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 来源:历史D学堂

图片

图片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3500 字
阅 读 需 要 10 分钟


作为三国历史中知名度最高的故事之一,“马谡失街亭”一直以来便在各路小说、影视剧、游戏中被不断演绎。可以说,这场对蜀汉来说至关重要的街亭之战,因为马谡临阵放弃了孔明布置的“当道下寨”的计划,改为“屯兵于山”,结果遭魏军完败(《资治通鉴》原文: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士卒离散),致使本来形势一片大好的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最后落得个虎头蛇尾。

由此千百年来人们也始终在讨论一个话题:如果马谡真的按照孔明部署选择“当道下寨”,那么汉军就一定能守住街亭吗?



图片
上图_ 街亭位置所在


 
  • 战前形势:双方皆不容有失

 
我们先来看一下街亭之战前的双方态势:蜀汉在曹魏的陇右地区取得重大进展。当诸葛亮率汉军主力进入陇右时,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反水降汉,偌大的陇右只剩下一座陇西城还苦苦支撑。但此时的陇西与外界的联系被汉军切断,失陷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曹魏迅速做出反应,魏明帝以大将张郃统兵西进,救援陇西。得此情况后,诸葛亮派马谡率军在街亭阻击张郃,为攻取陇西争取时间。

之所以选在街亭阻击魏军,因为当时由关中到陇右一共只有两条可靠的山道:

一是陈仓渭水道,诸葛亮此时正在此与郭淮对峙;

另一个就是陇山道,街亭就是陇山道的西口,是从陇山道前往陇右的必经之路。

如果在攻克陇西前守不住街亭,汉军的处境就将非常危险

首先,张郃的援军和陇西可以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将汉军攻城部队围困;

其次,虽然天水等三郡投降,可诸葛亮并没有实际派兵接收,只是在名义上收复了三个郡。如果街亭失利,汉军将“进无可据”,之能撤军返回,北伐也将徒劳无功。



图片
上图_ 三国地图



对魏军来说,形势同样不容乐观。陇西太守游楚对前来劝降的汉使说:“卿能断陇,使东兵不上,一月之中,则陇西吏人不攻自服。”(《魏略》)可见在游楚看来,陇西的坚守极限是一个月。一月之内援军能到则围解,如果赶不到,那么陇西必将失陷。后来的事实证明,魏军从长安赶往街亭用了十余日。也就是说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便是坚持剩下的十几天,保障汉军主力拿下陇右。而张郃的计划也相当明确,必须尽快击破当面阻击,在陇右失陷前赶到城下。

汉魏两军,一个想“耗时间”,一个要“赶时间”,街亭之战就在这样的背景下爆发了。



图片
上图_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


 
  • 双方实力对比:魏军全面碾压

 
讲完形势,我们就能明白马谡要做的其实就是如何尽可能长时间地拖住魏军。作为防御一方,其可以依靠的有利条件一般包括兵力、地利和工事三个方面。那么,马谡在这三个方面上有优势吗?

先看兵力。

街亭之战中,魏军人数有明确记载:“(魏明帝)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资治通鉴》)。也就是说,张郃所部兵马为5万。有学者指出,由于陇西战况危急,张郃率军昼夜行军,那些不适合轻装疾进的步兵、车仗、辎重等单位肯定是被落在了后面,所以街亭之战魏军兵力绝不会真有5万,一般认为应该在2万上下。

汉军一方没有明确记载,但考虑到汉军主力一部在围攻陇西,一部随孔明对战郭淮,而孔明首次北伐总兵力不过6万,不可能派给马谡很多兵马。加之街亭之战中作为马谡副手的王平只分到1000余人,按汉军军制计算,马谡所部最多不过8000人。如此,则汉军在兵力上劣势明显。



图片
上图_ 央视版《三国演义》中,马谡(左)与王平(右)在关于街亭之战时驻军的争辨



再看地利。

据学者现场考证,街亭地区的所谓“当道”,也就是两山之间的山口,是一块面积很大的冲击平原,非常像“一把折扇的扇柄”(徐日辉《“陈仓渭水道”与街亭战役考》),扇柄往东(即魏军来攻方向)就是宽广的开阔地,以步兵为主的汉军要在这里阻挡以骑兵为主的魏军至少十天,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果汉军当道扎寨,压力其实非常大:张郃完全可以集中力量选择一点进行突破。所以说,街亭地势对汉军很不友善。


最后看工事

地形、兵力都对汉军不利,那马谡能够仰仗的,就只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了。街亭虽有一旧城,但因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不堪用。而马谡来到街亭后不久,张郃就接踵而至,汉军也没有时间进行土工作业。所以说,汉军在街亭也没有完备工事可以依托。


兵力、地利、工事,这三个最主要的方面汉军都处于不利地位。想当初马谡率领军来到此地时,肯定会先骂一番娘。也就是在这时,他的目光瞄上了山口两边的山头,可能就是这一刹那,屯兵山上的构思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当然,笔者认为马谡一定是先率军向张郃发起过一次突击,希望趁敌人立足未稳之时打他个措手不及,但是没有成功,为节约兵力,这才率军上山。不然,但凡是个智商正常的将领,怎么可能什么也不做就让人团团围在山上?

而就是这个上山的决定,直接导致了最后汉军的溃败,这也是此役马谡最遭诟病的地方。那么,马谡究竟该不该上山呢?



图片
上图_ 唐朝时期的陇右道


 
  • 马谡的选择:屯兵山上并非下策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在兵力不足且无工事依托的情况下,让几千步兵去抗几万骑兵,除非这些步兵兄弟人人能有奇侠的战斗力,否则把他们安排在山上,凭山势来抵消骑兵的冲击,未尝不是一个选择。其次,如果不守山头,那么张郃可以绕过当道的汉军,寻找山间小道直接驰援陇右。虽然小道肯定不好走,但这样不用怕遭敌军阻击。但我们看,恰恰是马谡上山后,张郃没有绕过,而是围山开战。

为什么?因为如果不理马谡在山头上这几千人直接西进,这些人就可以从容下山跟在张郃后头,成为魏军后方的隐患。但是完全不在当道设防,显然也是不行的。可对于马谡来说,他实在是没有太多的资源能够调配。前文已述,汉军本来就少,如果既守山、又要道,张郃完全可以集中力量,以精锐骑兵为矛头突破其在当道上的守军。所以对于马谡来讲,不管他怎么做,都难保完全。因而他率军上山,恐怕就是希望在最大程度节约兵力的基础上,使张郃不敢毫无顾忌地一路向西。由此可见,他的选择不能算最差。



图片
上图_ 张郃(?-231年)


 
  • 配角的表现:临阵指挥太关键

 
然而,马谡还是败了,而且败的很干脆。张郃围山后,派兵断绝水源,山上的汉军就抓瞎了。虽然马谡提前派黄袭、李盛保护水源。可张郃派重兵袭击黄袭和李盛,夺取了水源。然后张郃围而不战,七天后发动进攻,汉军大败。以几千人拖了魏军名将张郃几万人七天,马谡恐怕是尽力了。

但马谡是不是没法做的更好?显然不是。史籍记载:“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于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三国志·蜀书·王平传》)副将王平仅率千余兵马,却巧施疑兵之计,迫使久经沙场的张郃也不得不小心对待。



图片
上图_ 街亭之战



可见,马谡在临场指挥上还是有很多地方不尽如人意:

一是在水源断绝后未能组织官兵利用夜间突击抢水,也没有想办法重振士气。对比一下长平之战,赵括在断粮十余日的情况下尚能组织赵军进行成建制的突围行动,两人的差距可见一斑。

二是没有像王平一样,施计迫使张郃不敢轻举妄动。如果马谡能在指挥上做的更好,再坚持几天也不是没可能的。

所以,马谡在街亭之败中还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片
上图_ 诸葛亮斩马谡


 
  • 孔明最大的难题:谁来对付张郃?

 
由此,我们就引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谡无法率领汉军取胜?

《三国志》中对马谡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作为孔明的参军,马谡的军事理论功底十分深厚,但却缺乏一线实战经验。而他的对手张郃却是“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魏书·张郃传》。以一个缺乏实战经验的参谋军官,去迎战一个久经沙场的方面大将,而且在兵力兵器上又无优势,这就好比让一个新司机开一辆小排量汽车参加F1大赛,他能赢得了开着方程式赛车的老司机吗?



图片
上图_ 魏延(?-234年)



那么,派谁迎战张郃才适合呢?当时汉军内呼声最大的是魏延,但魏延正率军围攻陇西,一时找不出能接替他的人;汉军另一位大将赵云则在箕谷对峙曹真,同样抽不出身。可能有人会问:那姜维呢?姜维虽然能力可以,但如果你作为统帅,会把这么重要的一个任务交给一个只有26岁、且刚刚投诚过来的降将吗?

此外,吴懿、吴班也可担此重任。但出于抑制巴蜀士人集团的考虑,最后孔明还是选择了和自己一样出身荆襄士人集团的马谡。马谡苗正根红,又是心腹。毕竟把部队交到一个人手上,最大的前提是这个人不能和自己貌合神离。其实,孔明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自己亲率人马迎战张郃。像张郃这样的名将,自袁绍时代起就是独挡一面的大将,此后几十年南征北战,指望他在实战中出错的可能性太小了。除了孔明,汉军还能指望谁在客观条件绝对不利的情况下挡住张郃?



图片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综上所述,如果马谡按照诸葛亮的部署当道下寨,同时分兵戍守山头,且重用王平、施以巧计,在短期内或许能让张郃无可奈何。

但汉军兵力不足,战场环境也不利于己,时间一长,其状态、士气、警惕性都会出现变数。一方面孔明还没完全把陇右建成根据地,另一方面就是守军人数实在太少。为了节约力量,马谡或许只得放弃当道,屯兵山上,以求尽量拖住张郃,使其不敢大胆西进。但绝对实力的差距,加上张郃名将级别的临场发挥,街亭即使一时能守住,也很快会被攻破。

说白了,街亭之失,蜀汉是输在国力上。即使换成姜维、魏延来守,恐怕也难逃马谡一样的结局。

参考资料:
【1】陈寿 《三国志•魏书•张既传》
【2】陈寿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
【3】陈寿 《三国志•魏书•郭淮传》
【4】陈寿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5】陈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6】陈寿 《三国志•蜀书•王平传》
【7】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8】鱼豢 《魏略》
【9】徐日辉 《“陈仓渭水道”与街亭战役考》
【10】王文杰 《街亭位置考辨》



文物视频推荐📹
👇
历史大学堂
唐代的素面高足银杯,除了贵还贵气#博物馆##涨知识#
视频号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 同样不靠谱,为何子午谷奇谋被弃用,而偷渡阴平就能直取蜀汉

2. 美军伤亡10万人,阿登战役为何成为欧洲战场美国伤亡最大的战役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图片
图片

你“在看”了没 图片

历史

  • 不顺的时候,想想杜甫就好了
    不顺的时候,想想杜甫就好了
    蒋兆和 绘《杜甫》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诗圣”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新一季《经典咏流传》唱响,家喻户晓的“诗圣”杜甫又被推到我们眼前。叶嘉莹说,杜甫是一个集大成的诗人,有集大成的成就,有集大成的才能...
    央视新闻
  • 掀起反秦风暴的陈胜吴广,是底层百姓吗?|短史记
    掀起反秦风暴的陈胜吴广,是底层百姓吗?|短史记
    作者丨林汣琰编辑丨吴酉仁求教编辑,陈胜吴广起义,陈胜是否如司马迁所写的那样,是个底层百姓?陈胜等人因为大雨耽误了抵达前线的日期,是否真的会“失期,法皆斩”?笔者的结论是:(1)陈胜不是底层百姓,也...
    短史记-腾讯新闻
  • 刚刚噩耗传来:巨星陨落!遗憾今天以这种方式认识您..
    刚刚噩耗传来:巨星陨落!遗憾今天以这种方式认识您..
    来源丨华人星光(ID:hrxg2020)还记得这位抱着维尼熊的老爷爷吗?他面容慈祥,带着鼻饲管,坐在轮椅上。因为总是抱着维尼小熊,护士们都叫他“维尼爷爷”。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他的真实身份竟是国家最高...
    娇娇妈
  • 阳春三愿,如你所愿
    阳春三愿,如你所愿
    物道君语: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一,借得诗人一首诗,而阳光甚好,物道君设了一道春日宴,邀你一起,绿酒一杯歌一遍,拜陈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君无恙;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实质上,当我得知,今天是阳春...
    物道
  • 远离那些聪明,却不厚道的人
    远离那些聪明,却不厚道的人
    君子以厚德载物。在这样一个追求利益的时代中,厚道仿佛变成了隐形的存在,人人都为了一点小钱小利,想尽办法耍赖,占便宜。殊不知,人最大的精明,就是厚道。因为厚道,所以待人真诚;因为真诚,所以愿意为他人...
    智慧阅刊
  • 舒城大洪水巷:做题家与张献忠交织的悲情史缩影
    舒城大洪水巷:做题家与张献忠交织的悲情史缩影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冷炮历史】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有一处独特的地名--大黉水巷。关于其名称由来,历来都是众说纷纭。比如清朝嘉庆与光绪年间的《舒城县志》,...
    冷炮历史
  • 帝国首富,垮了
    帝国首富,垮了
    明朝嘉靖年间,浙江嘉兴县一位进士花了23000两银子买了个小京官,当时人把这种花大价钱买来的官叫做“沈万三官”。沈万三是元末明初的大富商。在江浙一带,沈万三是超级大富豪的代名词。在山东等地,他被当作财...
    最爱历史
  • 16 首感人至深的怀念诗,满满的思念!
    16 首感人至深的怀念诗,满满的思念!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就像艾略特说的,在春光明媚、万物欣欣向荣的时刻,也最能勾起对往昔故人的怀念,今天我们来一同阅读16首关于告别和怀念的诗歌,为唤起对生命的珍惜。临终歌【周】孔子 泰山其颓乎,梁木...
    中国诗歌网
  • 广州一把火,烧得全国都红了
    广州一把火,烧得全国都红了
    作者 | 南风窗高级记者 黄靖芳发自广东广州中共三大的会址坐落在广州东山的一处小洋房里,慕名在附近打卡的年轻人络绎不绝,远道而来的游客也不少,但这个会址曾经是一个谜。当时,会场是临时租用的民居,因此会...
    南风窗
  • 小国崛起的典型:从任人宰割到超级强大,只用了四十年
    小国崛起的典型:从任人宰割到超级强大,只用了四十年
    从世界历史来看,虽然世界历史那是大国崛起历史,也是大国的发展历史。但是其实作为广大的小国来说,那也是有自己的发展权利,也是有自己的发展愿望的。近代以来,那也是产生了很多强悍的小国崛起的故事,成为世...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朱鹮在日本的灭绝?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朱鹮在日本的灭绝?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20世纪人类生态环境发展史上的一桩沉痛教训,正是“朱鹮濒临灭绝”。 朱鹮,又名朱鹭,是东亚大地特有的珍奇鸟类,有着六千万年历史的它,更堪称全球鸟类里的“活化石”。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朝文社
  • 周展安|“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
    周展安|“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
    《齐物论释》与华严哲学专题(三) “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文 | 周展安(上海大学 中文系,上海 200444)摘要: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
    章黄国学
  • 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马谡如果当道下寨,汉军就能守住街亭吗
    作者:林森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3500 字阅 读 需 要 10 分钟作为三国历史中知名度最高的故事之一,“马谡失街亭”一直以来便在各路小说、影视剧、游戏中被不断演绎。可以说,这场对蜀汉来说至关重要的街...
    历史D学堂
  •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人,可以精,但不能阴
    古言说:“精,乃智慧;阴,乃邪恶。”精明,是不让别人欺负自己;阴险,则是故意伤害别人。你可以精明,但不能阴险。人生在世,要想过得心安自在,就要品行端正。守住良心,才能活得问心无愧。01小胜靠智,大胜...
    智慧阅刊
  • 王晓洁丨无尽缘起:万物与我为一 ——论章太炎万物一体观的诠释特色
    王晓洁丨无尽缘起:万物与我为一 ——论章太炎万物一体观的诠释特色
    《齐物论》与华严哲学专题(二)无尽缘起:万物与我为一——论章太炎万物一体观的诠释特色文丨王晓洁摘要:作为《庄子·齐物论》中的重要命题,“万物与我为一”在历代思想家那里都有着不同的认知与解释。但章太...
    章黄国学
<< 21 22 23 24 25 >> 

公众号 • 历史D学堂

  • 历史D学堂微信号 : lishi1600
  • 《历史大学堂》官方微刊物,一分钟读懂历史。(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