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
- 来源:一条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不动声色地火了,
播出至今,豆瓣评分9.4,
超过70%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以及15位中国院士。
外科是其中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手术两百年》总导演陈子隽
我们采访了总导演陈子隽。
“生而为人蛮不容易的,
可是生而为人又是一件骄傲的事情。
我们其实是在向死亡和死神发起挑战,
面对疾病、伤痛,做一些逆天的事情。
自述 陈子隽 编辑 陈星、石鸣
最后就是打开心脏。心脏是人类攻克的最后一个内部器官。它会蹦,又带血,是人体所有血液运动的发源地,可是外科手术需要两个基本条件:手术刀触及的器官必须静止,视野清晰无血,这样做才能缝得仔细。所以这是一个悖论。
通过回顾这两百年,我们看到,人类如何克服一个又一个悖论,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挑战,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类医学的发展,充满了让人难以想象的黑暗、禁忌和曲折。
最早的时候,解剖人体是非法的。古罗马时代的名医盖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解剖学。他是一个角斗士医生,比别人有更多的机会去看到人体的伤口和创面。
但是他只能解剖动物来做研究。他解剖了兔子、狗、猪、山羊等很多哺乳动物,从中推断人体的情况。有很多重要发现,但也有很多错误。
他提出了著名的体液说,认为人有四种体液:黏液、黄胆汁、黑胆汁、血液。你一旦生病,就是因为体液失去了平衡。为了恢复平衡,就要放血,这也是放血的理论基础。
放血这个事情延续了很长很长时间。一直到18世纪末,像美国的华盛顿总统,最后都是死于放血的。
对人类尸体的禁忌一直延续到14世纪。黑死病肆虐欧洲,医生们束手无策,教廷迫于压力,才解除了这一禁忌。
然而,之后几百年里,用于解剖的尸体来源一直很成问题。直到19世纪,死刑犯仍然是尸体的唯一一个合法来源,很多人就干起了盗墓、偷挖尸体然后转卖给医学院的生意。
爱丁堡是当时的解剖重镇。当地的很多人特别担心自己死后被挖坟掘墓,所以当地好多墓地是上了锁的,就是为了防止盗墓。这些人还给自己的子孙写信,说请一定要把我的尸体保存好。
在这种极端缺乏尸体来源的情况下,就发生了爱丁堡最丑恶的杀人事件。1827年,一个叫威廉·伯克的人,和他的兄弟一起开了一个旅馆,专门杀掉来住店的人,然后把他们的尸体卖给外科大夫做解剖。
他们杀了15个人左右才被发现,威廉·伯克的兄弟跑掉了,威廉·伯克被绞死。他死后,遗骸被制成标本,放在爱丁堡的一个医学院的图书馆里面,旁边就是医学生们在写作业。
他的遗骨放在那里,就是为了昭告所有的学生,医学的第一原则是不可伤害,然后才是救助他人。
威廉·伯克的遗骸现在还放在爱丁堡一个医学院图书馆里
最早的时候,外科大夫其实是一个兼职。
那个时候,内科医生有专业的学习,外科是没有的。由于理发师的工作要动刀子,有时就会见血,所以就把外科的事情也做一做,拔牙、截肢之类。
医疗理发师的工具
手术可以在剧院进行,卖票给观众观摩
16世纪开始,外科学之父帕雷解决了体外截肢大出血的难题,之后止血也在慢慢往前走。1846年10月16日我们有了麻醉。19世纪末,我们也终于解决了消毒的问题。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医学影像学开始发展,推动了外科手术的巨大进步。等于之前你要打开身体才能看到病灶,现在,通过照X光,就可以先行诊断了。
1936年立的X射线纪念碑,现位于德国汉堡圣乔治医院
消毒这件事情上,也有一个悲情人物,匈牙利的医生塞麦尔维斯。他是一个生活得很好的中产,有着漂亮的妻子,很好的家世,是一名妇产科医师。
如果看历史图片就能发现,19世纪初期的医生做手术,不穿手术服,穿漂亮的西装,做手术前也是直接拿起工具就做。
洗手到现在已成为卫生常识
这个片子我们拍了三年,去了12个国家,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德国,土耳其,印度等等。
全片采访有50多位全球各地的顶级的医学专家,国内的院士我们拍摄采访了15位。
这些人物如果查一下他们的履历,很多人可能都会尖叫,因为是各个领域最顶尖的大拿。
有些人好奇我们怎么请到这些嘉宾的,这也是我们比较自豪的一件事情。我们所有的制片和外联,都是自己完成的,没有外请国外的制片或者拍摄机构。
走访了12个国家
做《手术两百年》这个题目时,一开始我们就在考虑,要不要打破现有的比较本土的框架,从一个比较国际化的视角去客观地记录和呈现。大家都说,医学是全人类的,对于健康和生命的研究成果,其实是全人类共享的。
我们几乎是用诚意打动了国内最顶级的一批医生,然后几乎把所有的医生都变成了我们的国际外联。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么多年来,中国的医生一直在做一线的国际互动,我们顶级的医生的手术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非常厉害的,有些甚至可以说是全球领先。
可能因为中国人天生手巧。或者因为我们现在确实发力了,有非常好的团队,我们的脑外科、心外科、器官移植,都是非常非常好的。
而且中国人口数量多,手术量非常大,这样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国外的医院,大夫每天的手术量大部分都是固定的,而中国医生的工作量可能是他们难以想象的,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医生真的是太辛苦了。
她年纪很小,大学读的是设计,想做个摄影师。她拍别人的脸拍得很漂亮,可自己却没有一张可以看的脸。
2005年,法国曾经有一例全世界最早的换脸手术。当时那位患者的脸部是来自一名捐献者,移植了之后,一直需要服用药物来抵御身体的排异反应。2016年4月,这名换脸者去世了,年仅49岁。
通过在她自己的身体上注入水囊,扩充皮肤,“长”出一大片血供丰富、颜色与脸部接近、超薄而便于塑形的“脸皮”。还将金琪自身的软骨,为她构建出缺损的鼻子和嘴唇,并在彻底成型后将它们完整移植到金琪的面部。
这个手术要做七次,时间跨度也有好几年。
我们称之为外科学之父的帕雷,其实是中世纪的一名军医。那个时候,战场上做得最多的手术就是截肢,人们用烧红的烙铁烫在伤口上止血。很多人当时止住血了,可事后烫伤造成大面积的皮肤坏死和感染,最后还是导致死亡。
帕雷是一个非常有同情心的人,他耳闻目睹士兵们的痛苦,心生悲悯,想尽办法改进止血的方式。最后他发明了鸦嘴钳,把血管从组织中拽出来牢牢夹住,不让它喷血,用针线来缝合。帕雷的钳夹止血法,一直到现在还在沿用。
1543年,哥白尼发表了天体运行论,指出一千多年来的地心说是错误的,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同年,维萨里出版了七卷本《人体构造》,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做了一个全景而详实的人体描绘。维萨里试图通过书本告诉我们,解剖是为了理性认识活着的人体。
这等于人类同时迈向了探索宇宙和认识自己的一个重要时刻。实际上,你说人活在世界上是想干嘛?他对外仰望星空,想知道自己的坐标,对内观察身体,想知道我是谁。
生而为人,现代人不自知的幸福
今天,我们的平均寿命已经70多岁了,但是100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医学的进步。
以前的医学,更多的时候就是一种安慰剂。很多时候,它手段很简单,也没有那么举足轻重。
在医学飞速发展的这两百年里,我们有了很多治疗方法和手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所以病人对医生的期望就越来越高了。
很多观众看这个片子,会问:导演,片子里拍的这些做了手术的患者都活下来了吗?显然,被拍摄的对象都是找了最好的大夫,挑选了可能是最好的器械,和得到了医疗保障,那么他们都活下来了吗?并不是绝对的。
片子拍摄了30多个病人
医学到最后,还是有一项不可控的部分。你解决了当下的问题,之后可能还有别的问题。
第七集里,我们专门讨论了癌症。很多人可能觉得癌症跟外科手术没有太大关系,但我还是坚持放进去。
一方面,梳理一下癌症的历史就会发现,到目前为止,手术刀也是一个很有效的武器之一。
另一方面,前面几集的内容都在展示人类如何战胜疾病,那么在快到结尾的时候,我们想要做一下停留,因为人其实终究有一天是要面对生死的。
癌症某种程度上界定了“生”和“死”的一个边界。里面有一位专家说,如果你活得足够老,你迟早或早或晚都会得上一种癌症,因为癌症是伴随你生命的细胞不停地分裂而产生的,你只要会分裂你就有可能出错。
我们蛮想让观众感受到,其实手术刀不是万能的。今天的我们,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刻都更享受这仅有一次的生命旅程。
我们不需要自己是医生,或者是什么特殊身份,只要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就已经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人享受更好的医疗条件了。这是一件值得感恩的幸福事情。
▼
趣玩
-
-
- 这群颠覆三观的老男人,凭什么赢了王菲
- 作者 | 谈心社社长 来源|网易谈心社(ID:txs163) 封面图|©千库网 I Love U - 加载失败 ╥﹏╥ - 00:00 / 00:00 《乐队的夏天》刚刚落幕,摇滚的热潮还未退散。
- 微杂志
-
-
-
- 千万不要让女朋友发现这个神器!否则......
- 否则你这辈子都不要想在玩游戏了,真的! 而且不只是游戏,和其他妹子撩骚?硬盘里的女神?全都被女朋友掌握在手中! 比如我今儿中午就是,虽然我并不是偷偷玩游戏哈,我只是这一把游戏还没来的及打完,但就
- 虚拟精华
-
-
-
- 《小欢喜》刘静患癌引网友爆哭:妈妈的好身体,是一个家最大的福气
- 作者:妈小咪 朗诵:夏萌 来源:小十点(ID:sdikid)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女人,做个好妻子,做个好妈妈,也要做个健康的,好的自己。 ——兹心 《小欢
- 慈怀读书会
-
-
-
- 我猜你一定没听过“液体洗面奶”,连毛孔都能洗干净,在全网已经火了
- 讲真,谁的洗手台没有洗面奶? 不论男女,不管懂不懂护肤,每天早晚都一定会用洗面奶洗脸。 毕竟,脸洗不干净,脸上不仅泛油光,黑头、粉刺、痘痘也会冒出来。 然而,遇到一款好的洗面奶,不容易。通常清
-
-
-
- 老欢喜了,戏外的英子不仅不是学霸反差还那么大
- 《小欢喜》已经正式被观众更名为“大悲伤”了。 眼看结局越来越近,不成想生病的生病、抑郁的抑郁……原来生活里的小欢喜都是因为有大悲伤的衬托? 特别是英子患抑郁症这段戏,真的很让人揪心。戏外不少孩
- 时尚COSMO
-
-
-
- 这三个幸福的女人,都有不忠的丈夫
- 撰文:收银员小秋 正当粉丝们还没从《基本演绎法》完结的悲伤氛围中缓过神来的时候,主演刘玉玲就在同一天带着新剧《致命女人》(Why Women Kill)重新回到了观众们的视线之中。这部由曾经创作了《
- 有戏
-
-
-
- 学术||白富美狂追男爱豆,究竟有没有好结果?
- 最近年轻小妹妹们最关注的八卦,莫过于是新晋小鲜肉王一博和国内白富美綦美合的恋爱绯闻。 ▲其实这并不是王一博和綦美合第一次传绯闻了,在这一年间乐华已经里外里针对绯闻发了三次律师函。 如果追综艺的观众
- 蓝小姐和黄小姐
-
-
-
- 这部央视的大尺度纪录片,我以为是BBC拍的
-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央视纪录片《手术两百年》不动声色地火了, 播出至今,豆瓣评分9.4, 超过70%的观众给出五星好评。 “这部新片的质感堪称国际水准”, “没想到居然是中国人拍的”。 摄制组历时
- 一条
-
-
-
- 失足掉下河,感受了一下死亡
- 本文由豆瓣用户@王一博的小女友 授权发布丨 原标题:失足掉下河,感受了一下死亡(感叹一下 活着真好)丨 感谢作者为豆瓣提供优质原创内容丨 今天早上坐桥边打电话,热心群众以为我要跳河,过来劝导我!结果
- 每日豆瓣
-
-
-
- 19岁女孩花200万抗癌,被亲友劝放弃:我凭什么活该去死?别再乱买保险了。
- “如果有一天你得了绝症,是会选择放弃治疗,还是让家人倾家荡产来救自己?” 这是知乎上的一个问题。 但是这对一位名叫李明馨的女孩来说,不是一道假设题。 这个女孩13岁的时候就患上了恶性肿瘤,被截掉
- 早安英文
-
-
-
- 如何让身边的男生,通通喜欢你
- 这周一,ONE在晚安语里问了大家一个问题: 有没有误以为别人喜欢自己的尴尬瞬间? 后台一下收到了好几百条留言。 有人说,我以为他喜欢我,结果他却喜欢我的姐妹。 有人说,我以为他喜欢我,结果他竟然想当
- ONE文艺生活
-
-
-
- 致敬!高温工作者 | 深业全城送星巴克!电影票 !还有...
- 2019的夏天 骄阳炙烤 虽然已经出伏但仍热度不减 当我们在调侃命是空调给的 网友发出了这样的灵魂拷问 哪个职业最不容易? 是啊…并不是所有人 都可以坐进空调间里乘凉 这样一则帖子 引发了众多
- 马鞍山OK论坛
-
-
-
- 韩国29岁女孩公开独居照火遍ins,引百万人围观:一个人住,太爽了!
-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Pinterest (ID:Pintchina) 真正的自由, 就是与孤独共舞。 一个人的生活有多美好? 有人这样说: “不操心,特年轻。” “有钱的一个人到老都可以活得
- 姚之彼方
-
-
-
- NBA 5v5 | 精英之战完美收官 UNINE、SNH48、艾热火热开唱
- 八月盛夏篮球似火,万众期待的2019 NBA 5v5决胜之战终于在东方明珠塔下打响。草根精英齐聚一堂奋力拼搏、热情球迷和粉丝的喝彩呐喊,点燃了这个夏天最火热的篮球盛宴! 「 助阵嘉宾 NBA 5v5
-
朋友会在“发现-看一看”看到你“在看”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