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好在25岁之前想明白的七件事
  • 来源:改变自己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我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在18岁之前具备如下能力:第一、知道自己人生的梦想;第二、知道自己的特长;第三,知道什么是爱情;第四,懂得如何投资理财。                                                   

最好在25岁之前想明白的七件事作者:李小墨
来源: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
做公众号之后,我经常会收到粉丝提问。很多问题答过就忘了,但一年前的一个提问,到现在我还会时不时地想起。
那个粉丝的问题其实稀疏平常,真正让我吃惊的是他的年龄。
他问我,他应该继续工作,还是辞职考研?问题是,他已经三十多岁了。按照年龄算,他上小学的时候,我还没学会走路。到底是什么让他的心智如此晚熟,以至于到了而立之年还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是因为认知,是因为对某些基础问题的认知模糊不清。
公众号请辩的创始人蔡垒磊在新书《认知突围》里说的一个观点,我很认同。他也经常从公众号后台收到粉丝提问,他发现这些提问虽然五花八门,但总是有许多共性,总是指向一些基础的概念。
他认为:「大多数人对于某些问题就是无能为力,这种无能为力背后是人们对影响人生关键的某些概念认识不清,从而总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决定。」
回顾我遇到的那些迷茫的提问者,无论是面临情感抉择还是人生规划,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遇到问题习惯问别人怎么办,而不是问自己怎么办。他们身体成年了,心理却依然是一个茫然无措的孩子。
他们总是寄希望于别人给他指条道,寄希望于别人能提供一条可以直接复制模仿的生活路径,寄希望于别人能给他一个清晰的、现成的、能解决他生活问题的快捷方案。
他们就像巨婴一样,无法独立地思考,无法坚定地做选择,无法清晰地评估风险和机会。一些基础认知没有建立起来,他们就永远都是一个茫然无措的孩子。
但生活不会一直允许他们当一个茫然无措的孩子。25岁大多数人已经大学毕业并工作一两年了,25岁之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之后有些事情拎不清,社会对你就不会那么宽容了。
早已成年却依然茫然的人,需要一场认知突围。而这些认知最好在25岁之前,就建立起来。 
|  1关于未来:人生根本不存在一条既定的跑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赢在起跑线」成了一句深入人心的口号。可是仔细想想,这句话有个很大的问题,它让人产生有种错觉,误以为人生有一条既定的跑道。
高考以前,某种意义上,我们和同龄人确实很像在一条跑道上。一群人按部就班地读完幼儿园读小学,读完小学读中学,在这个阶段,你很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所以只要努力争上游就好,不需要做什么选择。
迷茫通常是从高考后报志愿开始的,从那一刻开始,人生的选项就不断地递到你的手里:
去哪个城市?报哪个专业?选择哪个大学?读完本科要不要继续深造?回三线城市的老家还是待在大城市发展?工作要选择什么行业?哪个公司是更好的平台?和谁度过一生?要不要分手?要不要跳槽?什么时候买房?在哪儿买房……
我们和同龄人浩浩荡荡地一同出发,然后在分岔路口奔跑着散开。
这个时候,你才会发现,真实的人生并不存在一条既定跑道,真实的人生是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每个人都需要去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要去的地方。
在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每一条路都有自己的风景,根本无法像跑道一样简单地比拼出输赢。
所以,人生的成功并不是比别人成功,而是找到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事,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安排人生。
彻底想明白这一点有什么好处?
想明白这一点,你就不会再把自己和其他人放在一个假象的跑道上比较输赢,你最关心的不再是所谓的跑赢人生,而是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找到到达那个地方的路径。
你会一头扎进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环顾左右,整天因为谁谁赚得比较多,谁谁混得比我好而焦虑。
你会专注地做属于自己的事情,不再羡慕也不再盲从,不再因为别人出国而出国,因为别人考研而考研,因为别人跳槽而跳槽,因为别人考公务员而考公务员。
你会开始追随你自己。

|  2关于生命:阅历是由生活的密度决定的
人们对年龄有一个刻板印象,认为活得长,见识就长,懂得就多。年长的人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都多。
可是我一直觉得,阅历并不是由年龄决定,而是由生活的密度决定的。
就像《认知突围》里说的:「单纯地计算经历过多少日出和日落,并不能完全反应出时间在人生刻度上留下的印记。有些人只需要几年就能走过一些人一辈子走过的路。」
当记者的时候,这种体会特别深,那个时候经常一天不止跑一条新闻,上午去的地方、接触的人、采访的新闻事件和下午可能完全不同,生活事件密集地发生,以至于过了一天像过了好几天。
我也迅速地沉稳练达起来,那段时间是我毕业后成长最快的时期,我甚至觉得一年的记者阅历顶得上其他人的五年。后来转行过起了朝九晚五的规律生活,生活仿佛从干饭变成了稀粥。
人生是短暂的,每个人终有一死,这是命定的结局,死亡一旦来临,所有得到的最终都会失去。所以重要的根本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过程就是奖励。
人生其实就是一场体验,是选择一成不变地过一生,还是在短暂的一生里,尽可能地看更多风景、认识更多有趣的人、经历更多的不同的事?
至少相比安稳,我更想要体验更多。
人生观是指导我们的人生选择的底层代码。我毕业之后去报社当记者,之后辞职进入新媒体,接着辞职开始自由职业,我很少觉得迷茫,因为只要想清楚了要如何度过这一生,面临形形色色选择的时候,我心里就和明镜似的。
同时还会获得一种不计得失、不畏虎狼的勇气:反正人生就是一场体验,我尽情体验就好了,得失并没有那么重要。

|  3关于金钱:想实现财务自由,要靠资产性收入
实现财务自由应该是每个人的梦想。可是怎么样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呢?很残酷的真相是,除了少数高薪群体,大多数上班族靠每个月的死工资,根本不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对于金钱也需要认知突围。
《认知突围》的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重新认识金钱,普通的收入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性收入,即利用现有资本本身带来的收益,如房租收入、股权分红、版税收入等等;另一种是劳动性收入,即利用劳动换来的报酬,一旦停工就没有收入。
财务自由指的不是钱够用,而是指长期不劳动换取报酬,也充裕。财务自由的「自由」意味着不需要为了工资而工作,不再被工资捆绑。你可以选择你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而不是为生活所迫地做那些你不乐意却又无可奈何要做的事。
靠停工就没收入的劳动性收入是无法实现财务自由的,所以在金钱方面,25岁之后要努力慢慢从纯劳动性收入,过渡到有一定比例的资产性收入,甚至完全靠资产性收入实现财务自由。25岁之后,除了升职加薪,还要学会投资理财。

|  4关于人脉:一直施恩才能维系的,叫劳动性人缘
小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经常拿一些好吃好玩的讨好同学,结果他有好吃好玩东西的时候,大家围着他转,一旦他没有好吃好玩的,大家对他就一下子冷了下来。而另外一个同学学习好、有什么难题问题问他,一准给你说得明明白白。虽然从未试着去讨好同学,大家却都喜欢和他玩。
类似这样的情况,成长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以前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后来隐约觉得这两种人社交效率完全不同,却没有清晰的思路说出两者的区别。
《认知突围》作者的分析让我一下子豁然开朗。他沿用了资产性收入和劳动性收入的概念,把人缘分为资产性人缘和劳动性人缘。
劳动性人缘需要时刻维持在劳动状态,也就是得一直处于施恩状态。他在大部分情况下十分被动,所维系的关系也十分脆弱。看似拥有许多人缘,可是一旦他拒绝别人的请求或者停止施恩,前期的积累也就跟着烟消云散了。
资产性人缘建立在个人的吸引力,来自于潜在的受益期望,哪怕你什么恩惠也不施,仍然有好人缘在。
这种资产,可以是财富、权力、名气、美貌,也可以是才华、品味、性格魅力、甚至有趣程度。资产性人缘,人人都想跟你建立关系、交换资源,和不和一个人「建交」,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除了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资产性人缘需要前期积累。
25岁之后要慢慢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靠自己的个人价值吸引资产性人缘,成为别人想认识的人,不能一直是一个不起眼、不重要的边缘人,总靠施恩维系人脉,总是抬着头仰望优质人脉。

|  5关于能力:普通的人找工作,稀缺的人被工作找
在其他人焦头烂额找工作的时候,永远有一群人不愁工作,他们在职的时候是公司的重用对象,一离职,猎头挤破头地给他打电话。
是什么让他们在雇佣市场取得主动地位?是稀缺性。普通的人找工作,稀缺的人被工作找。
《认知突围》的作者问了一个问题,环卫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对城市来说又极其重要,为什么他们的收入如此之低呢?
这是因为我们的报酬,不是按劳动的辛苦程度来算,也不是按工作的重要程度来算的。单位时间的劳动价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我们是按能力的稀缺程度来拿报酬的。
环卫工人的工作门槛低、可替代性强,就是工作内容辛苦、工作性质重要,也无法拿到高报酬。重要和稀缺是两回事,辛苦程度和创造的价值也不一定成正比。
物以稀为贵,人也是以稀为贵。所以想找到高报酬的工作一定要修炼稀缺的能力。在能力发育的过程中,永远问自己:我是否掌握了一般人不会的技能?
横向看,看一下哪个领域,缺口大,就业人员少?选门槛高、可替代性弱、经验值钱的专业学。
比如当医生,随着积累,经验会非常值钱,可是如果是办公室文员,经验就不太值钱,稍微一两年就是天花板。
纵向看,同样的技能,我是否比别人专研得更深、完成得更有效率?
烂大街的「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当然比不上「可以用英语流利地交流」,折腾一晚上只能做个平平无奇的PPT当然比不上一个小时就能做出让人惊艳的PPT。纵向的稀缺,就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  6关于工作:格局小的精明,会毁掉一个人
职场里总是有一群爱横向比较、爱计较的人:同事偷懒,我为什么不能偷懒,同事拖拉,我为什么不能拖拉?一个办公室上班,凭什么我多做事?这不公平!老板就给我这么多工资,我为什么要多做事?拿固定的工资,少做点事,我就是占了老板的便宜了。
这是一种格局特别小的精明,当你发现同事里都是这样的老油条,最好赶紧离开这个公司。这种对价值的计算实在太目光短浅。
《认知突围》认为,很多人把工作当成计件奖赏、计时奖赏,这是一种很原始的折合方式。格局大的人,不会这样算,格局大的人着眼于自己的成长,着眼于自己的能力发育。那种和同事和老板看似精明的斗智斗勇,其实是职场的慢性自杀。
据说,现在每个人一辈子平均要换8-10份工作,也就是你已经很难在一个公司待一辈子。
每个公司都只是你成长的一个阶段,请尽可能地从每一份工作里汲取养分,尽可能地成长,为下一次出发积蓄力量。

|  7关于努力:别再拿「我懒」当遮羞布了
《认知突围》的作者蔡垒磊问过很多人:「你认为自己懒吗?」结果90%都认为自己懒。认为自己懒,背后的意思其实是:我可以变得更好,只不过我懒。
他认为,懒的根源其实也在于认知能力受限。就拿学习来说,因为认知不足,所以搞不清楚学习有什么用,所以看不清接受教育和未来自己想要的结果之间的强联系,所以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
我听过一句反鸡汤的减肥语录:别老说减肥减肥,说得好像你瘦下来就不丑了。关于懒,《认知突围》也说了一句反鸡汤:别老说自己懒,老把什么都归结为自己懒,说的好像勤快就能怎么样似的。
「懒」更像一块遮羞布,就像一些差生的家长喜欢说自己的孩子:「我家孩子挺聪明的,就是懒,不肯用功。」所以就算孩子只考了十几分,也仍然可以继续当一个聪明的孩子。孩子到底聪不聪明,我们不知道,但我们知道孩子接下来的人生,都要为不肯用功承担后果。
因为懒、不肯用功所以学习差,听起来比很用功但还是学习差,似乎更体面一些。所以懒成了最好的遮羞布。
如果扯掉这块遮羞布,真实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25岁之前你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之后有些事情拎不清,社会对你就不会那么宽容了。这些道理,你越早明白越好。本文获授权转载。作者:李小墨,前海南特区报记者,作家,著有畅销书《请停止无效社交》。微信公众号:深夜书桌(ID:shenyeshuzhuo),相信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育史。每看完一本书,写篇干货读书笔记,每个月,一份高质量书单。不卖劣质鸡汤,不说正确的废话。欢迎关注,转载请联系作者。
会员 Update 1.8 月 26 日-9 月 1 日 18 点注册的所有的会员确认函已经全部发出,内含会员号码,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等文件夹。没收到的朋友请发邮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邮件标题约定为「1909 期会员号码」,邮件内容注明你支付时候填写的手机号。请按照邮件提示务必将 wechangers@gmail.com 加为联系人或白名单以便能够及时收到改变自己的邮件。
2.本周彭萦的会员语音邮件已经发出,主题是「史上最长分享:如何吵架吵得有建设性意义」请大家注意查看自己的邮箱,尤其是垃圾箱、被拦截邮件、订阅邮件、广告邮件等位置。没有收到的话请发邮件到 wechangers@gmail.com,标题约定为「未收到语音 190901」。
3.会员有漏收语音情况的可在微信后台回复「语音漏收」获取详情或在微信底部的菜单栏「会员语音」查看解决方法。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很少有人能靠工资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由,而展望未来,我们的人生有不少挑战,包括养老和通货膨胀。我在35岁焦虑一年之后选择放弃把工资作为唯一收入,六年后的今天,工资已经成功成为我的第三收入。
上一期我的会员语音《为什么你必须学会投资》我和大家分享的是自己关于投资的心得体会,是这些认知让我现在的投资收益在数量上成为「第一收入」。请参考如下会员反馈:

@会员  Jane Hu很感谢辉哥一如既往地真诚分享!我近一年多也是对财务规划有比较强的危机感,曾懊悔过自己太后知后觉,也责怪过自己曾经盲目投资导致损失了不少钱,但内心很清楚,光有抱怨是没有的,只有行动才能改变命运!今年有陆续看提升财商方面的书,也有去玩线下现金流游戏逐渐看清自己的盲区,虽然实现财务自由的道路对我来说还有太多的挑战,还非常的遥远,但此刻的行动远比坐以待毙的好!辉哥是我心目中的榜样之一,感恩遇见,感恩您一直坚持布道正向影响着更多人!
@会员  柠C我也在读价值投资的书籍,包括巴菲特和邱国鹭。核心正如辉哥说的:人、商业模式和买入时点。时点只是放大投资价值的一个条件,核心还是前两个要素。商业模式清晰的好企业往往我们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得到。作为一个消费者而言,我们认可一个企业的价值,除了买他的产品还可以买它的股票。
 现在加入会员 
从现在起,点击「」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的会员专属语音《为什么你必须学会投资》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10 秒钟加入我们。










李小墨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社会

<<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