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那些挂号爱放鸽子的人,已经被医院拉黑了
  • 来源:吴晓波频道


成为会员▲收听音频

最后一天,公众号回复8,领15元优惠券

找医生看病的病人中有70%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自然会好起来。

——卡耐基《人性的脆弱》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前两天小巴看到一条新闻,说一对80多岁的老人因为不会网上挂号,连续跑了三天医院都没看上病,急得在医院哭了起来。



老人说自己好歹也是60年代的大学生,但手机挂号实在太难学。这让小巴纳闷了,手机挂号的初衷不是为了方便患者么,怎么反而成患者的困扰了?

 

于是小巴试着体验了一把网上挂号,没想到还真不是那么容易。



01

 

第一,网上挂号操作流程多。


要去哪个网站挂号?不同网站的挂号服务一样么?

 

小巴问了一圈身边的朋友,大部分人表示支付宝上预约挂号是较为方便的。可是小巴打开了支付宝后,愣是没找到和医疗、挂号相关的入口。看,小巴一个90后都被整得有些懵,更别说难以适应互联网工具的老年人了。


再次求助朋友后才知道,原来挂号得先进入城市服务这个应用,然后在办事大厅中找到医疗这一入口,接下来就可以选择医院及查询医生档期和预约就诊时间了。



选好医生进入预约页面时小巴发现,看病除了约日期,还有具体时间点。医院管这个做法叫分时诊疗,目的是分流患



但是,你以为自己按时到就可以看上病了?事实上,到了医院该等还得等。小巴有朋友就抱怨过,自己预约的明明是早上9点半,结果取完号后硬是等了2个小时才看上病。


其实,这还不是最惨的。

 

更惨的是好不容易挂上号还被医生放了鸽子。最近小巴看到的另一条新闻就说,上海在就诊前两天才收到医院短信说因为专家停诊,自己挂的号被取消了,而她如果重新预约专家号又得等上两个星期。


 

小巴提到的案例虽是个例,但也说明网上挂号还有待改进。网上挂号是医院为了方便患者,提高看病效率做的制度创新。不过,看病慢这个问题却依旧存在。

 

 

02

 

其实,看病慢不单单发生在我国,它还是一个全球化问题。根据英格兰地区6月的数据,只有一半的患者可以在24小时内看上全科门诊;而大部分瑞典人光从家到距离最近的医院就要一个小时。

 

当然这些国家都有自己看病慢的原因,那么在我们国家主要是什么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导致医院间出现了“马太效应”。

 

在吴晓波频道晓报告发布的《私人医生报告:解决看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中就提到了医院间出现“马太效应”的三个原因

 

首先,大家对于医院的依赖度高。在我们的调查中,有近六成的受访者会在体不适时首选上医院看医生。



其次,有病没病选三甲。对于患者来说,去哪里看病是用脚投的票。有65.2%的受访者看病会首选三甲医院,这一比例是非三甲医院的4.6倍。



三甲医院一般集中在省会城市和一线城市,医疗资源优质且集中。根据2018年的数据,国内三甲医院数量仅有722家,却要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

 

这就导致了一些患者所处的城市没有足够优质的医疗资源,不得不异地就诊受访者中就有近四成的人有过异地就诊的经历。



而大家纷纷涌向三甲医院这类大医院的结果,就是三甲医院人满为患。比如预约一个专家号,最多要等上十多天。

 


小巴甚至还在微博上看到,有欧洲球员因为在中国陪女儿看病时等疯了,放弃了在中国拿千万年薪的机会。



03

 

针对看病慢这个问题,近年来不管是医院、政府还是企业都在试图给出一些解决方案。



医院给出的第一种方案是优化医疗管理体系,比如网上挂号和分时诊疗

 

虽然这个方案被个别网友吐槽约了时间还得等,但从平均就诊时间来看确实缩短了。

 

以北京为例,京医通数据显示首都儿科研究所在推行分时就诊后,平均每人看病时间缩短了21分钟整个北京市平均每人看病时间缩短了4.5分钟。


数据来源:京医通

你别看每个人节省的时间不多,若是乘以京医通平台上每天17万的看病人数,光北京一天就可以省下12750个小

 

医院做的第二件事,是建立看病信誉制度,也就是说你光挂号不去看病是要被扣分的。

 

因为经常有患者挂了号却不赴诊,这种医院鸽子的行为,虽然是挂号者个人行为,但其实会让真正需要看医生的患者挂不上号。久而久之,导致医疗资源大量被浪费,进而导致看病效率低下。


针对这一现象,医院给每个人的信誉都记了分,分数高低有相应的奖惩机制。比如,每取消一次专家号扣3分,普通号扣2分,反之可以加分。分数一旦低于90分,在预约挂号时网络服务就会出现延迟。也就是说,信誉好的患者拥有了挂号优先权。


 

有的医院下手更狠,如果患者一天内两次取消挂号将会被拉入黑名单,之后七天内不能再预约挂号。

 


不过,医院尝试的这些方法,只能对看病慢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想要真正提高看病效率,还是需要政府出马,比如建立分级诊疗制度。

 

分级诊疗是基于病情的轻重缓急、难易程度,对患者进行划分,然后让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医生承担不同的病患,以达到优化诊疗效率、精准就医的目标。也就是大病看三甲医院这类大医院,小病看社区医院。

 

要实现分级诊疗,掌握了全科医疗知识的全科医生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为了让更多人拥有固定的医生,上海一些社区开始签约家庭医生,以便于提高看病效率和追溯病情

 

这里的家庭医生其实就是社区医院里的全科医生,这一制度叫做“1+1+1”医疗机构组合,也就是患者可自愿选择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签约。


上海市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全上海一共有666万居民拥有了家庭医生,常住居民签约率达到30%。

 


不过,即使签约了家庭医生,也很难让患者实现有求必应。怎么办?一些企业给出不同的方案。

 

针对患者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消费升级需求,一些互联网医疗企业已经逐渐盘活线下医疗资源,推出可以随时响应、能够满足一定健康管理需求的线上医生。

 

比如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可以做到24小时陪伴,秒级响应患者的需求,这同时也是为了减少患者自己给自己看病出现的问题。


调查发现,有13%的受访家庭误食过药物,还有38.1%的家庭因不及时就医而耽误了病情。



平安好医生私家医生团队不仅时间在线,专业度同样在线。他们大都来自三甲医院,平均执业经验超过15年,覆盖了儿科、骨科、泌尿科等24个科室。除了医疗问诊,连患者的体检方案、膳食和运动计划等健康管理,也都可以被安排上。

 

总结来说,为了改善看病慢这件事,在供给端上,政府优化了就诊顺序,医院优化了医疗管理体系。而企业,除了提供新型的线上问诊方式外,正在努力扛起健康管理这个大旗,从源头上减少病患的产生。

 

但是,改善我国看病慢的问题依旧任重道远,作为需求端的我们或许也要反思一下,曾经看过的每一次医生是不是真的必要。

 

引用卡耐基《人性的脆弱》中的一句话,找医生看病的病人中有70%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自然会好起

 


如何提高看病效率,同时满足人们在健康管理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吴晓波频道晓报告发布了《私人医生报告:解决看病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告诉你私人医生产生的存在价值,以及如何实现人人都拥有一个私人医生。

 

点击按钮▼免费阅读


本篇作者 Lexander | 当值编辑 冯迪

责任编辑 | 何梦飞 主编 | 郑媛眉


小孩生病咳嗽怎么办?家长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小巴邀请你免费收听儿科专家直播啦~

扫二维码▼收听直播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金融

    << 36 37 38 39 40 >> 

    公众号 • 吴晓波频道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