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去与当下、物质与虚拟、废墟与鲜活,坍缩于APSMUSEUM的这堵长墙之上
- 来源:IDEAT理想家
在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物理空间上的隔离后,我们开始正视和接受“保持社交距离”的现实,然而这段经历又反向推高我们对抓住时间流逝、存续美好空间的渴望。在万物之始的春天,APSMUSEUM 在本馆和边园两地举办春季大展《逝者如斯》。
此次展览由欣稚锋艺术机构和陆家嘴中心 L+MALL 联合主办,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李翔宁担任策展人,世界著名建筑师、策展人斯坦法诺·博埃里担任学术顾问。
▲ APSMUSEUM《逝者如斯》展览现场
《逝者如斯》是三位不同领域顶尖专家共同呈现的跨界新作,由建筑师柳亦春、艺术家邱岸雄、作曲家金望同步创作的打造跨空间、跨时间、跨学科的大型沉浸式公共交互艺术装置。青年建筑学者莫万莉、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中国合伙人胥一波、罗德岛设计学院在读生白亦雄担任助理策展人,开幕式现场有复调音乐表演,由双簧管乐手刘迪和中提琴乐手施宇成为大家演奏。
这是一场并不常见的展览形式,首先是两个迥然不同的展陈地点:APSMUSEUM本馆位于上海陆家嘴中心L+Mall商场三楼,是繁华都市的典型代表,在这里将探索当代艺术跨界的可能性——即便在城中最喧嚣之处,依然能有一方可以静心体验纯粹艺术的所在;
▲ APSMUSEUM
而另一处展览空间则选址在由建筑师柳亦春2019年完成的杨浦滨江的"边园",建筑师在一处废墟中激活了一段生气勃勃的城市生活,它不仅是承载工业历史的容器,同时这里正面向黄浦江,也是目击“逝者如斯”最自然的空间。
▲ 边园,图片由APSMUSEUM提供
于是我们将看到建筑、艺术和音乐三者的重叠、交织、碰撞出的城市对话:在空间与空间的跨越之下,《逝者如斯》融合建筑师柳亦春的空间重构、艺术家邱岸雄的剪影动画、音乐家金望的复调音乐,将两个空间以沉浸式互动装置的形式连接。正如策展人李翔宁所说,
“过去的和当下的,
物质的与虚拟的,
废墟的和鲜活的,
在APSMUSEUM的展场中,
坍缩于一面长墙和一张长屏之上。”
除此以外,APSMUSEUM将尝试打破物理上的局限,与国内外不同城市进行连接。在第一站上海场的展览中,希望带给每一位观展人沉浸式的体验,穿透时空的点位,在多元学科创造出的复合态空间中留存一段亦幻亦真的感受。
▲ APSMUSEUM
斯坦法诺·博埃里
世界著名建筑师,
策展⼈、评论家及教育家,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
“这个蓝色整体本身并不仅仅是一个外观,
而是一个能被各个空间主导者所使用的3D空间。
正式由于入口的设计,
观众才能真切感受到后方的巨大空间。
而作品届时就会呈现在这个大的空间内。”
“ 我们为与欣稚锋艺术机构(APS)的
这次合作感到高兴和自豪,
并将塑造一个展览空间,
能够将艺术和文化
带到充满活力的零售空间概念中。”
——斯坦法诺·博埃里
李翔宁
同济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过去的和当下的,物质的与虚拟的,废墟的和鲜活的,在APSMUSEUM的展场中,坍缩于一面长墙和一张长屏之上。柳亦春在此以一种抽象的方式重构了那江边的现实空间。观众步入长长的廊道,进入一处被现实空间中的边园影像所重构的另一个‘边园’。而邱岸雄的创作则通过一系列逐渐悬浮与失重的人与物,赋予了这城市的日常之景以一种超现实之‘轻’。
在虚拟的空间中,这些慢慢离开地面、飘向天空的人与物,仿佛亦是一种游园。现实与虚拟的叠合,形成了对熟悉的日常城市空间的陌生化体验,将江边物质世界里的边园和博物馆中影像建构起来的想象的边园,跨时空地连接起来。美术馆的边园更通过数据传输反身植入江边的现实存在。此边园是彼边园的影像孪生,更是对彼边园的意义诠释与再造。”
——摘自李翔宁
《逝者如斯》策展专文:《两边园》
胥一波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博埃里建筑设计事务所
中国合伙人
在协调建筑师、艺术家、音乐家的跨界合作时,您感受到本次展览统筹工作的挑战在哪里?
胥:无论是跨界尝试本身还是跨界合作,都不是一件易事,在本次艺术家们的合作中,各位艺术家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其实大大减少了本次统筹工作的难度。但是整个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挑战的,例如如何找到几位艺术家之间以及艺术家、观众与空间这两种关系中的平衡点这一问题便需要充分的去考虑。我很认同这样一种说法,“策展人的作用就是帮艺术家们连接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在本次统筹工作中,我们最希望达到的一种平衡和最大的挑战的就是如何让三位艺术家从不同的点出发,但在通过无数次的提案、讨论、对话后,可以将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其想传达的不同信息进行整合并串联起来,形成一种完整而又连贯的叙事思想和表达形式。
事实证明,经过不断的探索、尝试,艺术家们也很好地达成了这种平衡。观众可以在空间中感受到多个不同的元素,比如艺术家邱岸雄创造的动态影像、建筑师柳亦春在空间中用线创造的“流动的墙体”以及作曲家金望为逝者如斯呈现的复调乐谱。这些元素非常具有其个人的鲜明特征,但又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即其呈现出的动态表现力。影像、空间、音乐、白墙都会随着参观者的动作不断配合着改变、流动。将原本的信息力度增强,以最大程度给予并强化参观者的沉浸式体验感。
▲ APSMUSEUM展览空间
IDEAT:在城市中心的商场中与工业建筑遗址两处空间举办联动展览,这是种相对不多见的选址方式。在策展过程中,这为你们带来怎样的困难或优势?
胥:在两处拥有的截然不同氛围场所中联展,我认为其带来的优势和机会是远远大于困难的。APSMUSEUM身处陆家嘴中心中,其代表了现代上海的时尚、便利。而处于杨浦滨江的边园,则展现了上海本身所具有的深刻内涵,给人以一种悠远宁静的感受。
▲ 边园,由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摄影:田方方
在如此两处遥江相隔的场所氛围中来表达同一主题的展览。我们想要做到的就是,彼此独立但相互连结。我们不希望将空间原有的氛围进行改变,虽然APSMUSEUM处于闹市之中,但我们不去在改变其原有空间特质上作出很大改变,而是保持了其特有的时尚、动感的氛围,用空间去烘托作品。如果参观者有机会分别到两个空间中感受的话,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在之前的任何形式展览中都无法感受到的体验感。虽然是同一主题的展览,但搭配着两种不同空间氛围,会给参观者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在这场完整的体验过程中,参观者会不自觉地将另一个空间中的感知带入到现在身处的这一空间中,生发出一种可以穿越、混淆时间和空间的体验,这种独特的体验感正是空间联动所带来的。
IDEAT:APSMUSEUM本身是一个有着很强特色的空间,在本次展览中,策展团队是如何根据空间属性做策展与布展的?
▲ APSMUSEUM入口通道
胥:策展团队在整个讨论、策划过程中,其实都是将空间特性作为基底来进行考虑的。我们尝试将整个空间作为这次展览中艺术品的舞台,就如舞者、话剧演员在演出前需要多次彩排、充分熟悉舞台一样,艺术品也需要在展出前也需要根据舞台的特性不断调整。我们的最终呈现方案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不断磨合、尝试的过程中慢慢完善的。这一过程中也包含着与空间的配合。例如邱岸雄老师设计的两个动态影像,它们分别放置在APSMUSEUM与边园中,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空间氛围,但都与动态影像达成了完美的一致性,江边的影像随着江水的流动缓缓流逝,自然场景便是影像的帷幕,动态影像与空间的配合营造了一种宁静、自然的氛围。而在APSMUSEUM中,在其原有的动感、时尚的基础上,选择将边园及江景投影到其中,带来不同的韵律。同时在音乐的演奏方面,选择不同音质来衬托不同的体验氛围,双簧管演奏者和中提琴演奏者隔江对话,充分匹配了这两种空间的不同特性。
IDEAT:APSMUSEUM位处于都市繁华之所在,要在这里创造一方平静的、可以令人沉思时间流逝的公众展览,您认为最需要把握的是哪些关键点?
胥:呈现一场展览,绝不取决于某一因素,而是各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在《逝者如斯》这场展览中,这一点表现的更为突出。我们希望通过色彩、形体、材质、音乐、光影、文化等等的综合结果给予参观者一种独特的感知。把握这些元素间的比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点,恰当的运用可以很好的将内部的沉浸感与外部的喧闹氛围进行分割,为参观者提供一个可以进行沉思的空间。而另一个关键点在于,在这个空间中,我们希望创造的不仅仅是参观者对展览的单向感受,而是双向的互动行为。我们可以看到,《逝者如斯》中占据绝大多数比例的都是可以互动的装置,这使得观众在参观时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将注意力转移到艺术品和自身的互动中,从而暂时将其与日常生活,更与展览空间之外的商业感分隔开来。
柳亦春
建筑师
“废墟总是会给我带来一种自由感、 一种暗藏着自然的能量的东西,它也是一个能够跨越文化的源隐喻。当一座建筑在向自然回归时,某种中性化的结构逐渐显现,这让我认识到这样一种隐匿的结构之景总是暗藏在事物的内部,所以我们才有了接续的办法。这也逐渐成为我想在设计之初去做的事情。于是最近的工作中,一种是对于已经成为废墟的一种唤醒,但仍然保持了废墟自然特质的存在;另一种是完全新建的建筑物,也会有意去营造一种废墟感,这既是对我们所经历的过去十到二十年某些现象的隐喻,也是一种对自由与自在的表达。
而这两种废墟,我认为都是具体的废墟,这其中,结构之景的隐匿或显现,是设计表达的具体化。如此,即便建造总不是自然的,也终于是自然的了。“
——摘自柳亦春
《具身化的废墟:显现与隐匿的结构之景》
IDEAT:近年来,您主导和参与了多场建筑、艺术装置的跨界项目。您认为在当今时代极速变化的情况下,建筑师群体是否会迎来角色性的转变?
▲ APSMUSEUM效果图,图源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
柳:很难说建筑师的职业是否会发生角色性的转变,但是的确在中国,建筑师这些年的工作范围正在悄然拓展。实际上,在西方,就建筑师这个职业而言,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艺术家甚至科学家都是经常合为一体的,比如达芬奇。现代以来,社会分工让建筑师的工作细分化了,甚至建筑专业的内部,也发生了更为细致的分工。在这种情况下,跨界、或者有意识地拓展建筑师的工作范围反而又变得尤其重要。目前,当代城市发展正进入新的技术时期与相应的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的时期,建筑师应当能在这些变化中以更开阔的视野将自身的专业性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建筑师的工作具备这样的可能性。
▲ 边园,由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提供,摄影:田方方
邱岸雄
艺术家
网络世界虚拟现实中的失重状态成为这个失重时代另一个更为普遍的感受,在虚拟世界中流连的网民在游戏空间里感觉比在现实中更自由更强大,这是另一种摆脱现实生活的重力束缚,然而这是真的自由吗?作品中的人和物的失重状态并非自由意志的体现,看起来像被操控的提线木偶,不由自主,手脚在空中无用的划动无法改变身体漂浮的方向,更像是失控而不是自由。从某种意义上这些不由自主的身体都是数据流,所有人的活动最终转换为数据流,成为那个没有重量的数字世界里的数字,这些数字经过算法的配置后最终反过来操控人类的行为。今天的新人类不再有西西弗斯永劫回归的沉重命运,在新世界里一切都失去了重量,西西弗斯的那个石头不再滚落下山,而是飘向虚空。 ”
——摘自邱岸雄
《轻与重-关于时间的重量》展览自述
IDEAT:根据您关于《逝者如斯》作品的创作自述,它更多关乎对当代“失重生活”的审视与反思,然而作为观众似乎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到视觉呈现上的新奇与幻想感。您如何看待自己的创作初衷与观者的反应可能存在的差异?
邱:作品就在这里,观众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到哪一个层次,是看观众在哪一个层次去理解它,巴赫的音乐,有人只听到悦耳的旋律和声,有人听到生命的庄严,有人听到神性的弥漫。另一方面对作品的理解,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体会和理解,正如这个作品的空间结构一样,刚进去在走廊里还不能看到作品的全部,只有走进去在背后才看到另一个层次的内容,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又会不一样。当视觉带来的新鲜感褪去之后,作品的意义才会慢慢浮现出来。艺术的意义不是广告一样秒懂,而是在回味中层层显现。
金望
音乐家
IDEAT:“在边园是双簧管演奏家刘迪,在APSMUSEUM是中提琴演奏家施宇成。无论是节奏、力度,我并不需要精确地去体现谱面上的东西,而是要加入自己的思想。”如何理解您在把握音乐表达之大局的基础上所“加入的思想”,以及具体怎样给演奏者”留出发挥的余地“?
金: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每一位钢琴家演奏的都不一样。他们在作品注入了自己的感悟。现代音乐如今越来越注重精确表达作曲家的意图,记谱大多很精确,力度、速度、时值。演奏者更像执行者。这部作品我不是只想表达我,而是我们。所以采取了不太精确的记谱方式。比如我只是写了“句子”,怎么说,则交给演奏家按自己的感觉去演奏。这就像对话一样,当你听到对方的话,才会选择怎么回应。同一句话,怎么表达,千差万别。音乐的“句子”也一样。
《逝者如斯 How It Flows On》展讯
策展人:李翔宁
学术顾问:斯坦法诺·博埃里
助理策展人:莫万莉、胥一波、白亦雄
艺术家:柳亦春、邱岸雄、金望
展期:2021.04.23 - 2021.07.15
主场馆:APSMUSEUM,上海陆家嘴中心L+MALL三楼301
分场馆:边园,上海杨树浦煤气厂码头;或其他地区景象
✍
采访、编辑:书韵
撰文:杰奎琳壮士
视觉:ChiChi
图片提供:APSMUSEUM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生活
-
-
- 阳台到底要不要封?看完你就知道了
- 设计 / 品质 / 生活Temperature of Love很多家庭都把阳台当成了晾晒衣物、堆放杂物的场所,大大浪费了阳台的功能性。其实只要稍微花点心思,把阳台设计一下,不但可以增加居室空间,还能起到美化作用。阳台装修...
- 设计本家居
-
-
-
- 图案|云鹤千年寿,苍松万古青
- PATTERN:YC0549 原创设计借山水以解忧,藉花木以怡情以明月清风之生息安寄惊鸿一瞥之浮生远离城市的繁华喧嚣独有一方丰盈的精神境地潇然物外,乐在其中细节展示细节展示将传统山水、亭阁、廊舫等元素进行创意...
- 艺栢图案设计
-
-
-
- 为什么设计师都喜欢简约风
- 简,是最美的设计语言。简约,让整个空间充满温润清新之感。简约风,体现出精致与个性,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品位。以少胜多的设计理念,留白、减法的设计理念,玩转出一个温馨、优雅的环境。简单的空间总是耐看,...
- 室内设计秀
-
-
-
- 过去与当下、物质与虚拟、废墟与鲜活,坍缩于APSMUSEUM的这堵长墙之上
- 在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物理空间上的隔离后,我们开始正视和接受“保持社交距离”的现实,然而这段经历又反向推高我们对抓住时间流逝、存续美好空间的渴望。在万物之始的春天,APSMUSEUM 在本馆和边园两地举办春季...
- IDEAT理想家
-
-
-
- 设计师自宅,流金岁月,拾光溢彩
- Georgia Ezra空间的感官体验“当你走进这个空间,当你赤脚行走的时候,地板会把你和地球连接起来......”——Georgia Ezra△ 本案平面图本案是墨尔本Studio Ezra工作室,新近完成的一个翻新项目——更准确地说,...
- 设计之旅
-
-
-
- 阳光住宅,简约优雅!
- 尊贵热线:400-639-9973最好的生活,只为遇到最懂的你!简约优雅白简约优雅白,诗意栖居。自然风光融于室内,鲜活灵动!设计:Mim DesignDKO Architecture、Eckersley Garden Archite
- 得心设计
-
-
-
- 虽不惊艳但很有用的六种花,你值得拥有!~
- 导语 生活中,我们见过很多虽然不太惊艳但非常有用的花花草草,例如地肤可做扫帚、薄荷能做茶饮、虎皮兰有助于睡眠、龟背竹除甲醛、巴西铁吸收雾霾等等。今天,宠派养花大全小编就为大家分享几种这些非常有用...
- 宠派养花大全
-
-
-
- 120m现代简约风,给你一个低调奢华的家
- 关注微信公众号:jiasjmt,家装案例每天更新! 由于业主一家人均面积比较小,所以实用功能肯定是放在首位,在前期设计沟通的时候,一起讨论最多的是,怎么样才能让一家人能在拥有各自隐私空间的同时,还能...
- 齐家一站式装修
-
-
-
- 客厅、书房一体化设计,大空间串联双阳台,一处酝酿诗意一处盛放生活
- 家装室内设计 ,每日搜集分享国内外最前沿的家装设计、施工、建材等内容,成为您家装的好帮手!本案是一套面积为127平米的三口之家的居住空间,风格上选择了纯粹而干净的现代简约风,没有太多造作的修饰和约束,...
- 家装室内设计
-
-
-
- 我有一个梦想,把客厅变成书房!这138㎡正是我向往的家
- 关注微信公众号:jiawyk,一起聊聊装修中的苦闷与快乐~装修不是材料的堆砌,而是生活模式的构建,需要以家庭需求出发,一步步去完善,装修出满意的效果。这期分享的案例位于上海市,套内面积138㎡三居室,屋主需...
- 小菜聊装修
-
-
-
- 精心设计,没有阳台的客厅,也能更悠然自在~
- 对于一些客厅不带阳台的房子而言,整个客厅空间会临近窗户,因为整体会显得更加明亮。如果这个客厅足够大的话,那么在靠窗位置还可以摆一套书桌椅,或是休闲桌椅,整体空间会显得更加的悠然自在。下面,小编为大...
- 潮流室内装修设计
-
-
-
- 样板间|现代简约三居,巧用榻榻米布局,一“室”二“用”!
- 全文约:1100字,阅读时长约:3分钟最近有几个同事在偷偷议论小乖的黑眼圈小乖真的没有逛淘宝剁手而是一心一意找好的实景样板间给熬出来的下面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用黑眼圈“换来”的实景样板间吧!空间上用暗灰...
- 一统国际家居
-
-
-
- 北京夫妻买下87㎡二人居,LDK布局、封闭收纳、老家具..平衡现代风格与古典情怀
- 家的要素, 让城市里忙碌的年轻人住得更好。说在前面这套87㎡的小两居位于北京,屋主是夫妻二人,家里还养了一只英短蓝白猫。男主从事HR行政工作,性格随和,受家庭环境影响,酷爱中国传统文化,藏有许多古典文...
- 家的要素
-
-
-
- 细节控小哥哥的家,90㎡三室改两室,空间大一倍!极简纯净,腔调十足!
- 申报倒计时 | GHDA环球人居设计大奖,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简约高级,理想的男性单身公寓! |每一个案例从前期方案的无数次推翻思考,到后期的软装线上线下的选配,每一次遇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对于不同家庭...
- 居住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