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倒霉,我们活在信息时代(下)[宁宇专栏-305]
  • 来源:科技杂谈
【摘要】机器在学习,人却成了机器和螺丝钉。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越来越程式化,算法代替我们进行信息的取舍,对人类来说真是最佳选择么?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宁 宇
原中国移动业务支撑系统部经理,现华为业务软件部专家
愿意和大家分享运营商的辉煌与没落,成功与失败,他用他的故事和分析诉说:运营商和你们想的不一样。
 最新文章好倒霉,我们活在信息时代(中)
24年前的历史,在5G时代重现好倒霉,我们活在信息时代(上)八字刚有一撇,先别急着为了5G开打科技杂谈: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查看宁宇更多历史文章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表述的观点是:在信息时代,人和人之间的竞争力差距会体现在信息识别的水平,以及能否建立起数据驱动思维。
如果说,这两方面的能力都是内主观因素,那么当我们步入信息时代,外部环境的客观因素又会有哪些质变,需要我们特别关注?
【在计算机面前,我们都是由数字化标签构成的】
狭义的数字化,是一个技术层面的概念。它的意思是,指将连续变化的输入(如图画的线条或声音信号)转化为一串分离的单元,或者把人与物的各种信息变成数字信号或数字编码,在计算机中用0和1表示。
广义的数字化,则是在完成数字转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设定的程序对数据进行处理,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之外,构建一个由0和1组成的数字化世界。
如今,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被各种设备监测,迅速完成采集、转换、加载、传输和处理,成为数字化世界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发展,很多数据采集过程都已经完全自动化,可以直接完成转换输入进IT系统,甚至在我们没有感知的情况下,就自动完成对世界的数字化镜像。
这已经导致,并将进一步加剧数据量的爆炸式增长。全球现有的数据中,有90%是2010年之后产生的,而这种趋势还在加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数据产生,数字化世界越来越逼近现实的世界。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大发展,个人被数字化的程度已被迅速提升。所以,不同的APP完成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之后,为了达成最佳商业目的,都会对客户打上不同的标签。
从开始的性别、年龄,到后来的地理位置、职业身份,再到消费能力、活跃范围,每一个人都被打上各种标签,然后被分类处理。
在浑然不觉中,我们每个个体都成为计算机分析的对象,被营销,被推荐。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也对个人信息标签化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打着数据共享和信息变现的名义,个人信息在不同系统之间流转的基础上,又被各种应用进行信息挖掘和交叉关联分析,生成了更高阶的个人行为特征和性格偏好。
计算机把我们自己都没察觉到的特点打上了标签,把我们自己都没关联起来的信息整合在了一起,是不是很吓人,很可怕?
最初,我们还试图抵抗这一进程,比如填写假信息、关闭数据上传、拒绝填写问卷等等。
但如今,数字化应用已经遍及各个角落,零散的个人抵抗已经变得没有意义,随着数据源源不断地流入到IT系统里,客观上已经形成了绝大多数人的完整而真实的个人数字化映射。
"在计算机面前,我们只是一堆标签。"一个朋友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这话听着不舒服,但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现在,如果有人打电话骚扰你,或许已经不再是你被谁跟踪了,也不是运营商把你的电话号码卖了出去,而只是你的某一个标签,已经被某一个系统识别了出来。
【在数字化世界里,我们思考和行为的规则趋同】
我们是如何思考的?
首先,通过感官获取信息,然后根据自己头脑的分析判断,得出自己的观点。
其实,这与计算机有积分相似,先获取数据,再根据应用/算法得出结论,本质上并没有差别。
在现实世界里,人类获取的信息是离散的,也可能会忘记一些信息,所以在解决了数字化问题之后,人类在信息存储方面不占优势。
原本在现实世界里,人的思维是多样化的,因人而异;但是在计算机的世界里,规则却是由少部分聪明人用程序写出来,或者叫它"算法"。
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算法不断优化,根据我们的习惯和喜好,为我们推荐最适合我们的信息和商品。
这是不是很好?
现在,很多人已经不这么想。
由于算法将越来越多的行为都规则化,不需要人为判断和思考,照样能达成最佳目的,让客户有良好的体验。我们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这也就是一个正被越来越多人认同的概念:"信息茧房"。
APP会根据你的标签推荐你喜欢点击的新闻和视频,渐渐的,我们获取的信息都是被"算法"推荐过来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会把一些人的思考,以及需要思考之后才能完成的动作,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而这个思考过程,也是少数聪明人规则化和固化的"算法"。
而且,人再聪明也只是一个人,而计算机可以联网,可以体系化,成为聪明人的集合,来对待每一个个体。
理论上,人类依然能在这样自动化、智能化的基础上持续创新。可实际上,有多少人能做到这一点?
被标签化让你不舒服,但思维被规则化才是更加可怕的事情。不知不觉中,思考和行为都已经堕入别人设计的套路和程序,在失去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数据的增长和对数据的处理,到底是让我们变得更强大了,还是说我们付出资源和努力,我们不断生产着数据,又要花很大的代价去处理数据,构建出一个数字化的世界,最终却事与愿违?

机器在学习,人却成了机器和螺丝钉。我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越来越程式化,算法代替我们进行信息的取舍,对人类来说真是最佳选择么?
在海量信息中识别准确的信息,基于数据进行研究和思考的数据驱动思维,在与计算机和算法的斗争中保持独立性,从长远看,这些不仅会是成功人士的标配,甚至可能是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本世纪以前几乎并不需要。
况且,人会衰老,凡人皆有一死,而计算机还在被一波一波新的聪明人培育成长。
所以我说,好倒霉,我们活在信息时代。
 近期热点文章
华为帝国全景
在华为,我活下来了华为太累了鹏博士变阵:八年煎熬后,长城宽带放弃正面抗争大联大转型:全球最大IC分销商的“第三次革命”战略失误与错判:5G前夜中国联通又大上建4G科技杂谈:keji_zatan长按二维码关注科技杂谈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2016年度T+自媒体睿见之星
| 新科技 | 睿思想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一点资讯、互联网实验室,北京时间等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WeMedia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科技

1 2 3 4 5 >>