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布式金融的基础设施:如何驱动主流采用?
  • 来源:蓝狐笔记
(盛开的果树园,梵高)金融和科技结合之后,一直向更高效更低成本以及服务更多人的方向发展。从一开始金融公司的信息化到2008年之后出现真正的金融科技企业如Lenging Club等,到后来涌现更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展基于互联网的保险、基金销售以及P2P网络借贷服务。
互联网金融给很多人带来回报,比如给理财方带来更高的收益,让很多原来无法获得贷款的用户获得了贷款服务。但同时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P2P借贷的过高利息无法持续,尤其是小额借贷利息过高,借款人在多个平台借贷,拆东墙补西墙,行业风控走向失控,最后的结果是发生很多暴雷事件。当然,传统的金融并不比金融科技问题小,例如2008年由于次级抵押贷款引发全球金融危机。而区块链的到来,给予金融科技一次跃迁的机会。例如比特币是一个没有任何中心主体发行的加密货币,它有透明的发行计划和发行量,在价值存储方面已经获得不少人认可。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分布式的加密货币,给未来金融世界带来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不仅如此,随着以太坊智能合约的推出,2018出现了DeFi的概念,也就是分布式金融的概念。DeFi的意义在于它有通过合约构建金融场景的能力,通过智能合约人们可以完成无须中间人参与的金融服务,比如借贷、稳定币、代币交易、衍生品交易、保险、预测等。它呈现出跟之前完成不同的金融服务特征。比如它有不可篡改和透明账本,非人为控制的合约,即使是合约的开发者,协议的开发者,也无法控制合约的运行,这是一个全新的金融生态,有很多可能性。但是,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金融还很早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市场规模小,主要的参与者以币圈的投资者为主,真正的参与人数不多,还远远没能进入主流人群;虽然有几亿美元的质押资金,有一定的市场规模,但跟传统金融动辄几十万亿美元以上的市场规模相比,简直不值一提。(当然,对于从业者来说,这也是好事,未来的空间大。)其次,用户体验很差,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尤其是那些没有银行服务的用户来说,要自己管理加密钱包,保存好私钥,有很高的门槛。即便用户体验比较好的Uniswap和MetaMask,对于不少用户来说,要搞清楚其中的逻辑也有挑战。分布式金融如何达到传统互联网金融的用户体验水平还需要很大的努力。再次,从开发者的角度,很多开发者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如何去搭建金融场景的智能合约。比如,如何在共享数据的同时保护用户隐私,如何实现资产的跨链流通,如何构建有复杂金融业务逻辑的智能合约,如何利用链下的数据和计算资源,如何实现合规等等。分布式金融需要回答的问题很多,这也导致分布式金融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开始遇到瓶颈,经过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的爆发之后,DeFi上质押的资产发展趋缓,甚至有小幅度下降。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很重要的一点,首先是构建更好的分布式金融的基础设施,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设施?什么样的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才能加速驱动主流人群的采用?这个方面,蓝狐笔记关注到了原力协议。它对于分布式金融设施的理解和构建值得我们关注。为什么公链之外,还需要原力协议这样的基础设施?原力协议是开源的分布式加密数字金融平台,它的目的是为区块链金融搭建易用的基础设施,让开发者能够方便构建金融服务。那么,问题来了,现在有以太坊等公链,为什么还需要原力协议?在原力看来,如今的通用公链在打造金融服务场景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原力协议采用兼容并包的方式,它基于当前的主流公链以及原力金融公链,对分布式金融业务通用的模块进行抽象和封装,并通过SDK和API的形式对外提供服务。具体我们可以看下图:可以看出,它从金融需求出发,利用Cosmos的特性,开发能满足金融需求的专属公链。从架构层面看,有跟Cosmos类似的架构,包括网络层、共识层和应用层。其中,Cosmos SDK提供了多资产账户模型(Auth)、转账相关模块(Bank)、系统紧急情况处理(Crisis)、验证人和委托人之间的手续费分配(Distribution)、治理(Gov)、代币发行(Mint)、系统全局参数处理(Params)、惩罚作恶节点(Slashing)、PoS(Staking)、代币供应管理(Supply)以及跨链通信(IBC)等,而原力协议新增模块包括去中心化数字身份(DID)、隐私保护(Privacy)、金融产品(Fin-products)、金融模型(Fin-Models)、预言机(Oracle)、EVM(以太坊虚拟机)。可以看出,原力协议公链试图从底层公链的角度设计出能满足金融场景需求的专属公链,以更好地满足开发者和用户的需要。原力协议计划在PoS基础上设计适合金融应用的新型共识协议,已和多位全球知名的专家进行研讨。此外Cosmos开发Ethermint以兼容以太坊。原力协议金融公链也计划将Ethermint集成到系统中,以实现对支持Solidity的公链或联盟链的兼容,同时也帮助开发者复用现有的以太坊工具,毕竟现在以太坊的用户规模和开发者工具都是领先的。如果后续格局发生新的变化,有新的通用链有更大的发展,原力公链也会集成进来。原力公链的跨链方面,会基于Comsos 的SDK开发,可以方便使用其IBC(跨链通信协议)来实现跟其他链的沟通,实现资产的自由流通。分布式金融业务走向主流人群上面介绍了原力协议的区块链层和应用协议层的基本情况,通过SDK或API,应用开发者们可以构建什么样的金融业务?上面我们也提到过借贷、稳定币、代币交易、衍生品交易、保险、预测等。下面以借贷和稳定币为主,进行简要介绍。目前的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借贷存在多头借贷、监管成本较高等问题。如果基于原力协议构建网络借贷联盟,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基于原力协议搭建联盟链,只有联盟成员才能加入,成员包括借款方、资产服务方、资金方、第三方支付、托管机构、信用评级机构等基础服务方、权威机构以及监管部门等。相关各方都是节点,节点同步更新信息,所有信息获得联盟共识后上链,无法篡改,这能够解决用户多头借贷等问题。借贷还有去中心化借贷,可实现用户间的质押借贷。开发者可以设置质押的代币种类,如ETH、BNB、FOR、BAT、HT等代币,可以设置质押率(如超过200%,如果质押率为150%则补仓,降到120%则平仓)、日利率区间(具体利率由借币用户设定)、借款期限(如15、30、90天等,由借币用户选择)。最后服务手续费向借币用户和出借用户双向收费。如果被平仓,其中的部分会转给借币订单渠道、部分用作平仓费用,剩余转给出借人。这里的好处是,基于原力协议的借贷网络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全球共享的订单池,共同分享手续费利润。基于原力协议开发框架,也可以推出去中心化的稳定币。首先,稳定币是需要有加密资产作为支撑资产,一般以BTC和ETH等为主,采用超额抵押的模式,以维持代币的价值。稳定币早期一般会锚定法币,比如1:1锚定美元,类似于USDT和DAI,不过随着使用规模的扩大,可以逐渐脱离这种锚定。开发者通过原力协议开发框架,可以方便地推出自己的稳定币。原力协议原生代币如何捕获价值原力协议的原生代币是FOR。代币主要用途是用于维持和促进原力协议生态的发展。它是如何捕获价值的?我们先来看看FOR原生代币的主要使用场景。首先FOR代币用于其体系内的交易手续费。在原力协议体系内,其各种金融应用场景会产生交易,例如其体系内的借贷。一旦有借贷的订单匹配,并成功撮合时,智能合约会获得来自借方和贷方提交的手续费。手续费用FOR原生代币支付。其次FOR也是原力协议内成为超级节点的质押所用代币。要成为原力协议金融公链的验证节点,需要质押FOR代币。再次FOR代币也是社区治理的工具。只有持有FOR原生代币的提议者才能提交提案。在提案决议阶段,只有锁仓的原生代币提议者才具有投票权,票数需要达到一定的比例才能通过。此外,原力协议的原生币还可以跟后续生态发展挂钩。例如原力协议最近开发中的稳定币QIAN,其中FOR是其系统的治理代币,对于稳定币调整质押率,调整费率等决议都需要通过持有FOR来实现。也就是说,FOR在维持QIAN稳定币的价格稳定中起到重要作用。再举个预言机服务节点的例子,如果基于原力协议开发的金融业务场景越多,其需要预言机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预言机服务数据源节点也需要质押FOR代币,这也有利于FOR的价值捕获。从原力协议的兼容性看,随着其应用场景的丰富,FOR会被用于更多的场景从以上的使用场景看,FOR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原力协议整个生态系统所产生的经济价值总量。首先原力协议内会有各种金融应用,金融应用产生各种交易,比如借贷、交易所、预测、期货、期权、保险等。随着这些应用场景的丰富,其间产生的交易规模增大,其交易手续费也会随之增多。这是FOR能够捕捉的最重要的价值。其次,它作为治理代币或者超级节点记账的质押代币,会提升对FOR代币的需求,并锁定一定的代币量,会减缓代币的流速和减少流通量,这也有利于FOR价值的提升。本质上,这也是代币用途的一部分。当然,最终FOR能捕获多少价值,取决于原力协议生态系统的发展规模,需要很多开发者一起来构建。结语原力协议的一大特色就是兼容并包,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开发者降低了开发门槛。它考虑的层面跟专注于技术研发的项目不完全相同,更多是从场景落地角度出发,试图为区块链金融的整体生态构建基础设施。有不少金融服务的开发者希望构建更加透明、开放、更低成本运营的金融服务,那么,从原力协议来看,两者有共同的方向。开发者们可以集成原力协议的SDK或API,为用户提供多种分布式金融服务。对开发者来说,可以专注于构建产品,专注于挖掘用户需求,专注于扩展业务,而关于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方面,由原力协议来提供解决方案。这是面向开发者的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一旦成熟,有利于促进整个分布式金融的场景落地。如今的DeFi发展遇到一定的瓶颈,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开发门槛过高,用户体验不好。如果能够提供更简便的基础设施,会极大降低创业者们进入区块链金融的门槛,当更多优势各异的创业者们进入到这一个还未饱和的市场时,基于他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和产品构建的能力,会产生更多创新,不仅是用户体验的提升,也可能是金融产品的创新。这里存在大量的机会,是下一代金融的发生地。好用的分布式金融基础设施是推动其走向主流的驱动力。------
风险警示:蓝狐笔记所有文章都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或推荐,投资有风险,投资应该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建议对项目进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资决策。通往区块链的新世界:关注“蓝狐笔记”公众号:lanhubiji 加入蓝狐笔记的知识星球:https://t.zsxq.com/iaQNnIq加入蓝狐笔记群微信:pacinoli








蓝狐笔记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

赞赏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取消
发送


我知道了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
确定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







已发送







朋友将在看一看看到
确定



写下你的想法...









取消
发布到看一看
确定




最多200字,当前共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知道了








确定


区块

<< 11 12 13 14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