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呢?
- 来源:朝文社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
《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400,阅读时间:约6分钟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呢?
“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在包公断案中,“心术不正”的刘后与太监郭槐狼狈为奸,将怀有身孕的李妃哄骗住,在她诞下儿子的时候,用剥了皮的狸猫换走,儿子带回宫里假装是自己所生。李妃被阴谋诡计所害,流落民间,后来被开封府秉公断案的包拯遇到,最后帮助仁宗认生母,揭露刘后的恶毒面目,李妃洗刷冤屈还朝。
这个故事用来传达忠孝的思想意义,确实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我们需要知道,真实的历史和这艺术化的话本故事是完全不同的。且不说这“狸猫换太子”的戏码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刘后的恶毒形象也是后人完全捏造。历史上的刘后是对北宋发展有着大贡献的正派人物,仁宗的幼年成长也并未经历来自刘后的任何“虐待”。
那么问题来了,“狸猫换太子”这个狗血又传奇的故事,到底是怎么从无到有衍生出来的呢?
01
后世对历史的猎奇心理
虽然说“狸猫换太子”这一戏码在历史上不存在,但宋仁宗确实不是刘后所生,而由刘后抚养长大。宋仁宗的生母是李妃。李妃最初是刘后身旁的侍女,负责照顾刘后的生活起居,后来被宋真宗临幸而怀有身孕。
但李妃所怀的这个孩子,是被宋真宗明令允许交给刘后来抚养的。历史上的刘后是个厉害角色,根本就不需要依靠城府心机去和别的后妃争宠,宋真宗对她的专宠,可是持续好多年、甚至至死方休的。
将尚在襁褓里的宋仁宗抱回宫里,刘后便视如己出,悉心培养。无论是在学业还是德育上,从未有疏忽,最后将他培养成一代明君。李妃比刘后去世得早,李妃去世不久,刘后便对其进行厚葬,但是年幼的宋仁宗并不知晓。
待到宋仁宗登基为帝,他不知从哪里听到的流言,说自己的生母并非刘后,而是李妃,李妃是被刘后害死的,是被迫服毒身亡。宋仁宗心怀愧疚,想要查明真相,就掘了李妃的坟墓,开棺验尸,却看到李妃面色如生,根本没有服毒而亡的痕迹,李妃下葬时所穿的服饰,也是按照皇太后的礼制来的。
这时的他才明白过来,是冤枉了刘后,李妃的确是自然死亡。
可是,为认生母而开棺验尸这种事情,在古代是尤其不吉利的,这件事情也轰动朝野,一时沦为“热谈”。正是因为这件事成了“热点”,每当后世的人提起这回事,都会以充足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来扩充这件事的传奇色彩。
这也直接导致,这段历史故事成为了文学作品艺术创作的绝佳素材。
02
文学作品的持续加工
艺术创作、文学作品是人们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但我们也不能小瞧了想象力的重要作用。“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从衍生、发展到成型,以及中途故事细节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完全是依靠宋朝以后历朝历代文艺工作者的想象力的。
元朝时期,有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虽然作者不详,但这部杂剧里却是以李妃为原型,第一次讲出了李美人为宋真宗诞下儿子,刘后秘密派宫女寇承御处死孩子。但这个宫女遇到陈琳,想办法把孩子藏在了妆盒里,送给南清官八大王收养,后来被立为了太子。
到了明朝,又有《金丸记》记载了清官包拯偶遇李妃诉冤情,包拯接下这个案子,经过重重阻碍帮助李妃认回儿子。在这个故事里,包拯是揭示故事中心的主要人物,包括“打龙袍”,都是塑造包公清廉公正、不畏强权清官形象的一个素材。
在同一时期,还有明代小说《百家公案》也是同一素材,第七十五回《判仁宗认李国母》也是运用同样的艺术手法,突出包拯这一重要人物的特点。
后来,在清朝文人石子裴所做的《正昭阳》,《古本戏曲丛刊》第五集影印,讲述了包拯前往陈州粜米,宋真宗御驾亲征,平定滇蛮之乱。而在这时候,刘后以自己所生的女儿,替换了李妃所生的儿子,最后包拯审理此案,真相大白,宋仁宗迎接李妃回宫,而刘后服毒自尽。
在这时候,故事情节是刘后以自己的女儿换掉太子,而“狸猫换太子”的桥段还并未诞生。第一次出现狸猫换太子情节的,是在清嘉庆年间,李雨堂所作小说《万花楼演义》。之后,清代小说《龙图耳录》的第一回就是《设阴谋临生换太子》,讲的是刘飞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刚出生的儿子。第十五回至十九回写包拯审理李妃冤案,刘后畏惧,惊恐而亡,李妃还朝。在这时,“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初步定型了。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这一故事流传得越来越广。以至于后来在京剧中《打龙袍》、《狸猫换太子》和《断后》等剧目都是非常有名的。甚至还有很多其他衍生出来的剧目,比如川剧《盘妆盒》、弋腔《金丸记》、秦腔《抱妆盒》和淮调《铡郭槐》等,都是以“狸猫换太子”为经典桥段而衍生出来的“旁根枝叶”。
03
历史与艺术不能混为一谈
知道了“狸猫换太子”故事衍生的来龙去脉,我们就能更清晰得认识到:历史和话本戏剧完全不能混为一谈。
或许一定程度上,话本戏剧要比历史来得更精彩、更吸引人,或许细节刻画也更能让人信服,随着流传更深入人心,但艺术就是艺术,与真实的历史仍旧有着很大距离。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手法中,或许是为了突出包拯的清廉与公正,而将正派人物刘后反转成反派,将藉藉无名的李妃包裹成深明大义的形象,只为了更好地传达宋仁宗忠孝的中心精神。但我们仍需要知道,树立一个正确的唯物史观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仍需要知道,真实历史上的刘后不同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她对宋朝繁荣乃至后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亦值得被尊敬。
参考资料:王林飞《狸猫换太子故事的演变及文化底蕴》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朝文社】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历史
-
-
- 中国最牛外交官:40岁转行,1人征服55国,却低调了2000年
- 作者 l 国馆来源 l 国馆文化(ID:guoguanwenhua)活到39岁,班超只有一份熟人介绍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养活妻儿。 父亲、哥哥、妹妹都是出名的史学家,三人完成了畅销全国的《汉书》。 放在当下,他也许会...
- 掌阅读书
-
-
-
- 西方最不愿看到的事发生了!中国强势出手,强盗逻辑末日已至
- 众所周知,外部势力祸乱中国香港的根源依仗,归根结底在于殖民教育遗毒!大快人心!据香港《明报》4月5日报道,已送至香港教育局,计划在今年9月将被用于新学期中学二年级的三本历史教师用书,相较于老版教材,...
- 武酷网
-
-
-
- 闷声发大财的两个欧洲小国,存在感虽然很低,但是一个比一个发达
- 从世界历史来看,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世界的文化中,其实都有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文化传统,强调不显山不漏水,才是真正的成功。而对于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于国家的发展,更是需要低调,尤其是国家应该闷声发...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为什么战国列强动辄出兵几十万,明朝出兵十几万人都费劲?
-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924,阅读时间:约8分钟历史提问为什么战国诸侯动辄出兵几十万,而到了生产力远远发达明朝,萨尔浒出个十几万人都费劲? 答:如果把...
- 朝文社
-
-
-
- “西安事变”中活捉蒋介石的四员干将,后来怎么样了
- 作者:计白当黑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达成抗战统一战线,毅然发动“兵谏”,指派白凤翔、孙铭九、刘桂五和王玉瓒等人在临潼华清池扣押了赴陕督...
- 历史D学堂
-
-
-
- 他去世1900年,依旧是史上最牛的外交官
- 来源:国馆(ID:guoguan5000)活到39岁,班超只有一份熟人介绍的工作,领着微薄的薪水,养活妻儿。 父亲、哥哥、妹妹都是出名的史学家,三人完成了畅销全国的《汉书》。 放在当下,他也许会像林志颖卖肠粉的哥...
- 古墨社
-
-
-
- 中国最后一个太监,活到了1996年
- 当慈禧身边的大红人、太监总管小德张(张兰德)回到故乡天津静海时,十里八乡的乡亲们沸腾了。 这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也是31岁的小德张自宫后进宫当太监的第十六年,风光返乡的小德张不仅在村里请戏班唱...
- 最爱历史
-
-
-
- 葛兆光东京读书记︱同文同种?还真不一定——读尾藤正英《日本文化的历史》
- 文︱葛兆光2020年的前八个月,我在东京。此前已经到日本多次,总是想抓紧时间查找研究资料,所以忙着看书和写作,无暇四处参访。这次有八个月时间,不免就动了“日本走透透”的念头,本打算南下萨摩,北上函馆,...
- 上海书评
-
-
-
- 同样不靠谱,为何子午谷奇谋被弃用,而偷渡阴平就能直取蜀汉
- 作者:王金百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6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子午谷奇谋”可能是三国纷争时期,乃至古代战争史上的“最大悬案”之一。说它“悬”,其一就是因为这个“奇谋”未能实施,其二乃是后来曹魏...
- 历史D学堂
-
-
-
- 中国第一个实业大王张謇有哪些成功之道
- 张謇作为近代杰出民营企业家代表,在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率先垂范,以士大夫的身份投身商海,为近代轻工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纵观其一生,张謇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与他的成长历程和人格塑造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
- 团结报文史e家
-
-
-
-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呢?
- 作者|我方团队月落星沉《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2400,阅读时间:约6分钟历史提问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广为流传,真实的历史又是什么样呢?“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
- 朝文社
-
-
-
- 古巴人眼中最强大的四个国家,只可惜有一个已经不存在了
- 从世界历史来看,世界上绝大部分都是小国,而且对于小国来说,基本上大部分都没啥存在感。正是因为如此,像古巴这样的国家,才格外引人注目。因为古巴当年一个导弹危机,那是举世瞩目,差一点就引发了第三次世界...
-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
-
- 姚彬彬丨近代新学家的华严思想探析——以康有为、章太炎为视角的考察
- 《齐物论释》与华严哲学专题(一)导言《齐物论释》是太炎先生哲学思想的核心展现,太炎如何吸收佛教的思想资源,对《齐物论》进行创造性的现代阐释?对华严学的吸收是一个关键性角度。相较于对唯识学的注重,这...
- 章黄国学
-
-
-
- 好书榜|谦卑是我们能从历史中学到的最有用的教训之一
- 晶报·深港书评深港书评为你带来2021年0402期好书周榜本期上榜的《有生》是一本厚重之书。这是一部极具野心的宏篇巨作,作者胡学文秉持着对乡土文化和国民性的深刻洞察,以民族寓言、生命史诗的宏阔格局和叙事雄...
- 深港书评
-
-
-
- 这是皇后最烂的一招:不给甄嬛留余地,也送自己入死境
- ● 作者 ╳林宛央 ● 来源公号 ╳宛央女子 ● 配图 ╳ 电视剧截图,如侵权请联系删除___《甄嬛传》里,若论宫斗手段之高明,恐怕无人能及皇后。 一个没有恩宠、子嗣可依傍的女人,凭着对人性的谙熟和对人心...
- 宛央女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