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中国式家长,死于辅导作业
  • 来源:围炉夜读



文丨炉叔


最近我看了一档综艺节目《考不好没关系?》,在节目里看到了一个新的词叫“恐辅症”。


嘉宾陈超对这个词的解释是:


“每当我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忍不住地会凶她,并且拿起桌上的戒尺对她进行惩罚。”



其实,许多家长都会有“恐辅症”,甚至将自己气到生病的也不在少数。


11月时,一则南京妈妈陪孩子写作业气到脑梗的新闻刷爆朋友圈。


事情发生在当天晚上的十点半,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并且还有大量不会做的题目。


这位妈妈一着急,竟出现了吐字不清,右手写字笨拙的状况,在家休息了四天后,病情仍未能缓解,无奈之下到医院查看,才发现是脑梗塞。



还有家长陪孩子写作业写到心梗住院,心脏搭桥的,这位家长说:“想来想去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随其自然吧”。



还有家长陪写作业疑导致脑出血进急诊室,朋友圈中的各位家长,也都在辅导孩子作业时有胸痛、头胀、耳朵痛等症状。



为了缓解症状,前一段时间,朋友圈流行起找未来亲家给孩子辅导作业,自己的孩子已经不想教了。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已经不仅仅是段子,更表达了家长在辅导孩子时的无奈和心酸。


每个家长都有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在辅导作业的焦虑背后,折射出的是家长对孩子深切而又无可奈何的期待。



孩子年龄小,思维方式还没有经过锻炼,看待事物的角度往往和大人不同。


以一张西游记里师徒四人的图画为题,问图中共有几人。


孩子的回答是一共有两人,因为还有两个是动物。



其实孩子的回答本质上是没有错的,孩子所说的正是他观察到的,但显然与题目想要他回答的不同。


我们早就已经习惯了标准的思考模式,看到这样的题目,很可能根本不会像孩子那样去思考,但并不能说孩子就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孩子看到的东西比我们更简单,也更直观。


我们应该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做到理解孩子,然后引导孩子。


只要你愿意主动去认可孩子,孩子自然也愿意学着去认可你。


但如果我们强行地将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很可能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最后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辅导孩子费心费力,家长很容易就会脾气暴躁,说出一些刺伤孩子的话。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采访了几位小朋友对家长辅导作业的看法。


有一个问题是让孩子用一个词形容爸妈在辅导时的心情,一个小姑娘回答是“凶狠”。



当问到家长在辅导他们作业时常说的话时,他们的回答是:



“我以前不是教过你吗?你怎么还犯这样的错。”


“你再这样调皮,就把你赶出家。”


“最狠的话没有话,就是打,就这样一巴掌过去。”


“你是有脑子的人,不要每天就带个空壳来学习。”


“跟你讲了这么多遍你还不知道,你是要气死我吗?”



孩子有时不能理解父母的苦心,父母的打骂只会让他们感到难过。


一个孩子在镜头前对自己的妈妈说:“妈妈你以后,说话好好说,别打我了行不行?”


孩子有时候需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父母能够对自己多点耐心,能够心平气和地和自己好好沟通。


心平气和有时能够比单纯地发泄怒气获得更好的效果。


在节目中,主持人问孩子:如果爸爸考不好怎么办?


有孩子说:“那么简单的题都没考好,你是怎么当爸爸的?”



也有孩子说:“瞧瞧你现在,这么容易的题都考不好,瞧你记性放哪去了?被狗吃了。”



显然这些话都是他们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家长平时的言语行为轻易就能影响到孩子。


只有当这些话落在自己身上时,才知道个中滋味如何。


有些孩子就直接说:


“回去揍他,罚站,谁让他以前那么对我的。”


“你怎么对我的我就怎么对你。”



也许这些孩子的话里带着些玩笑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孩子其实对家长太过严厉的惩罚有着埋怨与责怪。


家长应该常常与孩子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一看,这样才不容易伤害到孩子。


与孩子相互理解,才是沟通的有效途径,也能拉近了相互之间的关系。



其实,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辛苦多了,他们的课业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在节目中,节目组对全国小学生的题目进行搜集,然后出成考卷给家长回答。




根据音乐简谱猜是哪一首儿歌?


通过观看一个物理现象,回答是什么原理?


人民币背部图案是我国哪一个景点?


……



当家长考试时,就会发现他们也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能够走到最后的家长都可以算作学霸了。


张绍刚在节目中有这样一段话:



其实有的时候爸爸和妈妈也别把自己当万能的嘛,我们要在孩子面前说我们不如他们。


可能刚开始说出来挺难的,但是只有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我觉得才是,我们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能让自己的心态更平和的一个理由吧。



有时候我们为了辅导孩子作业逼着自己学习更多的东西,然后才能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什么都会的样子,但其实这样只会让我们更累。


当我们将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你就会发现能够变得更轻松。


并且因为这种平等,你可以以一种更加宽容和平和的心态面对孩子。


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才是在辅导孩子的家长中成为一名人生赢家的正确姿势。

情感

<< 41 42 43 44 45 >> 

公众号 • 围炉夜读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