ¼¼£¬ÈÃÂ̹â¸üÉÁÒ«
- 傅踢踢
-
-
-
- 【解局】“习五点”的潜台词,对岸听懂了吗?
- Ò»ÍòÄêÌ«¾Ã£¬Ö»Õù³¯Ï¦
- 侠客岛
-
-
-
- 别骗稿了,我送你好了!
- ²»µÃÁ˰¡²»µÃÁË£¡
- 庞门正道
-
-
-
- 难以抗拒世间每一位斯文败类
- еÄÒ»Ä꣬ÎÒÏ£ÍûÄãÄÜÓöµ½Ò»·ÝºÃµÄ°®Çé¡£
- 胡辛束
-
-
-
- 章泽天:我没病,是这个世界病了
- 今天下午我拿起手机,突然弹出一条消息: “奶茶妹妹黑化”、“买热搜预谋炒作”、“朋友圈爆粗口、狂删微博为争夺财产做准备”…… 每一条都是对章泽天满满的恶意,每一条也都十分可笑。 所谓黑化,就是
- 末那大叔
-
-
-
- 春姐说北京︱皇家“宠物基地”怎么养蝈蝈?--玩在冬天2
- Àϱ±¾©ÈËÄÃÑøòåòåµ±°®ºÃ£¬ÀϰÙÐÕϲ»¶£¬ÄÇÊÇÔÚÃñ¼ä¡£µ±Äê»Ê¹¬ÀïÍ·µÄ»ÊÇ×¹úÆÝ£¬Ò²ÊÇϲ»¶µÄ²»µÃÁË¡£²»È»£¬ÔõôÄÜÔÚ×Ͻû³ÇÀÓиöרÃÅËÇÑøòÐòС¢òåòåµÄ¡°·Ý·¿¡±ÄØ£¡
- 徐徐道来话北京
-
-
-
-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都致敬了哪些大神?
- ÕâÀï¸øÄã·ÖÏíÒ»·Ý²»ÍêÈ«Ãûµ¥
- 罗辑思维
-
-
-
- 明明是杂志的赠品,有些被嫌弃,有些居然被炒上了天价?!
- Èç¹ûÄãÒ²ÔøÒòΪÔùÆ·¶øÂò¹ýÔÓÖ¾£¬ÄÇÄã¡¡Äê¼ÍÒ»¶¨²»Ð¡ÁË¡£
- 吉良先生
-
-
-
- 新年如何立一个有效的 Flag
- ÄãµÄÐÂÄêÔ¸Íû¿ÉÄܶ¼ÊÇÎÞЧµÄ¡
- Mac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