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湖创近十年最差业绩 掌门人神隐,“中海系”高管集体出走
- 来源:中访网
7月27日,业界知名新媒体《楼市资本论》对外发布一篇标题为《龙湖迷茫!创近十年最差业绩,吴亚军的中年烦恼!为何失速地产圈?》的深度调研文章,引起了中访网和各大财经媒体、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据《楼市资本论》撰文:失足的国脚,最终没有出现世界杯舞台。而这一次,龙湖也在地产圈失了足。随着各大房企半年报陆续出台,地产圈又到了中场盘点业绩、“排队队,吃果果”的时候了。楼市资本论了解到,龙湖集团上半年销售额937亿,从去年的第8位退居第二阵营;同比增长仅2%,在房企TOP20强中垫底。
地产江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上半年,同类房企普遍实现了40%-60%销售增长,龙湖2%的增长,形同原地踏步,与2017年75.9%的高增长,更是形成从悬崖直线跌落的巨大反差。
年初的龙湖,手里原本握有一大把好牌,谁也不会想到竟打出了地产界差等生的业绩!
1
迷茫的龙湖,创近十年最差业绩
龙湖地产由吴亚军1993年创建于重庆。也许是因为女性当家的缘故,这家公司以稳健著称,稳扎稳打,多年平均增速保持10%左右,靠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逐渐赢得市场认可。2009年,龙湖香港上市,一度被称作“稳健”公司典范。
楼市资本论梳理龙湖历年销售情况,上半年2%的增长,不但创下了龙湖集团近十年来的最差业绩,在龙湖25年历史上可能也是绝无仅有。
从销售业绩来看,龙湖最近这轮增长,始于2016年突然发力加速,当年实现销售额881.4亿元,增幅高达 61.6%。2017年,龙湖继续保持高增长势头,实现销售额1560.8亿元,增长75.9%,一举跃进千亿级房企,行业排名由第15升至第8名。
到了2018年,龙湖可以说踌躇满志,手里满把好牌。
土地储备:合计5458万平方米,权益面积3900万平方米,够卖4-5年。
房屋价格:平均售价1.6万元,保持着33.9%的毛利率。
财务指标:在手现金267.6亿元,非常充裕;综合借贷总额774亿元,净负债率47.7%,地产圈的优等生。
融资渠道:平均借贷成本降至年利率4.5%,平均贷款年限5.92年,达到历史上最优水平。
同时,吴亚军将龙湖地产正式更名为龙湖集团,将其核心业务梳理为四类:新房开发销售、商业运营、物业服务、长租公寓。
她的目标是,到2020年,龙湖商场租金收入超过60亿元;长租公寓租金收入超过30亿元,进入行业前三;物业收入达到60亿元,保持前十。也就是说,三年后,非地产业务每年要为龙湖提供150亿元的收入。
至于主营业务房地产,吴亚军给2018年定下了30%的增长目标:要求销售额突破2000亿,力争行业前十,保持适当规模优势。
据说,在公司内部年会上,龙湖集团CEO邵明晓给未来三年开出了更高的盘子——要求地区公司实现1~3个500亿规模,3~5个300亿规模,5~8个200亿规模以及8~15个100亿规模。按此估算,到2020年,龙湖销售额将达到3200~6100亿元。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从龙湖半年战绩来看,对标全年2000亿销售目标,中场完成率46.85%;与30%的增长目标,更是相差悬殊。
2
掌门人神隐,“中海系”高管集体出走
从75%到2%,龙湖突然失速,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楼市资本论从公开报道来看,龙湖这半年很不平静。
首先是,掌门人吴亚军长期神隐。
从去年8月份开始,吴亚军滞留国外迟迟未归。甚至连2018年初的内部年会都未出席,只是给员工发来问候视频。今年3月22日,龙湖在香港举行年度业绩发布会,吴亚军也只是低调露面,没有随团队回国。
掌门人长期缺位,引起坊间诸多猜测。龙湖方面回应称,吴长期没有回国,是因为“照顾在美国治疗的亲戚”。
这并未能打消外界各种担忧和顾虑,很快引发了资本市场对龙湖海外债的一轮抛售,龙湖股价也随之震荡下行。吴亚军家族不得已在4、5月间多次出手,斥巨资增持公司股票。
直到5月18日,吴亚军本人才在京公开露面,登门拜会农业银行董事长周慕冰,探讨龙湖集团的长租公寓业务与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相结合等问题。
吴亚军现身说法,终于澄清了市面上种种流言。至此,她在内地消失长达9个月之久。这在龙湖25年历史上,极为罕见。
其次是,人事地震,“中海系”高管批量出走。
吴亚军神隐的直接后果,便是在这段时间内,龙湖上演了一场高管集体出逃的大戏。
楼市资本论据不完全统计,一大批曾为龙湖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高管相继离职,其中独当一面的大将就有:
1、 战略发展负责人王亚军
2、 副总裁袁春
3、 副总裁颜建国
4、 上海公司总经理张泽林
5、 南京公司总经理李宏耕
6、 苏州公司总经理李刚
这轮离职潮冲击最大的是龙湖上海公司,从总经理到各个业务条线老总,几乎全部换血。7月24日,龙湖将苏州公司与上海公司合并,成立沪苏区域公司,彻底完成对上海公司的人事重组和业务调整。
离职高管中,不乏龙湖早年从中海重金挖来的业务骨干,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副总裁袁春。
袁从中海到龙湖已经7年,自杭州公司总经理一路升为集团副总裁,一度被认为是龙湖未来的CEO,却突然间舍弃“龙湖太子”大位,“由于个人原因”而出走,转投不知名的鸿坤。
据说,袁春去职,是鸿坤老板赵彬高薪挖人,给了袁春6年时间,要他把鸿坤从169亿做到1000亿。也有人说,是袁春与现任CEO邵晓明不睦,不愿久居其下。
现在,龙湖“中海系”高管只剩下广州龙湖总经理毛文斌、杭州龙湖总经理张旭忠,以及深圳龙湖总经理胡若翔,屈指可数。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如此大批量高管在短时间内密集离职,肯定是龙湖内部出了系统性问题。
3
总部集权,“平台+端”前景不明
龙湖这场人事地震,与集团CEO邵晓明主持推进的“平台+端”管理变革高度相关。
楼市资本论了解到,龙湖多年来一直实现集团与城市公司两级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在集团总部。经过前几年的高速扩张,地产业务扩展到全国30多个城市,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业务步伐,变革抛势在心行。
主流房地产公司在做到这个规模时,普遍采用三级管理架构,即在集团下设区域公司,再在区域公司下设城市公司。而龙湖的变革却反其道而行,进一步强化总部集权。
2016年,吴亚军提出“平台+端”的变革构想——“平台”指集团借助IT技术和大数据支撑,成立资源与业务平台;“端”指各地区公司。她期望以此对龙湖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未来用集团平台支持各地区公司端口,在加强总部集权的同时,削减管理成本,提高管控效率。
这是一次伤筋动骨式的结构性变革,必然涉及业务重塑与人员重新配置。在邵晓明强力推动下,“平台+端”变革在长三角先行试验,区域内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宁波等城市公司仅保留财务总监等人,其余财务相关人员统一并入设在杭州的区域财务共享中心。这不可避免地引发城市公司的抵触和对抗。
与此同时,龙湖还采用双向汇报制。平台负责人既要向集团汇报,也要向城市公司总经理汇报,每个事项都要经过职能总和项目总两条线,二者共同决策。这也导致权责不清,管理混乱,倒逼一批人离职。
多重因素合力作用,最后演变为一场从集团到地方,高管集体外逃的人事地震。这个结局,显然偏离了吴亚军的初衷;其对龙湖的杀伤,也不是短期可以弥补的。
在楼市资本论看来,高管团队的稳定对于房企非常重要。上半年,龙湖失速已经为高管离职潮付出了代价;“平台+端”管理变革还在路上,龙湖是否还将为此付出更大代价,前景仍不明朗。
综合研判各方因素,楼市资本论认为,龙湖的基本面仍然很好,上半年的失速是内部变革和人员调整的必要代价。希望吴亚军归队之后,引领龙湖早日走出变革阵痛,下半年业务能重回正常增长。
房产
-
-
- 南阳:万政集团“霸气”圈地 公然销售“图纸房”
- 土地还未走“招拍挂”程序,也未确定地块使用权归属,竟已被私自占用两年。两年前,奠基仪式搞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两年间,这家房企也仅是先挖了个基坑,楼盘还是“图纸宣传画”,就敢公然进行预定销售。更令人不
- 豫南读本
-
-
-
- 「解析」这个不装能死的社会,别看宣传看户型
- 淄博,经过一了轮房源紧缺的市场行情,无论面积还是户型,购房者都照单全收,抢房大战也是屡屡刷新我们的想象。如果说这是房源紧缺造成的,那下半年8月份开始,就是各个楼盘抢客户的时代了,路口一停车至少收到5张
- 淄博买房
-
-
-
- 发布假信息、克扣押金……黑中介套路满满专坑租房人
- 7月,伴随着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租房市场迎来一年中最火爆的时候。与此同时,一些黑中介也让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毕业生租客叫苦不迭。6月28日,住建部等七部委发布了《治理房地产市场乱象专项行动的通知》,决定
- 经济日报
-
-
-
- 泰国高层公寓住宅新的最大买家—中国
- 中国正取代欧洲和美国成为泰国高层公寓最重要的买家来源国。而这样的趋势自2014年以来尤为明显,据悉,在刚刚过去的几年中中国买家在泰置业交易金额年增幅就在62.8%。不可否认,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泰国高
- 淄博买房
-
-
-
- 地产周报(No.12)|楼市调控持续从严,不动产登记制度获进展
- 1.楼市调控持续从严 “精准化”手段会陆续出台进入7月份以来,一方面地方陆续出台的调控政策呈现出与上半年一样的从严态势,另一方面,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释放出的继续加强调控信号,无不打破目前市场对于
- 锐网云
-
-
-
- 比房价先崩溃的,是年轻人的生活丨买房故事
- 最近网上有一段话特别火:请不要大声责骂年轻人,他们会立刻辞职的,但是你可以往死里骂那些中年人,尤其是有车有房有娃的那些。当全世界都在喊中年危机的时候,年轻人在这个时代所承受的压力,其实一点不比中年人少
- 新乡房产网
-
-
-
- 文旅商业该如何撬动?中国文旅综合体高峰论坛即将启幕
-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纵深化方向的发展,新时代、新需求、新业态、新特点层出不穷,对旅游业也提出新的命题,新的观点。听听大咖们说文旅商业该如何出奇制胜?据国家统计局预计,我国旅游度假行业将形成10万亿级支柱
- 微常州
-
-
-
- 不管你有多少钱!未来这类房子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墅”不等待!
- 国奥·龍熙漓江叠墅、兴进·漓江郡府临江叠墅与瞰江院墅、金地·熙园叠院台墅与听花溪墅、碧桂园·漓江公馆空中叠墅……近日,桂林市场上又有不少别墅的身影闪现,再次撩动了一回小编躁动的心……兴进·漓江郡府别墅
- 桂房网
-
-
-
- 你愿意要清华北大的博士学历,还是北京的一套房子?回答比较现实
- 网友一:我猜测选择要房的人占大多数,按照目前的房价,北京一套房子我以平均水平算600万。有人第一时间回答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当然要房子啦。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难道从农村出来的人都是金钱至上的追求吗?
- 英语老司机
-
-
-
- 昨夜,深圳没出政策,却迎来了大利好!
- 本文作者:地产毒舌哥昨天,深圳楼市风声四起,各种爆料说当晚会出新的调控政策。然而新政并没有来,深圳却迎来了一个超级大利好!可以说是粤港澳大湾区出台的前菜!同样是昨天,华侨城和招商蛇口举办了【深圳·会展
- 深圳淘房志
-
-
-
- 武汉上半年新房价格整体平稳,新城区成交面积占60%
- 7月25日,武汉房地产开发企业协会发布《2018上半年武汉楼市运行情况》。数据显示,由于新房备案限价及管理部门加大监管等因素,武汉新房价格整体保持平稳,今年1-4月,武汉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指数(反映
- 长江云
-
-
-
- 龙湖创近十年最差业绩 掌门人神隐,“中海系”高管集体出走
- 7月27日,业界知名新媒体《楼市资本论》对外发布一篇标题为《龙湖迷茫!创近十年最差业绩,吴亚军的中年烦恼!为何失速地产圈?》的深度调研文章,引起了中访网和各大财经媒体、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据《楼市资本
- 中访网
-
-
-
- 济南双合同现象普遍 开发商借精装修突破限价
- 近两年来,随着楼市调控政策趋严,不少城市出台限购限价措施,抑制市场投机炒房。与之相随的则是多地涌现的打擦边球行为,以双合同等方式,试图突破限价。《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走访济南楼市发现,自2016年10
- 新浪乐居宜昌站
-
-
-
- 全域限购冰封楼市 海南不做房地产加工厂
- ■本报记者 陆肖肖 北京报道在海南省发布史上最严限购政策之后,严重依赖外部市场的海南楼市随即陷入冰封期,布局海南的多家房企因此受到重创。海南省多次表态,将彻底告别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依赖,未来海南省或将
- 新浪乐居宜昌站
-
-
-
- 央行用嘴炮拯救房地产:2018比2008更值得买房!
- 【加拿大地产头条 郭星撰写】小编早就说加拿大的房地产热度是政府一手炒起来的。2018年已经过去一多半,眼看加拿大房地产就要在不死不活中陷入绝境。加拿大央行终于忍不住出手拯救。7月27日,加拿大央行公开
- 加拿大地产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