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客微文大全00ke.net

  • 一天一书:无处不在的人格
  • 来源:梓浩解说

本书分为三部分

一、人格障碍的实质级形成因素

二、人格障碍影响行为的过程和特点

三、如何理解和应对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的实质是什么?由哪些因素形成。

我们可能都做过一些流行的人格心理测试,比如说九型人格测试,MBTI 十六型人格测试等等。这些测试的原理都是一样的,就是采取维度分类和指标量化的办法,把人们身上能观察到的性格特征归结为几种大的类型,叫做人格特质,然后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问题,测量你具有哪几种人格特质,每一种的得分是多少。说白了,人格就像一个配方,由不同比例的人格特质组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个人修养有一个标准,叫做“中正平和”,就是性情上不偏不倚、均衡发展。如果一个人做到了中正平和,不论是独处还是与人交往,自然都比较和谐。如果说,某种或者某几种人格特质在一个人的人格中占的比重特别大,特别牢固而且持久地影响这个人的行为,那通常会引起麻烦和矛盾。就好比一盘菜里辣椒放得特别多,让你满嘴火烧火燎,吃不出别的味道。

可见,人格障碍的实质就是人格特质比例失调,形成了会引发问题的某种人格类型。虽然这些人格类型一般都不构成精神疾病,但也会导致一个人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出现困扰。

比如说焦虑型人格,这种人格的最大特点就是凡事做最坏的打算,整天忧心忡忡。焦虑型人格老觉得自己或亲人的生活面临风险,时时刻刻处于强烈的担忧之中。如果你跟他约好了几点见面,却迟到了5分钟,那他可能会担心你出了车祸。这种人格的人长期处于坐卧不安的状态,如果你的父母属于焦虑性人格,可能会整天怕你闯祸,怕你吃亏,唠叨个不停,让你感到很烦恼。

那么,人格障碍是怎么形成的呢?有两大因素在起作用,先天遗传和后天激发。人类普遍具有的人格特点都是长期进化,并通过基因一代代传递下来的,其中有一些受遗传的影响很大。当然,早期的家庭教育和生活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抑郁型人格。科学统计发现,女性患上抑郁症的人数是男性的两倍,而且很多人都是在25岁之前就出现了心境恶劣的情况,并且伴随一生。如果你的亲属甚至远亲曾经患上重度抑郁的话,即使你没有到抑郁症的程度,也非常有可能演化为抑郁型人格。

而依赖型人格则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依赖型人格,就是害怕任何形式的分离,身边永远离不开人。他不喜欢一个人呆着,也不喜欢独自做什么事,要做出重大决定时,必须得到别人的认可,甚至让别人为自己决定。他特别害怕失去和别人的联系,为了保持关系,总是对别人做出让步,甚至替别人做些脏活累活,讨取别人的欢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或多或少都对他人有些依赖,但专家认为,某些家长的行为,教育方式和生活事件最有可能诱发依赖型人格。比如说,如果父母让孩子没有安全感,无法给孩子足够的爱和尊重,没有表现出足够的关怀,孩子就可能觉得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抓住自己赖以生存的父母。如果父母走上另一个极端,保护欲太强,让孩子没有机会发展独立性,也会导致孩子成为依赖型人格。如果发生了像父母离异之类的生活事件,让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也会让孩子觉得亲密关系太过脆弱,从而对人生中后来的每一段关系都紧追不舍。

总地来说,先天遗传和后天激发这两种因素相互交织,都对人格障碍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这两种因素之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我把它称作“水落石出”效应。

有句话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只是在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小了,石头本来就在那里,只是水面降低了,你才发现它。这和人格障碍有什么关系呢?

实际上,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人格类型,如果换个时代和环境,并不一定导致障碍,换句话说,是时代发展和社会文化对人提出的要求变了,让一些人格类型成为了人格障碍。

大家可能都看过一部美剧,叫做《生活大爆炸》,并且对男主角谢尔顿印象深刻。他是个杰出的青年物理学家,十六岁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专攻弦理论,这是理论物理的前沿领域,试图为物质和能量建立最底层的模型。谢尔顿的智商高得离谱,对于物理学之外的任何学问,他都能迅速把握其关键。不幸的是,尽管头脑聪明,心地善良,他的交际能力却低得让人抓狂。最典型的表现是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能与他人产生共情,不擅长察言观色,体会不到他人的感受,不能理解社交礼仪和人情世故的必要性,那“作死”的程度,让最包容他的朋友都恨得牙痒痒,能跟他做朋友的人,那绝对是“真爱”了。谢尔顿精通“物”理,却不通“人”理。

当然,这部剧在人物和情节设计上做了很多夸张,那是为了喜剧效果,但我们仍然能从谢尔顿这个人物身上发现一种人格类型的特征,那就是类精神分裂人格。注意,类精神分裂人格绝对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意思。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疾病,而类精神分裂人格中所说的分裂,来自一个希腊语的词根,表示断开,与世界断开联系的意思。可能用孤僻这个词来形容更容易理解。

这种人格类型的人,经常出现在一些学者、程序员、手工艺者当中,他们经常行为古怪,难以捉摸,不太在意他人的看法,不怎么主动交朋友,也不需要别人陪伴。他们可以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己擅长的活动中获得满足,他们通常会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全身心地沉浸在自己的专长领域中。

换个角度看,这其实不像什么障碍,反而像个萌点。就拿谢尔顿来说,很多观众挺喜欢他,还给起了个昵称,叫他“谢耳朵”。如果在人际关系简单的古代,你当一个猎人、渔夫,或者一个书斋学者,默默进行自己的工作,这种人格并不会带来什么问题。但今天,一切都变了,城市化进程和以分工合作为主流的社会生产方式,让你不得不跟许多人打交道,无论在学校、公司或者在度假,你都必须懂得如何认识陌生人,如何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如何顺畅地和别人交流、合作。这对活在自己世界中的类精神分裂人格来说,不是个好消息,他们很可能在情感上和人际关系中陷入孤立。

这里只说第一部分,详情还请大家去细读。

一天一书:无处不在的人格

无处不在的人格


我是梓浩,一天一书。

心理

<< 16 17 18 19 20 >> 

头条号 • 梓浩解说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