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葡萄常传奇︱慈禧为什么要吃玻璃?
- 来源:徐徐道来话北京
点击上方“徐徐道来话北京”,我们天天和您闷得儿蜜!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2011年8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入选名录,其中有一个属于北京的独特手工艺品制作技艺--葡萄常料器,深紫色的薄皮上覆着一层轻霜,柔软的枝干衬着几片绿叶,精深的祖传绝技,让一串串玻璃做的葡萄显得晶莹剔透、酸甜可口,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北京“葡萄常”。
2018年5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常弘被确定为葡萄常制作技艺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01被慈禧差点吃掉的玻璃葡萄!
葡萄常的诞生、发展、衰落、复兴的历史上,每一篇都写满了女性的艰辛付出。所以,要说起这葡萄常的故事,还要让我们从头说起。
大冬天见到水灵灵的葡萄,于今已不觉新鲜,日益发达的生物技术早已让葡萄四季常在。但是在百年前的清朝,能看到非应季的水果那绝对是一种奢求。可以想象,1894年大雪覆盖的彻骨严冬,在慈禧六十大寿的寿宴上,看到桌上摆着一盘鲜嫩欲滴的葡萄,慈禧该是多么凤颜大展。
这故事听起来好像有点简单,下面,就让我给您还原一下历史。话说1894年阴历10月,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为慈禧做六十大寿,慈禧到颐和园大戏楼准备看戏时,突然发现有一株葡萄,果实累累,晶莹剔透。阴历l 0月,北京已进入冬季,慈禧见到这么鲜灵的葡萄,不禁赏心悦目,馋涎欲滴。传旨采摘食用。太监忙回禀:“那是假的”。慈禧非常惊讶,问为何人所做。经查得知是韩其哈日布及其妻所做。慈禧大喜,赏韩其哈日布妻为“常在”,并赐匾“天仪常"。为感恩,韩其哈日布改名常在,家人改常姓。“葡萄常"一时名噪京城。
葡萄常创始人常在
02泥人常和泥人张是一个人吗?
点击收听上面的音频揭晓答案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并演出的话剧《泥人常》火爆京城,但是人们在欣赏之余却发现,在老北京的手艺人甚至是天津的老手艺人当中,并没有泥人常这么一号,当时做泥人的只有泥人张,那这个泥人常又是打哪儿来的呢?
让我们听听常弘女士是怎么说的吧。
03手艺为何传女不传男?葡萄常家有条与众不同的家规,手艺传女不传男。这似乎和我们所了解的那些家族式的传承大相径庭,常家的独门手艺全靠几代女人的维持。
常桂禄是常在的二女儿,自父兄离世、大姐出家后就支撑起整个家庭。常在是“葡萄常”的创始人,自从慈禧赐牌匾“天义常”后就开号做买卖,生意越来越红火。到第二代扎伦布和伊罕布做的葡萄参加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一等奖,常家达到鼎盛时期,葡萄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
常家的宅子就是那时置下的,人丁也兴旺起来。“葡萄常”的第二代传人扎伦布有4个男孩,在老观念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苦又累做葡萄的活计,家里是绝对不让他们做的。家传的绝技又不能让外姓人学走,家里的女孩们便成了做葡萄的主力,常在的3个女儿和两个孙女,都是自幼学做葡萄。因为过分溺爱,男孩们染上旗人子弟的不良习气,欠下一大堆债,不时偷女人们做的葡萄去卖。于是家里人做出了不同于一般工艺世家的规矩:“传女不传男。”
做珠 攒活
常在的3个女儿和两个孙女为此立誓终身不嫁,世人称她们“葡萄常五处女”。第三代4个男丁早逝,姑侄5人领着他们留下的3个儿子艰难度日。
葡萄常五处女之--常玉龄
解放后,政府扶持手工艺生产,“葡萄常”获得新生,曾有过一张订单达5万枝葡萄的辉煌。“葡萄常五处女”这个称号便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的,指的是常在的三个女儿常桂福、常桂禄、常桂寿和孙女常玉清、常玉龄,她们为了不使自家的手艺流失,毅然决定终生不嫁。1956年,时任《人民日报》社长的邓拓亲自采访了“葡萄常”,还题写了“葡萄常”三个大字。
常弘和妹妹自小与常桂福和常玉龄一起生活,并经由常玉龄老人言传身教,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门家传绝技。但是在姐妹俩长大成人后,由于她们有着各自的工作单位,所以制作“葡萄常”的作品一直没有得以实现。2003年前,常弘和家人从没想过要像老姑奶奶们一样,把双手交给葡萄。
常弘和妹妹常燕
上世纪80年代初,常弘刚满18岁,家里的老人们便想让她跟姑奶奶常玉龄学做葡萄。她不愿意,爸妈宠她,便让她接他们的班进了绢花厂。
姑奶奶常玉龄和常弘
做葡萄,那真是一个噩梦。记忆里,因为长期用力攒活、上色,被玻璃碴扎、被蜡汁烫,老姑奶奶们的手似乎从来没有‘干净’过,而且变形粗糙,伤痕累累。有一次,姑奶奶带她去买花布,手还没摸到布就被售货员制止了,怕她的手把布弄脏。那时她还小,在一边臊得不行,发誓不像家里的女人们一样终日做葡萄。
2004年一次偶然机会,她们看到一传媒介绍说已经失传多年的“葡萄常”还有其他传人,于是姐俩找到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于志海,表示作为“葡萄常”的第五代传人,她们要恢复这一200多年的传统技艺。
常弘、常燕姐妹二人从找原材料入手,经过熔料、溜条、加色、吹捏、成形等多道工序,经过3个多月的试制,在2004年制作出第一件1米见方的葡萄盆景。
同年,常弘、常燕姐妹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5周年民间艺术展,使这一民间绝技重现于世。
在常弘看来,现在的葡萄工艺品再次走向兴盛了,但常弘似乎并不热衷于销售。在出席许多民俗文化活动时,都会有人在葡萄常的展台前向常弘问价,但常弘总是回答他们,“我们这个不卖,它是展品,是孤品。”
常弘表示,“我现在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吃喝不愁,我不需要用葡萄常的手艺来维持生计。我不希望它仅仅变成一种商品,它的背后其实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而我所要做的只是传承。”
哪里能听: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今天推送的图文和音频内容不同,点击下面音频可直接收听
2011年8月,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布入选名录,其中有一个属于北京的独特手工艺品制作技艺--葡萄常料器,深紫色的薄皮上覆着一层轻霜,柔软的枝干衬着几片绿叶,精深的祖传绝技,让一串串玻璃做的葡萄显得晶莹剔透、酸甜可口,这就是驰名中外的北京“葡萄常”。
2018年5月,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公布,常弘被确定为葡萄常制作技艺第五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01被慈禧差点吃掉的玻璃葡萄!
葡萄常的诞生、发展、衰落、复兴的历史上,每一篇都写满了女性的艰辛付出。所以,要说起这葡萄常的故事,还要让我们从头说起。
大冬天见到水灵灵的葡萄,于今已不觉新鲜,日益发达的生物技术早已让葡萄四季常在。但是在百年前的清朝,能看到非应季的水果那绝对是一种奢求。可以想象,1894年大雪覆盖的彻骨严冬,在慈禧六十大寿的寿宴上,看到桌上摆着一盘鲜嫩欲滴的葡萄,慈禧该是多么凤颜大展。
这故事听起来好像有点简单,下面,就让我给您还原一下历史。话说1894年阴历10月,光绪皇帝在颐和园为慈禧做六十大寿,慈禧到颐和园大戏楼准备看戏时,突然发现有一株葡萄,果实累累,晶莹剔透。阴历l 0月,北京已进入冬季,慈禧见到这么鲜灵的葡萄,不禁赏心悦目,馋涎欲滴。传旨采摘食用。太监忙回禀:“那是假的”。慈禧非常惊讶,问为何人所做。经查得知是韩其哈日布及其妻所做。慈禧大喜,赏韩其哈日布妻为“常在”,并赐匾“天仪常"。为感恩,韩其哈日布改名常在,家人改常姓。“葡萄常"一时名噪京城。
葡萄常创始人常在
02泥人常和泥人张是一个人吗?
点击收听上面的音频揭晓答案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由原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创作并演出的话剧《泥人常》火爆京城,但是人们在欣赏之余却发现,在老北京的手艺人甚至是天津的老手艺人当中,并没有泥人常这么一号,当时做泥人的只有泥人张,那这个泥人常又是打哪儿来的呢?
让我们听听常弘女士是怎么说的吧。
03手艺为何传女不传男?葡萄常家有条与众不同的家规,手艺传女不传男。这似乎和我们所了解的那些家族式的传承大相径庭,常家的独门手艺全靠几代女人的维持。
常桂禄是常在的二女儿,自父兄离世、大姐出家后就支撑起整个家庭。常在是“葡萄常”的创始人,自从慈禧赐牌匾“天义常”后就开号做买卖,生意越来越红火。到第二代扎伦布和伊罕布做的葡萄参加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一等奖,常家达到鼎盛时期,葡萄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
常家的宅子就是那时置下的,人丁也兴旺起来。“葡萄常”的第二代传人扎伦布有4个男孩,在老观念里,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又苦又累做葡萄的活计,家里是绝对不让他们做的。家传的绝技又不能让外姓人学走,家里的女孩们便成了做葡萄的主力,常在的3个女儿和两个孙女,都是自幼学做葡萄。因为过分溺爱,男孩们染上旗人子弟的不良习气,欠下一大堆债,不时偷女人们做的葡萄去卖。于是家里人做出了不同于一般工艺世家的规矩:“传女不传男。”
常在的3个女儿和两个孙女为此立誓终身不嫁,世人称她们“葡萄常五处女”。第三代4个男丁早逝,姑侄5人领着他们留下的3个儿子艰难度日。
葡萄常五处女之--常玉龄
解放后,政府扶持手工艺生产,“葡萄常”获得新生,曾有过一张订单达5万枝葡萄的辉煌。“葡萄常五处女”这个称号便是毛泽东主席亲自授予的,指的是常在的三个女儿常桂福、常桂禄、常桂寿和孙女常玉清、常玉龄,她们为了不使自家的手艺流失,毅然决定终生不嫁。1956年,时任《人民日报》社长的邓拓亲自采访了“葡萄常”,还题写了“葡萄常”三个大字。
常弘和妹妹自小与常桂福和常玉龄一起生活,并经由常玉龄老人言传身教,已经基本掌握了这门家传绝技。但是在姐妹俩长大成人后,由于她们有着各自的工作单位,所以制作“葡萄常”的作品一直没有得以实现。2003年前,常弘和家人从没想过要像老姑奶奶们一样,把双手交给葡萄。
常弘和妹妹常燕
上世纪80年代初,常弘刚满18岁,家里的老人们便想让她跟姑奶奶常玉龄学做葡萄。她不愿意,爸妈宠她,便让她接他们的班进了绢花厂。
姑奶奶常玉龄和常弘
做葡萄,那真是一个噩梦。记忆里,因为长期用力攒活、上色,被玻璃碴扎、被蜡汁烫,老姑奶奶们的手似乎从来没有‘干净’过,而且变形粗糙,伤痕累累。有一次,姑奶奶带她去买花布,手还没摸到布就被售货员制止了,怕她的手把布弄脏。那时她还小,在一边臊得不行,发誓不像家里的女人们一样终日做葡萄。
2004年一次偶然机会,她们看到一传媒介绍说已经失传多年的“葡萄常”还有其他传人,于是姐俩找到了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于志海,表示作为“葡萄常”的第五代传人,她们要恢复这一200多年的传统技艺。
常弘、常燕姐妹二人从找原材料入手,经过熔料、溜条、加色、吹捏、成形等多道工序,经过3个多月的试制,在2004年制作出第一件1米见方的葡萄盆景。
同年,常弘、常燕姐妹的作品参加了在中华世纪坛举办的新中国成立55周年民间艺术展,使这一民间绝技重现于世。
在常弘看来,现在的葡萄工艺品再次走向兴盛了,但常弘似乎并不热衷于销售。在出席许多民俗文化活动时,都会有人在葡萄常的展台前向常弘问价,但常弘总是回答他们,“我们这个不卖,它是展品,是孤品。”
常弘表示,“我现在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吃喝不愁,我不需要用葡萄常的手艺来维持生计。我不希望它仅仅变成一种商品,它的背后其实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而我所要做的只是传承。”
哪里能听:
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推荐扫描,您就能天天收听阅读《徐徐道来话北京》了!
名人
-
-
- 这份书单,送给周末爱宅在家的人
- 4¼þ¼òµ¥ÓÐȤµÄÊ£¬°ïÄãºÃºÃ¹ýÖÜÄ©
- 罗辑思维
-
-
-
- 这份书单,送给周末爱宅在家的人
- 4件简单有趣的事,帮你好好过周末
- 罗辑思维
-
-
-
- 眼睛有多重要?时尚界会告诉你。
- Ô¶²»Ö¹ÐÄÁéµÄ´°¿Ú¶øÒÑ¡£
- 吉良先生
-
-
-
- 眼睛有多重要?时尚界会告诉你。
- 远不止心灵的窗口而已。
- 吉良先生
-
-
-
- 耳目一新!C4D还可以这样用?
- ÂèÎʺιò£¡£¡
- 庞门正道
-
-
-
- 耳目一新!C4D还可以这样用?
- 来自英国的C4D艺术家Ben Fearnley(@ben_fearnley) 这一批作品,只有简单的渲染,连质感都没有的,但是看起来那么的牛逼! 然后尝试用这些只有建模的作品,设计成海报。 好厉害
- 庞门正道
-
-
-
- 征战国际的女明星那么多,为什么外国人只做她的舔狗?
- ¹úÍâʵºì¾ÞÐÇ£¬¹úÄÚºÁÎÞÁ÷Á¿
- YangFanJame
-
-
-
- 征战国际的女明星那么多,为什么外国人只做她的舔狗?
- 国外实红巨星,国内毫无流量
- YangFanJame
-
-
-
- “聊天记录什么都知道”
- 音乐/ Wasted-Brandi Carlile 图/Pexels “你 一 定 要 过 得 好 不 然 对 不 起 我 的 不 打 扰” “我终于来到瀑布,我觉得好难过。 我始终认为,站在
- 末那大叔
-
-
-
- “聊天记录什么都知道”
- 音乐/ Wasted-Brandi Carlile 图/Pexels “你 一 定 要 过 得 好 不 然 对 不 起 我 的 不 打 扰” “我终于来到瀑布,我觉得好难过。 我始终认为,站在
- 末那大叔
-
-
-
- 游戏二十年,被误读的少年和腾讯
- ÎÄ | À»Ï¦ 2000Ä꣬ÊÊ·ê¼ÆËã»úÓ뻥ÁªÍø¼ÒÍ¥»¯ÆÕ¼°³õÆÚ£¬¹âÃ÷ÈÕ±¨Ò»ÆªÒÔ¼Ò³¤Êӽǡ¸¿ØËßµçÄÔÓÎÏ·ãÞº¦Î´³ÉÄêÈË
- 阑夕
-
-
-
- 游戏二十年,被误读的少年和腾讯
- 文 | 阑夕 2000年,适逢计算机与互联网家庭化普及初期,光明日报一篇以家长视角「控诉电脑游戏戕害未成年人
- 阑夕
-
-
-
- 在Gucci、Prada的秀场,我觉得自己走上了人生巅峰?
- Ã×À¼Ê±×°ÖÜÈÕ¼ÇÀ²À²À²
- 摩尔小姐
-
-
-
- 葡萄常传奇︱慈禧为什么要吃玻璃?
- ˵µ½ÆÏÌѳ££¬ÄúÖªµÀµ±ÄêÀÏ·ðÒ¯´ÈìûÌ«ºó²îµã³ÔÁËÆÏÌѳ£ÏÈÈËÖÆ×÷µÄ²£Á§ÆÏÌÑÂð£¿ÄúÖªµÀÕâÆÏÌѳ£¼ÒΪʲô»áÓÐÌõÓëÖÚ²»Í¬µÄ¼Ò¹æ£¬ÊÖÒÕ´«Å®²»´«ÄÐÂð£¿ÄúÖªµÀµ±ÄêëÖ÷ϯÔøÇ××ÔÃüÃû¡°ÆÏÌѳ£Î崦Ů¡±µÄ¹ÊÊÂÂð£¿
- 徐徐道来话北京
-
-
-
- 怎样用15元,就能买来一整天的快乐?
- ×ß³ö¼ÒÃÅ£¬Ò»ÆðÈ¥¿´¿´¿É°®µÄ¶¯Îï°É
- 罗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