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究竟是虚构还是真实存在
  • 来源:历史D学堂
图片
图片

作者:王金百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3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他的《饮酒-其五》与《桃花源记》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桃花源记》不但文笔绝佳,更是为读者描绘出了一个,隐于世间并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而在文末“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以及南阳刘子骥亦未寻得,似乎意在阐明判定“世外桃源”并非实有,乃陶渊明为借景抒情而虚构的人间仙境。那事实果真如此吗?



图片
上图_ 《桃花源记》 意境图


 
  • 创作背景

 
想要了解“世外桃源”是否存在,先得了解一下《桃花源记》的创作背景。
 
陶渊明虽为东晋末期人士,但《桃花源记》文中的时间为东晋初期。这一时期,整个国家的大环境是,南方以司马氏后裔与士族门阀(特别是迁居南方的北方士族),共同建立的偏安政权——东晋。尽管东晋政权内部暗流涌动,但是总归还算是和平。而北方此时正陷入了“五胡乱华”的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可谓是水深火热,颠沛流离。
 
当时北方人民,尤其是汉族平民,几乎是生活在居无定所的状态之中。据史料记载,“五胡”期间,几乎每一个民族的统治者上台之后,都要搞一次人口大迁徙。这种大迁徙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前朝少数民族人口,打击前朝势力,而一方面又迫使汉族贫民阶层,成为巩固新政权稳定的奴隶。而在这被迫迁徙的途中,实际情况是死者枕籍,惨绝人寰。由于饥寒交迫,人们而为了生存而竞相残杀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能够活下来的仅有十之二三。
 
生活在这般动荡的时代,能够安身立命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最高诉求。当政权朝廷不能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时,民间只能自发团结以求自保。



图片
上图_ 东晋时期形势图


 
  • 筑坞自保

 
为了避免战乱和被迫迁徙而颠沛流离,民间百姓自发组织筑坞而求自保。
 
何为“坞”?《说文》解释为:坞,小障也。一曰:庳城也。实际上就是用于防御的堡垒,类似于欧洲的城堡,但作用却比城堡重要得多,尤其是在西晋末期。
 
西晋末年,人们为了相对安定的生活,自发团结以建筑“坞”而力求自保。但要以“坞”这种形式完成自保,前提至少得够满足三个条件:

1. 能够满足自给自足的劳作生产需求,所以依水而筑的“坞”有很多,其中《水经注》中《洛水篇》记载,沿洛水而筑的“坞”就有十几个之多。
2. 具备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
3. 还要有一个精明强干的灵魂人物作为领导者。



图片
上图_ 东晋的文人雅士


 
民间自发组织起来抗拒被迫迁徙,当权者自然不会坐视不管,派遣军队而伐之是必然。易守难攻的地理优势成为抵御兵豕之灾的先决条件。甚至,若要不轻易被发现,最好能够藏匿于隐蔽之处。所以有水源,且具备耕作条件的山林,成为筑坞避难的绝佳之地。此外,没有一个懂兵法又有号召力的“主心骨”式人物存在,当危机来临之时,慌乱中也很难达到自保的目的。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条件如此苛刻,真实历史上果真有这样的成功避难之坞吗?《晋书》之中就有这样能够做到自保之“坞”的记载,而且不止一处。
 
《晋书-孝友传-庾衮传》中就提及:张泓等肆掠于阳翟,(庾)衮乃率其同族及庶姓保于禹山。从这一小段中记载可知,这个“坞”建筑在禹山上,符合地利条件。而且这种民间自发自保组织,通常是以同乡宗族,也团结其他姓氏(可能有血缘或姻亲关系),符合人和条件。

《庾衮传》后文又有记载,庾衮是被乡亲们推选为首领的。这种民主推选制度,也是人和基础之一。成为首领之后,庾衮带领大家修壁坞、树藩障等防御措施,并建立制度恢复生产。当有敌人前来攻打时,庾衮带领队伍只做防守,敌人见其队伍齐整而畏惧乃退去。这是禹山坞的大致情况。



图片
上图_ 持盾彩绘陶俑 东晋


 
而《晋书-郗鉴传》也有峄山坞的记载。按照《太平御览-地理志》记载,峄山位于鲁国邹县北(今山东省邹城市)。峄山上“石间多空穴,洞达相通,往往如数间居处,其俗谓之峄孔”。郗鉴正是依峄山之险要,聚乡里之众,筑坞以抵御外敌。
 
以上说明民间百姓为了生计,不得不依凭山林险要且筑坞堡垒以抵御敌人入侵。这其实就是与本宗乡亲们,过起了与世隔绝,自给自足式的生活,这在乱世之中,俨然成为颠沛流离人们所神往的世外桃源。



图片
上图_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为陶潜


 
  • 《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

 
其实,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描述的就是这类百姓的避难所——依凭险要筑坞之内的美景,如“山有小孔”乃与峄山坞的“峄孔”类似等等。
 
那么既然是坞内美景,坞又真实存在,为何却不可复寻之呢?这在《水经注》中亦有类似记载,刘裕北伐时曾命参军戴祚等人乘舟溯洛水而上。后来戴祚等人返还时,却怎么也找不到来时之路。《桃花源记》中的“不复得路”正是源出于此。而“桃花源”也并非虚构,《水经注》以及《元和郡县图志》都有记载,虢州阌乡县(今属河南省灵宝市)东北十里就有一片桃林,乃是当年周武王放牛之地。



图片
上图_ 《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共四十卷


 
如此看来,《桃花源记》中的描绘之美景并非是陶渊明虚构,乃是根据各类文献与前人经历而成之佳作。但文中与世隔绝的桃园仙境,乃是集成各处避难坞美景于一隅,并非真实存在。所以作者后来也虚构了贤士南阳刘子骥,寻而不得的经历故事。
 
还有一个疑问,就是时间对不上。文中所述时间为“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与西晋末、东晋初百姓筑坞避难的时间对不上。实际上,文中的“秦”,其本意乃非秦始皇建立的赢秦,而是氐族苻健建立的前秦,至于后续朝代则指西晋灭亡后北方政权的频繁更迭,意在表明居住此地人民成功地躲避了战乱的祸害。倘若真如文中字面本意,从西汉建立到西晋灭亡,期间五百余年,这么长时间的隔绝与外界不通音讯毫无往来,显然不合常理。



图片
上图_ 前秦 版图


 
  • 结语

 
《桃花源记》虽是陶渊明的一篇寄寓之文,但其中美景并非完全虚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够如此幸运逃过摧残的百姓,绝对是极少数。而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即便是这些有幸躲避战乱而隐居的人们,其生活又果真能够文中描写那边怡然自得吗?恐怕不然!远离战争,才是陶渊明这一类文人的真实期望!
 
很有幸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
 
参考资料:
【1】《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 陈寅恪/著  万绳楠/整理 天津人民出版社
【2】《桃花源记》 陶潜(东晋)/著
【3】《晋书》、《说文》、《水经注》等历史文献



更多精彩 点击观阅

1.德军占领法国后,希特勒为何没乘胜追击,登陆不列颠岛占领英国

2.在清朝犯事流放宁古塔,被流放的人都怎么样了呢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大学堂】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百度百科TA说,历史领域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图片
图片

你“在看”了没 图片

历史

  • 学党史,总书记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学党史,总书记深刻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顾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深入总结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理论成果、积累的宝贵经验、铸...
    求是网
  • 元稹和冯太后:历史上荒唐案的正经逻辑
    元稹和冯太后:历史上荒唐案的正经逻辑
    问答音频探究视频辟谣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海焰《朝文社》(原《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字数:3364,阅读时间:约9分钟01被群殴情圣元稹李纯是个聪明人。六岁的时候,就获得神童称号,颁发这个称号的,...
    朝文社
  • 断梗浮萍:被金军掳到塞北的宋朝皇族和贵妇
    断梗浮萍:被金军掳到塞北的宋朝皇族和贵妇
    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历史心发现】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 禁止随意转载靖康之耻到底有多耻辱,一直是很多人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次大变革其实造成了不少高高在上者的彻底跌落,比如以宋徽宗和宋钦宗为代...
    冷炮历史
  • 《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究竟是虚构还是真实存在
    《桃花源记》里的世外桃源,究竟是虚构还是真实存在
    作者:王金百 校正/编辑:莉莉丝全 文 约 2300 字阅 读 需 要 7 分钟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他的《饮酒-其五》与《桃花源记》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桃花源记》不但文笔绝佳,更是为读者描绘出...
    历史D学堂
  • 屈原: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却尤其有异彩的星
    屈原:一颗闪耀在“群星丽天的时代”,却尤其有异彩的星
    相信大家对于屈原并不陌生,他作为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还创建了“楚辞”这种文体,被誉为“辞赋之祖”、“中华词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虽然出身贵族,却能懂得民生疾苦,有大局观,忧国忧...
    诗经情话
  • 快讯!《绝密使命》将播,一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即将“高燃”来袭
    快讯!《绝密使命》将播,一批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即将“高燃”来袭
    随着《绝密使命》即将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献礼建党百年,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正在紧锣密鼓创制当中,其中,《光荣与梦想》《红船》《大决战》《香山叶正红》《太阳出来了》《党小组》等剧目备受关注。来源...
    传媒大眼
  • 中国佛塔两千年,美到窒息
    中国佛塔两千年,美到窒息
    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地图上寻找一座佛塔。当时,他读到一份日本学者的考古报告,得知山西应县有一座建于11世纪的木塔,却苦于找不到影像资料。1933年夏天,经过一番筹备,梁思成与营造学社的同事踏上了寻塔之旅。他...
    最爱历史
  • 1932年4月15日
    1932年4月15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表毛泽东起草的《对日战争宣言》。宣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正式宣布对日战争,领导全中国工农红军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
    贵阳晚报
  • 趁我军换防空档,派遣军队登陆,非法占据半个世纪至今
    趁我军换防空档,派遣军队登陆,非法占据半个世纪至今
    从世界历史来看,中华民族那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自古以来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国自古的疆域,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都很强大。但是长期的陆地思维,使得中国长期的目光聚集在大陆上,对于...
    还原历史背后真相
  • 北京被迫迁府,印证悔断肠的遗言: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
    北京被迫迁府,印证悔断肠的遗言: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你是错的!
    北京城没有毁于战争,没有毁于革命,而是毁于建设。美国前总统卡特曾说:“我们有能力建无数座曼哈顿、纽约,但永远没有能力建第二个北京 。当年傅作义怕毁了北京城,成为千古罪人,开城投降,使得政权顺利交接...
    北斗局
  • 真实故事:永远等待你回来!(泪目)
    真实故事:永远等待你回来!(泪目)
    1法国尼斯一位母亲等待上战场的儿子的消息,等了65年。2005年的一天,史迪威夫妇在海边散步。突然,史迪威的脚触到了什么东西。他挖开脚下的沙子,一只表面结满砂石和贝壳的瓶子赫然呈现在眼前。史迪威捡起瓶子...
    万象
  • 《尚书》与《伏生授经图》
    《尚书》与《伏生授经图》
    《尚书》与《伏生授经图》文丨王一舸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文献亡毁几绝。数十年后的汉文帝时代,典籍搜求困难。于是,朝廷派大臣晁错求问一经于原秦博士伏生。这一经,就是伏生冒死藏在墙中,记在心里,度过...
    章黄国学
  • 邓颖超在重庆的革命故事
    邓颖超在重庆的革命故事
    抗战时期,邓颖超与周恩来一道从武汉来到陪都重庆,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担当中共中央赋予的使命,英勇奋斗,努力工作,在重庆这座英雄城市留下了革命故事,传诵至今。邓颖超(1904-1992),原名邓...
    团结报文史e家
  • 一个晚清政坛边缘人的可笑投机史|短史记
    一个晚清政坛边缘人的可笑投机史|短史记
    作者丨陈慕谭编辑丨吴酉仁说一说晚清政坛的边缘人刘锡鸿。今人知晓刘锡鸿,主要是因为郭嵩焘。郭出使欧洲期间,刘曾是他的副手。晚清的制度,官员出洋时,须将所见所闻,忠实地写成日记,上交总理衙门,以供中枢...
    短史记-腾讯新闻
  • 山东“小延安”:红色档案鱼水情深
    山东“小延安”:红色档案鱼水情深
    巍巍蒙山埋忠骨,滔滔沂水洒碧血。八百里沂蒙,一片红色的热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华东解放区的政治和军事指挥中心,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做出巨大贡献,构筑起不朽的...
    求是网
<< 21 22 23 24 25 >> 

公众号 • 历史D学堂

  • 历史D学堂微信号 : lishi1600
  • 《历史大学堂》官方微刊物,一分钟读懂历史。(百度百科TA说特邀科普合作平台)
  • 手机微信扫描上方二维码进行订阅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