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秦始皇本意更倾向传位给谁?
  • 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

⬆️点我 ⬆️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


图片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265212268/answer/1671299614


01

根正苗红


在秦始皇三十五年之前,肯定是扶苏。


随便看什么史料,就单单比比厚度,扶苏是怎么培养的,秦始皇其他儿子又是怎么随便散养的。


很明显扶苏作为长子一直以来都是秦始皇的接班人修长城,击匈奴。


所以甚至后来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都能打他的旗号,因为当时天下人人皆知扶苏是继承人



图片


02

扶苏监军


秦始皇三十五年扶苏强谏焚书坑儒。


这件事把秦始皇惹得很上火,这是一个横贯上下五千年古今中外的一个难题。


君主们的烦恼往往不是儿子太菜(除了司马炎),而是害怕儿子太能干。


所以他让扶苏暂时离开政治权力的中心,去北方监军去了。


也不是太能干,其实就是父亲和儿子观点不一致,这种状况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战国策士来利用挑拨造成秦帝国的内耗。


焚书坑儒对秦近期治理天下有没有好处?


必然是有的,全是坏处始皇又不傻怎么会干。


但是如扶苏说的以仁德治国对秦国有没有好处,长远好处肯定是多多的。


其实二人都没错,但关系闹僵了,而不是互相理解,为何?


很难说没有人旁敲侧击,毕竟是无数读书人的人命,还有六国士族的复国之心,都比老百姓关系网密的多。


这一点应该是把扶苏派去监军的根本原因,扶苏是明事理的。


但性敦厚,与秦始皇看待问题的点还是有差距,但其实秦始皇是能理解他儿子的,而且自信懂他的性格。


如果始皇真的是害怕他到的不行,是不会把军队放在自己亲儿子,皇权最大的威胁者身边的。


而恰恰扶苏这种耿直的性格,反而蛮适合做这个监军。


蒙恬再亲近可毕竟是外姓,带着秦军三十万主力长期驻外,派自己耿直的亲儿子过去。


不但能增强蒙恬动员士兵的合理性,还确实能对蒙恬有监视的作用。


开上帝视角就扶苏看到秦始皇诏书赐死就自杀这行为来看…


他还真是适合监军(笑),肯定不会反他老子,让他自杀就毫不犹豫的自杀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无上妙计。



图片


03

备胎胡亥


可惜留给秦始皇的时间不多了。


但就按他当时求仙问药的频率和渴望,他应该是想照着他太爷爷的岁数活的。


所以我觉得他很大可能在此时动了培养胡亥来削弱扶苏的想法,以免自己六七十岁的时候太子日益精进,羽翼丰满,人心皆向。


而自己残忍好杀,也穷兵黩武过,很容易自己就落一个楚成王,赵武灵王的下场。


所以秦始皇开始去哪都带着胡亥培养着,正好能圆巡视沙丘时胡亥正好在始皇身边(嘿也是沙丘)的原因。


其实真不要觉得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就怎样,楚成王和赵武灵王也是赫赫有名的诸侯王,先秦集权很浅的,一旦有世家拥护,改弦更张并非难事。


继承人和娶妻一样在古代富贵人家绝不是非要一个,对于对权力掌控欲望的的君王来讲,整两个甚至多个备着,是他们的常规选择。


虽然这对一个国家一个政权的风险也非常大。



图片

04

遗诏中的继任者


但凡有点脑子都知道只培养了两年的小胡亥压不住任何人,猜都能猜出来如果胡亥此时继位,肯定会被权臣(李斯,赵高)牵着鼻子走。


赢氏的江山就又要来一遍他和吕不韦的事了,更别说秦始皇(不过我觉得他应该想不到跟着自己的小太监直接反杀了李斯吧,最后把秦国给玩死了)


胡亥真不一定是个傻子,甚至应该还很聪慧懂事,不然嬴政也不会从诸多子嗣中选择他培养,但是,主少国疑年纪小就是没有斗争经验,容易被他人操纵是不争的事实。


除非秦始皇死的时候嗑药嗑傻了,不然他在他临死前肯定不会想传位胡亥,让江山易手,危如累卵。


并且也是胡亥赵高用来说服李斯帮他们的理由——扶苏到时候肯定不会用你这个首倡“焚书坑儒”的人的。


他和你政见不合,并且羽翼丰满,扶苏继位,你肯定被晾在一边。


然后赵高说胡亥“慈仁笃厚”,啥意思,就是比扶苏好操纵呗。


所以秦始皇遗诏(如果有的话)只可能是扶苏,如果是立胡亥,还有远在上郡坐拥三十万大军的扶苏不守遗诏,拥兵继位使秦帝国内部人马刀剑相向,白白自耗的风险。


所以问题反倒是扶苏坐拥北方数十万大军,自己结果却为啥那么草率和拉跨,才是我们更值得讨论和思考的迷题。



图片


05

李斯的选择


此处就已经超纲了,问题只是再问秦始皇的本意,但是讨论太多,就想多写了。
我的观点就是秦始皇本意就是扶苏,但是人死了之后,他的本意是啥也就根本就不重要了。


秦始皇已经死了,遗诏上秦始皇的真实想法,写的是谁,其实早已根本不重要了。


这个名字的解释权只在跟秦始皇出巡的李斯嘴里。


但本来李斯并没有这个机会。


《史记·卷八十八·蒙恬列传第二十八》: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暴师於外十馀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

苏轼:“蒙恬将三十万人,威振北方,扶苏监其军,而蒙毅侍帷幄为谋臣,虽有大奸贼,敢睥睨其间哉?不幸道病,祷祠山川尚有人也,而遣蒙毅,故高、斯得成其谋。”


三代军功卓著的蒙氏家族,日夜护卫嬴政左右的近卫,蒙恬的亲弟弟蒙毅在半路因为秦始皇身体不适,被支开祈祷山川了。


这个其实也算说得通,水土不服并不是一件罕见的事情,帝王身体不适,在古代解释为与山川相冲也不是怪事。


但是寸就寸在了必须让蒙毅去,蒙毅也去了。


其实至此为止,胡亥赵高依旧机会渺茫,此时立谁不立谁,遗诏是何,全在李斯一人了。


如果李斯也倾向立扶苏,那么直接排一个禁军去给蒙毅报信即可,蒙毅的禁军可以凭昭直接接管出巡人马,赵高胡亥什么风浪都掀不起来。


但是李斯选了更为复杂但回报更高的立胡亥,即刻与赵高封锁了始皇的死讯,就连就在附近眼线遍布的蒙毅都不得而知。


或许李斯已经握准了了公子扶苏的性格了吧,他知道派一使者宣读始皇赐死扶苏的诏书,公子扶苏会选择乖乖的听话自杀。


不然蒙恬北方的军队绝对十分棘手,如果蒙恬拥立扶苏咸阳继位,蒙毅也会集结部队自代地相应,到时候他们赢了后想说李斯是什么东西,他李斯什么东西。


谁又知道在当时看来已经摆平了一切,就连最棘手的扶苏+蒙恬蒙毅大军都轻松搞定的李斯,最后会被玩死在一个身体都不完全的太监手里。



图片


06

番外蒙恬与“伯夷叔齐”


其实这也是为啥秦始皇死前不会选胡亥的第二个原因。


如果始皇死传位胡亥,无论秦始皇本人有没有这个意愿,扶苏听与不听,蒙恬必然是不认的,因为认胡亥就是自己等死,赵高和蒙毅也有大仇。


他反的解法只有奉扶苏为皇,带重兵回师咸阳,蒙毅自代地集结兵力相应。


基本上这个配置是无人可当,怎么想都是最优解。


只是这样就又就是秦帝国的一场内耗了,自己人和自己人刀剑相向。


李斯和赵高一个太监,一个书生,以当时来看,传位扶苏他俩根本掀不起大的风浪。


扶苏自杀,可能就是为了防止秦帝国的内耗吧,他儒家学的太多了,又宽厚仁德著称,估计是想学伯夷叔齐了。


但是蒙恬一点不想让他这样的啊。


你扶苏“求仁得仁”,为什么要拉上蒙氏一族的前途和你陪葬呢?


所以蒙恬看到赐死扶苏的诏书第一反应就是假的,就算诏书是真的秦王想法,那也得是假的,只要扶苏活着,一切都有转机。


可惜扶苏却在他的一劝再劝之下仍然坚持选择了自杀,蒙恬也无可奈何,扶苏一死,军队调度的合法性就荡然无存了,他也就只能乖乖的束手就擒。


李斯的使者凭借诏书和公子扶苏自杀的事实顺利的接管了军队。


扶苏自杀这一段的关键肯定是这个使者的言辞和操作,很多地方史记没有记载的十分清晰,包括以上的所有解释,都是在史记大框架下自由发挥的。


当时的上郡,使者应该是只带来了立胡亥赐死扶苏的诏书,秦始皇生死是未可知的。


扶苏是好儿子,如果秦始皇没死,扶苏的性格决不会去造反。


蒙恬应该也是知道他的性格,劝的话也是你先不急,上书问问秦始皇(给自己点时间打探打探消息)


这个使者应该是说了很多破防扶苏的话,把扶苏说的逼上了“不自杀就是不仁不义”蓄意谋逆的罪名,扶苏这个人脸皮薄又认死理,一激动就自杀了。


使者也不给蒙恬多想,直接凭借诏书接管了上郡的军队,一套下来行云流水,任务完成的也是干净利索。


所以也不能全怪扶苏软弱,李斯的操作确实真的很秀。


蒙恬蒙毅也完全被李斯的信息封锁的什么都不知道,如果此时蒙毅能来像蒙恬传达秦始皇已经驾崩的消息,劝住扶苏还不是没可能。


想理解扶苏为啥自杀的,可以去品一品《史记》里伯夷叔齐列传。


就能比较好理解先秦儒家对诸侯嫡长让位这些事情的要求了。


扶苏宽直敦厚,他还就信这个,毕竟能为了焚书坑儒和他爹直接闹翻。


很多人的观点是扶苏惧怕秦始皇,扶苏不是惧怕,他是不愿秦帝国内部刀剑相向,故而选择自杀来避免这件事,这是儒家思想的一种精神和追求。


《论语·述而》: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史记·伯夷叔齐列传》: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先秦那时候认起死理来了人是可以连性命都不顾的,说常见的咱们语文课本上荆轲刺秦,需要樊於期人头来接近秦王,田光直接找到老樊叭叭两句就心甘情愿的交了自己的人头了。


那帮子纵横策士的嘴阿,可真别小瞧,对付扶苏这种人比什么刺客可顶用多了。



图片


07


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养胡亥这个备胎可以看赵世家里赵武灵王沙丘兵变那段。


世家大族拥护已经继位四年羽翼丰满的小赵王直接把赵武灵王围困饿死了,这种事先秦多的不可枚举。


《 史记·赵世家》:主父及王游沙丘,异宫,公子章即以其徒与田不礼作乱,诈以主父令召王。肥义先入,杀之。高信即与王战。公子成与李兑自国至,乃起四邑之兵入距难,杀公子章及田不礼,灭其党贼而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
公子章之败,往走主父,主主开之,成、兑因围主父宫。公子章死,公子成、李兑谋曰:“以章故围主父,即解兵,吾属夷矣。”乃遂围主父。令宫中人“後出者夷”,宫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鷇而食之,三月馀而饿死沙丘宫。主父定死,乃发丧赴诸侯。


但是就扶苏劝谏焚书坑儒,和听到诏书就着手自杀这两件事情来看,其实也挺质疑他的政治水平的。


从这两件事来看他真是个好人好儿子好朋友,但很难看出他能当个好帝王,再给秦始皇十年,或许胡亥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也说不定。


既然都是历史就不在假设什么如果了,只是站在秦始皇的立场,从焚书坑儒到病死沙丘,这短短两年的时间和临死前资源的配置来看,扶苏是当时的最优解。


也试着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开上帝视角分析了他们操作的利与弊,努力还原了他们的想法和心路历程。



而扶苏只要不死,随时都是可以反的,但是扶苏不愿意,甚至他明理循礼到如果活着绝对不会认同别人打他的旗号来攻击秦国,所以选择自杀断绝掉天下人有妄图挑拨秦帝国内斗的念想。


公子扶苏就是“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也不是夸他,毕竟这种性格根本不适合做君王。


图片

图片

历史

  • 曾是欧洲第五强国,人口超三千万国力强大到极点,现在已经消失了
    曾是欧洲第五强国,人口超三千万国力强大到极点,现在已经消失了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时的强大并不算什么,最难的还是长期的强大。正是因为如此,大部分的世界强国,很多时候都是昙花一现。曾经都是那么强大,但是最终不是消失,就是国家被肢解,最终成为一个...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黄艳红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不断续写的历史
    黄艳红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不断续写的历史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现代世界的锻炉[美]林恩·亨特、杰克·R. 森瑟著董子云译中信出版集团2020年8月出版344页,78.00元━━━━文︱黄艳红1989年6月3日,英国《每日电讯报》上刊发了一幅讽刺画,画的底稿采用的...
    上海书评
  • 塞尔维亚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塞尔维亚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
    从世界历史来看,对于国家的发展来说,最难的不是国家的强大,而是强大之后,能够长期保持强大。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原本强大的国家,最终走向了衰弱,成为一个弱国。最典型就是南斯拉夫,曾经是欧洲第五强国...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老祖宗识人术:“手如绵一世闲,手如柴终生衰”,啥意思?
    老祖宗识人术:“手如绵一世闲,手如柴终生衰”,啥意思?
    俗语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的很多经验都被蕴藏到了这些口口相传的俗语中。无论是建房选址,还是识人用人等等,俗语都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活中农,还有着这样的一句话,那就是“手如绵一世闲,手...
    史学界的9527
  • 中国知识妇女的奋斗之路:访北师大刘乃和、王宁两位教授
    中国知识妇女的奋斗之路:访北师大刘乃和、王宁两位教授
    这是一篇20多年前《中国妇女研究》的采访记录,因为时间紧急,刘乃和先生事后生病,看到定稿后没有赶上发刊,刊物换了一篇刘先生关于妇女问题的讲话发表。今年“三八”妇女节,王宁先生将原稿找出,提供给我们刊...
    章黄国学
  •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和发展史记你知道多少?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和发展史记你知道多少?
      “三·八”妇女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在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丧生的140多名女工,“三·八”妇女节就是国际劳动妇女节。从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以来,至21世纪,“三·...
    科普零距离
  • 民间小史:赵匡胤轶事9则
    民间小史:赵匡胤轶事9则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赵匡胤画像素材...
    历史教师王汉周
  • 中国最后一个镖师,死于1973年
    中国最后一个镖师,死于1973年
    1 戊戌变法前三年,1895年,30岁的湖南青年谭嗣同,和51岁的源顺镖局总镖头、大刀王五相遇了。 他们相遇在帝都,在北京。 此时,大清帝国刚刚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中惨败,帝国上下处处弥漫着悲痛求变的气氛,30岁...
    最爱历史
  • 他20岁改变中国,30岁逃亡海外,40岁逼死袁世凯,终成清朝掘墓人
    他20岁改变中国,30岁逃亡海外,40岁逼死袁世凯,终成清朝掘墓人
    “别的人读书,是为了考取功名;他读书,是为了粉碎功名。别的人从政,只能掩埋于历史;他从政,却缔造了历史。别的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已经功德圆满;他一辈子几经易辙,却每件事都做得登峰造极,开天辟地。...
    静云婵
  • 史上最牛赘婿:一个在唐,一个在清
    史上最牛赘婿:一个在唐,一个在清
    赘婿,俗称“倒插门”。这一现象最近有点火。所谓倒插门,即男子嫁入女方家中,成为女方家族中的一员,并从此与原生家族毫无瓜葛。中国的入赘传统由来已久,既有说起源于财产抵押的,也有说是因先秦时期齐国风俗...
    最爱历史
  • 秦始皇本意更倾向传位给谁?
    秦始皇本意更倾向传位给谁?
    ️点我 ️你准备先看哪篇热文: 明朝那些事儿 讲的历史是真的吗| 慕容复要恢复的大燕国有多奇葩|极简中国游牧民族史|古代一两银子值多少钱|国外历史书吹水的现象很严重|我们为什么要放弃永生授权自zhihu.co...
    历史教师王汉周
  •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992,阅读时间:约8分钟历史提问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答:在古代战争条件下,战场上的“第一排士兵”,公...
    朝文社
  • 二战苏联和英美都是盟国,但为何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二战苏联和英美都是盟国,但为何盟军不包含苏联红军
    作者:军事帅哥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2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二战时期,苏联和英美都属于反法西斯同盟国,这个历史事实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各个同盟国的武装力量却在二战书籍和二战史研究中分别叙述和...
    历史D学堂
  • “甜美女生的卷发”
    “甜美女生的卷发”
    乌兰察布(Ulanqab)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市,地处中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9°37′~43°28′,东经109°16′~114°49′,东西长458公里,南北宽442公里,总面积54,500平方公里。[1] 东部与...
    潮发型集
  • 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故国不复,谁家河山:南宋使臣范成大记录的中原风物志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在虎头蛇尾的隆兴北伐之后,宋国由于新的军事失败,导致宋金两国的外交条款出现了新的修订需求。此外,宋金两国的外交关系中还有...
    冷炮历史
<< 41 42 43 44 45 >> 

公众号 • 历史教师王汉周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