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比起熬夜,「熬日」更可怕
  • 来源:改变自己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最近看到Miles Davis说的一句话,吓了一跳,但细细想想,又的确如此。这句话如下:Time isn’t the main thing. It’s the only thing. 直译过来是:时间并非主要因素,而是唯一要素。这句话揭示了人生的现实:时间是我们人生中唯一的要素,最大浪费莫过于浑浑噩噩的度过今日。而我们若想给自己创造巨大财富,就必须好好度过今天。但是,是什么阻碍我们这样做?是什么让我们在煎熬中浪费今日?本文所要讨论的就是这个话题。


                                                   


比起熬夜,「熬日」更可怕

作者:哪梁爽哪喜庆的梁爽

来源: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


博主「千面娇娃杨老师」曾说:跟熬夜对应的是,你每天白天在办公室无所事事装忙赚表演费,叫熬日。


在我看来,超标的伪工作就是熬日,让你事倍功半,透支激情,麻痹内心,产生挫败感和倦怠感。


 01

伪工作,职场普遍存在


朋友聚会上,一位朋友抱怨她的伪工作:


  • 上早班车后,先打开指定学习APP攒积分;


  • 到单位后,打开定位,登录打卡系统签到;


  • 电脑开机后,点开学习软件播放被选修课;


  • 午休时群里收到答题通知,然后扫码作答;


  • 下午开会,她做会议纪要的时间比开会长。


她感慨规定动作没做好,小则影响个人工资,大则影响集体评优。等做完规定工作,留给业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有没有上班,看签到签退的时间;有没有开会,看有没有签名打卡;开会开得好不好,看工作留痕规不规范。


有时学习系统在线人数较多,导致界面打不开,得一遍遍刷网页;


有时钻研业务,临时说要答题,钻研业务的心流时间被强行打断。


朋友越说越激动,说自己的工作目标是成为业务骨干,但深受工作中的伪工作的折磨,让工作和学习浮在表面,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影响心情。


朋友说的伪工作,职场上随处可见,仅用1年就学完4年制MIT计算机科学课程的学霸斯科特·扬说:


所谓的「伪工作」,指的是查收邮件、浏览网页以及对未来影响短于6个月的任务,虽然这类事项与工作有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并不能帮助你实现重要的工作目标。同时,在工作时间内虚度光阴,一事无成时,也是一种伪工作的状态。


  02

伪工作,需要宽容理解


每个人的工作中,都有伪工作。我觉得,越是大公司、大机构,伪工作占比越高。


我以前的公司,有次要给有关部门出具情况说明,先拟好电子版内容,找主管过目修改后,申领印有公司名称的抬头纸打印,然后填写盖公章的申请表,经主管、部门经理和分管经理三级审批,才能把章盖上。


对此我有抵触情绪,后来听说不是跟效率过不去,而是曾有人私盖公章造成重大损失。


以前说隔行如隔山,现在同行也隔山。规模越大的公司,专业分工越细致,每个流程点的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都有相应的指导文件和考评指南。


操作岗位有人离职不会影响运转,监察岗位有人越权不能掀起波澜,制约以制衡。


变更哪颗或哪几颗螺丝钉,业务还能正常运转,启动「招聘-培训-上岗」,培养皿中的适岗员工立马上手。


由于分工细致、权力分散、流程控制造成的伪工作,虽存在效率损耗,但也保证大局安稳。


所以,提到伪工作,如果你像我朋友那样全盘否定、全面排斥的话,你需要消化更多负面情绪,做出更多心理基建,用有上限的时间精力,去抗衡伪工作带来没下限的情绪疲惫。


 03

伪工作,更需时刻警惕


有些伪工作是公司文化的跑偏——公司装忙。


正经业务没多少,却让人不得闲,熬鹰式加班,下班前开会,周末搞团建。


匆匆上马的立项项目,忙活几天又被砍掉;整天开会头脑风暴,风暴不出建设性结论;得了建群狂热症,群数总比人数多。


有些伪工作是公司管理的应付——个人装忙。


你让我学习积分,我静音播放;你让我休息时开会,我直播加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事务性的忙碌把自己灌醉。


朋友圈给领导点赞,微信群为上级捧哏,虽然没什么成果,但真的忙翻了。


习惯伪工作后,渐渐活成和菜头所说的「大公司里的活死人」——你提升的未必是业务能力,而是做员工的能力,就是提升自己好用的水平。


无论在哪打工,无论为谁打工,无论和谁打工,都能面带微笑,理解命令,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执行完毕,习惯加班、补锅、背锅,习惯写邮件、写总结、写PPT,习惯有条不紊地和其他部门扯皮,按照公司风格完成任务。


所以,别看自己一天忙忙碌碌,就被劳苦功高的自己感动,定期自我复盘:提升的是业务能力,还是做员工的能力?是忙于工作边角料,还是攒下核心竞争力?


  04

真工作,才是硬核指标


伪工作,也难以避免;真工作,才是立身之本。


我心中拎得清的职场高手,能区分真工作和伪工作,并将其调和成最佳配比。


我们中的大多数之所以又忙又累,钱少愁多,很可能是总工作时间很长,但真工作时间很短。


其实,真工作的所需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短。


哥伦比亚大学的乔西·戴维斯博士,在《每天最重要的2小时》一书中说,当生理系统处于最理想的状态时,每个人都可能表现出令人惊讶的理解力、情感控制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和决断力,但其实这种时间段不会持续太长。


作家毛姆说,达尔文每天工作3小时就成了著名科学家,作为一个作家,每天3小时的工作时间就足够了。


麻省学霸斯科特·扬说:如果每天能投入四五个小时,来完成重要的工作,那么你就战剩了世界上95%的人。


 05

如何压缩伪工作,增强真工作?


1,记录工作日志


斯科特·扬提出记录工作日志,操作很简单,只需记录每项工作的起止时间,坚持几天,然后分析。


首先区分并划分伪工作,我的经验是:


如果是项目型的工作,引入报关术语「净耗」的概念。净耗是加工生产中,物化在单位出口成品中的进口料件数量。


拿我写作来说,随便看一篇文章,这是伪工作;只有确定选题后,找到有参考价值的文章,甚至引用部分内容在成稿里的是真工作;


如果是指标型的工作,结合公司的KPI,再来斟酌自己的KPI,公司KPI规定数量,但自己的KPI规定种类的数量。


拿我上班来说,公司规定我每天完成10单,我会希望这10单里种类多元,让我接触到更多案例,查阅更多资料,询问更多牛人。


对于想做业务小能手的我来说,伪工作也分轻重,重复性工作>沟通型工作>定工作计划>上下班通勤>合群型工作。


我对自己的要求是,真工作时长达4小时,如果上班遇到棘手的案例,当天写作任务就减轻。


因为我知道,以我的思辨力和专注力,再增加工作时长,达不到心中的质量OS标准,还会让身心疲惫滋生怨气。


2,降低伪工作占比


伪工作可能更劳累。


脱口秀演员呼兰说,活少还要装成活多的样子,用表演术语来说,叫无实物表演。言下之意是装忙难度更大。


而真工作可能更轻松。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概念,做某事时进入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做完后充满能量且非常满足。


回电话、回邮件、填表格、填报销单、完成规定动作等,纠察每项伪工作,看看有无必要和改善空间。


如果有,记在小本本上,当向上级的反映通道开启后,用数据说明,用措施说服。


如果暂无,尽量不要耗损心绪,不带感情色彩地去做,而且找自己精力不好、效率低下的时段去做。


伪工作的时间有2个更好的分流途径:一是分流到真工作,二是分流到休息或玩耍。


3,提升真工作比重


为真工作创造一切条件,乔西·戴维斯博士经研究,提出一些小窍门:


  • 声音方面:安静无噪音最好,白噪音次之,断断续续的说话声最不利;


  • 光线方面:自然光最佳,灯光中优先偏蓝光,调暗灯光能激发创造力;


  • 收纳方面:尽量清走办公桌面和电脑桌面的干扰物,关掉各种提示声;


  • 饮食方面:多吃含糖量低、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少食多餐,定时补水;


  • 训练方面:运动能降低焦虑,提高反应力和执行力,冥想能提高注意力;


  • 心理方面:分辨出哪些工作最易消耗心理能量,投入真工作前尽量避免。


用好一天中效率最高的2-5个小时,把身心脑调试成最优状态,去做真正重要且有价值的事情,余下的时间,完成那些不太需要策略性或创造性思维的工作。


还在伪工作的你我醒醒吧,熬日比熬夜隐蔽多了,也可怕多了,与君共勉。

本文获授权转载。作者:梁爽,理性天蝎女,治拎不清、玻璃心、拧巴症,点燃你自律的心。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ID:zheliangshuang),微博:@梁爽笑抽筋了,出版《你来人间一趟,你要发光发亮》,第二本新书《当你又忙又美,何惧患得患失》正在当当热卖,暂居励志榜第一。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 


我在35岁那一年陷入很深的焦虑,因为发现已经不年轻,但工资是我的唯一收入。从那时起我知道除了根本的改变自己的认知没有其他出路。6年后的今天,工资成功变为第三收入,投资收益排第一,每年平均耗时不超过20小时;写作收入排第二,每天平均不超过45分钟。工资收入排第三,会耗费90%的时间。真正的富人从来不靠工资生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学习这种思维模式。把工作真正变成一种追求,而不仅仅是谋生手段。


本周末的会员语音,我想来回顾一下从「工资是唯一收入」到「工资成为第三收入」的过程,并指出一些关键认知和实践,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也能逐步减少对工资的依赖,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



今天你做了什么改变


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人生的目的在哪里?

到底怎样才能让此生更有意义?

怎样才能让此生更有成就?


这些根本性的问题,都与人生哲学有关,上一期我的会员语音《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我谈了谈自己最近在人生哲学方面的感悟和心得,也和大家分享了那些给我莫大力量的哲人(最近的主要启发来源于王阳明和稻盛和夫)。普通人如何获得生活的希望,一步一步实现理想中的自己。请参考如下会员反馈:




@会员  making

感谢辉哥!

看到本期语音标题的瞬间就被强烈触动,因为不平凡对我来说太有吸引力了。

但怎样不平凡,如何做到不平凡,却是我一直迷茫的地方。

年轻的时候总想写小说,写过一些短篇,因为没信心吧,都没有寄出去投稿。现在正在更新公众号,因为沉淀不足,没有太多内容可写。

也对摇滚痴迷过一段时间,迷上了弹吉他,不会作曲,又觉得岁数大了,写不出那些愤世嫉俗的歌词。

最近又燃起的念头是拍电影,多年前想过,但实现的路径太少,缺乏孤注一掷前往横店的勇气,只得放弃。这阵子正在用手机云台拍小视频,学着运镜和剪辑。

辉哥“快速阅读的系统”那期语音说过,找一个想成为的人。我当时的第一个想到的居然是乔布斯。这里用“居然”是因为,一我对苹果不感冒,用了几年iPhone依然觉得很多地方不如安卓方便,二我对乔布斯本人不感冒,觉得他为人实在不值得称道。只是觉得他“要在宇宙中留下印记”的信念实在是太有吸引力了。我也想在宇宙中留下印记。

不过,以上说的都是理想,或者说梦想。不平凡跟实现理想未必重合。

而实现以上的理想,在宇宙中留下印记,不平凡的人生大概只是第一步吧。

现在经济基础尚未完全打好,能匀给理想的精力实在不多,那不如就先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做一个贤人。

遵从自己的内心,严格要求自己,总是做正确的事,自然而然会成为贤人,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都会慢慢变好,最终达成不平凡的人生。理想这事,还是要看天意吧,也许我并没有拍电影方面的才华,可能在剧本创作方面或者剪辑方面发挥价值。那也很棒啦!哈哈先做个梦。

需要反省的是,最近台风天,基本天天在家窝着,看小说也看电影。没有能积极主动,没能好好学习,浪费了不少时间。为了不平凡的人生,应该认真度过每一天!

《传习录》《知行合一王阳明》尚未开始“立读”,有了辉哥的指引,想必读起来会畅快很多。

本期语音辉哥让我们完成了“知是行之始”,成不成就看我们的“行”了。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再次感谢辉哥!必将反复聆听。


 现在加入会员 


从现在起,点击「」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的会员专属语音《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平凡的人生》作为额外福利。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10 秒钟加入我们。
























    已同步到看一看
















    发送中
















    社会

    << 21 22 23 24 25 >> 

    公众号 • 改变自己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