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上学,明天失业?
- 来源:奴隶社会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955 篇文章
题图:作者本人。
作者:程介明,香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本文是作者出席首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所发表的主旨演讲,转载自: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ID: ce30ce)。
写在前面: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教育:怎样才算发展?”,这不仅是中国教育要思考的问题,全世界都应该思考这个问题。
我觉得每个地区的教育之间的比较,不是经济水平的比较,不是弱势、缺点的比较,而是优势的比较。例如美国教育非常关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中国教育擅长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我经常说两句话,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明天!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学生的学习!
下面我分五个部分来讲一下:
教育发展看什么?通常的观点大致有两种思维。一种是补亏思维,“先看有什么问题”、“看给了我们什么任务”、“看差距,我们如何追”、“看排名,争取更高”。大家这样做的理由是,先找到问题,然后解决了问题,教育也就发展了!
但真是这样吗?这种做法有点类似修车的心态:先看车哪里坏了,哪儿刮花了,但修到最后车顶多还是原来那部车,这部车并没有发展。所以,补亏思维容易从负面着手,容易着意于找缺点,容易下意识地追究责任,容易忽略了自己的优势和成绩,容易打击士气,容易变成领导孤军作战。
美国就出现了这种情况,认为学生学得不好,是老师的责任,于是设计了很多教师评估,把老师的工资合约与学生的成绩表现挂钩,弄得鸡犬不宁。补亏思维也往往包含着线性思维:认为“经济好的,教育也一定好”、“我们的路,也是发达地区走过的路,应该向发达地区学习”。
其实,环顾其他地方的教育,成功的并不一定就是经济发达的。例如波罗的海的爱沙尼亚,近年教育突飞猛进,就不是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要是按照线性思维,中国也不会有近 40 年的变化。
▲ Photo by Ivars Krutainis on Unsplash.
相反的,是前瞻思维:下一步应是什么?上一个台阶,会是怎样?我们的梦想、愿景、展望、前景,是什么?前瞻思维者会更多的往高处想,向前看,找到下一个目标是什么,那才是发展的思维。前瞻性思维有助于帮助大家找到共同的目标、梦想与愿景,有了目标,大家就可以一起努力,向着目标前进。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就会被视为改革的动力,而不是感觉自己是改革的对象;校长、学校也会成为改革的动力。那么,在我们理想之中,未来的教育会是怎样的?在西方流行的,起码有两种话语:经济话语与科技话语。
经济话语的特点: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要发展教育?为了经济发展,为了繁荣安定;为了提高 GDP,为了加强国际竞争力。
教育发展中也存在经济话语:个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为了具备和增强就业能力;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地位、权势。
因此,在经济话语下:教育的责任,在于塑造人力资源;要增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培养综合性人才;要学生准备工作上新的挑战。
中国是有这方面的传统,很多人把科举当成教育了,十年寒窗,就是为了一朝成名,然后拜为宰相,招为驸马,衣锦荣归。在整个东亚“筷子文化”地区,包括日本、韩国、越南都受过科举的影响,把个人的荣华富贵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了。
这种经济话语,最典型的是美国提出的培养学生的“21 世纪能力”,包括关键能力(读、写、算),学习与创新能力(明辨、沟通、合作、创新),再加上信息、媒体、科技能力,生活与职业能力。这个说法很受欢迎,因为它标志着 21 世纪与 20 世纪的分别,令人一新耳目。
但是,转眼看看现在的年青人:用非所学,渐成主流;转工转行,家常便饭;间歇打工,怡然自得;创业自雇,前途开朗;斜杠一族(slasher,同时从事多种行业),愉快多彩;在家啃老,心安理得;……而且技术、市场、机构、职位、人脉、政策等因素让就业市场瞬息万变。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是否为了瞄准定向就业?教育是否就是要孩子尽早找出发展方向?教育就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经济需求?新一代的年青人,有什么诉求?也许我们知道的很少。社会有不一样的需求!年青人有不一样的诉求!经济当然重要,但是,教育,还可以固守经济话语吗?
西方看教育的未来,另一种流行话语,是科技话语。科技的发展,瞬息万变。人工智能、虚拟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真的是日新月异。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和生活。
共享经济、共享数据、共享空间,正在不断扩展;各类“中心”(饭店、银行、商店、…)迅速消亡。科技的发展,也配合、加速、加强了社会的个人化、碎片化!对教育影响很大。
科技的发展给教育带来很多方面的进步和可能性。
科技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经历(例如 VR 可以增广学生的见闻);
▲ Photo by FunkyFocus on Pixabay.
然而,对于教育而言,也有一些疑问:
第一,精准化,会不会把保守的教学理念固化?例如批改作业的技术目的是提高学生成绩,这样的教育科技会不会把应试教育的概念固化了?
第二,虚拟化,会不会取代了真正的体验?如果自然界的东西都通过虚拟现实体验,那学生更加不用接触社会和自然界了,这和在实践和体验中学习的概念是吻合还是倒退了?
第三,机器化,会不会没有了情感的交流?老师和学生之间会有感情,机器能够做到吗?老师会不断的创新,机器能创新吗?
此外,虚拟世界、机器智能、网络生活、大数据这些也会同时带来进步与弊端,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觉得两方面都会有。加入我们也看看教育以外的科技大环境,又有其他的考虑:
虛拟世界:能够超越现实,但是往往又会难辨真假。
机器智能:能够超越人工,是否就是为了取代人类。
网络生活:能够超越时空,但也造就小圈虚假共识。
大数据:能够超越个人,但不免要担心隐私尚存?
喜兮?忧兮?
我们都感到社会变了。但社会到底变了什么?与教育又有什么关系?
从经济形态来看,是从满足需求变为营造欲望;从生产形态看,是从大量生产变为少量多款(less of more);从机构形态看,是从巨型科层变为一站式小单位。
机构变小了、扁了、松了;讲究的是灵活、可塑、易变;同时也脆弱了、不稳定了。
雇主对于雇员,已经不可能有以前的照顾与保障。雇员对于机构,也沒有了以前的依赖与忠诚。
今天的年轻人对于职位、职业不像上一代那么看重。我们生在 20 世纪的人,讲究的时候安居、乐业、稳定、保障;21 世纪的年青人,讲究的是变化、突破、挣脱、脱俗、创新。他们有不一样的事业观、成功感、满足感、幸福观。
▲ Photo by Priscilla Du Preez on Unsplash.
社会变化是根本的、彻底的、持久的、全面的、不可逆的。我们进入了一个新世代,工业社会特征正在逐渐消亡。我们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巨大变化;不亚于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
个人正在进一步被释放。更加自主,但也更加孤立;个人因此也需要更加坚强。我们的教育,有这样的目标吗?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教育却不是,教育是我们为下一代设计的系统学习。教育是人造的体系,因而带有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信仰的时代烙印。也就是说教育体系是可以过时的!现在我们正在遭遇这样一境况。
社会变了,不能只看学历,学生学习,远远超过我们教的,年青人的诉求,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新加坡利用了《21 世纪技能》的理念,但是觉得不能只看经济(工作)的需求,因此以人为本,提出四点:
自信的个人,自觉的学习者,主动的贡献者,有心的公民,作为整个教育的发展的方向,虽然引申过来的“能力”与美国差不多 — 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合作与信息能力,批判性与创造性思维,公民、全球与跨文化意识 — 但是出发点是“人”。
中国也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加是从人的内涵出发,从人的内在素质出发,台湾也在 2016 年提出“素养”,也许也是继承了儒家的传统。
在 2016 年,我们在香港做了一个倡议,我们认为教育应该关注人的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学识(持续学习的能力、深入探究的能力、综合使用的能力、驾驭科技的能力、…)、修养(群体合作、自省自理、跨越文化、灵活应变、…)、品质(敢于创新、勇于承担、不避风险、兼容并包、坚持原则、…)、价值观(关爱舍予、公义和平、相信理性、平等公正、热愛自然、珍惜生命、…)。
▲ Photo by feworave on Pixabay.
但是,故事还没有结束:我们不能假设,周边的世界,是一个太平的世界。这里罗列一下全球的乱象:
连绵的天灾祸害、冤枉的人为意外、不断的新旧疾病、莫测的经济危机、突发的社会动乱、潜伏的战争隐忧、泛滥的贪污腐败、任性的政党纷争、难防的恐怖袭击、汹涌的越境难民、到处的造假诈骗、不一的民主结果、凶狠的贸易战争。
这些乱象,可以说是方兴未艾。一言以蔽之,我们处于乱世,我们现在的社会是变幻(volatile)、莫测(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的,西方所谓 VUCA 社会。
我们的下一代必须是坚强的一代,他们不止要生存、要适应,我们还希望他们成功、领导、变革!摆脱乱世,营造新社会,要靠我们的下一代!
让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那就是教育的使命!
这是我的结束语,谢谢大家。
「一土」说:
正如程校长文章所说,面对高不确定性的时代,一土也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在一土中学创校分享会上,期待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欢迎扫码报名本次活动的线上直播,也欢迎大家在线上与我们互动。
本周五现场活动已报满,但是如果你对一土中学感兴趣,也想投入中学创校建设的的话,欢迎扫码(上方海报)提交信息。
时间:8月23日(星期五)
嘉宾对谈及分享:7:00 – 9:00 PM
直播通道:
- END -
推荐阅读
你读到的只是冰山一角,看经典热文,点击菜单。
有感悟想和大家分享,
请给邮箱 nlsh88@163.com 投稿吧。
欢迎转发分享;对话框输入“转载”即可了解授权详情;未经授权,不得用于微信外的平台。
喜欢吗?期待你点“在看”支持
趣玩
-
-
- 原来红富士是日本的特产?
- 产品信息: 产品名称:《富岳三十六景》 [日] 葛饰北斋著 姜建强 解说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社 产品尺寸:约36.5*31CM 独家赠品: 1、高清原版复制品:《神奈川冲浪里》1张、《凯风快晴》1张、
- 顾爷
-
-
-
- 做恋人容易,成为徐峥陶虹这样的精神伴侣真的好难得
- 最近的《小欢喜》各家各户都开始不怎么欢喜了 季杨杨家妈妈刘静经过两次活检手术,被确诊了乳腺癌 令人欣慰的是,懂事的杨杨陪化疗的妈妈剃了光头,面对学习也更加积极上进 之前总是打官腔的老季也让大家看
- 时尚芭莎
-
-
-
- 东风启辰D60EV的光,照进电动2.0时代
- 文|曹江北 《乐队的夏天》在夏日的末尾结束了,从31支参赛乐队的歌里面,少年人听出来少年人的锐气,中年人感知到了中年人的平静。节目播出的三个月中,7万网友冲进豆瓣为其打出了8.7分;百度的搜索指数峰
- autocarweekly
-
-
-
- 来连线!想唱跳炸裂的R1SE男团爱听什么歌?丨专访
- 采写:新京报记者 杨畅 - 加载失败 ╥﹏╥ - / 00:00 2019年6月8日,通过《创造营2019》的集训与鏖战,周震南、何洛洛、焉栩嘉、夏之光、姚琛、翟潇闻、张颜齐、刘也、任豪、赵磊、赵
- 新京报Fun娱乐
-
-
-
- 抬肤色的羊毛大衣在清仓!初秋元气girl的连帽卫衣、随性V领衬衫、养生堂补水面膜,拼色手提包,还有超可爱的小绒球耳饰
- 期产品一键get所有链接和优惠长按下图二维码就ok~~~ 考虑到部分妹子的购物习惯,在每个产品底下还是有单独的相关购买链接 明天就要周五了,就问你们开不开心!! 啊,最近分手(离婚)的人好多
- 苹芥小魔蝎
-
-
-
- 【会员专享】精致迷人的生活加分好物
- 本周时尚廊会员专享商品! 专 享 台湾Artiart 桌面遥控器收纳盒 原价:69.00元 会员价:36.00元 纸抽盒 售价:155.00元 会员价:86.00元
-
-
-
- 一千零一夜没告诉你,嫁给国王的女人们最后怎么样了
- 2019年似乎是属于“分手”的一年。除了演艺圈,一直被外界视为稳定、幸福的代表的各国皇室似乎也有些“不安分”了,离婚的离婚,逃亡的逃亡,纳妃的纳妃…… 现任泰国国王拉玛十世登基,他打破了泰皇室87
- 世界时装之苑
-
-
-
- 《我们站立的地方》讲述坚守南海边境线的“深海勇士”李刚
- 由芒果TV出品、湖南都市频道承制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庆祝建军92周年特别节目《我们站立的地方》每周四上午10点在芒果TV热血播出。 本期节目讲述的是南海舰队某防险救生支队副参谋长李刚的故事。作
-
-
-
- 揭露一则古代高科技骗局,原来这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
- 相信大家在很多古装剧里都看过拜神求保佑的情节,其实“上香”这一环节可包含着大学问—— 视频自抖音@反面教材,侵删 本以为是神学,没想到最后还是科学,果然神学和科学只有半步之遥!连古人都能熟练利用的
-
-
-
- 对话喻凌霄 | 不断磨砺的体育版权生意经
- 文 / 贺佩苇 在北京生活多年的喻凌霄,仍保持着老上海人的一些行事风格。 他不喜欢应酬,能打电话解决的就不必见面,能一杯咖啡解决的就不必胡吃海喝,“喝一顿酒什么也没说,第二天还得重新打电话,浪费
- 肆客足球
-
-
-
- 今天上学,明天失业?
-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1955 篇文章 题图:作者本人。 作者:程介明,香港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本文是作者出席首届“中国西部教育发展论坛”所发表的主旨演讲,转载自: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I
- 奴隶社会
-
-
-
- 90岁老太太在线撒娇,别人家就连姥姥都这么可爱!
- 视频自抖音@胡涵溪,侵删 要不怎么说撒娇女人最好命呢,就问这样的攻势谁能忍住不妥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今天就来说说你家的“大宝贝”做过什么猝不及防萌到你的事儿吧~ 冷兔宝宝家庭篇表情包已上线!长按
-
-
-
- 【单向历】8 月 22 日,宜孩子气
- 大卫·杜楚尼(英文名:David William Duchovny),男,1960 年 8 月 7 日出生于纽约市,美国演员,导演。 大卫·杜楚尼凭借热门剧集《X 档案》中聪明、勇敢、执著的 FB
- 微在涨姿势
-
-
-
- 徐峥罕见示爱小陶虹,却被曝光出轨黑历史,又是一对各玩各的极品夫妻
- 说来也是巧了,九哥昨天刚刚回顾了一下小陶虹和段奕宏的感人同(ai)学(mei)情,今天徐峥表白小陶虹的朋友圈就上热搜了~怎么说呢,缘分呐。 但这两段情嘛,前一段同学情倒是实打实的。虽然段奕宏迷恋小陶
- 环亚九哥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